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长公主不想死 完结+番外 (衣青箬)


  顾铮这一番话,看似是反对,而且有理有据,全然反对,但实际上,却是故意给贺卿留下了这么一个口子。
  说起来,这也算是误打误撞。之前有一段时间,顾铮跟贺卿之间关系不算太融洽,但只要在某些事情上保持默契,反倒可以互相支持。后来和好了,关系越发融洽,这种默契却没有消失。即使事先没有交流,也能明白彼此的底线。
  比之顾铮事事赞同贺卿,反倒是这种明面上反对实际上留有余地的做法,对贺卿更有利,更容易从“争执”之中取得一个折中的结果。
  今日小试牛刀,再次顺利达成目的。
  果然,听贺卿说只铺设最难走的那一段路,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暂时只修一段,还能让所有人看看铁轨是否真的有这么好。如果实在是不好用,放弃了也不可惜,把铁收回来重新熔炼作他用就是了。
  这个折中的方案目前是最合适的,众人自然不会反对,纷纷点头认同。
  贺卿便道,“既如此,内阁就拟个章程上来吧。户部和工部配合一下,尽快将事情落实。春耕就快开始了,到处都等着磷肥运出来呢。”
  工部尚书道,“殿下,臣申请调遣西北的那些俘虏到西南修路。另外,臣认为用火药来开山取石,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希望将作监能够调派一部分火药给工部。”
  “可以,回头按程序打报告吧。”贺卿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  抓虫


第113章 火车试行
  要在西南修铁路,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少。
  而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这个路怎么修,修成什么样子。
  工部为此争论了好几日,报上来时,贺卿便随意道,“既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先在京城做个试点。修一段路来看看,到时候该怎么做,会碰上什么问题,便都知道了。”
  这决定虽然听起来很任性,但也的确是个好办法。
  至于铺设的路段,众人各有提议,最后定下来的,却是从京城道通县码头这一段路。
  京城附近虽然也有良田,但完全无法供应上百万居民的生活,所以一直都是从江南调粮。先走水路运到通县,再走陆路运往京城。另外,全国各地收上来的税银和税粮,也大都是走水路运过来的。一年到头,京杭运河上船只往来不息,维持着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运转。
  这段铁路虽说是试验,但修好之后若只是闲置,不免可惜。若能运用起来,每年也能够节省无数人力物力。
  所以最终,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紧赶慢赶,三月里,这段铁路终于完工,于是工部奏请贺卿和小皇帝前往验看。
  贺卿接了奏报,却道,“我大楚朝第一条铁轨正式投入运营,是天大的喜事,总要隆重些才好。”
  “这……请殿下示下。”工部尚书有些拿不准该怎么“隆重”,只得请示道。
  贺卿想了想,道,“如此盛事,当让我大楚民众都知晓。依我之见,不如按照士农工商之别,各选十人,共襄此盛会。再加上朝中官员及宗室皇亲,总共选上一百人,如何?”
  立刻就有朝臣反对,“让百姓共襄盛会自然是好事,只是如此一来,岂不是乱了尊卑?”
  在这些人看来,普通百姓都是愚昧的,尤其是工匠和农人,虽然他们是整个国家的基石,但却备受歧视与压迫。历朝历代,更是一直奉行愚民政策,希望他们永远这么安分地生活下去。
  所以在这种事情上,也把这些人请来,显然不太符合文臣们的想法。
  “怎么会乱了尊卑?”贺卿道,“不过是一份恩典,难不成看了这铁轨,百姓们就会生出旁的心思来不成?我倒觉得,若是亲眼看到朝廷造出这么神奇的铁轨和货车,百姓们只会对朝廷更加信任归心。”
  她顿了顿,又道,“若是担忧场面混乱,弄出意外,把人分隔开也就罢了。反正这铁轨车可以挂许多节车厢。若不是怕人太多安排不过来,容易出乱子,我倒是想再多请些人,把车厢都装满。”
  话说到这份上,自然不会有人再反对。
  贺卿又道,“入选的文士,最好是诗文俱佳的,届时多写些诗词文章。若有擅长绘画的大家就更好了,将此情此景画下来,不但可以让时人知晓其间盛况,亦可传之后世。”
  可惜现在没有照相机乃至摄影机,否则就可以把如此珍贵的瞬间都留下来了,实在是令人遗憾。
  为了挑选人员,做好准备,又耽搁了几日功夫,最后将时间定在了三月初十。
