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不倚,各人脑门俱挨了一指头,“两个不害臊的。”
宝琪依旧是不依不饶,宝璐亦是表示严重的关切。
宝玲支吾道,不过是朝中临派李大人巡抚两广,如今回京途经宿迁,其妻李氏与同治太太徐氏幼时有相交之谊,又与原来过府中的吏部侍郎周夫人相熟邀太太过去亲厚亲厚。
宝琪不信:“如此而已?”
“如此而已。”宝玲言辞凿凿,“席间不过李夫人及两位小姐,另有临县的一位太太也是她们幼年之交。”
宝琪嚼了下,“临县太太,必定不是这等人。”
“那那位李夫人呢?”宝琪宝璐张着好奇的双眼。
宝玲好笑道:“李夫人家里的少爷都是成了婚的。”
宝琪索然无味,原以为还能打探点消息,有没好东西,这下白期待了一下午,瞬间便觉得无趣,道着乏便要回去。
宝璐奇怪,“那这一趟去的好生奇怪。”
宝琪起身欲走,听她这一声疑,嗤之以鼻,随口教导道:“总要先传传名名,太太们得空便会说起来不是。”说罢,便掀帘回去。
宝玲见宝璐纠着个小脸甚是忧心,笑道:“太太道,多出去见识见识人,才会待人处事。”
宝璐想着到底许是嫡庶不同,嫡出的自小在身边教导的,庶出的只是临时加强抓紧下便罢,遂也不去想这事。
赵姨娘对这事亦是关心,抓宝璐过来问了两次,宝璐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罢还问了下赵姨娘的想法,太太这是何意思。
赵姨娘答案与宝玲说的和她自己想的也无两致,都是临时抱佛脚。
宝琪正房去的多,消息也多,常来香藕园说一嘴,太太与周夫人通信啦,小郑氏京中来信啦!惹得人一惊一乍的,众人俱是想问又不好意思。赵姨娘因不是自己亲出的,到底不关心些,只在太太面前有意无意的提了两次,太太随口打发了便也不再问。
宝璐心中也关心,只是个半大的孩子,人人都当是小孩子糊弄两句。宝玲自个更是不好意思去问这些,一概只当不知。
宝琪倒成了她们唯一的消息来源,只是也说不得准,一时又说是京中,一时又说是外省,引得众人一惊一乍的遂也不去听她的。
作者有话要说:
小宝贝们,二十万开外那里七姑娘和峤哥感情的进展遇到了瓶颈,但我又是没存稿会死星人,这边如果一直更那边一直塞死我会很恐慌愈发写不出来,所以为了顺利开展二人的感情,我决定放缓更新速度,相信大家都不会反对吧!
反对也没有用,哈哈哈哈哈!
第45章 逼嫁
从春末到夏末,宝玲来往于正房与香藕园,宝璐亦规规矩矩的在房中做些女红,看得宝玲都侧目,“你往日最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江南小吃了,近段时日倒不见你做了,连太太都说这夏日少了你的避暑汤,还怪想念的。”
宝璐手上正绣着一个简单的花样,她“半路出家”自然是比不的她们自小熏陶的,但古代无趣每日无非消磨时间,对女红如今也静的下心来,出来的绣品竟比宝琪还要好些。
她停下手中针线,心生戏谑:“总不能等五姐姐要出阁了,才急急忙忙的绣,总要先为姐姐备着先。”
宝玲恍然会意,她这是在为她绣嫁妆,瞬间脸色飞红,不禁甩了她一记帕子:“又这般打趣我,看我以后还理会你不。”
宝璐笑言:“是我失言,是我失言,我不该打趣姐姐,今日下午我便做道赤豆百合汤做歉如何?”
