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因为关乎自己的奏疏能不能被采纳,谁也不愿意在这种小事上遭惹不痛快,因此很快就令行禁止,汪舜华的眼睛终于可以解放了。
今年初,詹事府呈上了几本书的定稿,汪舜华很满意,下旨经厂刊刻;同时下旨,三月起在南北两京国子监和顺天府学推行,并通过邸报昭示全国;今年秋天乡试开始,答卷必须使用标点符号,否则一律黜落。
关系前程,立竿见影。
第139章 禁酒令
标点符号的推广取得了成功,但禁酒令的出台计划却胎死腹中。
现在天灾频繁,收成不好;但人口繁衍,不管是否体现在户籍上,都是要吃饭的。
除了劝课农桑、发展经济,禁酒也是重要的手段,至少彰显朝廷的态度。
但是自从杜康酿酒,酒就是百姓重要的生活调剂;因此自古以来,有不少君王下达了禁酒令,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也包括太祖。
此番禁酒,不仅是为了缓解眼前的燃眉之急,更是着眼长远:粮食酿酒确实加剧了粮食危机,但酒文化源远流长,又不可能彻底杜绝,怎么办?
——另选原料!
酿酒不一定非要粮食,水果酒、鲜花酒也是重要的种类。前者除了久负盛名的葡萄酒,还有枣酒、苹果酒等;后者则更多,菊花酒、桂花酒、桃花酒等等。
鼓励水果酒、鲜花酒,还有一个考虑:要想发展农业,不仅要兴修水利,还要改善生态,尤其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退耕还林势在必行,但是必须保证百姓生计。速生林固然好,但很多品种是后代从国外引进的,本土还没有。
那就种果树。汪舜华想到上辈子去延安朝圣,亲眼见到过那里的果园硕果累累,现在都可以试试;考虑到目前的交通水平,除了特别能保存的,其他的优先选择能够酿酒或者做成干货的,罐头就算了。
方向定下来,就该说措施。
张凤对禁酒令倒是不反对:“北方本就缺粮,每年耗费数百万石酿酒,实为不智;况且百姓还常因喝酒而起争斗、兴狱讼,乃至发生命案,应当加以严禁。太后可以下旨禁止酿酒,毁其器具;已造之酒,命其自卖。”
张凤还在一二三,江渊站出来极力反对:“禁止造酒,不仅没有用,反而只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很多百姓以造酒为业,若是禁酒,恐怕他们就没了生计,反不为美。”
下面吵成一团。
汪舜华觉得差不多了:“酒既是百姓日常所需,我看严禁就不必了;只是粮食酒一定要从严管控,把税率提一提,按十取一纳税;其他的水果酒、鲜花酒,仍照现行税率执行。”
没想到招来了更大的反对。
钟同就说得义正辞严:“当年太祖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税赋自有定额,如果擅自调整税率,这等剥削下民,实非圣君所为。”
他一说话,言官也纷纷赞成,说茶酒乃百姓日用所需,太后不能与民争利云云。
廖庄也说得慷慨激昂:“太后刚刚临朝,正要施恩于天下;如今突然加税,虽然只是针对酒,却会导致民间惶惶不安,认为朝廷要加税掠夺民财。”
汪舜华听下面议论汹涌,记得怀着怀献太子的时候,朝廷曾经提高过商业税,不知道当时的朝臣是否也是如此犯颜直谏。
时机还不成熟,那就再等等。
端午节过后,对官员进行了集中调整,这回级别都不算高。吏部介绍了情况,汪舜华就同意了,只是让这些人先去集贤院集中学习一个月。
毕竟都是官场老狐狸,编几本书不在话下。
汪舜华对教材没说什么,只是对课程表提出了修改意见,增加了骑射:“当年孔夫子提出过‘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就包括驾驭战马。既然要恪守圣贤教诲,自然不能有所偏废。我要求也不高,骑得上马,张得开功,箭能钉在靶子上,如果不合格,那么就会去练,练合格了再升官。”同时交代督察院:“反腐倡廉教育正面反面典型都要,旌忠祠要中秋节以后才能启用,你们可以把人领到刑部大牢或者锦衣卫的诏狱里去参观一下,让那些因为贪腐入狱的人出来说说,里头的滋味好不好受;此外,还可以让他们写忏悔录,深刻剖析自己腐化堕落的经过,为后来人敲敲警钟,写得好的,可以从轻处理。”
左都御史萧维祯等应声,觉得脸上的笑有点苦;吏部尚书王翱同样很不轻松:太后这样重视选人用人工作,按说是好事,只是怎么觉得心里头有点不安呢?
