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夜里,景淳忽然孤身来府中拜访,玉姜碰巧和他遇见。两人厮打起来,混乱中,刺他的簪子断掉。隐昭随后赶来,看到景淳狠狠掐着她的脖子,二话不说,举起木杖敲晕了他。
二人借用轮椅将人带回院中,今日景淳转醒,口出讥讽泄愤之言,吐出恶言,直啐玉姜不过臧货,隐昭更是不应存于世。这话彻底激怒隐昭,待他回神时,匕首已插进了他胸口。
赵高久不能言语,屋里血腥气浓而发臭,令人作呕。隐昭和玉姜,俱是一身凄凉,似被人掀开了一直遮在身上的保护罩。
她突然意识到景淳身份应该远不止那般简单,他为簪袅罕图的人。
罕图?她眸中一凛,罕图正在交战前线。
她赶紧让两人擦净眼泪,道:“景淳身份存疑,或对秦不利。我先去令人将他抬走,此事可能歪打正着,帮了大王。”
玉姜迷糊着泪眼,望向她。隐昭见状,对她道:“我信先生,阿媪,先生说没事就是没事。”
很快,得到消息的御史大夫成葑立即带人前来。将尸首抬走后,赵高同他捡了些要紧的说给他。特别是簪袅罕图正在军中一事,兴许王翦要找的军中楚谍就是此人。
成葑慎重以待,要将玉姜和隐昭带回细细询问。玉姜对牢狱极为害怕,隐昭没了先时的慌乱,反倒轻声安抚她。
直到黄昏时分,府内才恢复平静。赵母长吁短叹,她以为玉姜只是受罚的侍妾,不想她过去有如此多的曲折。
翌日,玉姜和隐昭完好无损从御史府送回。成葑让送人的隶臣带了话,会向大王秉明此事,二人现下无碍。
赵政现在主要精力在朝中和秦楚战场上,景淳之死,如同在地底下扯出的一根线头。顺着这根线挖掘拉扯,不论是附在上方的泥,还是这根线上的其他妖魔鬼怪,都能被一一扫清。
赵高和他短短见上一面,便不再扰他。出宫后,找上程邈。程邈不愧是隶书创始人,纵然是被催速成长起来的,可实力一点也不含糊。
三千多新字,一张张被展示出来,挂在墙上,赵高择出一百字,按笔画难易,常用程度进行排序。
挑出的一百字,作为幼童启蒙识字书的一部分,每页加以注解。这事需要细心谨慎之人,赵高在博士官里选了三人,专做此事。
启蒙书后一半,则是朗朗上口的童谣。童谣以有趣为主,贴合秦国万民的生活。力求返璞归真,还能凸显秦风。
书在月末有了雏形,博士官们对书中部分待定内容做了修缮。负责解字的博士官,经赵高点拨,在注解上加绘了图画,使启蒙书变得更为生动。
程邈对字了解,负责和她一起统筹此事。他坚持事必躬亲,对注解有异的细微处用朱笔圈出。赵高捧着修缮后的启蒙书逐一翻阅,看着那些图画道:“博士官画这些,倒是有些屈才了。”
寥寥几笔,就将字形所述的意思,活灵活现展示。赵高不免想,若是博士官们能和后世文人一般,画些传颂秦风的习作,流入其它几国,对秦岂不更好?至少,要引起人们对秦国的向往。
她找来博士官,请各位私下留心注意黔首生活日常,画一些耕作,收获,纺织,磨面等生活场景。这需得博士官深入黔首之中,才能画出用心的作品。
她每日回府后,都是一身墨香。屋里启蒙书的修改稿放了一堆,庸工无令,不敢擅自动她的物什。赵高换了身轻便衣裳,将修改稿一摞摞搬出,分类理清。
身后倏尔伸出两只手臂,松松圈住她,接着耳廓一热,一抹湿软附在耳垂上。
赵高轻轻晃过脸,“大王来了也不出声?”
赵政凑在她耳边,悄声回,“赵侍郎是不是做了亏心事,怕被我知晓?”
说着话,手已搭在她腰上,将她往自己这方带了带。
他轻笑道:“这一次,又是寡人胜了。”
赵高手上一顿,问:“军中有好消息?”
“是,你这府上出的麻烦,还真是误打误撞,除了好大一颗毒物。军中比这里发现得早,就地处决了哄乱的簪袅,”赵政颔首,“王翦大战告捷,即将班师回朝。”
赵高看他笑得轻快,似乎不仅这一件喜事,“大王还有何好消息,藏着没说?”
“你这脑袋,总是在这事上灵光,”他无奈至极,小呆子明显对公事比对他要聪明些,“燕国欲派使臣来秦送降书。”
“燕国要降?”赵高抬眸,“是荆轲?”
