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长公主不想死 完结+番外 (衣青箬)


  所以兵部、工部和户部都争着要派人去,也有人提名应该让将作监负责。军备物资一向是兵部负责,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而山泽水泊归工部管,勘察地理这种事他们更专业,户部掌天下土地,也能摸得着边,至于将作监,这个部门通常是太监负责,直接对皇帝负责,如今军中的所用一应装备武器,俱是出自这里,自然更不必提。
  贺卿罢黜了宫中用内侍的旧例,但除了黄修带走了一批人,还有一批去了皇庄之外,剩下的都塞进了各监局中,所以如今这些地方还是内侍掌管,跟宫中关系密切。所以虽然将作监没有人在这里,却还是有人主动提起。
  各部之间彼此也有竞争,其他没有资格争的人,自然也不想看兵部工部和户部吃下这张大饼,倒不如还是让皇帝直观。而且以从前的旧例来看,上位者对这些东西总看得更重,未必会愿意臣下染指。
  唐春生和梁琦坐在角落里,捧着木板,看得目瞪口呆。
  在他的印象中,这些部阁高官们,都是国之栋梁,不但能力出众,而且涵养极高,说起话来必定温柔和悦,就算商量事情,那也肯定是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尤其这还是在咨平殿里,也算是御前了。
  却不想他们真的吵起来的时候,也是脸红脖子粗,气急了什么话都说得出来,甚至还有挽袖子露胳膊意图动手的。
  当然,即使是骂起人来,这些饱读诗书的文官们也不会像街上的泼妇那样满嘴脏字,要文雅得多,且处处用典。有好几句,唐春生甚至根本没听懂。不由暗暗佩服,果然高官厚禄也不是人人都受得起的。不过有时候,这种骂法反而更能够戳中彼此的痛处,到最后演变成纯粹的意气之争。
  唐春生和梁琦对视一眼,眼中都有同样的疑问:这种话,也要记下来吗?
  想是这么想,但他们还是很快低下头去,奋笔疾书。不管这段要不要留,都是之后的事,等会议结束之后私下去问就是了,若不需要,再删去就是。
  “好了,要不要我腾个地方让你们切磋一场?”眼看对骂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贺卿只能出面调停。
  她开了口,其他人也上前劝说,很快争执的几人就冷静下来了。——到他们这个位置,如果有人以为他们能那么容易就被激怒,那就想错了。他们表现出这种情绪,只是因为这个场合需要他们如此表态,让贺卿看到他们的决心。
  “此事就由兵部领头,工部和户部协办吧。尽快把各项事务定下来,早日投产才是正经。这批生铁关系重大,务要尽心。明年船队回来之时,我要看到你们的成果。”她顿了顿,道,“至于将作监,我的意思是,以后他们只负责技术性的东西,至于生产流程,则交由下面进行,所以不参与此事。等你们把上好的生铁炼出来,再送到将作监,研制新式铠甲武器及火器便是。”
  这番决定,实在是出乎预料。毕竟从前这些是都是将作监把持,兵部也只能拿到现成的军备。如今将作监只负责技术性的东西,职权范围一下子缩小了许多,这就等于是贺卿自己放权。
  不过君臣之间,往往你弱我强,这对朝臣们是好事,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兵部和工部户部三位尚书更是满面喜色,高声谢恩,承诺必定能按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贺卿做出了决定,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纷纷点头认可,于是贺卿便将事情交给政事堂去走程序了。
  众臣正要告退,又被贺卿叫住。她朝唐春生和梁琦招了招手,问,“会议记录可做完了?”
  铅笔写起字来很快,两人分工合作,这会儿堪堪记录完毕,闻言连忙将稿子整理好呈上来。贺卿摆摆手,“给各位大人看一眼,若没有问题,就在最后签字吧,到时候归档用。”
  这种新鲜的东西,众人都有些好奇,因此也不怕耽搁时间,人人都从头看到尾。因为还没来得及询问,争吵的那部分内容同样记了下来。当时不觉得,事后再看记录,莫名引人发喙。至于那几个当事人,更是恨不得掩面而去。
  实在是太丢人了!
