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先帝聊天群 完结+番外 (秋十八)


  在古代,只有这样的条件,谁家农村姑娘不是风里来、泥里去。
  比如何家,虽已算有些底子,也买不起雨伞。
  还好何元菱已经提前想了法子。
  家里有好几件破到不能穿的裙子,幸好奶奶都没舍得扔掉,何元菱将裙子剪开,重新拼接缝过,在斗笠上围了一圈,成了一件自制的连帽雨衣。
  何元菱就躲在这雨衣下,一路走到了县城。
  阳湖县城比
  余山镇大很多、也热闹很多,虽然天空下着细雨,但贯穿县城的一条大道上,车来车往。街镇旁边店铺林立,各色旗幡被雨淋着有些沉重,但旗幡下还是有路人进进出出,显出这个江南富庶之地的繁华。
  何元菱一眼就望见了毛记茶馆。
  果然在大街最热闹的地段,开阔的六间门面,里头稀稀拉拉坐着十来位客人。
  不奇怪。茶馆一般要下午才来生意,因为茶馆里最重要的台柱子——说书人,是要下午才登场的。
  所以早上喝茶,是歇脚或闲聊,下午才是真正的泡茶馆。
  这也是为啥同样毛家兄弟的店,一个叫毛记茶馆,一个却叫毛记茶水。毛大她爹的铺子,连个像样的门面都没有,全靠外头的茶棚,之前也没有人来说书。
  何元菱驻足看了一会儿,却没有进去。
  倒是茶馆里的人望见外头有个被各色碎布围起来的姑娘,都觉得奇怪,很是看了几眼。
  “各色碎布”继续向前移动。
  她的目标——周家的铁匠铺,在阳湖县永清镇,离县城约摸三里远,是诸镇中离县城最近的一个。
  过了县城大街,走过两座桥,再过两个村子,前头就是永清镇了。
  走到镇子口一问周铁匠铺,路人就好奇地望着这个穿着奇怪斗笠的姑娘。
  好在,碎布虽然围得严实,在脸部却是挖空了一块。路人望见何元菱一张姣好的脸蛋,又是那样温柔甜美的笑容,心甘情愿地指了路,说前头左拐的弄堂里,就是周铁匠家。
  周铁匠一身腱子肉涨鼓鼓地,光着膀子在敲打,一把锄头在他手里已有了雏形。
  一个奇怪的筒状物体飘了过来,从布幔中伸出一对纤纤玉手,将布片撩到两边,翻挂在斗笠沿上。
  竟然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
  “周铁匠吗?”
  周铁匠点头:“丫头要买锄头?还是镰刀?”
  “我不买东西,我找人。”
  “找谁?永清镇上的人我都熟,让我女佬领你去。”
  一听就是个好人,老实,也热心。何元菱于他只是个陌生人,他就愿意帮忙,而且是叫老婆带她去,足见人品也很端正。
  这样的人家,教出来的孩子也不会差。
  “我找周向文。”何元菱单
  刀直入。
  周铁匠一愣,刚刚还很憨厚的表情,突然就变得戒备起来。
  “你是谁,找他何事?”
  “我是余山镇顾家塘的人,姓何。我找周向文有要紧事。”
  “顾家塘?”周铁匠喃喃地说了一句,又摇头,“我没去过顾家塘,也不认得顾家塘的人。向文不在家,你请回吧。”
  不在家?何元菱有些迷惑了。
  不是说周向文被没收了路引,天天只能在家中自怨自艾么?
  何元菱大声道:“我是为了张家姑娘的事来的,您能让我见他一面吗?”
  一听“张家姑娘”,周铁匠勃然变色,吼道:“都说了不在家,滚啊!别以为你是姑娘家,我就不敢动手啊!”
  说着,一把操起搁在旁边的锄头杆子,就要赶人。
  轻轻的,“噗”的一声,似有什么东西砸在了何元菱的斗笠上。
  何元菱抬头一看,二楼的窗户开了,立着一个形容消瘦的年轻人,眼神悲切,望着何元菱。
  他一定就是周向文!他明明就在家!
  何元菱一跺脚,自言自语道:“哎,我本来是想帮他的,算了算了。他是不是去毛记茶馆喝茶了?我去茶馆找他!”
  说完,拔腿就跑。
  周铁匠手里操着锄头杆,摸不着头脑。
  “哪来的古怪丫头,谁去毛记茶馆了,自说自话。”
  手一挥,继续鼓捣他的锄头去了。


第27章 双管齐下
  “各色碎布”又移动到了阳湖县城,泰然自若地走进毛记茶馆,要了一壶茶,花了三文钱。
  “姑娘听书吗?”掌柜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和毛大她爹长得有些想像。
  何元菱心中一动:“听书怎么说,不听书怎么说?”