“非也,”赵政捏捏她的鼻尖,“此次,非是假意投诚。”
这么说,燕国扛不住巨大压力,要主动并入秦国了?赵高动了动,正要转身,发现他钳在腰间的手臂,让自己无法动弹,只好背对着他道:“太子丹真会如此轻易就放弃此计?”
赵政自信道:“燕王懦弱,早就被吓破了胆,寡人派去的人稍一说动,他便要写降书。太子丹不受重视,在朝中难以成势。他在秦为质多年,谁强谁弱,心中自有分晓。燕国若不降,秦军早晚有一日会攻入燕国。”
燕国一降,便只剩下齐国。赵高顺着他的高兴劲儿,道:“大王所愿,不日即到。”
他听后戏谑反问:“是么?”
明明只有两字,赵高蓦地脑门一炸,明白了他话中深意。赵政从后搂着她,下巴搁在她肩窝,和她一块理着一摞摞的修改稿。
“这图倒是简单明了,适合稚童来认。”
“嗯,博士官之才学,名副其实。”
他一人一面做着事,一面嘀嘀咕咕评价一番。堪堪杵在她耳旁,赵高揉揉耳朵,大王今日果然高兴。
絮絮叨叨和赵政从来是壁垒分明,今日罕见融合,赵高有些讶异。暗地给他赐名,话痨政。
“赵侍郎完成编书一事,不想要些什么奖赏?”他颇有深意的问。
赵高道:“大王是想升我的官职?”
不然是赏金子?
“要官职作何?”赵政复而低声诱惑道,“寡人不比官职更重?”
赵高憋着笑,大王今日一定是被双喜临门冲昏了头脑,进屋后便像是撒娇,仿佛干了件大事的得意大男孩,要吸引对方的注意。
她佯作认真道:“也是,大王比官职重多了。”
赵政嘴角笑意更甚,又听她继续道:“造字的是程邈,解字作画的是博士官,臣不过是顺水推舟,微末之功,不敢妄图大王的奖赏,大王不如赏给程邈和博士官们吧?”
“你,”赵政无语以对,怪小呆子不知情趣,闷声问,“你舍得?”
“大王,我还真有一事,”赵高拍拍他,示意他送些手劲。赵政稍稍减力,她转过身,“稚童蒙物已出,大王能否再考虑考虑蒙学?”
关于蒙学,赵高设想良久,一直未和他提。正好隶书出世,启蒙书也有了,开设蒙学顺理成章。
赵政让她继续说下去。
秦国之前在七国中,已算是对庶民教育看重的国度。赵高和他谈蒙学,也更易理解。不论是对农耕、后期官署的扩充,蒙学之重不可忽视。
她想试试看,让赵政着眼民事,与民休养,不急于在一统后,再度拉着喘息的军士去征伐百越、匈奴。
兴许是她话中意有所指,赵政听后,沉吟颇久,倏然墨瞳深邃,直视她,幽幽道:“有时,我总有些错觉,”他轻抚她的眉眼,“你做了如此多,是因惧怕我会做出什么事来。”
第68章 打起来了
赵政话落, 又对她道:“蒙学一事,听你说来,倒是利处颇多。我需与内史详谈, 应可先在咸阳一试。”
赵高最为佩服他的,便是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利于国民的事, 一向很快就能给出反应。
“大王明智。”她恭敬道。
“自然。”大王躬身弹了她一指。
两人在室内待了好一会, 赵政留在府中用了暮食。与赵父赵母几人同屋而食, 除了他,都有些拘谨。他挺是自觉, 也不拿君主架势出来, 对赵父赵母表示, 尽可日常些,今日不用将他作大王看待。
赵父一口老血哽在心头,不拿大王当大王,那当什么?他余光瞟了眼赵高,自家那女子还吃得挺欢, 没心没肺。再看赵母,和他一般,束手束脚。
一顿饭用罢, 赵父起身要送赵政, 他摆手道:“不用劳烦令史,赵侍郎代劳便可。”
赵高是没法拒绝, 和他走到院外。无人在侧,赵政牵着她的手,慢悠悠硬是将一条极短的廊檐,走出了千里的架势。
眼看着快到正门,赵政猛地停步, 目光灼灼盯着她,满含期待。
“天色渐晚,大王回宫要担心。”赵高是真的担心他的安危。
他偏过脸,露出下颌,四扫周围无人,立即在她额上亲了一口,满足道:“你回吧,记得下次不要等寡人宣召才想起入宫。”
她微微怔愣,怎么莫名其妙有种和大王异地恋的感觉。
过了十日,启蒙识字书完成定稿,刊印第一版。随之而来的,是官署开设的蒙学。蒙学第一期,收的是始龀、教数之龄的孩童。
学室本就不□□份高低,蒙学不肖说,除了授业内容有所不同,其它均参照学室制度。用的便是第一版的启蒙识字书,加简单筹算,律条法令等内容暂时不会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