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口一提的姚敏并不知道自己一语成谶,很快就能够看到这历史性的一幕了。
咨平殿内,人已经到齐了,除了太皇太后钦点的几位重臣之外,还有两位翰林学士在此秉笔,一旦商量出决定,就需要他们拟定诏书,立刻颁发。
太皇太后将已经拆封的战报交给身边的内侍,“几位卿家先看看这份急报吧。”
按照位阶高低,战报先被传给了平章事刘牧川,然后是姚敏。不过姚敏直接凑到了顾铮身边,又招呼了兵部尚书黄鹏正和两位老将军过来同看,节省了不少时间。
战报里的内容是,铁狼族集结大军二十万,分三路南下,即将进入大楚境内。西北虽然有驻军,但难以应对这么多的敌人,请求京城调派兵马支援,同时还要求一批新的粮饷。
这个发展于预想差别不大,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敌人的数量了。
草原地广人稀,能集结起几万兵马,就已经足够纵横驰骋。因此原本朝中官员们的设想中,大概只会有五万人马南下,所有的应对策略,也是针对这个人数来进行。而今二十万是五万的整整四倍,完全超乎预料,也给了所有人巨大的压力。
“诸卿可有良策?”沉默片刻后,太皇太后开口问。
刘牧川作为政事堂第一人,立刻站出来道,“以老臣观之,铁狼族二十万兵马,几乎是举全族之兵力倾巢出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只怕这一次南下,目的并不只是劫掠。”
如此一来,议和的路可以说是被堵死了。二十万铁狼族人陈兵边境,就算朝廷肯拿出几十万两银子来议和,想来对方也不会同意。
“刘大人言之有理,即便朝廷想议和,也得先打上几场。”张老将军沉声道,“若是能压制住铁狼族人,自然一切好说,若是让对方占据上风,只怕……”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所有人都能够想象得到,到时候的铁狼族人,绝不是一点银粮就能够打发的。
“那就只有战了!”姚敏毫不犹豫地道,“我大楚堂堂天-朝上国,拥兵百万,何须怕他?”
“难道就真没有别的法子了?”太皇太后却还是处在犹豫之中,战争是她毫不了解的领域,深知其不可控性,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她并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她说着转头看向顾铮,“顾先生可有良策?”
在顾铮看来,太皇太后身上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她没有决断,始终在犹豫。即使做出了选择,也还是会瞻前顾后,生怕自己选错了。如此反复犹豫,反而容易误事。而这样的人,一旦结果不如己意,必然立刻就会后悔。
而她身为上位者,不可能承认是自己决策失误,必然会将错误转嫁到别人身上。
“臣以为……”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忽然听得外间“轰隆”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地面也随之发出震动,让站着的众人身形晃动,险些直接跌倒。
蒋老将军年纪虽然大了,却久经沙场,受过无数考验,第一个回过神来,满脸震惊地道,“莫不是又有地动?”
众人立刻想起天顺三年的那一场地震,面色微变。好在这震动只是刹那间,很快就停止了下来,想来应该不是地动。太皇太后摆手让身边的内侍出去查探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让其他人继续商议。
只是毕竟被打断了,一时人心浮动,倒是难以接续。顾铮见状,便不再开口,心里则揣测着,应该是贺卿动手了。
而不久之后,内侍匆匆带来的消息,更是让他确定了这个猜想。
“娘娘,大事不好了!”那内侍从外间跑进来,在门槛出拌了一下,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进了殿里,匍匐在地上,颤抖着道,“启禀娘娘……方才……方才后宫之中忽然电闪雷鸣,然后……”
“然后什么?”太皇太后急得站了起来,“陛下可有事?”
“不是……”那内侍将额头贴在冰冷的汉白玉地砖上,“是……是……养寿宫忽降天火……”
“什么?!”此言一出,太皇太后惊得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
至于几位朝臣,同样目瞪口呆,陷入将信将疑之中。
莫说大楚立国百多年,就是再往前数上几朝几代,除了那些一看就知道是被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祥瑞”之外,古往今来,从未曾有过如此奇诡之事。
今日天气极好,这会儿又已经入夜,天朗气清,怎么看都不像会有电闪雷鸣,更何况是降下天火?
但是他们毕竟久经宦海,几乎是立刻就将震惊的情绪给压了下去,转到了此事的影响上来。
养寿宫遭遇天火,这意味着什么?
