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我有金手指 (凉城心不凉)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凉城心不凉
- 入库:04.10
明珠看着开口的人,心道:这人怕不是有病吧!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跟不说有什么区别。
康熙也觉得这人可能是有病,他叫他们来就是为了,问他们该如何安抚举子们。
康熙面色有些难看的对说话那个人道:“哦,那你说说该怎么安抚?”
“微臣……微臣还没想出来。”
康熙:“没想出来你有理啊!朕难道不知道要安抚举子们,正是有像你这样的人,朕才想着要改科举,你们看看这就是科举选出来的官员……”
这时所有人都跪下来了,齐声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康熙看着跪着的众人心里更是来气,可是下面又有许多重要官员,不能随便发火,只能对着始作俑者那个最先开口的人道:“来人啊!将这人给拉下去,把他的官职给革了。”
这时一个平时不怎么显眼的官员,舒穆禄钰秀道:“皇上,奴才有个法子倒是可以一试,就是可能会有些麻烦。”
康熙有些意外,毕竟以他的经验来看,他发过火,应该不会有人想着开口。
康熙这时来了兴趣,道:“哦~那你说说。”
舒穆禄钰秀:“奴才是这样想的,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拔优秀的官员,今年因为科举改了部分题目,那么可以让一些会做您改的题目的人,和一些只会做四书五经那些题目的人,分别治理一个地方,为期一年,再派些人暗中督察着,看一年后那些人治理的更好。”
康熙认真的听着,觉得有些道理,然后他看着其他沉默的人,开口道:“你们觉得如何?”
其他人都已经暗地里通过气了,这件事就让康熙自己倒腾,于是众人依旧在沉默。
康熙:“明珠,你来说。”
明珠看康熙的表现就知道,康熙估计是想要试试,于是他附和道:“奴才觉得可行。”
康熙:“索额图,你说说。”
索额图因为得了胤礽的信,这时也没和明珠作对,道:“奴才也觉得可行。”
康熙:“既然如此那这事就交给舒穆禄钰秀去办,你们可有异议?”
众人:“奴才等无异议。”
舒穆禄钰秀:“奴才领旨。”
于是第二天京城里,所有应试的举子们都知道了,康熙的旨意:考试的举子们在殿试后,将分两波到不同的地方去做官,一波为擅长做改题后的试卷,一波擅长做原来的题型,甚至今年能参加殿试的人数,将会比往年多出将近一倍。
这旨意确实很好的安抚了正在躁动的举子们,毕竟这旨意充分的表达了,因为朝廷改题而失去的分数,不会对他们有太大的影响。
第九十六章 舒穆禄钰秀
胤禛听闻康熙的旨意后,对暗卫吩咐道:“舒穆禄大人做的不错,你让人传话,就说:这次事情要是办好了,回头就可以去苏州上任了,另外将着封信给舒穆禄钰秀,让他照做就行了。”
胤禛写的信的内容,无外乎就是如何解决剩下的问题。
舒穆禄钰秀虽然是京城人士,但是他的额娘确实苏州人,而且是个汉家女子,他额娘林玉荷,是他阿玛舒穆禄索琪早年去苏州办差时偶遇的女子。
舒穆禄索琪当时觉得林玉荷长相柔美,浑身上下散发着与满族姑娘不同的气质,一时间就被迷住了眼,然后他再三打听,知道了林玉荷的家世,然后就派人上门说:想纳林玉荷为贵妾。
林玉荷的是家中嫡幼女,上头有三个嫡兄撑腰,家中父母也算恩爱,,再加上她父亲是个地方地方小官,在地方上也没人敢欺辱,她的日子可以说的上幸福二字。
林玉荷的父母没有想利用家中唯一的女儿去攀附权贵,自然不想让女儿到人生地不熟的京城去,就回绝舒穆禄索琪派来的人。
舒穆禄索琪听下面的人说,林玉荷家里拒绝了他要纳妾的想法,脸色顿时不好了。
他身边的人一看自家爷脸色不好,心里就有些打突突,想到平时自家爷有些不好相与的性子,为了让自家爷不把,然后有些脑子活泛的小斯道:“爷,林家又不是什么望族权贵,何况您是京城特派下来的官员,想要个女人而已,和下面的人打声招呼,自然会有人替您办好的。”
舒穆禄索琪想了想,开口道:“这事爷交给你去办,办好了爷有赏。”
“奴才一定为爷办好喽。”
然后在舒穆禄索琪的人几经活动之下,林玉荷被迫进了舒穆禄索琪的院子,然后就有了舒穆禄钰秀。
林玉荷也算是个通透的人,她知道为了自家父母亲和自己的儿子,也要好好讨好舒穆禄索琪,慢慢的她在舒穆禄索琪的宅子里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舒穆禄索琪年纪慢慢大了,林玉荷的儿子也大了,在朝堂上也是个能说的上话的人,舒穆禄钰秀一直都非常感恩自己的额娘,毕竟在这个满族子弟都在放纵的时代,他能不被同流合污,还是要多亏他额娘的悉心教导。
