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物语 (Vinilla)


华家的人进进出出,置若罔闻,几次下来,那姑子也就知难而退了,渐渐的没了身影。
梅兰妮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开茶馆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第一时间知道井市中的流言,流行。用现在的话说,是收集情报的好地方。
自从金家两姐妹去了茶馆工作后,羽绢的信息就多了,每晚都会讲些坊间传闻。
梅兰妮得知,羽绢的消息都是转述两姐妹的话时,引起了她的思考。那哥几个日日想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组织,情报工作就非常的重要。怎么没听他们说起这一块事情来?
如果,真要建立情报站,那金家姐妹就是天生的收集情报的好帮手。
如今,苏州坊间的传闻,梅兰妮就是足不出户,也知道了个大概。
这天,梅兰妮在贸易行和于立清谈着与杨家的生意。
华记漆器近来都是买给他家。
他家虽然被取消了贩买官铜的资格,但是由于多年来的财富的积累,使他家可以不用领官资也能自家出海到长崎贩铜。
贩来的铜,清廷有规定,百分之六十要卖给政府,另外那百分之四十方能自家销。私家贩铜的利润还是很高的。因为除了卖铜,还能带随船货物,从中国往日本销,那是三倍的利润。如果是日货销入中国,那就是十倍的赚头。那时,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要比日本人生活水平高。
当梅兰妮向于立清说起杨家要出海的事时,后者大惊,问道,"夫人如何得知此事?"梅兰妮见到他的反应,心里纳闷,说道,"坊间传闻他家如今大量收购丝绸,砂糖,书籍,和瓷器。"于立清听说,沉思了片刻,道,"这样看来,他家很有可能打算明年出海。我们的漆器要尽快另找下家了。"梅兰妮有点不理解了,"他从日本贩来的漆器都不一定比我们的好,如果进贡的话,就是我们贵了些,但是质量是保证的。"于立清道,"我不是担心他家从我们这里进货的事,我是担心,他家以后付款的事情。你想,他家如今那资金必定是紧张了。再加上与皇家做生意,那就是那头一个声令,他就是翻遍天下也要寻找的。他能不选我们的货?皇家那头他是不敢欺的。到时候,他就拿着那皇商的身份来压我们,低价,赊帐的从我们这里进货。在他看来,我们还能和皇家教较劲?"梅兰妮听说,也担起心来,"那我们怎么办?""金明堂的老板来过我这里,问起漆器的事情,当时我就留了个心眼,对他说,下次有货一定先让人通知他家。"金明堂在苏州是个有名气的漆器店,经营着漆器,盘盒,各类嫁妆漆器等。老板是个江西人。苏州漆器同玉器一样闻名,漆作有明光,退光等分工。剔红,剔黑,彩添等皆精致,一直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可是,由于日本漆器的销入,影响了苏州漆器行的生意,这些年来,许多的漆器行更愿意经营日本漆器。
"你的意思说,我们现在的漆器就销给金明堂?""是,原本,这样精美的漆器当然往皇家销是最恰当的。"于立清有些感慨。
于立清到底还是清朝人,他认为只有皇家能出高价买东西。
清朝末代时,光绪皇帝的一个鸡蛋是二两银。而他老师的鸡蛋市价只不过二文一个。并不是鸡蛋卖到皇宫里就价高,相反,那些采买们还会压价,可是,报上去的价钱高,这样经手的人都有一份钱好拿。肥缺是这样来的。以鸡蛋事情做类推,皇家的买卖大都可以这样理解,经手人的买价并不高,可是报到上面去的价就要加上回扣和经营费了。
梅兰妮当然不能把光绪的鸡蛋作为例子来说明,她讲了皇家进货的可能贪污的地方。
倒把于立清听的匝舌。心下佩服起梅兰妮的老练来。他哪里知道,梅兰妮只是把后世贪官们的操作略说了一,二而已。
除了金明堂外,他们还选了另外两家的漆器店作为新下家。
琅琦的漆器来苏州时,他们只留下了几件,其余的都卖到了那些漆器店去了。苏州人也因为市场上来了一批精美的漆器而小小的轰动了一番。
等杨家来问时,这里自然一口否认。
杨家再来买漆器时,果然要仗势赊帐。
华记哪里会怕他。只说没了货。他只好到别处去想办法。
