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物语 (Vinilla)


华家成了席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交易量在不断递增。席三爷很是奇怪华家购买了这许多的丝绸,到底去了何方,并未看见他们在苏州销售丝绸。
问了羽绢。这年来的商业管理,羽绢骨子里那天生的精明都一一发挥出来,也知道要保守企业的秘密。只说,华家在北方有店。席三爷相信了。
华记贸易行又向席家订购了大量的丝绸。羽绢这次回去,一是探望父母,二是下定单的。这个女儿,成为了席家的半个财神。
过去,为了做淑女,羽绢学着做闺秀们应该做的事。许多地方需要学会忍声吞气。当命运让她最终做不成闺秀,甚至于忍耐也成不了正果,她无法再走她祖母,母亲她们走过的路。最终她被边缘化了,她衡量过,以后的各种道路。最后选定和华家一起生活。在华家时,她就看出,华家的与众不同,加上华家主母的寡妇身份,更加不会引起什么口舌是非。能在不利的条件下,为自己谋一个较可靠的出路,这就是羽绢的聪明。
晚饭后,梅兰妮和她坐在起居室里,谈论着茶馆的经营。
梅兰妮说,"半个苏州城都在谈论<三国>,看来你准备的很充分。"一般来说,新开张的店铺,一开始会赔。如果,不赔不赚,就算是上好了,象她们这样,大赚的,是少有的。
但是,羽绢说,"听上去是赚了。如果,考虑到买店,装修的本钱。要把本捞回来,还要好几年的时间。而且,生意中还是有些损失的。""什么样的损失?"
"我们的茶具就损失了些。"
"总有失手的时候。"梅兰妮安慰道。
"不是店中伙计们打坏的!是被人偷去了。这种淡雅的瓷器最受苏州人的喜爱。不如在茶馆里卖茶具。"羽绢提议道。
梅兰妮听说过法国人偷瓷器,没想到瓷器之国的苏州,也有人偷瓷器。她想,外销瓷器的价格是内销瓷的三倍多。同样的瓷当然卖到价高的地方去。所以,暂时她不会在苏州卖瓷器。她现在已经习惯于奸商的思维方法,唯利是图。
"茶馆店卖茶具好是好,但是,要占用一块地方。现在,我们的地方不够。如果真想要在茶馆里卖东西,不如卖些轻巧的。又不占地方的东西。"‘那会是什么东西?"羽绢思索着。
梅兰妮拿出了火柴,划亮了。
羽绢的眼睛立刻就亮起来。她接过去,划了一根,没有亮。
"划重点,火柴头斜一点。速度快一点。"梅兰妮示范。
羽绢再划了一下,火柴燃了起来,她的脸也照亮了。她又划了一根。也亮了。
"这东西好,比火镰容易,我打不好火镰,所以,我点不好火。用这个简单多了,火焰还大。"羽绢兴奋的,"这火柴卖多少文一盒?""五文。"
"五文?"
梅兰妮点点头。
羽娟算了算,"这个价位,买的人多。明天,我就开始卖。"梅兰妮提醒道,"卖前先让人家试一下。""那当然。"羽绢答道。
谈完火柴的事,有谈到了要在广济桥下盖茶室的事来。
羽绢说,"不瞒你说,那还是我的主意。那地方做茶室肯定有的赚。很快就能把成本收回来。"羽绢知道梅兰妮喜欢收回投资快的生意。
是啊,茶室走的是高级会馆的路子,不象茶馆,虽然每天来茶馆的人很多,但是每天的营业额也就几两银子的事。
后来,两人讲到以后给李芸分成的事宜,羽绢有些迟疑了。
这年头没有稿费的概念,连出书都是自掏腰包。江南闺秀在深闺些弹词,平日里唱唱说说的解闷。谁有稿费?有人替她唱了,那就是抬举了她,给了她名气。这都是化钱买不来的。
梅兰妮吃憋了。想了一会子,她又说,"其实,写东西也是很辛苦的。写出好的作品尤其难。李芸与我们有交往的好,我也是想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她补贴些。"羽绢道,"那如果日后别人的弹词拿来唱,是不是也这样分成?""如果,听的人多,那也这样分成给作者。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日后,有人些了好作品,就会优先考虑给我们。光靠一部<玉蜻蜓>是唱不了多久的。还有话本也是这样。"对于这一条,席羽绢勉强答应再考虑考虑。
第二日,停云阁里出了新鲜玩意,一种点火的东西,两包火柴在座位之间传递,经大家试划后,店中伙计推销起来。
有人问,"几钿?"
