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我有金手指 (凉城心不凉)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凉城心不凉
- 入库:04.10
胤禛知道自己这回答有些冒险,毕竟仕农工商中读书人地位最高,这般回答要是传出去,天下读书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胤禛看康熙在想什么,于是他又道:“皇阿玛,儿子有一次出宫,偶然碰到了一个工部官员在修一建筑,儿子觉得有趣就多关注了些,结果发现主持修建主要官员,对建筑方面的知识,基本上什么都不懂,整个工程都是工匠在策划修建,甚至儿子最后还听说,那主持修建的官员,对已经修好了的建筑指手画脚,还得建筑多花掉一成的银子。”
胤禛说这些话,自然有他的用意,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崇尚的是:读书做官,清朝的八股文科举让读书人将书读的死死的。
知道以后历史进程的他自然知道,想要清朝不亡,想要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不收到侵略者的迫害,他能做的就是让资本主义开始跟上西方的步伐,哪怕最后清朝皇室的权益会减少,也好比清朝彻底消失的好。
想要跟上西方资本主义的步伐,他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康熙对工匠对商人的看法,至于其他的事情,还要以后再说。
康熙听了自己四儿子的话,若有所思的一会,然后笑着道:“说的不错,你观察很细致,朕看你对工部的事物挺感兴趣的,你也快成婚了,大婚后你倒是可以去工部当差。”
其他阿哥听了康熙的话,心里默默的开心了一下。
他们当然知道工部是个什么地方,倒不是说工部不重要,而是工部是个里权利中心比较远的部门,去了工部要是不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想要出来估计就难了。
胤禛和他们想的恰恰相反,他很高兴自己能去工部,他原本还想着这辈子如何避免去户部的命运,谁知道机会就来了。
户部是个好去处,但是户部的烂摊子特别的多,这辈子他想要致力于改革,所以他可不能将朝堂上的人都给得罪完了。
至于户部存在的问题,到时候找个有名望有耿直的官员,捅破就行了,只要皇阿玛真正意识到户部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
至于工部的功绩难立的问题,对别人来说或许真的是个问题,但是对与一个经历过现代生活的人来说,想要创造出一些有用的工具,是非常简单的,毕竟如今的清朝农具还是非常落后的。
胤禛开心的道:“儿子谢皇阿玛。”
康熙看着胤禛对工部的差事挺感兴趣的,心里暗道:不愧是表妹教导出来的孩子,是个好的。
康熙:“你答的不错,既然你对工部的事比较感兴趣,没事的时候可以到多问问户部尚书。”
胤禛道:“儿子谢皇阿玛。”
康熙笑了,然后对着梁九功道:“你派人去将朕刚得的鼻烟壶,给四阿哥送过去。”
梁九功:“喳”
胤禛听了康熙的赏赐后,心里没有任何波动,只是他面上仍然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三阿哥听了康熙的赏赐,心里顿时不好受了,他想要的砚和被皇阿玛亲赏的鼻烟壶,两者之间的价值就不能比。
心想皇阿玛果然偏心,要不是老四有个好养母,不然凭着德嫔如今在宫里的行情,老四估计还不如老八呢!
三阿哥心里那般想的,脸上也稍微表现出来了一点不悦,而就这一点不悦却被康熙给看到了,他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想荣妃如今真是越发不会教育儿子了。
八阿哥心里也有不平,但是他面上仍然是一副温和的模样,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是他被康熙厚赏了呢!
胤禛‘喜形于色’的道:“儿子谢皇阿玛。”
康熙对自己满意的儿子,不介意多些温和,于是他笑着道:“最近听表妹说,你因为表妹胃口不好,特地跑去太医院问太医药膳,你做的不错,但是也别忘了估计自己的身体。”
胤禛:“儿子谢皇阿玛关心,额娘养育儿子这么久,额娘胃口不好,儿子也是担心的,好在如今额娘已经好了。”
第九十二章
康熙:“你能有这个孝心便是好的。”
康熙的话,下面的几个阿哥都听到了心里,所以接下来太医院的太医可忙了好一阵子。
康熙:“接下来,朕要问的这个问题是……你们谁来回答?”
