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借用了老郎中的熬药土陶罐,煎了药起来,给了素香服下。
随后素香又被方竹晃悠悠地又回去了,不过这次回去的时候,方竹捡了条偏僻的路走,虽然绕了很多。
素香觉得被别人照顾的感觉,也挺不错的。
+++++++++++++++++++++++++++++++++++++++++++++++++++++
“病来如山倒,去如抽丝。”
素香这一发烧,也前前后后折腾了三天,没有想到这唐代的素香的身体这般娇弱,遇上点雨就发烧。素香本以为方竹会常过来看看,可是那日后,就没有了踪影。听狗蛋儿说,这方竹早就回城了。
怎么说,也不是自家的人。素香终于收拾好了自己的胡思乱想。只指望着自己的病快好些。还了贺叔的肥肠钱,素香摸索着自己放铜钱的布囊,里面可怜地躺着那天剩下的五十文钱。虽然自己来了后,这小农家有了些改变,但还是家穷四壁。
答应给“食为天”送泡椒,虽然有病在身,也不能耽误,好歹也是一些收入,也是一种诚信。
将泡菜坛子装在背篓里,素香留了些泡菜水放在另一个土陶里放在碗柜下面,留着以后备用。
狗蛋儿人小,力气也不如自己,素香自己背起这背篓,重重的,压弯了腰。
刚一出门,就碰见隔壁的莫大叔驾着木板车去溪水镇卖菜。
“素香妹子,这去哪儿?听你莫大娘说你生病了,你该在家里好生歇着。”莫大叔说道。
素香喘了口气道:“给‘食为天’送些泡椒。”
正在这说话的档儿,莫大娘从自己门出来,听到他们的谈话,对着莫大叔说道:“你就帮素香将这这泡菜送到‘食为天’去就好了。”
素香一听,这怎么好,什么事情都麻烦他们,忙说道:“这,我还是自己送些去吧。怪麻烦的。”
”素香妹子,你是不是不信任你莫大叔啊?这银两保证不会少一文的。”莫大娘提7提声,故意说道。这一说,素香也不好意思推辞,这莫大叔跳下车,将背篓提上板车上,怕路颠簸,碎了这坛子,又从旁边的草堆里取了些麦草,放在坛子与背篓的间隙处。
第012章 手工石磨豆花
莫大娘的院子里。
俩个人拾起俩个竹椅对坐着,中间的小木桌上放着一个簸箕,里面盛着黄豆。
莫大娘低埋着头,认真得从黄豆中挑选出细碎混进去的小石子等杂质。
素香也帮忙着挑这混进去的杂质。
本来生病了该在床上躺着休息一番,可是老躺着头昏脑胀的。刚巧莫大娘看见素香一个人也无事,就招呼着素香过来说说话。
自家的那条大黄也不客气,摇着尾巴就跟着素香过来了。看见俩人忙,围着院子转了个圈,毫不拘束得趴在柴门口。
一天也不知道它一天哪里来那么多的觉。
说话的空挡,手里也闲不住。莫大娘从里屋里端出黄豆。说着这几天也农闲,刚好还剩些黄豆,可以磨豆花吃。
这豆花也不是一时半刻做完的,估计做完的话,这狗蛋儿他们也正好从溪水镇回来了。
刚好,可以趁鲜吃。
这夏日最适合吃这石磨豆花,将磨出来的豆花,放微热后,沾点用葱花,蒜末,油辣子等制成的调料。用筷子夹上一块豆花,放入口中,豆花的纯味带着调料的微辣香。
及其爽味,滑中带香,更兼下饭。
想想,发烧中的素香这几日也很想吃这豆花,莫大娘要留着自己吃这豆花,也没有过多推辞,推辞太多就显得拘束了。
“狗蛋儿这孩子,调皮得紧,一说要去集市,就跟着去了。”莫大娘细挑着杂质,笑呵呵说道。
素香听这莫大娘的话,虽然她老数落这狗蛋儿,但是素香听得这莫大娘对狗蛋儿的疼爱。
环看着莫大娘的家,来这里这么久了,也没有见得莫大娘的儿女,这些事情,素香也不方便问。
素香挑起一块石杂子笑着说道:“孩子嘛,就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巴不得天天能去赶集呢。”
自己私下心底却想,这狗蛋儿,哪是凑热闹去了。八成是不放心那罐子的泡椒,守着莫大叔去了。
“哦,你小时候,倒是也乖,从不吵闹去的,怎么你忘记了?”莫大娘搭着话,漫不经心地说道。
素香还以为所有人小时候都一样,听了这话后,笑了笑,接着仔细地挑这杂质。
闲聊了几句了庄稼里的事情,这一夜一夜起来,稻田里的秧苗就长的猴急,很快就长出了田埂。加上雨量,日照也充足。看样子秋收的时候会有不少的丰收。
