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事实上,楚王府这把火烧的实在旺盛。四月份就开始烧,多次起火,随救随熄,中秋节后又开始烧,昼夜不绝,宫殿家庙门廊并所赐释道藏经悉毁。
进入十月,翰林们陆续开始回京了,带回了清理盐务的账目;同时也带回了社会问题调研报告。
这次清理是从建极元年新皇即位开始的,再往前推的话,一来人手是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把人逼急了,就容易出问题。
总的来说,前些年盐商偷逃税款确实很严重,但由于当时通行宝钞,翰林们也没办法;即使如此,仅山东、浙江、南直三地查出的漏税就多达九百万两,其中扬州一地就多达三百万两,现在宝钞不能用了,就得拿真金白银去填,盐商们的懊恼可想可知。
不是没想过疏通,然而丘浚等人是出了名的清官,而且翰林们是同僚,也是竞争对手,都盼着能抓对方小辫子,因此严格自律、互相监督,一到地方就钻进衙门算账;想在酒里下点秘药拿点把柄,人家吃饭都是草草应付,别说喝酒了;软的不来来硬的,派人下手,可是朝廷早防着,锦衣卫没有,衙役什么的里三层外三层围得跟铁桶一样,吃饭用的都是银制器具,想下手都没机会!
盐商们真的囧了,但更囧的在后面。丘浚等人是清官不假,但清官并不是说死脑筋,相反年轻人脑子灵活,查出了问题就拿问,说不出一二三就去刑部说,——盐运使就在这里,我品级不够,你们去刑部对质;街上有人捣乱?冲击官府,形同造反,直接拿下!结果还真的拿了好几个幕后指挥的,其中还有背景比较深厚的——废话,能去卖盐的,都是有关系的,那可是肥差,一般人捞不着。找高官疏通?高官都很忙,没时间!
软的硬的都不行,盐商们只好眼睁睁看着一车车的金银财宝被推走,回头取消今年建宅子、建园子、买瘦马的打算。
户部真的沸腾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么多钱!
月底,福建等地的查账官陆陆续续回来,也带回了一百多万的银子,加上收上来的秋粮,以及工商税、关税,户部前所未有的实现了二千四百多万的入账,这仅仅是白银!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其他米麦绢帛等也比往年明显增多,而且全部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国库有了钱,就什么都好说了。九月初,朝廷正式宣布停止宝钞印刷;十月底发工资,提前兑现了承诺。这次甚至连实物都没有发,全部是沉甸甸的银子;更让人感激涕零的是,汪太后知道大家辛苦,参加盐务清理的官员,每人赏了五十两银子,参加算账的太学生们也赏了十两银子;留守在北京的各部官员都很辛苦,各依照品级给赏,一般是三个月工资,借在翰林院抄书的,每人拿了十两银子回去读书,在通政司的抄奏疏和正在田野上拉线搞测量的还要坚持一下,不过赏赐可以先给了。
皇恩浩荡,大家都感激涕零,同时也坚定了跟随太后皇帝才有肉吃的信念。
第169章 求削的王侯(上)
北直隶的土地清理在十二月初顺利收官,毕竟天子脚下,干事麻利,太皇太后的娘家都不例外,其他人就老实点;当然鱼鳞黄册还在连夜编撰,估计还要两三年才能呈上来,但好歹数据出来了:户数达到了20余万,人口近800万,比洪武末年多出了一倍有余,和万历初年的数字差不多,应该是免除贱籍,大量隐形人口被清理出来的原因;田地更是多出了1.8倍!——当然包括了免税田,好歹产粮不是。外省依靠削藩,就收回了将近20万顷土地,占全国土地的近1/20!
汪舜华设想过土地清理的成果,却没有想到成果如此丰硕。因为户部查档,亲王赐田其实不算多。据专家统计,洪熙元年至天顺八年赐六次,计为一千六百八十九顷。
所以汪瑛父子一口气吞下一万六千顷土地,真的是胆大包天!
赐田不多,但亲王用各种手段拽到手里的土地却很不少,现在这些土地必须照章纳税;何况还有很多宗室被夺爵,这些土地就全部没收充公。
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只落得为朝廷作嫁衣裳。
——现在宗室人口基数还不算大,真等到嘉靖万历年间,那才叫要命。万历宠爱福王,赐庄田两万顷,河南一省土地不够,还要从山东、湖广等省划拨;当时河南已经有了八位亲王,占据了全省十分之一的土地,到了明末,更是“中州地半入藩府”;而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土地七成属于蜀王府,二成属于军屯,民田仅占一成而已。
汪舜华听完汇报,看着珠帘之后的群臣:“古人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普天之下,尽是王土的时候,王臣们又将如何安身立命?自今以后,不许宗室勋贵文武官员擅请土地,此为定制。”
群臣称是。
更让汪舜华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主动提出削自己!还不仅是藩王!