"五文一盒。"
苏州人是会算的。‘一盒多少根?‘
‘一百根。‘
就有人先要了一盒,当场把它倒出来,一五一十的数起来,不只一百,竟有一百零五根。
这下合算了,旁边的人也买了,也倒了出来,一根根数起来,这次是一百零四根。也不算太差。
这年头,一壶茶都要十六文,五文一百根的火柴是个很好接受的价位。
所以,当场就有很多人买了起来。上午卖出近一百盒。
中午时分,那些拿着火柴回家的人,自然都献宝一番,当家的主母们还要精乖。算下来比用火镰,火石,火绒要合算,还使用方便。
她们问,这东西停云阁哪里来的?
被问的,都想不出来,只是摇头。有的猜测,可能是海外来的。
这么好的东西,价钱又不贵,为什么不多买几包。十盒也不过是三壶茶钱。以后都不一定再能碰上。
这些话提醒了那些人。吃了午饭,又都去了茶馆,这次买的就多了,有人要买十盒,二十盒,有人还要一百盒。
不行,茶馆伙计说,我们东家说了,为了让大家都能买到,所以每人限购十盒。
十盒也行,那些人争先恐后的拿出铜钿。到了说书的辰光,茶馆店里还是闹轰轰的。
后来,茶馆的伙计在外面摆了摊,才让茶馆里安静了。
茶馆外面排起了队,一个人限购十盒。苏州人喜欢看热闹,见人家排队,就要问个究竟,生怕有什么好事体将自己拉下。也有那耐心的,一一做了说明。那些人也就排到了队伍里。又有那脑子活络的,想到,一次买十盒,那再排一次队不就可以再买十盒了吗?
所以那条队伍始终是长的。一直到了黄昏,收摊了,那些人才散了,讲好明天再来买。
到了晚上,羽绢结算后,那天卖出五百多包,每包十盒。算下来就有二十五两银。这个营业额让人鼓舞。
梅兰妮这次带来的火柴并不多,讲好是试销,也就是三千多包。没想到第一天就买的这样好,所以,连夜写信,第二日清早就发出信鸽,去琅琦要货。
很快,停云阁里的火柴就卖空了,卖到的人,当然很得意,又有人趁着火柴没货,把手里的火柴翻倍的卖了出去,倒是小小的赚了一笔。
别看只有三千多包的火柴在苏州流通,三万多盒,在苏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常见的场景,一人在打火镰火石想用火绒点烟,旁边那个,搽亮了一根火柴送了上前。借机显摆了一番。
这火柴的叫法也多,有人叫它火柴,也有人叫它番火,洋火,倭火,多数人认为它来自海外,所以,叫它洋火的人多。
可是这东西从那里来的?
大家都讲不明白,从海外来的?西洋还是东洋?
生意人眼里这是商机,偏偏又摸不着门路。让人有点抓瞎。
也有人占着先机。
这天,陆本临替梅兰妮买下了广济桥东北处的那块宅基地。
他说他如何如何的费力,才弄来了这块风水宝地。
梅兰妮静静地听,心里猜测他的目的。果然,陆本临提出他不要佣金。让华记卖与他一万包火柴。
梅兰妮说,"佣金还是要付的。火柴现在没有货。不过,你真想买,等货到了,我就先卖与你。只是,我们这里是现金结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陆本临听了,喜出望外,原还以为华家会减他的数量。没想到,人家隔愣都没打一个就同意了。
于立清已经计划做火柴批发生意,他派人去各地的商会派送火柴。当然,重点是山西,陕西,安徽商会。这些地方的商人在商业上有独特的眼光。
在等货的其间,华记的工作还是很忙的。新买的宅基地要找人设计,要买建筑材料。
老乐正好从无锡押着地砖过来。听说了,自告奋勇的愿意去采买木料。
他过去是走镖的,到底是坐不住的。前几年还怕吃官司,这些年见没事,愈发的胆大起来,外出频繁了。但是他还是避开了他的家乡。
苏州的木料很多是来自浙江,山里的木头顺着富春江漂流而下。在富阳形成了木料市场。要买木料就要去那里。
就在老乐要出行的时候,梅朵从东山回来了。
194 珍珠
东上庄子上的珍珠,今年收上来了。
第一次收的珍珠当然不会多,也只有一斗多点。
梅兰妮在现代社会见惯了珍珠,她那个时代,珍珠并不值钱。可是,于立清等人见到这人养的珍珠希奇的不得了。不是希奇这珠子。他们希奇的是这养珠的法子。
这一斗清洗过的珍珠,色泽粉红,光滑圆润。这些人见过珍珠,可是,这样的彩珠还是少见。
华家的贸易行基本不做另售,他们做批发。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