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所以,不要太早立flop,否则规矩让位于现实,还是很打脸的。
  ——汪舜华有时候会想,是不是上辈子欠了景帝的,所以这辈子要还债,老光棍拐卖女大学生还有逃出去的机会,自己却被禁锢在这个时空了;不过马上打住,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条政策得该,但现在不是时候,还是等皇帝亲政再说吧。
  忙碌的间隙,汪舜华拨冗去了趟京营慰问官军,了解官军生活情况尤其是学习情况;如今禁军很多去了地方办差,但越是如此,越要重视京城的保卫工作。
  客观的说,官军的生活条件比两年前改善了一些有限,不过整洁多了,也规整多了,连被子叠的也有模有样——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豆腐块。
  汪舜华倒是知道,这反而更好。以前军训的时候就知道,因为晒后松膨的棉被不易控制尺寸,很难叠成标准豆腐块;所以很多军人平时都不敢晒被子,被子大多都是潮湿的,反而导致睡眠不好。
  尤其令她高兴的是,将士们如今的新装扮——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演练,将士们一致认同了自己携带单兵携行具,很多人捆被子又快又好;铁水壶很烫,刷漆不要想,太贵,那就在外头裹一层布用布袋背着,关键时刻还能做绷带;只是挎包在战斗过程中,会随着将士运动左右摇摆,不利于快速行军;汪舜华恍然大悟,难怪后来就没见到战士使用那种军用挎包了,于是很爽快的同意他们在上衣腰间缝制口袋,拉链就不要想了,好在纽扣都会钉,免得东西掉出来。兜里根据需要,会配置有火折子和应急的药品,这倒不那么容易。除了雄黄等野外作战驱赶蛇虫的药,还要有止血、破伤风的药。拜各种广告所赐,汪舜华也只知道止血化瘀的云南白药,补血的驴胶,还有治疗痔疮的马应龙,但是具体的配方真不知道,于是交代太医院会同军医研究,制成药丸或者颗粒泡水——这个难度更大。
  同时强调:“以后官军野外作战,尤其是深入敌境作战,一定不能随便饮用河流或者湖水,必须重新挖掘水井。”——诸葛亮征讨孟获时误饮毒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霍去病英年早逝很可能就是误饮了敌军用人畜尸体污染过的水源,这个教训一定要警戒。
  太后这样关爱大家,将士们都很感激,只是还是有老兵诉苦:“识字真的不容易,俺好不容易学会了几个字,隔天又忘了。太后娘娘,俺笨,不是读书的料子,俺也不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养活一家老小就好。您就别让俺读书认字了吧。”
  汪舜华看着他:“你这厮好没出息,像是我大明的兵吗?我都没嫌你笨,自己到先放弃了。幸亏你没上战场,否则是不是见了敌人强大,自己就先投降了?”
  老兵仿佛收到了侮辱:“太后,俺虽然不识字,但也知道保家卫国的道理。只要上了战场,就只会奋勇杀敌,您怎么可以说俺要投降。”
  他满脸通红,仿佛要哭出来,汪舜华道:“这不结了,你若把那些字当成敌人,一个个砍过去不就行了?——这些字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可不比凶神恶煞的敌人可爱?”
  老兵摸摸头。
  光说道理是没用的,汪舜华还说了几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官兵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即便是禁军,但朝廷显然没有多余的财政预算来供大头兵们学习;因此不仅书没有,甚至基本的笔墨纸砚这些学习用具也没有。
  但这不是放弃的理由,汪舜华掰着手指头:“纸没有,但是布料还是有的;每天军队用一面专门的旗帜,用石灰或者什么书写一个字;然后每个战士背上别一块布,也写这个字,这样一个传一个,哪怕走在最后面,也能看清楚;笔没有,但是坐下来,还可以用石子什么的在地上练习。”
  还要鼓励:“不要给自己找理由。你们知道欧阳修吗?——那是连苏东坡都敬仰的大文豪,他小时候家穷,母亲就画荻教子,也就是拿着荻草在地上写写画画,教他认字。前人能做到,你们也能做到。我不信,我大明的将士,会是孬种。”


第183章 皇帝的亲戚们(一)
  从十月中旬开始,宗室们陆续进京了。以前对宗室的限制相当严格,只准待在府里,别说和地方官结交,就是出城扫墓都要报给皇帝批准。所以去年审查的时候,太学生们去问冒牌货们,结果一大堆不知道规矩的出了岔子;就算知道的,马上又追问你怎么去的,什么时候去的,带了哪些人,怎么上坟的?——宗室给祖先磕头上坟,带多少人、奏什么乐,献什么贡,怎么行礼,那都是有规定的,要是说错了,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违抗了太祖皇帝的圣旨,不守规矩!——谁说读书人都是书呆子的?