五阿哥:“皇阿玛,这个儿子可以回答。”
康熙看着这个汉语不好的儿子,心里还是有些疼惜的,语气温和道:“嗯,老五你说说。”
五阿哥胤祺:“儿子觉得……儿子说完了。”
胤祺说的并不很合康熙的心意,康熙不想打击自己的这个儿子,于是他道:“还不错,不过……总而言之还是不错的。”
五阿哥听了也没多想,开心道:“儿子谢皇阿玛。”
康熙赏了些东西给五阿哥,然后又提了几个问题,就回乾清宫了。
剩下的阿哥们,看着教书的师傅走了,皇阿玛也离开了,就各自回自己的院子里了。
而回到乾清宫的康熙,则因为胤禛刚才的回答,有些若有所思,然后他对梁九功说:“你去将明年主持会试的礼部官员叫过来。”
梁九功有些疑惑,礼部官员这会子正忙着呢!也不知道皇上又心血来潮想了些什么,不过皇上想什么,也不是他一个奴才可以随便揣测的。
梁九功:“喳”
康熙坐在乾清宫书房里,当梁九功把礼部官员带进来的时候,康熙正在写东西,不过由于离的比较远,下面的官员并没有看清康熙写的内容。
礼部尚书带着属下,跪在康熙面前,道:“奴才跪请皇上圣安,皇上万福金安。”
康熙没有打算敲打他们,他手上的笔没有停下来,甚至他都没有抬头,只说不了句:“都起来吧!梁九功给几位大人赐坐。”
康熙说完就没有搭理他们了,下面坐着的礼部官员,因为康熙的‘不作为’,心里都有些忐忑。
康熙将想要写的东西都写完了,抬头一看好家伙,礼部官员都有些不安的坐在位子上,本来康熙还有些疑惑他们怎么了,但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
康熙:“让几位大人久等了,朕今天叫你们来,是想和你们说说关于明年的会试,朕觉得科举制度虽然好,但是仍然有些弊端,朕想要将科举的题目类型,给改改,这是朕关于明年科举的初步设想你们先看看。”
康熙说完后,就将刚才写的东西递给了户部的几位官员,而户部的几位官员,听了康熙的话,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只要不是来批评他们的就行了。
至于来年科举的题目,有这么个专治的皇帝在,他们想要反驳也没有用啊!不过为了面子上的好看,几位官员还是拿起了康熙写的东西,认真的看了起来。
康熙写的比较简单,但是大致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
礼部的官员看着面前的东西,他们想要反对,毕竟这东西出来了,以后会怎么样还不好说。
但是看到康熙那威严的面庞,想要反对的话,全都又给吞了回去。
礼部尚书先开口道:“皇上想要选出更优秀的人才,是天下百姓之福。”
下面的官员也附和着,道:“皇上英明。”
他们看了康熙写的东西,知道康熙估计也只是在实验阶段,先同意了又如何,等会试完了,有的是人想要反对,他们就不讨康熙的嫌了。
康熙看了眼下面的官员,对与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他现在也不知道,这事他做的对不对?如今这样的局面就是最好的了。
康熙:“既然如此,你们都回去吧!然后根据朕写的大纲去拟题目。”
礼部的官员们听了以后,就告退了。
出了皇宫的大门,几位大人就开始聊起来了!
第九十三章 议论不断
礼部尚书吴达礼对礼部侍郎道:“咱们主子爷估计不知道在哪里听到了些什么?”
礼部侍郎听了自己上司的话,附和着道:“估计是吧!咱们主子爷有本事、有主意。”作呗!反正现在朝堂上已经是皇上的一言堂了。
几人又小声交谈了几句,就各自回府了,毕竟康熙交代的任务,他们还要赶紧回去完成呢!
**这些是年前发生的事。
康熙突如其来的想法,让无数进京会试的举子措手不及。
众所周知,读书人总会有一些‘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这次突如其来的改题目,让那些满怀期待的举子们,觉得甚是不公。
然后他们就利用自身的优势,‘纠集’了一些有‘志同道合’的举子,开始到处‘散布’科举清朝的科举有违孔孟之道。
毕竟这次题目,康熙因为听了胤禛的话,出了一些算数方面的题目,确实和以往的朝代,大大的不同。
会试已经过去好几天了,经过了几天的发酵,对于会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作为经过了十年苦读的举子们,对于题目的改变,他们是首当其冲的利益受损者,当然在不停的走动,不停的写暗讽的文章,他们希望用他们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