农闲的时候,是庄稼人最闲适的时候。
无事的时候都喜欢串门拉家长。也有勤快些的,将自己多余的蔬菜送到城里去卖。
这小院落,就单独素香家,还有莫大娘,紧接着就是后院的王阿婆。
总之,这是个闲适的季节,素香却坐立不安,家里不如别人有多余的存粮,眼巴巴等着这秋天的来临,等到农忙时节,就可以收割自家的稻谷了。
“素香,想什么呢?”莫大娘看着素香低埋着头,关切的问道。
素香扬起头,抿了抿嘴道:“没有呢。”
“听说方竹回来了。”莫大娘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一句。
“哦?是吗?”素香含糊地回着。不知道为什么莫大娘来这一句。
莫大娘看着素香的样子,捂住了嘴,笑道:“昨天听别人说,还背着你去看病呢。”
素香觉得这莫大娘好是好,就是有时候太过于八卦,也不好回答这些话,转移话题道:“莫大娘,这黄豆选好了,该泡了吧。”
闲话归闲话,活儿还是要做。
莫大娘将选好的黄豆倒在木盆里,舀了一瓢清水倒了进去,需将这黄豆泡涨为止。
挂在屋檐下的用线串起来的辣椒,早已经被晾晒干了。
素香扯下一串辣椒下来,一根一根将辣椒取出来,用刀切成一小块块。
泡好黄豆的莫大娘过来看着素香如此主动勤快的帮着忙,喜在心头,忙接过素香的刀说道:“还是我来吧,你生病来着,一会儿你莫大叔回来又要说我了。你就帮我烧点火罢。”
素香坐在灶台下,用火折子点燃一簇稻草。
放到灶火坑里。
莫大娘将大铁锅抹干,等锅热,将切好的辣椒块倒了进去,来回翻炒。
将炕香的辣椒块倒进石臼里,捣成末,捣辣椒粉时,香味满屋。
特有的辣椒香味,浓辣香往鼻子里钻。
最后将热油浇在辣椒粉上。辣椒被热油一浇,发出“兹兹”的声音。
辣椒油就制作好了,这是最传统的做法,虽然工序麻烦了点,没有现代机器磨出来的辣椒粉块。但是手工的东西就是好,你在制作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美味。
素香想,传统的手工品比机器制作的好吃,,是这传统的工艺中,保留了食物的原味。还有一个就是细琐的工序,总是让人在劳作中充满了期待。
莫大娘从厨房的角落翻石磨,清洗干净后,架在大锅上。
这才将泡涨的黄豆顺着石磨上面的一个洞一点一点倒进去,边推着石磨边倒豆子。
乳白色的豆浆顺着中间的缝隙处流出来,留到石磨下面的布上,然后再渗过布,留下豆渣。
豆子磨完,这锅里也接了不少的生豆浆。
烧了几把火,这生豆浆也滚开了。
随后加清水和纯卤水。
这就是点豆花。
说这“点”,素香脑海里蹦出一个歇后语: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素香没有做过这石磨豆花,更没有用卤水,以前在农村里时候都是用的石头膏子。前面倒是看得清楚仔细,可是看到后面,觉得那是要做上好几次,才能点好这豆花。
这一走神,这豆花都已经点好了。这个时候豆花已经初步成形了。
莫大娘用刀将已经跟水分离出来的豆花切成方块。
省不得倒掉豆渣子,莫大娘又用新摘的豆子叶子将豆渣包扎起来。放在屉笼里蒸。
素香知道,这就是“豆子馍馍”。
蒸出来的馍馍虽然吃起来有些糙,但是很实在,很能饱腹。若是放点白糖进去,混合蒸,甜甜的,很好吃。
可惜在这,白糖可是稀罕物品,不是一般家庭能够常常买起来存放在家里的。白糖贵重的地步可以从逢别人家喜事,拿白糖送礼来看。
屉笼里冒出来的雾气,笼在这小厨房里。
“先尝尝,看看大娘的手艺如何。”莫大娘端来一方块的豆花,又在素香的面前放上一碟调料。
素香也饿了,夹上一块豆花蘸了这加了葱花,盐的油辣子。
放到嘴中。
甜。若是嫩嫩的豆花,又带有些许韧劲,不似嫩豆腐一样一夹就碎,豆香中还带淡淡的回还有辣椒的微辣香味。嫌辣,可以喝一口豆花水,也满是豆香。不比饮料差多少。其实吃到最后,只能说一句话:真的是霸道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