——辱没斯文啊!
接着下诏书警告赵王祁镃。他的长史犯了罪,他上书求情。上次已经警告了他,他不听,一定要太后免了长史的罪,汪舜华自然是不肯的,除了下诏大骂,还罚了一年工资。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ollekitty!
没两天,接到安远侯柳漙的死讯。他在广西多年,叛乱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被言官弹劾,调回北京督导京营;结果又被挖出勾结靖江王府贩卖私盐的罪行,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
人死了倒可以入土为安,但是爵位也到此为止。
只是朝臣们免不了又把心紧了一下。
六月初一,建州左卫右都督董山、建州卫都督同知李古纳哈、建州右卫都督同知纳郎哈三人奏请升职。
孙原贞说:“董山等受朝廷厚恩,不思图报,反而私下接受朝鲜国的官职和赏赐,幸朝廷不加诛杀,竟然贪得无厌,还要希求恩典,不应该同意;只有纳郎哈没有接受朝鲜赏赉,忠诚可嘉,可以量加一职。”
于是升纳郎哈为右都督。
汪舜华的指甲在建州卫那里划了一条深深的印记。
现在还不到解决的时候。
已经逝世多年的宁国大长公主驸马都尉梅殷的曾孙梅俊想恩荫入国子监读书。拒绝,多少代人的事情,要想进去自己考!
随即命户部移文各处巡抚官,每年八月赴京议事,离得近的山东、直隶、南京等地今年秋来,陕西、宁夏、甘肃、两广、辽东等边远地区明年来。
七月初,督佥事翁绍宗上书要求严禁沿海军民私造大船,纠集下海为盗,敢有违者,正犯处以极刑,家属发戍边卫。
汪舜华批示:海盗及家属要重处,允许民间向官府报备后建造大型船只。
搁下笔,开放海禁,势在必行啊。
八月初二是世宗皇帝两周年忌辰,遣英国公张懋前往德陵祭奠,宫里也隆重的祭奠了一回。
按照礼法,百日后,只能食粗饭饮水,小祥后才可以吃菜果;至大祥后,饭食中才可用酱醋等调味品。
回头禀告太皇太后:“先帝已经逝世两周年,为了给他超度,今年还是遣放一批宫女,等除服以后就把人放了回去过年吧。”
这两年她事情太多,永安永宁毕竟还小,后宫的事情,都是太皇太后做主——当然其实也没多少事,毕竟现在大局已定。除了杭贵妃,太妃们也没孩子,没有谁没事找死的给她使绊子,因此后宫一片安静;只是齐王和永康公主都养在太皇太后身边,一来孩子有人照顾,二来聊以安慰太皇太后膝下寂寞。
太皇太后点头:“很好,那你就去做吧。”
回头命尚宫局传话,大家惊喜过望:这两年都没提,大家以为太后都忘了,或者不再需要笼络人心,没指望了,没想到太后居然一诺千金,真的同意再次放人出宫。
当然,朝廷上最关注的反而是乡试,安排完两京的考官;随后下旨,要求文武大臣无故不许互相往来。
这是洪武以来的规定,只是以前大家都不当回事。
随后查抄了一批民报,说他们在传抄过程中擅自删改修改朝廷审定的内容,制造假新闻,以致谬种流传;或者夹带私货,滥发议论,妖言惑众。
一句话,要搞民报?可以,必须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原模原样的照抄!
——现在的民报其实就是朝廷官报的翻刻,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最多读书人有牢骚在期间发一下。
以前没什么,但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允许。
风雨将至,不仅要整肃朝纲、严格纪律;还要统一口径,避免蛊惑人心。
随即敕令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湖广等地选取宫女。没有要求停止婚娶,而是尽量在灾民和贫民百姓中选择适龄女子,避免打扰普通百姓。
第140章 旌忠祠
中秋节当天,汪舜华带着皇帝出宫,前往城东黄华坊禄米仓胡同,曾经的智化寺、如今的旌忠祠就坐落在这里。
随他们母子前往的,有隐帝的两个儿子,沂王、德王,还有在京的公侯伯、文武官员,包括集贤院和中央军校的老人和学生,此外还有国子监、顺天府学的优秀学员代表。
可以说,帝国的精英和栋梁,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来了。
这一天,是怀献太子十周年忌日,土木之变十周年纪念日,也是旌忠祠揭幕的日子。
智化寺是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坐北朝南,有房屋五百余间,占地30余亩,仅中路就有8进院落,还有东西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