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Vinilla)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Vinilla
- 入库:04.10
这样的好珠子,第一个想到的是天宝楼,王信益这两家。
"可不能让明珠暗投了。"于立清道。
当下就让伙计们按大小,好坏分了类。另着人带着样品去了天宝楼和王信益珠宝。
这里,梅兰妮问了庄子上诸人的情况。知道虽然前些日子天旱,但是庄子上的水利做的好,并没什么大损失。由于水稻田增加了,鸭子也增加了。
梅朵问,"老农他们问,这鸭子是腊起还是怎的?"如今,华记的土特产都批给了孙春阳卖。孙春阳和华记贸易行就隔一座山塘桥,他家对着山塘桥北堍,三开间二层楼房,一块铺牌上书着‘孙春阳南货铺‘。说那招牌还是万历年间的旧物,那几个字还是孙春阳的笔墨。招牌虽然已有一百五十来年了,日日有人擦拭保养,都形成了很厚的包浆,看上去有一种温润。
和他家做生意,产品质量要好。
于立清答道,"这要和他家掌柜商量了再说。"梅朵说道,"如今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大,经营的货物种类也多,我们为何不学了他家的样子,也将贸易行的人分成小组,每组人专门负责几样事,这样,谁做的好与坏,都能看的出,又能事事不拉下。"后世的企业不就是这样管理的吗?梅兰妮看着于立清,后者想了想,觉着也是个好方法。但是,还需筹划了才能实行。
有些事情还是要给人时间做缓冲的。
梅朵知道老乐要去富阳,又和他说了几句。
老乐说,"朵姐儿,你不说,我也知道,去了那里就要打听了什么物种好,再带了回来,哪次我不是这样做?还用你特意的吩咐。"梅兰妮就低头笑,用嘴对梅朵比了个"欧巴桑"。
华家的贸易行日日繁忙着。梅兰妮经常也去那里帮忙。帮着于立清进行人事按排。
这天,从琅琦运来了火柴。
山塘河并不宽,这里卸货,旁边的几家都知道。这一方方的大纸盒里装的是什么?
华记的人并没有瞒着。火柴。他们告诉那些人。
前年销售砂糖,苏州人反应冷淡。而这次,火柴已经在苏州引起了轰动,大家都知道那东西好用。倒是其他商会那边还没有反应过来,到现在还没有派人来商谈。
最早闻风而至的是孙春阳的掌柜。孙家设有蜡烛房,这火柴搭在那里肯定好销。
华记早就商量好了,批发价格按九折算。
孙家要了一千包。包数虽然大,但是银两并不多,只要四十五两银子。孙掌柜见华记没有奇货可居,心里高兴。华记趁机问了腊鸭的定购,孙掌柜也愿意多购。又让他看了梅兰妮这次带回来的海货,淡菜,紫菜,鱿鱼干等的货样。每种让他带些回去,好好的琢磨。同孙春阳的生意大多都是三个月结帐,因为,华家的人都知道这家店的信誉极好,一直到太平天国起义前,在苏州的南北货中都是领先的。
周边的茶馆,客栈也过来批发,根据能力大小,或多或少。
一日,梅兰妮在看火柴的销售情况表时,看见了常记客栈的名字。
梅兰妮指着这家客栈对于立清说,"下次这家客栈再来批发,给他八折,以后都照这个价给他家。"于立清脸上没有做出什么。但心里奇怪。看了帐上,常记只不过是一百包的生意,五两不到的生意。
梅兰妮告诉他,"我家现在的房基地是他让与我家的。"于立清恍然。
说到常大,得到了华记的优惠。回去后就使人去查。华家出了五进士,这在苏州已经传遍,他自然是知道。常二为了这事还对他狠狠埋怨了一番,认为那本来都是自己能享的荣耀,而如今都成了一汪子清水,只是从身边淌过。
常大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如果不是他,常二的祸患不会小。知道华记的东家就是华家的人,更是肯定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他享有的特殊折扣的事,自然不会对任何人说起。有很多事,大家都懂得心照不宣。
商肆繁华的地方,奸商就不会少。有的人家,批发了火柴,回去后,把盒子里面的火柴拿了些出来,放进些小木棍。买到这样火柴的人,就拿到华记来投诉。
华记的人问名了出处。记下了这家店铺。下次就取消了他家的批发。
火柴这种东西,讲到底不过是一文两文的薄利生意,所以这样的财迷非常的稀有。
杨家拿到了他们想要的漆器,由于华记的漆器精美无比,他家凭着这样的漆器和皇室又做上了生意。同时,又向华记贸易行定下了下一次的交易量。
山塘桥这附近是苏州最繁忙的商业街。梅兰妮利用她家的便利条件,有时也要去逛逛商店。毕竟是上海滩出来的女人,逛马路是每个女人的必修课。
这日,梅兰妮来到山塘街上的见一家店铺上的招牌写着"装潢"二字,心里奇怪,难道苏州也有了装潢公司?