  其实以前,朝臣觐见时,也有修起居注的官员在一侧记录,但重点是皇帝的言行,官员不过一笔带过,而且这些内容都是绝密,谁也不能翻看,只有皇帝驾崩,新帝登基,要修先帝实录的时候,才会取出来修订。而参与修实录的臣子也是千挑万选,大部分朝臣都无缘得见。
  所以以前就算知道自己的言行会被记录,但一贯如此,众人都习惯了,也不觉有异。如今吵完一场就立刻把记录送到面前,实在是让他们往后说话不得不多多斟酌。
  毕竟人的记忆力有限,这么一场朝议下来,能记住的往往也是重点。可一旦所有对话都落于纸面,就能反复翻阅,从中寻找某些蛛丝马迹。
  也就是说,翻旧账更方便了。
  当下,所有人都从中感受到了一点异样,却又很难具体形容出来。只有顾铮敏锐地意识到,贺卿对官场潜移默化的变动,也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这种会议记录目前只出现在咨平殿,但将来必然会推而广之,让整个大楚所有官府竞相效仿。而有了记录,谁在做事,谁则在混日子,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也能紧一紧上下官员的皮子。
  而这些变化,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抗拒。也足以说明贺卿在政治上的手段愈发纯熟。
  ……
  赶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京畿一带的抢收工作顺利完成。之后,便是振奋人心的数据统计了。皇庄有历年土地产量的记录,只要将今年的产量与之对比,便能得出结论:施用了磷肥之后,今年皇庄的产量,与往年相比,提升了一到两成,具体则因种子及土地质量不同而不同。
  要知道,朝廷岁入最主要的来源——农业税也不过只征收十分之一罢了。也就是说,多出来的产量,足可以再供给一个朝廷。
  无论这些粮食是藏之于民还是上缴国库,都必然能更有余裕。
  这几天,贺卿受到的奏折,大都是颂圣的内容。只要听闻此事的官员没有不上书凑热闹的,最后她不得不下旨禁止,这才有所缓解。除此之外,消息灵通的各地官府,也都上了折子,要求尽快将磷肥推广到自己所属的州县,造福于民。
  尤其是京畿一带,他们是亲眼看到皇庄的收成如何的,实在是不能不心动。
  然而现在,却有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那就是朝廷还没有探测到富裕的磷矿,目前发现的这些,用来在皇庄做实验是够了,但于推广普及则是杯水车薪。
  发现并开采磷矿,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于是这一日,贺卿召见顾铮时,少见地没有让秘书监的人随侍,而是两人在殿内密谈。
  从制定“五年计划”开始,顾铮就已经在准备此事。所以贺卿此次召见他,便是要问问事情进展如何。
  “都已经安排妥当了。”顾铮将几份书信和文件上呈给贺卿,“西南当地,土汉杂居,本来就矛盾重重,时有冲突,要激发矛盾,一举解决,并非难事。”
  他安排了可靠的官员到西南去,又给了调动军队的权力,想来要镇压下武装粗糙的土人,并不困难。
  但顾铮脸上的表情并不见轻松,“难的是之后如何处置。若是继续如今的局势,早晚还会出新的乱子。”
  “我打算移民。”贺卿道。
  “怎么移?”
  贺卿一边斟酌一边慢慢道,“将西南的土人迁移到湖广,令他们离开山林,学习汉人开垦种植之术。否则,一直保持着从前的生活习惯,就算归化再久,也是野性难驯。”
  “此事必然会遭遇巨大的阻力,而且长途跋涉迁徙,恐怕……”顾铮皱起眉,“再说,湖广也没有那么多土地供他们耕种。”
  “可以自己开垦。”贺卿道,“只要愿意动手,新开垦出来的土地,朝廷承认为他们的永业田,五年内免除赋税,官府配给种子农具,派人指导他们种植。”
  百姓们的土地由官府按人头配给,按照规定,人死了土地就要收回,增加了新丁可以分到新的土地。但永业田则是世代继承,不在官府的管辖范围之内,可听其自行买卖。
  有了永业田,就有了传之子孙的基业,在这个时代,应该能吸引许多人前往。
  至于长途跋涉,这一点实在无法避免,只能路上注意些。
  这个时代,江南是整个国家的产粮基地,民间有俗语说“苏常熟,天下足”。但是贺卿记忆中,明清两代叫得最响亮的,却是“湖广熟,天下足”,连江南粮食亦要靠湖广供给,可见这片土地上的潜力。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口,开垦出足够多的土地,就能出产足够多的粮食。
  而江南一带,蚕桑盛行,又临近出海地。丝绸和茶叶是海上贸易最受欢迎的东西,如果湖广的土地出产足以供给全国,则江南便可以大面积种植桑苗茶树,扩大规模,出产更多丝绸用于出口贸易。
  “可是这样一来,西南的人口就少了。”顾铮道,“蜀中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同样有良田沃野,殿下难道要弃之不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