第58章 这还不够
天火者,灾也。
而天灾,在这个君权神授的时代,就是上天对君王、对朝廷的警示。
而这一次……几位重臣逐渐回过神来,便开始互相交换眼神。
往常的天灾多是旱白水涝,与气候息息相关,偶尔会有地动山崩,共同特征是波及范围广,也没有具体的指向性。可这回却不同,不但降下天火太过奇异,就说养寿宫乃是太皇太后居处,这天火只出现在了这一处,别的地方都不受影响,简直像是故意在针对她一般。
若不是此事并非人力所能达成,恐怕众人都已经往这上面想了。
而太皇太后在最初的惊怒之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脸色渐渐变得煞白,身体也像是失了力气,重新跌坐回了椅子上,无力地靠着椅背,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顾铮也很惊讶。
他是看着贺卿做出那些东西的,有多少威力也勉强猜到了一些,却没想到,最终所形成的效果会是如此惊人。
不过此刻,他也顾不上整理自己的内心的情绪,向前一步出列,拱手道,“娘娘,如今还是应当派人查验,扑灭火焰,再进行封口,免得事情扩散。”
太皇太后这才如梦初醒,连声道,“对对对……正该如此。”
这件事情发生在深宫之中,又是现在这个时候,只要及时将消息按下去,便不虞会传到民间。否则她这个太皇太后被上天所厌弃,必然会成为千夫所指、人人唾弃的对象。
太皇太后此刻显然已经失去了主心骨,说了这句话之后,又有些无措,不由看向几位重臣,艰难地道,“还请诸位臣工也一同前往养寿宫,看看情形如何。”
虽然这种事情应该捂着,但在场的人都已经知情了,又是知道轻重的,不会将这种事泄露出去,太皇太后索性将他们当成了救命稻草抓住。有这么多人在,至少可以将局面稳定下来。
几位重臣对视一眼,都没有拒绝,跟着太皇太后来到了养寿宫门口。
幸而这一路上,遇到的宫人内侍们虽然脚步匆匆,但看起来倒并没有多少慌乱,直到靠近养寿宫,才显出几分嘈杂。
远远地,他们就看到了那所谓的天火。
淡青色的火焰在整个养寿宫大门上蔓延燃烧,将周围的一片都映出了青白的颜色,看上去有些渗人。这里聚集的人多,一部分正在灭火,更多的却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他们是亲眼看到闪电,听见雷鸣的,又眼睁睁看着这天火忽然出现,大部分人都被吓住,跪了一地,不停的磕着头,口中诵念着各方神明,祈求能够得到他们的保佑。
幸而养寿宫本来就是给尊长们休养的地方,因此是与后宫隔离开的。这些宫人内侍没有乱走,消息也就没有传递出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若是引起整个皇城的喧哗与恐慌,事情绝对压不住。
到了近前,太皇太后才发现,在这里主持灭火工作,压制着惶惶人心的,竟然是黄修。
他虽然卸任了入内内侍省都知的职位,但因为太皇太后身边还没有得力的人手,所以仍旧每日入宫。幸亏他就在养寿宫,事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压制住了众人,将一应事体安排得井井有条。
众人见状,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然而很快,他们又紧张起来,因为那青白色的诡异火焰,竟是扑之不灭、生生不息。
“拜见太皇太后。”黄修忙里抽闲,注意到了几人的到来,连忙过来问安,又汇报了目前的情况,“当时奴婢在屋内,并未看见,听宫娥内侍们所言,先是一道绝亮的闪电,继而雷声阵阵,这天火就降到了养寿宫的大门上。”
“只有这一处?”太皇太后问。
黄修点头,“正是。因着范围不大,奴婢便自作主张,组织了几人灭火。谁知这火焰却有些诡异,触之不能伤人,扑之难以熄灭。”
太皇太后脸色越发苍白,身体看上去摇摇欲坠,却在身边内侍的搀扶之下坚持站立着,脊背挺得笔直,像是要维持住最后的尊严。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她显然也没有好的解决之法。
倒是兵部尚书黄鹏正眉头一皱,有些迟疑地道,“臣听闻民间有鬼火之说,似乎正与此相类。”
“鬼火?”太皇太后立刻捕捉到了这个词。
“正是……”此刻十万火急,黄鹏正也没有费时间去解释,而是直接对黄修道,“民间传闻鬼火只有用泥土覆之方能熄灭,黄都知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