  这姑娘一看就没来茶馆听过书。
  掌柜解释道:“午后开场,听书的话就买筹。开场前会有清场。”
  原来如此,也就是说,开场前会检查每一位茶客的筹牌,没有筹牌的,就不能留下来听书,得走。
  何元菱想了想,道:“我先喝会儿茶,若要听书,再来补筹。”
  “好嘞!”掌柜的咧嘴一笑,又道,“姑娘这斗笠占地方,我帮你收着?”
  “好啊,多谢掌柜。”
  占地方的斗笠被拿走,何元菱静静地坐着喝茶。
  半新旧的黑漆桌子与长凳,民间常见的白瓷茶壶和茶杯,茶馆里有零散的茶客在说话。
  外头淅淅沥沥的小雨依然未停,屋檐上滴落的檐水打在石阶上,发出嘀嘀嗒嗒的声音。
  一切都静谧而美好。
  只有何元菱脚上沾的泥痕、和茶杯里袅袅升起的茶烟,在诉说着某种故事。
  江南产茶,阳湖县地处江南茶叶进贡入京的贡道,百姓们虽不算富裕,却是见惯了好茶的,且这时节,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
  第二开是江南新茶口感最好的一开,掌柜刚给何元菱续上第二开,外头冲进来一个人。
  正是刚刚在楼上向何元菱掷东西的周向文。
  他冲到门口,停住了脚步,直盯盯望着何元菱。没了斗笠,他一时有些不能确认。
  掌柜关心地问:“向文,你有事吗?”
  “我找人。”他低声回答,虽是神情慌张,语气却依然很有礼貌。
  何元菱脆生生道:“这里。”然后示意他在对面坐下。
  周向文却环顾茶馆内,见众人都好奇地望着他,简洁说道:“跟我走。”
  说完,已经转身向茶馆外走去。
  何元菱见他走得颇急,立即起身跟上。一直跟到一段断垣下,周向文才停住脚步。
  “你是谁?”周向文望她。
  “余山镇顾家塘,何元菱。”
  何元
  菱镇定地迎上周向文的目光,发现这个少年人虽是形销骨立,憔悴到让人不忍直视,但深陷的眼窝内,那双眼晴却是异常冷静而坚定。
  “说说你的来意。”周向文又道。
  好,问话很主动,很有条理。何元菱觉得自己胜算又大了一些,她很担心周向文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会冲动不顾一切。
  但显然没有。他像只蜇伏的豹子,周身紧崩、随时可以拼死一搏,但,已不会贸然而行。
  这是数次失败给他的教训。
  “我在余山镇说书,听毛记茶水铺的老板娘提起过你和张家姑娘的不幸遭遇,我可以帮你报仇。”
  周向文似乎有些不信,疑惑地问:“凭什么?”
  “姓包的看上了我,要霸占我。我想弄死他。咱们联手?”
  周向文眼睛一亮。
  眼前这姑娘看上去还颇有些稚气,但的确有着罕见的美貌,且生就一双会说话的杏眼,勾魂摄魄。
  姓包的看上她,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周向文很警惕。他被打了几次不说,家中为了告官一事,已是一贫如洗,而且包枢光还威胁,再追究就要向他家人下手。
  除非何元菱手握惊天妙招,否则,也不过就是两个人一起送死罢了。
  何元菱却像是猜透了他的心思。
  “我知道你数次告状,却连省城都没能进得去,已经被弄怕了……”
  “不,我不怕。”
  “别嘴硬。”何元菱撇他一眼,“包枢光一定威胁你家人了吧。”
  “你怎么知道?”
  “要不是他拿我家人威胁,我自然拼死不去包府。但现在,我不能拼死。”
  这么一说,周向文倒有些信了,问:“所以你想利用我告倒包枢光,你好脱身?”
  何元菱嘻嘻笑道:“这说得多难听。我想脱身、你想报仇,最好的法子就是一下子将他打得死死的,再也不能翻身。”
  “包家在阳湖县已是三四代的根基,历任县令无一不忌惮他三分,从不愿与包家反目。打死他,谈何容易。”
  “所以你才想去江南省衙门提告不是吗?包家再横行,也只能在阳湖地界,横行不到省城。”
  “可我去不了。”
  “不,你不用去。我来找你,就是想说,你写状纸,我替你去省
  城。”
  周向文脸上焕起了一些光芒,憔悴之色都褪去了不少。
  可片刻,他又黯然:“就算你替我去鸣冤,升堂时也得我这个苦主到场,我又没路引,一出县城就会被截,如何到场。”
  何元菱微微一笑:“你可听过路言驿?”
  “路言驿?”周向文喃喃地重复了一遍,“这似乎是我朝太祖开设的民间申冤驿站,可是,在神宗朝就已经几乎废弃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