进门看了,才知道这装潢原指的是书画装裱。并非是后世的房屋装潢之意。
看见了店里的挂着许多书画,梅兰妮仔细的看了起来。这些年来,在三胞胎的熏陶下,她的书画鉴赏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店中的伙计上前说明,他家的字画都是别人拿来装裱的,并不卖。如果要买字画,隔这几家门面就有一家风雅斋,那里专营名人字画。
梅兰妮依言来到风雅斋。那店铺的墙上满满当当的挂着各种尺寸的字画。见她进店,店中小二面有惊诧之色,这个年代的女人很少有着样独自逛字画店的。
但是,良好的职业训练使他们还是很友好的接待着梅兰妮。热心的介绍墙上的字画。
这其间也有人进来问津字画,原来,这能叫的出名号的画师的画是不挂在墙上的。他们的画是卷了画轴,藏在柜子里。有人问了,才拿出来,展开供人观看。
字画界向来有造假的传统,所以对名人字画的真伪,梅兰妮是吃不准的。
她还是看向墙上新人的作品。
有一幅画画的是寒山寺景,房屋十分工整。人物活动颇丰富多彩。梅兰妮见了非常喜爱。仔细见那落款,题着"徐扬"二字。徐扬的<姑苏盛世图>在后世的苏州名气很响。只是这时,徐扬尚未成名,他的画还在新人画中。
店中伙计很有眼色,见梅兰妮对此画有好感,立刻卖力介绍,"徐云亭就是俚(我们)苏州人,家就住在阊门内专诸巷。伊个界画人物都是好的。"又取出了徐扬的<观前街景>。梅兰妮见价钱并不太贵,就一并买下了。
店家直夸梅兰妮有眼光。
梅兰妮又买了几幅杭州画家贺平新的仿宋人小品。因为是新人的画作,没什么名气,所以每幅也就三百文。
不成名的艺术家,在哪个时代吃饭都成问题。
拿着包好的画卷,梅兰妮从风雅斋出来,在门口是差点与一人相撞,幸亏脚步收的快。
梅兰妮定眼一看,那人是个四十多岁的尼姑。因为,她刚来时,靠的是两个尼姑帮忙,才有了落脚的地方。故而,她对尼姑并不反感。
低头向那姑子道了声抱歉。梅兰妮捧着画,走了。
到了山塘桥上,梅兰妮偶一回头,见那姑子,转过身子,和身边的人说着什么话,眼睛还不时的瞄一下自己。
梅兰妮心里怪异。但是,不动声色。这些年,她多少也练出了些法道。
于立清见到她买了字画,调侃她知晓风雅。
梅兰妮但笑不语。
自从三胞胎他们考上了进士后,陈步云最后拿去了两套缂丝作品后,就再也没有找她要缂丝作品。人家都会想,象她家这样的,自有人过来附地附人,哪里还有自己操劳?
一个人有了某种技艺,总不舍得不用。
三胞胎不在苏州,梅兰妮就去字画铺字买了画来做稿。
买了湖丝,上了机。
这夜,她坐在灯下,把彩丝往小梭子上绕。
而席羽绢单手撑着脸儿,对着烛火发呆。
有什么事使的羽绢姑娘发愁的?
于立清把未来的茶室的经营,交给了羽绢。既然是茶室,那就应该有茶点。
可是,什么样的茶点才能出众呢?
苏州这年头具有特色的点心的确不少。先别说稻香村这种专做点心的店铺,那里的糕点自然是好的。就象安雅堂酏酪,有益斋藕粉,紫阳馆茶干,茂芳轩面饼,鼓楼坊馄饨,南马路桥馒头,周哑子巷饼饺,小邾弄内钉头糕,善耕桥铁豆,百狮子桥瓜子,马医科烧饼,接驾桥汤团,干将坊消息子,虎丘蓑衣饼,还有野荸荠饼饺,小枣子橄榄,曹箍桶芋艿,家堂里花生,小青龙蜜饯,周马鞍首乌粉等,都是有名特产。苏州人的嘴早让他们养刁了。那里还能有好的点心吸引顾客?
195 过问婚事
乔妈提着灯笼进来,见状便问了缘由。
"我说你们就是灯下黑,自家的点心,偏又不记得了。"乔妈道。
梅兰妮一想,可不就是灯下黑嘛。家里的羊羹,萨其玛,都是可以考虑的。
再有,羽绢想不到,但是自己是知道,除了苏州,中国还有一个地方的人能理直气壮的说,"吃在广州"啊。
广式点心可以搬些过来。
梅兰妮说,"乔妈倒是提醒我了,我还忘了有一些苏州人没吃过的点心。"羽绢来了精神,"你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