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Vinilla)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Vinilla
- 入库:04.10
于立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第二日就给孙氏回话。孙氏立刻就定下了货,并派伙计过来取货。
讲到做生意的道行,华记还嫩了些。梅兰妮觉得要好好向这个时代的商业高手学一学了。
于立清对孙式的企业经营也有了感慨。
他说,"一般的家里开的店铺,一代人亡去了,财产就分了,有些铺子,也就散了。向孙氏这样百五十年不散,只让子孙后代食利的铺子少见了。"梅兰妮回答,"是。"
当年孙春阳去世时,共有八个儿子,他把店铺分成八股,让每个儿子占一股,但是,没人有权卖店铺,他把享受利润权,和经营权分开了。
孙氏虽是家族企业,但得以流传了百多年。
当时许多的店铺,都是老子死后传给了儿子,几个儿子分不过来,就把店铺卖了,大家分钱,所以,很多店的寿命很短。
于立清的前东家就是这样,新的东家一般都有自己的班子。
梅兰妮自然知道他的担心。就是从企业长久的利益考虑,这样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华记苏州贸易行和南方有紧密的联系,如果一但分离了,那苏州贸易行的前景就堪忧了。
梅兰妮是来自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世界。她对于日本,欧美那些著名的大企业还是很了解的。
她当下对于立清说,"先生不用担心,我早想过这个问题了,我也会在不久后就拿出一个章程来,我的企业一定要保持完整性经营,不但店铺不能分,就是南北东西的每个企业也不能分,我会把企业最终变成股份制。""股份制?"于立清听了感到新鲜。
"孙春阳那样的,就是股份制,只不过他们的股份只掌握在家族人的手中。""那夫人难道还把股份分给外人?"
"不是外人,是那些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于立清震惊的看着梅兰妮,她的那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讲到经营,她不是什么熟手,可是,她有时提出的建议又很有见地,这是一个妇人能想到的吗?
再联想到华家人的所做所为,让人觉得命运好象特别眷顾他们,他家人的种种与常人不同。秦炼和边峰的年纪很小,可是身上带着一种气魄,让人不由自主的信服。他们这家人是从哪里来的?
梅兰妮看着他的震惊,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用信鸽一般要几天才能得到回信?"于立清的思绪被拉了回来,他算了算,"一般来讲是五,六天。""那时间太长了。"梅兰妮觉的有必要对他先打打预防针,免的电台安装时会让他受不了。
"比人送信已经快了。"
"但是,也有鸽子被鹰叼去的事,信终于没有送到。""大多数的时间还是送到的。"
"如果,我想个办法让信当天就送到,当天就回的办法。"于立清笑了,"哪有这样的方法?"
"如果,有这种办法,你不要觉的奇怪哦。"于立清认真了,"夫人,你不是神仙吧。"梅兰妮从废纸里拿出了一张,撕下一角,把它扯碎,拿起了根小铜棒,用丝绸手布不停的擦拭。
于立清没作声,盯着她的动作看,见她把铜棒伸向碎纸,那些碎纸被吸了上去。
于立清笑了,"小戏法。"
他伸过手,接过了那根铜棒,用它吸纸碎,那些纸碎都不动。他学着梅兰妮拿出自己的手布,擦拭着。再用铜棒吸纸碎,这次吸住了。他觉的很好玩,心想,回去时可以逗女儿玩了。
梅兰妮说,"这是静电作用。"
"什么?"于立清茫然道。
梅兰妮重复了一边,他还是没有明白。
梅兰妮说,"在你用丝绸擦拭铜棒过程中,使得铜棒带上了电荷,所以它能吸上纸碎。你不用丝绸磨擦铜棒,它没带电荷,所以,它不能吸上纸碎。这种由电荷产生的吸引,就叫作静电作用。""谁跟你说的这些?"于立清说。
"一个法国人。他说,我们周围有电场,磁场。磁场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指南针就是靠磁场存在而工作。""法国人说话你也信?"