年底时分,各家都有上下的打点,皇家也不例外,也要进些苏州的各类货物。前次送去过好的漆器,等于给了皇家人做了质量标准。如果这次交去的货比上次的差,肯定是过不了关的。杨家刚从铜市上摔下来,江南的各大商家正在看着他家的笑话。好不容易他家又从漆器上重新搭上了内务府的生意。杨家在江南又是可以说的上排号了。
如今,和华记闹开了,杨家方发觉华记不是那么好吃吃的。打听着华记的后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几个进士,还没什么实质性的官职,苏州这样的人家多得很。可是,偏就是这样的人家不好办,硬吃人家,会在苏州引起公愤的,苏州虽然是商业城市,但是商人的地位再高,明目张胆欺负有功名的人家,还是要被指责的。杨家现在的地位正微妙,所以他们不会来硬碰硬。
做生意的人家也是有自家的政治策略的,有人唱着红脸,有人唱着白脸,不会一味的把路走死。
杨萃余就是杨家唱白脸的那个。
他来到了华记,和于立清又讲起了交情,数落了他堂兄弟们的粗糙。
好说歹说,从华记才又买了几件漆器,当然是现金交易。
能和华记用定期结帐的方式进行商业交易的商家,孙春阳南北货行就是一家。
腊月要到了,买年货的人多了起来,外地的商人,旅人赶回家过年的时候,总会到孙春阳去买土特产。孙春阳是苏州最好的南北货店。
孙春阳是宁波人,他原是位读书人,万历年间来到苏州后见到苏州的商业如此发达,便弃儒经商了。用自己的名字开了间南北货店。读书人经商总有些与众不同之处,他把明朝衙门管理的某些制度引用到了商务实践。他家店铺最讲质量。再有就是讲诚信。
店铺中分有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等六房,货物分门别类,明细完备。同时实行财,货分开,凭票取货,"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他家店铺伙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越干越卖力。到此时,他家的店已经历经一百五十年了,在苏州的口碑一直是第一。
到他家买东西绝对放心。质量保证,也不会偷扣斤两。就说那那票据,如果当时没有货,日后只要凭着票据来,都能领到货。据说,在康熙年间,有人持他家万历年时发的票据来提货。店中伙计毫不犹豫,立刻发货。"诚信如此,无人能及。"<茶烟歇>记载着此事。
如今的华记,借鉴着孙氏的管理。
孙春阳的进货也是很严格的,华记提供的香肠,腊鸭,肉松,等农家产品,梅朵再三进行过质量管理的教育,在生产中又固定了一些程式。所以质量比较稳定,也很受孙春阳的欢迎。华记其他的产品,诸如腐乳,酱瓜,咸菜,榨菜等,都进了孙氏的店铺。随着华家农场的发展,华记成了孙氏的最大的供应商。两家相距很近,只隔着一座山塘桥。
孙春阳如今的掌柜是孙园愚,算来是孙春阳的五世孙了。孙圆愚如今已有五十,膝下只一子。他家生意虽然口碑天下,但自家子孙却单薄。
孙园愚这日亲自来到华记。华孙两家虽然交易多,但是孙园愚过来的时间并不多。
梅兰妮避到了里屋。
孙园愚见到于立清便说,"我疏忽了,前月你给了我们赵掌柜一些干货。我看了,很是不错。原打算立刻就着人来说定的。谁曾想这事情一多,就把这事给混忘了,如今老了,做事不如年轻时好记性了。总是丢三落四的。"

198 预防针
华记给孙氏的干货样品,他们一直没有回应,但是,华记并不因为他们没回应,就不做生意了。于是就找了其他的南北店。那些店铺见到这样的海货竟是很欢迎,立刻就定下了货,华记飞鸽告诉琅琦那面,琅琦那边收到信后,就趁运糖的机会,一并发了货。
眼下船已经停靠在自家的小码头上,孙氏看见了货船,方想起要过来定货。
于立清很贴心的说,"谁家不会有个疏忽?那海货我还不知道带过来的是不是多,如果多,等那几家的份额除去了,就让给你。不过,这次我们还带来了荔枝干和桂圆干,这在腊月也是很好卖的,要不你先进点那货?"梅兰妮在里间听到于立清如是说,知道他在耍商业手腕,闷闷地笑着。
其实,这次来的干海货远远比定货多,他这样说也是为了搭搭架子,有些事情,如果只是你去求人家,难免不平衡,也要人家求到你这里才行。
孙园愚听说,也不多说,倒是认真的看了那些干果,果然觉得好,当场就拍了板。定下了干果。
梅兰妮在里屋汗颜了。
孙园愚的做法衬的华记小家子气了。那孙春阳能在一百五十多年里领军苏州南北货行,那道行不是他们这等人能比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