削藩已经成定局,大家都看懂了。求情也好、硬抗也罢,都不是事,世上总是要拳头说话的。经历了靖难之役,藩王一直是历朝皇帝的心病。建文帝削藩,太宗皇帝也削。洪武年间藩王能够节制军马、干涉朝政,现在不行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说白了就是把爪牙全砍了,当猪一样的养起来。否则,这次的削藩不可能这样顺利。拿几千人马去对付朝廷的雄师,藩王们还没那么大胆子——当然宁王那种奇葩就算了;可就算想,于谦也替他们想到了,让王府发遣散费打发侍卫走,人家白花花的银子不要跟你去造反?别逗。
现在王府侍卫走了,钱也没了,还能干啥——废话,遣散费一大笔,实在凑出来怎么办?卖家当!
——前几个月就有不少宗室当街卖家当,什么家具文具、古董文物都不少,不知道是真的缺钱,还是只是想给朝廷施加压力。很多朝臣觉得这很不合体统,应该阻止,汪舜华淡淡的说:“只要买卖公平,双方自愿,便由他去。”
当然此前于谦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如果藩王确实不想造反,但又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怎么办?
“那就卖地!”
这是丘浚的声音,他对宗室大量占有土地早就不满意。
张凤同样义正辞严:“藩王的土地是朝廷赐的,不能随便买卖。”——他们口头说卖了,回头又不过户,反而向买方要租子怎么办?谁敢跟王府硬抗?
当然狠话说了,事情还是要办的,不能真把人逼到绝路了。
于谦提议:“实在拿不出钱,就让兵部把侍卫带走。特别优秀的带回北京,一般的分拨卫所。工作有着落,就不算遣散了,最多给点盘缠。”——如果这点银子都拿不出来,就真的只有卖地了,可以按每亩地一两银子补给侍卫,也可以照这个价卖给朝廷,需要的钱粮从附近府县调拨。这样的目的,自然是要榨干藩王最后一点血,为朝廷多拢一点人;但如果太过分,侍卫期望太高,就容易出乱子,度还是要的。所以藩王都盼着朝廷把侍卫全带走,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但是朝廷不是什么歪瓜裂枣都要的,肯定要仔细挑选,这就便宜了兵部了。
汪舜华在心里感叹,得亏碰到了于谦,真正是老臣谋国;否则真让一帮书呆子削藩,搞不好真削出一帮反王。
朝臣都看得出来,藩王本身对朝廷没有什么大威胁了,主要是吃得太多,太后不想养废物——废话,想养也养不起;可是藩王也是一大家子人,有爵位继承还好,没爵位的家里要养着,也养不起!总不能把人轰大街上,让龙子凤孙做流民吧?尤其是好多已经夺爵的,虽然分了产业,但是坐吃山空,早晚都有吃光的那一天。
怎么办?
朝廷指望不上,人家还忙着收拾藩王,没空理这事,那就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蜀王悦菼就是这样的聪明人。他是蜀献王朱椿的第五子。朱椿孝友慈祥、笃诚宽厚,博综典籍、容止都雅,被老爸称为“蜀秀才”。在他的治理下,四川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
历代蜀王都继承了他的优点,节俭守法、好学能文。在明朝,蜀王系是宗室中最著名、最优秀的一支。明孝宗就曾称赞:“诸藩中,唯蜀多贤王。”
悦菼是父亲的庶五子,也是第四位蜀王。蜀献王朱椿的嫡长子悦熑22岁去世,追谥庄王。当时朱椿已在凤凰山为自己修建了陵寝,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心之下,把陵寝让给了儿子,称“子葬父墓”;并把王位传给嫡长孙靖王友堉。
靖王忠孝两全,可惜无子;二弟黔江王友坿死得早,没有儿子;三弟罗江王友壎继承王位,就是蜀僖王,两年后也去世了,同样无子。
这样一来,庄王一系彻底绝嗣,这才由朱椿五儿子保宁王继位,今年已经22岁,是朱椿和宫女所生的儿子,历史上称和王。华阳王友堚想谋夺蜀王位子,多次攻击他出身不正;汪舜华没耐心,前两年把他收拾了。
蜀王尚勤俭事,恪守典章,做了不少实事,历史上评价很高。他有六个儿子,但只有长子友垓是嫡出,其中三个小的都还没有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