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长公主不想死 完结+番外 (衣青箬)


  “办事时正好路过此处,就进来看看。”顾铮道,“这几个月,报纸上可是热闹得很。只是我看他们都快词穷了,这么吵下去毫无意义,恐怕真师也要变一变了吧?”
  他说着扬了扬手中的样刊,“这下一期的主题,倒是有些意思。”
  贺卿最终选择了力学作为切入点,不但因为它是整个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运用最多的部分,更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它不犯忌讳。
  像天体物理这种内容,贺卿至今从未提起过一言半语,日心说也同样没有涉及,只因在这个时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涉及到占卜的内容,乃是“天启”,是朝廷明令禁止私人学习的,只有担负相关职责的官员,才可以世代沿袭。
  当然,若说民间绝对没人偷偷学,那必然也是假话,否则古往今来就不会有那么多山野高人出现了。
  但没有人会对外宣扬,更无法想象将之发展成一个学科。
  所以贺卿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从基础入手,慢慢来。
  此刻见顾铮提起,便笑道,“这头版的文章本该请顾大人主笔来写,只是如今朝中事务繁忙,不敢搅扰。如今这一篇,我却是不怎么满意,只是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正为此发愁呢。”
  “臣虽然忙碌,但写一篇文章的时间还是有的。真师既如此看重,不如臣回去抽空写上一篇?”顾铮主动道。
  贺卿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点头答应,“顾大人若能写,自然最好,只是怕误了你的正事。”
  “无妨。”顾铮闻言微微蹙眉,脸上的神色淡了许多,摆手道。
  看他的神情,贺卿总觉得像是出了什么事,只是她的身份不方便询问,便只能压下这个念头,跟顾铮约定好了大致的字数和交稿时间,然后把人送走了。
  顾铮的心情的确不怎么痛快。近来朝中许多蛛丝马迹,都显示着恐怕会有大事发生,而且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那种,因此他的心情十分恶劣。不愿意面对,就找了个借口出来,然后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走到这里来了。
  如今,闲暇时看看报纸,也是他唯一能放松的时候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暂时远去,能与志同道合之人神-交一番,足可弥平许多烦恼。
  但对他而言,这种休憩是短暂的,很快又必须要打起精神去面对。
  这一期报纸发出的那天,宫中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小皇帝病了。
  成长期的婴儿,发热是很正常的,而且温度并不很高,当是小病。但这病既然生在皇帝身上,就不可能是小事了。太皇太后震怒,伺候的人从奶娘到洒扫的仆妇,全都被处置了,就连张太后这个做母亲的,也被申斥了一番。
  但这只是对外的说辞,实际上,在内部,事情并未止步于此。
  也不知道太皇太后那边的人是怎么查的,反正一番弯弯绕绕之后,事情跟宫外的人扯上了关系,是最近才入京的几位藩王。
  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几位藩王,俱是当日林太后乾光宫问计时,朝臣们举荐的储君人选。本该在几人之中择选一位,最后因为张太后意外查出身孕,这才不了了之。
  但现在看来,太皇太后并未因此就放了心,而是打算斩尽杀绝,不给他们留下任何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知情者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
  于是几位藩王的“罪状”,便被公布了出去。妄图谋害皇帝,这是谋逆造反,也是朝廷和皇室绝对容不下的罪名。此事一公布,朝中一片哗然,本来因为登基大典而充满喜悦的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
  大多数人对此事还是怀有疑虑的。
  且不说这些藩王才入京没多久,有没有这样的门路、手段和势力去做成这件事,便是有,也绝对不会是让小皇帝受一场寒这么简单。既然得了机会,要弄死一个婴儿再容易不过,为何还要留下隐患?
  不是没有官员上疏,为这几位藩王辩解或是求情,然而在这件事情上,太皇太后可谓是铁石心肠。
  一开始还只是申斥,后来见奏疏没完没了,索性就开始株连。下旨晓谕百官:凡上书求情者,一概视为谋逆同党!