  这一日,贺卿一大早就起来,换了盛装华服,跟张太后一起带着小皇帝乘车出了皇宫,所有有幸入选之人,俱在宫门处集合,乘车跟在她们后面,由禁卫军护持前行。
  因为街道提前戒严,所以一路上都十分安静。
  电视电影里那种车马在路上行走,两侧站满围观的百姓,见到皇帝就跪下山呼万岁的情况,是基本上不可能存在的。一来有重要的人物出行,势必会有军队先清理街道,将所有无关人等都赶走,沿路戒严。就算时间仓促,来不及把人都赶走,也只能贴墙站着,低下头不许随意乱瞧乱看,免得被卫士们以为是心怀叵测的刺客。
  像今日,禁卫军天不亮就开始净街,从皇城门口到城门处,全都有披甲执锐的军队看守,百姓们远远瞧见就会立刻转道离开,根本不会过来惹事。
  看热闹的人也不是没有,如军队凯旋这等喜事,有时不会戒严。而戒严是有时间和距离限制的,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外,就算围观也不会有事。
  譬如今日之事,民间早就已经传遍了,贺卿猜想,百姓们应该会到城外去看热闹。毕竟这会儿铁轨车应该已经就绪,即使不能登上去,远远看上一眼,也足够做许多时日的谈资。
  果然出了城,抵达临时车站,下车时便可见附近有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喧闹声即使隔了这么远也能听见。
  一下车,所有人的注意力就都被前方停着的车吸引了。这辆车由特制的轮子承托,停在两根铁轨上,铁轨下方,是一层用来减震承重的碎石子。车子是由一个又一个单独的车厢连接在一起构成。因为时间紧迫,车厢是木质的,只是在底部包了一层铁皮。
  每节车厢上有两扇对开着的窗户,只是被帘子遮着,看不见内部的情形。
  车头处,四匹神骏白马已经套上了辔头,正有些不安地甩动尾巴,轻抬马蹄,引得周围百姓议论纷纷,不知四匹马如何拉动如此庞大沉重的几节车厢。
  贺卿,张太后和小皇帝自然是坐第一节 车厢,政事堂的四位宰执得到了随行的殊荣,此外,秘书监的四位秘书也跟在后面。
  虽然是车厢,却布置得像个房间,桌椅凳子等都是齐备的,陈设不算华丽,但都很舒适。上了车,小皇帝就没有在外面那么拘束了,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着,打量车厢里的景象。
  贺卿见状,松开了牵着他的手,轻声道,“陛下感兴趣的话就去看看吧。”
  她自己在首位坐下来,又给其他人赐了座,才问,“诸卿觉得如何?”
  “蔚然大观矣!”刘牧川颇为感慨地道。虽然在贺卿的描述之中,已经猜想过这样的情形,但是想象总没有实物来得震撼。即使这列车只有五节车厢,而且每一节车厢实际上都不大,却还是十分震撼人心。
  其他人自然也纷纷出言称赞。见到了实物,他们对铁轨的期待更大了。比起普通的马车来,它的装载量显然翻了许多倍。
  角落里的,刘文长对叶春林道,“若是这车用来拉人,南来北往,岂不节省了许多时间?”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但车厢就这么大,众人还是听见了,贺卿道,“或许当真有那么一日,我大楚任何一位百姓,都可以直接乘车前往全国各地,几日之内便可抵达,十分方便。届时,即便天涯海角,亦不远矣。”
  “要让百姓都能乘车十分麻烦,若只是传递书信,想来要容易许多。”姚敏道。
  几人都可说得上是大楚的掌舵人,上了车之后,只觉得思路开阔,很快就想出了许多铁轨车的运用,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刘文长和叶春林简直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埋头做会议记录。
  相较而言,其他车厢里的气氛就活跃多了。
  头一节车厢只有几个人,又是帝王亲临,自然要仔细布置。后面的车厢却要装上二三十人,就显得拥挤了许多,所以连座位都没有,只能站着。不过窗明几净,空间宽敞,倒也不算难受。
  而众人的注意力都被车厢内外的一切所吸引,对其他方面也就没有太大的要求了。
  尤其是最后一节车厢里的工匠和百姓,他们是官府随机抽取出来的,许多人连马车都没坐过,这会儿待在这车上,又是激动又是兴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周围的一切,将之牢牢记住,回去也好对家人复述。
  就在这个时候,车厢轻轻一震,然后便轻轻晃动起来。这晃动并不严重,甚至很难发现。直到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咱们这车在往前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