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狗蛋儿,素香心里满满的开心,不会让狗蛋儿过得如自己般,小心翼翼的做人,独自体会那寄居人篱下的悲哀。
“阿姐,你不要一碗么?”狗蛋儿将埋在碗里的头抬起来问道。
素香摇了摇头,轻声道:“阿姐不饿,你吃好,一会儿还赶路回去呢。”
狗蛋儿点了点头,将碗里的面吃得干干净净,连碎末的调料也不放过,一舔,通通放到了肚子里。
素香付了五文钱的面钱,又买了一罐盐,这盐需到官方设置的盐行去买。买了一罐盐,就花去了俩百文。
看着方巾里躺着碎碎的几十文,素香摇了摇头,这官方垄断的东西就是贵,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可是这盐又不得不买,再有好手艺,再有好食材,这盐必不可少。
“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苏东坡不也是说吃饭时菜里如果不放点盐,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
看着卖小饰品的货郎,素香也有点心动,头上挽着双挂髻。说起这发式样,素香还真不知道,自己之前知道这有讲究的。还是托莫大娘帮忙梳理的。
这双挂髻未婚少女才能梳理的。
可惜素香的发髻上是一片黑,没有任何头饰。素香看着那货郎挑着里面的钗子,有木制的,上面精巧的刻着小花。也有看起来好像是银制的,单一比较起来,银制的要好看些,纹路上刻着的是白玉兰,上面掉着一小串珠花。
素香觉得,插在发髻上,走起路来,摇曳着,肯定要生花的。
翻看了几下首饰,素香犹豫了片刻,还是抱歉地朝货郎笑了一下。拉着狗蛋儿的手离开了。
“阿姐,不要吗?阿姐带起来肯定很好看的。”狗蛋儿不明就里的问道。
素香摇了摇头说道:“先把狗蛋儿的学堂费攒够了,等狗蛋儿有出息了,让狗蛋儿给阿姐买。”
狗蛋儿下保证书似地点了点头,一脸严肃地说道:“姐,狗蛋儿会给阿姐买的。”
++++++++++++++++++++++++++++++++++++++++
回去的路,已经是正下午了,太阳也朝西边偏了下。斜照着这山水,拉长了素香和狗蛋儿的身影。
方才在集市上逗留了好一会儿,这次收获也蛮多的。
一罐盐,那是日常用的;一包绿豆糕,用暗深黄色的牛皮纸包着,那是素香帮院落后面的王阿婆带的,她的唯一的儿子充军去了,一偶尔有家书寄送回来。平常就王阿婆一个人。
平时看起来还利索点的王阿婆大概也是老了,说生病就生病了,偶尔拄着拐杖,看见素香,便念叨着这城里“文斋坊“的绿豆糕。
那糕点铺里的糕点,就属这绿豆糕最好吃。那铺面的掌柜是从苏杭那边来的,做得糕点是苏式的。比起普通的糕点,同样都有松软的感觉,但是多了细腻的味道。
而且加了很多料,有青红丝、核桃仁、桔饼等佐料,多味并重。
“鲜爽爽口。”这是王阿婆对这苏式绿豆糕的评价。
素香想,是不是人老了,就真得如同孩子般,惦记着零食。后来素香才知道自己错了,原来阿婆的儿子在未充军前,每次赶集,总会带些糕点回来。
儿子充了军,才去的时候还会偶尔有家书寄回,现在越来越少。到现在也没有了音信。
素香才明了,王阿婆想念的不是那绿豆糕,而是那绿豆糕带着她的想念。每轻咬一口,是否会遥想起远方的亲人。
就如同中秋节般,抬头看明月,却在忆那同一片月亮光下的远方故人,你可是同我一样,将满心的思念都揉合在这月饼之中。有时候,吃的不昧道,而是一种思绪。那是浓浓的思念哀愁,淡淡,徐徐,萦绕在美味中。
第008章 十里亭
前面是一条小河。
上面横着一根已经被踩得光滑的树干,供来往的路人行走。
河里的水撒欢式得朝远方奔去。
河水清澈见底,那是远方山上的积雪融化下来的,偶尔可见几条鱼儿正在流水下游得欢。感觉岸上有动静,立马藏在石头底下,或者是一动也不动,在那里装死。
谁说的水至清则无鱼。
夏日炎炎,素香走得乏,蹲在河边,碰起水洗了把脸,又喝了一口,清凉爽胃。
狗蛋儿脱下鞋袜,卷起裤脚,仔细地盯着河里,突然一个猛扎,抓起一条活蹦乱跳的腹面银灰色鲫鱼。
狗蛋儿抓起战利品就往背篓里扔,喊道:“阿姐,晚上就吃鱼好不。”
素香点了下头,招呼着狗蛋儿穿好鞋袜,趁早赶路,素香思忖着这鲫鱼怎么做才好。