宝玲忍了笑,捏着纱帕轻捂了嘴笑道:“还算你识相,你今日那汤若是做得好,我日后便给你绣一整套的并蒂花开被面、枕套,若是做的不好可便没了。”
宝璐被她一打趣,亦有些赧意嗔笑道:“那边只能放盐了,齁住了你这张嘴就不会胡说八道了。”
宝玲难得起了调皮之心,葱白的十指亮出来,“这不是还有十指,还能再绣套鸳鸯戏水。”
现代人开起玩笑可比这暴力多了,宝璐听这些在耳中自然是小儿科,但不能出口就是“再来个俊俏小哥更好,哈哈哈哈哈!”这会把宝玲吓死的,搞不好还要罚抄《女则》,少不得得做娇羞状,再说宝玲难得俏皮一定要配合她,宝璐“噫”了一声,纱帕半遮羞面,“五姐姐好生羞人,我不与你说话了。”
宝玲开怀,点着她的额头道:“你不与我说话我可无聊死了。”
宝璐机灵一动,随即反了一记:“哎哟哟,改日你出阁了还能将我带去不成。”
宝玲大窘,随即便要捶打她,两姐妹嘻嘻哈哈闹作一团,正是夏日闲做乐。
待日头西偏,暑气消散,宝玲照例要去正房坐一坐听听教诲。
宝璐随即让她捎上刚凉的赤豆百合汤,说道,为着她日后良婿,该殷勤时还殷勤,自然免不了宝玲娇羞又一顿捶。
宝玲一主一仆二人走过夹道,进入穿堂,正房淡黄的竹帘已飘在前头。
宝玲转身对着翠芳道:“你先回去吧,不必跟我待在正房立规矩了。”
翠芳知宝玲在正房无非是听王大家的教诲三从四德无趣的紧,巴不得回院里自在,宝玲这么一说,岂有不愿意,忙道了声:“姑娘还没喝这汤,我回院给姑娘留着。”
宝玲接过翠芳手中的漆面描祥云纹的托盘,转身下台阶往正房去。
如秋听着声音打了帘出来,瞧见宝玲手上的赤豆百合汤,笑道:“太太刚醒,正问茶喝,可巧姑娘送了汤来,可比茶解暑。”说着将宝玲迎了进来,“太太在里间。”
一路打着帘,将宝玲迎进东侧最里间。
里间,郑氏正坐在塌上,耳边发丝微凌,趣儿正在身侧替她理着,另一边小瓶握着一把玉柄翠鸟衔花纹团扇正扇着风。
郑氏掐着时辰宝玲该来了,果不其然到了,见她手中还端了一份汤,笑道:“近日正想吩咐人做些汤消消暑,可巧有了。”
如秋忙接了托盘放在郑氏身侧的桌几上,替郑氏舀了一碗。郑氏让宝玲坐下,“竟不必上茶了,也去取个碗勺来,让五姑娘陪着我吃一碗。”又对趣儿、小瓶道:“这日头渐短不比盛夏闷热,你们俩竟也去了吧,让我们娘俩自在说会话。”
三人应声下去。
不消一会如秋取了一副碗勺来,替宝玲舀了一碗方退下。
乌金渐落,只留几许暮光在院中,房间里明黄的光渐黯淡下去褪出一色的清静。窗台上镂空祥瑞纹三足鎏金香炉在吞云吐雾,房内偶尔响起一两声瓷器相碰微弱的脆响,郑氏和宝玲二人低头搅着汤,
郑氏喝了一口汤,抬眼见宝玲的瓷碗里只剩小半碗,微笑道:“再过来舀一碗罢。”
宝玲放下碗勺笑道:“多了晚饭该吃不下了,这一小碗消消暑便罢。”
郑氏笑着将碗放在托盘内,道:“过来我身边坐,我们娘俩许久没有好好说话了。”
宝玲起身,郑氏让她坐在左手边榻上,宝玲不敢只倚在郑氏身侧的边上,郑氏又让坐,宝玲方在半坐在榻上。
郑氏伸手抚过她的鬓发,“你父亲常说一家子姐妹,最贤淑,最体贴父母的便是你了。”
宝玲忙道:“姐妹俱是孝敬父母的,只是女子卑弱,不敢将这份孝心示于面上,但心底头俱是无时不刻念着父母的。”
郑氏笑了一回,“是的了,我们家的丫头俱是孝敬长辈的,别的不说,但说一个宝珍,算是最木讷了,亦是知道为你父亲之事前后求了几次她公爹。常大人来信甚为嘉许,赞她一颗憨心装的都是孝心,如此仁孝是为媳妇之典范。”
宝玲回道:“父亲本就是平白受冤,此次能昭雪亦是老天有眼。”
郑氏浅浅笑着,带着掐丝攒花金戒指的葱白的手一下一下摸着手下水绿底金线团花的引枕,忽而悠悠的叹了一口气:“想你们姐妹几个原在京中之时多少要好,日日玩在一起,如今竟是隔在两地,想亲近也不能。便是你大外甥如今已两岁多还不曾见过你们几个姨的面。如今你宝玟大姐姐又诞下一女,若你们都在京中,早携了东西不知看了多少回了,如今在宿迁也无法,长此以往竟是要疏远了,真道是‘一代亲二代疏’了。”
宝玲忙道:“太太不必如此伤心,父亲向来勤勉奉公,日后定有机会回京。”
郑氏“哼”了声道:“如今的世道那里不看情面,你父亲即便考绩得了优如何,京中若无人不过轻轻的将你提一级左右还在外边打转。”
宝玲聪慧,对这亦是有几分了解,郑氏既提起,心中少不得也担忧,遂道:“我看大伯、两个舅老爷定也会想想办法。”
郑氏道:“你大伯、两个舅老爷都是好的,只是他们在外任官,这又打了个折扣。咱们在京中不过是你二姐夫在吏部任主事,只是前年刚授的职根基浅尚不成事,一个亲家是大理寺左丞未免人微言轻了些,况你父亲是有过之身,想要一举回京谈何容易。”
宝玲心下一顿,这般说来竟是遥遥无望了,“那大哥哥翰林院、大姐姐平阳侯府呢?”
郑氏心道,宝玲素有几分学识不好糊弄,竟一时无计,心下一横,拿出主母的威严,“这外边的人都是隔了一层的,有十分的力未必肯使那两三分,况老侯爷早已不管事,这曾大人倒是个好的,只是平阳侯府的风光在先帝之时,今上重文轻武并不十分倚重,况圣上颁过明旨,考绩甚是严苛,况那谢峤上次阻不得怀恨在心,这些牵连之人,他必定十分阻挠,非得在圣上面前压得下这些人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