  这份诏书一发,上书的人立刻没了踪影。
  毕竟证据确凿,而且涉事的只是藩王,并未牵扯到文臣,也不值得他们豁出性命去救。在政治上,宗室王族同样也是文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是能与他们争权的存在,必须要小心警惕。
  没有了阻碍,事情倒是处理得很快。太皇太后以不要影响接下来的登基大典为由,将几人低调处理了。这份手段,该知道的人都已经知道了,该威慑的人也都威慑了,效果也非常好。
  至少很多入京时还显得张扬的宗室,自此以后都夹紧了尾巴做人。
  只是朝堂上,几位相公的情绪都不高,虽不至于愁眉不展,但任谁见了都知道心绪不佳。而已经上了无数次致仕奏疏,只因小皇帝尚未正式登基,所以一直没有被允许归老的薛知道,更是直接病了一场,连早朝都不上了,一应事务都推给了其他人。
  因为几位相公都与此事有关,知道自己在太皇太后那里挂了名,因此都不愿意张扬,倒是让接手了不少事务的顾铮,在朝中地位越发显赫了。按理说,他应该是这一场政治斗争的得利者,虽然他从头到尾都未曾参与,但顾铮心里却并不高兴。
  这是一场他早就预料到,却根本无力阻止的争斗。
  它发生得毫无意义,只除了……让养寿宫那位太皇太后在朝堂上的权威变得更加沉重。


第32章 奢侈靡费
  往常,帝王登基总是在大行皇帝孝期之中,因此虽然规仪隆重,但其实并不靡费,一应庆贺之仪皆被免去,如设宴这等事,更是从未有之。
  但这一次却不同以往,先帝的孝期已经过了,又适逢太皇太后才刚刚在朝堂上立威,正需要加恩以安抚人心,自是不会吝啬举办各类庆典。
  所以此番登基大典,不但从宫中到京城各处张灯结彩,绸缎装饰,更是舞乐频开,官民同乐。事后统计,光是这一场庆典之中便靡费近百万,令人触目惊心。
  大楚比照前朝,于国库之外另设皇帝内库,名下有田庄店铺作坊等,专供皇室所用,足以承担整个皇室宗族的费用,甚至偶尔还会有所盈余,用于补贴国库所缺之额。
  但那只是正常情况下。
  在这之前的两位皇帝,灵帝和献帝都不是什么正经人,花起钱来更是没有半点数,数代积累的内库早就被他们消耗一空。非但不能补贴国库,还年年都要国库再拨一大笔钱进来。
  毕竟,偌大个朝廷,总不能让皇帝没有钱用吧?
  这两年天灾频仍,地里的出息自然也不好,国库能收上来的税,往往只有惠帝年间的七八成,用以维持朝廷各项开销,本来就已经很着紧,还要贴补内库,着实苦不堪言。
  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如今简直比政事堂的相公还难做。光是献帝在位这两年间就换了三任,目前仍旧空置着,只由两位侍郎处理日常事务。
  原本太皇太后秉政之后,因她素行节俭,这一年多也并无任何奢靡之意,着实令朝臣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她懂不懂政事,能不能决断军国重事都不重要,只要能够保持住这种简朴风格,信任朝中重臣,说不得朝堂反倒会比之前二十年更清明,绝不至于耽误大事。
  然而不过一年时间,太皇太后就变了一个人。
  一次庆典花掉近百万,就连灵帝最荒唐的时候,也不曾如此。
  虽然这其中最贵重的是各种绢帛物事,真正用掉的现钱只有十几万两,但这个数量已经足够令人震惊,而且这些钱,还都是从国库掏出来的。
  因为之前太皇太后处置几位藩王立威,也因为此事,登基大典的整个安排过程中,政事堂的重臣们都显得忧心忡忡,等这最终的账算出来,就更是气氛凝滞、山雨欲来。
  这其中花的最多的大头,一是做各种表面功夫,譬如在京城各地都装点上彩绸花灯,二是给百官和勋贵藩王的各种赏赐。
  这么大的庆典,文武官员和各地都有贺仪送上,朝廷便要翻倍的赏回去。但人家献上来的都是各种祥瑞之物,除了说着好听看着好看,没有任何用处,赏下去的却都是金银钱帛。
  一进一出之间,等于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若只是花钱,还不值得诸位重臣如此忧心。毕竟朝廷已经节俭惯了,他们也都已经适应这种一文钱掰开成两文来花的环境,没钱了设法节省便是,这么多年都是这般过来的。
  真正让他们觉得忧虑的,是太皇太后这种花钱如流水的态度。
  她自己的生活其实到现在为止仍旧不怎么奢侈,每天的菜品都要比照份例减去几个,一应用度并无出格之处。然而涉及到“脸面”这两个字,太皇太后花起钱来,却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这般好大喜功,爱做表面功夫,绝非朝廷社稷之福。
  参政知事姚敏与顾铮关系一向亲近,这日散衙之后便来找他出去喝酒,席间不免苦闷地多喝了几杯,抱怨道,“前几日才得了奏报,甘夏数州又遭了蝗、旱之灾,今年怕是颗粒无收。只因登基大典之事,政事堂暂且将消息压下去了。这一场庆典,银子流水般的花出去,最后得了什么?若用来救灾,又能活多少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