十几里的路,因为没有之前需赶早去饭铺送黄鳝,走得怠慢起来。
路边总有不同颜色的花,一路一路延伸到山里处。
大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
一并一并都齐放开来。狗蛋儿走得一蹦一跳,男孩子的本性暴露无遗,走路也这样,不如女孩子般恬静。
这毛躁躁的走路声,将掩藏在花朵里的蝴蝶也惊得起飞。围绕着俩人乱舞抗议。
素香看得心情甜美,这美景已经多年不见得。
素香偶尔想,在繁华的大城市里,虽然一切都便利,满眼睛的繁华,不可方世。但是自己总怀念的是那乡里的美景。
总得来说,自己是个怀旧的人,或许这就是自己为何在这里生活得适应的原因。
++++++++++++++++++++++++++++++++++++++++++++++++++++++++++++
六七月的天,说变就变,如同娃娃的脸。一点要下雨的迹象都没有,刚才还晴朗千里的天空,此刻就被乌云布满了。
豆子大的雨“啪啪啦啦”得就下下来了。
还好前面有个供人休息的十里亭,这是素香第一次看到古诗词无数次提到的浪漫的十里亭。
十里亭,一想,头脑里总是出现烟花三月,故人西辞,千里相思送别,这些词句。想的十里亭都是在羊肠古道旁,斜柳荡漾,故人持酒相送。
其实十里亭就是乡间古道供行人避风雨,纳凉御寒及歇息的凉亭。简单无复杂。
狗蛋儿将背篓放在屋檐下,鲫鱼沾到水,活蹦乱跳,自己也蹲下去,去捉弄鱼儿。眼望着这突如其来的雨,素香伸出手借下几滴雨。
有行人从雨雾中跑过来,带一身雨滴进入到凉亭。那人放下批在身上的雨蓑衣,抖落起来。
几滴雨水蹦到了素香的身上,素香本能得转身看了一眼。是一个少年。
“呃,不好意思。”那人看见素香,露出一一排整齐有致的牙齿。这一笑,让素香想起少年的笑如同春风,最主要的是,他也是用盐漱得口吗?
很少见,这乡里人有这般口齿洁白的人。盐贵,乡里人疼惜,很少用盐漱牙齿,都是如同书中记载一样:“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素香笑了笑,表示无碍。
素香觉得自己应该内敛些,这毕竟是在古代,古代的女子都需要矜持,不过还好,自己的性子一直都很恬静,无需掩饰。
曾在女驯上讲一个故事,一个女子雨天过河,无奈水太深,这有男人看见,也是个热心人,见状,执意要背该女子过河。过倒是过了,可是这事情被女子的丈夫知晓了,被她丈夫用砍刀砍去了该女子的双腿,认为她不守妇道,将白如藕的腿给别人看。
还好,这里好像民风不那么禁锢。自己也看见过同村的妇女也会跟其他男人说话。如果真的这里也思想禁锢,这样自己一个未婚的女子在野外跟一个男人躲雨,指不定是多大的罪恶。
想到这里,素香嘴角笑了笑,又转身去看了看这雨。
“那个……我没有什么吧。”那人看见素香笑,不明就里,摸了摸自己的脸,满腹疑虑地问道。
自己老这样低头笑,会不会别人把自己当成傻子,素香侧脸道:“没事,没事。”
狗蛋儿听到他们俩人简单的对话,也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脸,看见那人,满脸的惊喜道:“竹哥哥,回来啦。”
方竹哥哥?这乡里人取名字可真图省事,见什么就取什么,比如这狗蛋儿,比如莫大娘告诉自己她在娘家的时候唤做“菊花”,不过为什么单自己的名字听起来那般好听,淡淡地还带着些诗文气息,可是自己并没有出生在书香门第。
素香想着头疼,摇了摇头,索性不想,反正活在当下就好。
仔细看着这狗蛋儿唤做方竹哥哥的人,年方不过十七,长的秀气,但是不文弱。
“狗蛋儿,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方竹看见狗蛋儿,有些意外。
狗蛋儿将手指素香说道:“跟阿姐一起到城里赶集,才回来,就遇到这大雨了。”
方竹顺着狗蛋儿的手看去,看到这阿姐就是刚才那人,可是自己也不过出去了半年,怎么这半年不见,自己竟然认不出来。
这看得仔细,还是看出了原来素香的摸样,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说道:“素香,真不好意思,刚才没有注意到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