  虽然后来在李实的建议下,允许大家到郊外骑马了,但活动空间还是有限的;看着那些没资格继承爵位的,只要有了名字,就拿着官府的路引来去自由,心里别提多郁闷了。
  当然也有混蛋憋得太久,出去就惹祸。强抢民女的暂时还没有,调戏美女是免不了的,马跑得太快撞死人,欺负小百姓,或者跑去拈花惹草——家里肯定有不少丫头,但跟外头见了市面的肯定不能比,甚至公然找戏子搞娈童,马上就被地方官揪住把柄告上去了。言官们正愁没事干,马上抓住大骂。得,试也别考了,犯了法的弄到北京交给宗人府来审,没犯法的剥夺考试资格,你们家自己养,这种货色,皇家丢不起脸。
  现在有机会进北京,虽然可能会被抓小辫子,但可以册封、可以娶媳妇,还是值得高兴的。
  因此过了重阳,大家就打点行装往北京冲,只是藩王随行人员太多,肯定走的不够快。
  为了接待这些人,汪舜华以下都忙得团团转,礼部和鸿胪寺等部门尤其忙成狗:第一次,千万别出乱子,让人家笑话。
  首先来到北京的是兖州府的鲁王肇辉,历史上称为靖王,是皇帝的曾祖父辈,永乐元年就袭封,在位都快六十年了。父亲荒王朱檀是郭宁妃所生,喜欢炼丹嗑药,毒发失明,让太祖极为震怒,所以死后给了个极其不好的谥号。
  鲁王自幼无父,因为母亲汤妃教育的好,很得太宗皇帝喜欢。
  他的嫡长子泰堪今年也已经五十岁的人了。次子巨野王泰墱、三子邹平王泰塍都是王妃严氏所生的嫡子,四子安丘王泰坾、五子乐陵王泰壆、六子东阿王泰壄是庶出,年龄都很不小,自然早就册封,有的连孙子都有了。
  鲁荒王死得荒唐,他的后代儿孙都汲取了他的教训,因此子息繁衍,蔚为大观,肇辉在位六十四年,孙子阳铸享国五十余年,很受朝廷敬礼。
  汪舜华带着皇帝和内阁、宗人府的重臣,在谨身殿召见了鲁王一家,当然女眷跟着永安长公主就前往仁寿宫晋谒太皇太后。
  肇辉不仅辈分高,而且年将七旬,行了礼,就赐坐。国初,太祖心心念念让太子朱标继承皇位,制定的《祖训录》也是以此为基础,后来懿文太子去世,继承人变成了他的儿子允文,由兄长统御王弟,变成了侄子统御王叔,尤其九大塞王为帝国屏障,战功累累,要他们向一个小毛孩子服气,那是有难度的。
  因此太祖更定了《皇明祖训》,规定藩王朝见,“叙君臣礼,行五拜三叩首”“虽行家人礼,君臣之分不可不谨,天子行礼不叩头,亲王坐受”,以此纾解他们的不满情绪。
  现在亲王的实力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否则去年削藩早就天下大乱;尤其皇帝年幼,辈分又低——今年来朝的多的是祖父、曾祖辈的人物,大家本来就一肚子怨气,再改了太祖皇帝的规矩,只怕聚在一起闹腾——一个“擅改祖制”就够自诩“敬天法祖”的朝廷大臣们受了。
  因此,只有委屈一下皇帝。当然下跪是不可能的,作揖而已,否则,别说礼部不干,文武大臣也会觉得助长了宗室的气焰——真要按家礼,估计不少郡王乃至将军都能接受皇帝的行礼。
  在奉天殿行了君臣大礼,就到东耳房叙家礼。
  小皇帝在戴荃的教导下,很乖巧的跟着叫叔曾祖、叔祖、叔叔。鲁王一家连忙磕头称不敢,汪舜华笑道:“这也就是在天家,虽然至亲骨肉,却难得一见。”
  鲁王也说了些“蒙太后垂怜,老臣早就想进京晋谒天颜,今日才能得偿所愿。今见太后贤德、皇帝圣明,实在大慰老怀,便是见了太祖太宗,也有所交代了”之类的屁话。
  汪舜华笑:“古者,六年五服一朝;国初,太祖定,亲王每岁朝觐,只是建文以后,这规矩就废了。虽说都是太祖皇帝之后,骨肉至亲,却终生难得一见。”
  这倒是实话,洪武六年规定,亲王每年朝觐,不许同时到。还规定了具体的办法,大致就是一个亲王朝觐完了回到封地,才准下一个出发;而且去宣旨的基本都是驸马重臣之类的贵戚重臣。后来建文帝继位,以太祖的名义发布遗诏,不准藩王入京奔丧;太宗继位,为了笼络人心,准许亲王入朝觐见;但为了防范意外,又制定了“二王不得相见”等规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