"如果他的话可以相信,我们通过电磁场可以传递电信号,再把这些信号翻译成文字,我们就可以把信在很短的时间里传给对方。对方的回信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传过来。""这简直是妄言!"于立清道。
"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多数人象你这样反应,没听说的事,就不相信。有一些人听到了这样的事,就会想办法证明它的存在。""你怎么证明?"于立清不相信。
"当我证明它的时候,你别认为我是神仙就行了。"梅兰妮笑着说。
于立清这会子肯定不当她是神仙,反而有些担心她是否神经正常。
中国的腊月是忙碌的。各个家庭都要做腊月的腌制,和年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而企业就更忙了,年底是结帐的时候,几乎没一家店铺和商行有空闲。
华记的年底会计工作量也很大,因为,它包括了江南部分的华记企业。
梅兰妮,席羽绢日日早出晚归的在贸易行里一起算帐,核帐。
这样忙忙乱乱的到了二十六日。账目结算清了,员工的年终工资和奖金也算好,发放。贸易行也关门过年了。
苏州的商铺大都在二十六日关门,等过了年,请过财神,才会再开张。
梅兰妮归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乔妈早准备好了晚饭,等着她了。
天寒地冻的冬季,苏州人的饭桌上总是放一个暖锅,扁方型的炭炉上放置着一沙锅。按照苏州人腊月吃羊肉的习惯,做的是羊肉炉。
梅兰妮冒着寒风回到家里,带着一身的寒气。人都冻的有些僵了。洗了手,坐在餐桌旁,喝了一小碗羊肉汤,顿时觉的浑身发暖。方才有了精神和乔妈说话。
"常来往的几家人的年礼都打点好了没有?""都打点好了,小蛾,把你写的礼单子拿来给奶奶看。"乔妈叫道。
"别急,等吃了饭后再看。"羽绢洗了手后在餐桌边坐下。
乔妈看着她们香香地吃着,满腹的话咽住了。
饭碗才放下,又有人带着寒气进来了。这次来的是梅香和绫子。
原来作坊二十六日也关门了,她们算好了员工的工资和奖金,交给了老农,午后搭船回苏州。
"快,坐下先喝碗热汤,暖和暖和。这天气一路风吹来,人都僵了。"剩下的饭不多了,好在为了过年,家家都浸泡着年糕片,把年糕片放进羊肉汤里,又加了些大白菜,闷煮到翻滚。两人美美的吃了一顿。方觉的暖流暖到了手指。
几个人回到主屋,说着话。三个女人就是一台戏,这里有几个女人!满屋子都是声音。
常常是说了一句话来不及的说第二句。
"今年作坊一共生产了八百九十六匹帐纱。二百匹帆布。"梅香喜滋滋的汇报。
"我们的帐纱和别人的不能比,他们的是二丈二长,我们的是四丈,价钱差不多,都爱买我们的帐纱。"绫子也说。
"老农叔让我们告诉师傅,今年两季加一起算每亩共有十一担谷子。棉花每亩有三百斤花。他说,明年仓库可是没有一点地方了。""茶叶算过了,今年虽然收的少,但是也有二百斤,老农叔担心于掌柜没给他记上。""谁说没记上了,除了茶,东山的乌梅,土产,一笔笔都清清楚楚的写在那里。今天我们刚把帐算清,写明白了,明天一早就着人送到乡下去,让他看看庄子上共赚了多少。"羽绢驳道。
"奶奶,这是我写的礼品单子。"小蛾也凑着热闹。
乔妈过来帮助烧热水。生炭火。整个房子都有了生气。
大家说着话,轮流去洗头洗澡。忙到了二更才消停。
乔妈提着灯笼带着小蛾往东边房去。
这个时候,华家的狗们齐齐的叫了。
199 风筝天线
华家的狗向来是安静的,这晚齐齐叫了起来。而且叫的很欢快。
梅兰妮等人穿戴齐了,提着灯笼,出来察看。
走到了大门处,才见东门那里有灯火,人声,笑语。
梅兰妮的知道有人返家了。
到了东门,水桥边停了一只船,小甲等人正忙着从船上搬东西。
梅兰妮近了,听见有人叫娘,定眼一看,是秦炼带着两个弟弟---齐逸和楚源。还有梅朵跟着。
不用说,这是赶回苏州过年来了。众人都有一番寒暄。
乔妈早去了厨房,开炉煮了姜汤。又做了肉丝白菜汤年糕。
等一众人吃喝梳洗完毕,已是夜深了。
梅兰妮问梅朵,"怎么今天这么晚才到家,是不是路上耽搁了?""哪里是耽搁,是从上海出发就存心要晚。他们改装了这只船,在船尾安装上了螺旋桨,又改造了风帆,算下来,速度要比过去快上几倍。为了看看到底有多快,特地等到快天黑了,才出发,这样江面上的行船少,他们可以快速行驶。""这黑天瞎火的,就算带着灯,那能见度也是很低,还敢驶快船?""这帮小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过,驾驶风帆还真很有趣,每个人都在动。而不象过去那样一个人摇橹其他人坐着,速度慢的堪比蜗牛。""上海之行有没有收获?"
"我已经和秦炼他们说了,在那里建工厂,农场都行。现在那块地方属于松江府,也是江苏省的,所以在那里买地,我们家还是享有免税待遇。"梅兰妮她这样说,心里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