舒穆禄钰秀在知道自家额娘一心想要会苏州娘家,他就一直在留意着机会,奈何天意弄人,苏州的外放官员,他几经活动都没能成,如今有了这样这个机会,他当然要把握住喽。
舒穆禄钰秀在得到胤禛的来信,心总算放下来了,他现在只要按照信中给的内容照做就行了。
舒穆禄钰秀思考一下,然后写了篇文章,对着心腹小斯道:“你附耳过来”
然后小声道:“你现在去到宜心源(茶楼)找他们的掌柜的梁博,就说让主子有吩咐,让他照着这篇文章上的内容,找个嘴皮子好的说书先生,最好在两天之内让京城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文章上的内容。”
说完,他将书桌上刚写好的文章,递给了小斯。
那小斯也是个谨慎的,没有多问,直接道:“是,奴才这就去办。”
舒穆禄钰秀看着心腹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心想:那位小主子的心智可真够可以的,如今只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也不知道将来长成后会是个什么模样?谁又能想,到令京城人人都在议论的科举改题事件,背后的推动者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呢?
第九十七章 放榜、殿试
宜心源的掌柜的办事很犒劳,两天之内京城大部分人都知道了,舒穆禄钰秀所写的文章的内容。
舒穆禄按照胤禛给的指令,写了一篇关于,如何鼓动今年参加科举的举子们分为两派的言论,一派是赞同康熙改革的,一派是坚持考四书五经的。
舒穆禄钰秀的文采不错,写的文章很有鼓动性。
那些心里不平的举子们也无话可说,而且心里还生起了要一绝高下的想法。
待在自己书房里看书的源凯,也听到下人说起了这件事,心里明白,这估计又是宫里那位四阿哥的手笔。
源凯知道了之后,也就没再多打听,又开始了每天看书找玛法讨论政事、偶尔出去和同届学子聚聚,日子过得倒也悠闲的很。
索绰罗家因为是满人,源凯又说过自己已经有了打算,不用家人担心,所以索绰罗家基本上很平静,但是京城可没有索绰罗家那般平静。
古代科举基本算得上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要是中途出现什么差错,这可代表着,一辈子都要庸庸碌碌的度过这一生。
因此京城的读书人基本上都在讨论着、惶恐着,只有一小部分有家庭背景的满族人家,虽然也在议论纷纷,但是倒也没有太过担忧。
毕竟科举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进入仕途的其中一种方式,除了这种方式,他们还有其它方式进入仕途。
虽然京城里议论的言论不断,但是也并没有影响到放榜的到来,一阵敲锣打鼓鞭炮声响过后,所有举子都放心了,因为今年成为进士的人数,比往届要多出将近一倍,许多觉得无望的举子们都中了进士,一时间歌颂康熙仁德的诗文,屡见不鲜。
虽然中进士的人数多了,和康熙的仁德好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康熙毕竟是皇上,这些事情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放榜过后,举子们放心了,就彻底接受了,要和擅长做改革后的试题的举子们比试,一时间京城又恢复了往日了和平热闹。
热闹过了一段时间,就到了殿试的时间了。
今年的殿试题目,依旧由康熙亲自出,试题分为两份,一份是和往届相同的题目类型,一份是比较偏向“理科”的题目类型,其中包括了大部分四书五经上的题目,和小部分算数、几何、风俗民情,甚至是天文地理等。
在殿试之前,康熙下命令让所有参加殿试的举子们,选择自己想要做哪套题目,有礼部的官员统计完成后,再开始考试做题。
亲自选试卷的结果是,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做偏“理科”的卷子,剩下的三分之二人,选择了原本的试题类型的卷子。
总而言之,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举子不多。
其实本来选择偏“理科”卷子的应该还会更少的,但是胤禛提前料想到了那种情况,暗地里让人活动了许久,才有了最后这种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尝试的结果。
作为知道胤禛底细的源凯,脑子里又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自然选择尝试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