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
“珠儿!”四皇子凝视着手里面并不起眼的铃铛,心里瞬时溢满温暖。
******
午后,太阳偏移了少许位置,街上似乎并不那么燥热。百年古柏树参天的树冠,遮挡住了一部分刺目的阳光。两旁的垂柳依依,微风过处,极尽妖娆妩媚。
繁盛的永平街,从街头到街尾,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铺子,有飘香的酒肆,有高雅的茶楼,有客栈旅舍,还有数不清的沿街叫卖的商贩走卒,以及赶赴集市的人群,把一条甚是宽阔的永平街挤了个满满当当。
此时,街尾处,拥挤的人群里闲闲地走来一名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身着蓝色广袖锦袍,嘴里叼着一根不知从哪里拔来的青草叶子,样子悠闲,眼神却不时落在两侧的店铺门面上,似在有意无意地搜寻着什么。
“怎么,我们堂堂的解元郎也来赶赴庙会么?”有人在身后拍了那少年一下,鸭公似的声音自他耳边炸响。
陈宗纶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见是荣宁府裘府的两兄弟,裘海波与裘海涛。刚才那个大嗓门自然就是做为弟弟的裘海涛了。
陈宗纶嘿嘿一笑,吐掉嘴里的青草叶子:“你们哥俩,怎么也来了?”
哥哥裘海波望了一下四周,脸上是一副猎艳的饥渴神态:“我们兄弟俩听说最近这街上新开张了一个歌伎坊,叫做什么……”
弟弟裘海涛插口道:“叫做清歌坊。”
裘海波忙点头道:“对对对,就是叫做这个名字,听说新近才开张,这头一天就客满三千,四面八方的宾客盈门,把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那马车啊,从街头排到街尾,听说全城都轰动了,门口处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全是看热闹的人……”
“真的有这么热闹吗?”陈宗纶的心马上又动了一些,颇有些后悔没在前两天得到消息,早些过来。
前两天,应该还是被爹爹拘在府里吧……
裘海波似乎看穿了陈宗纶的心思,脸上露出一丝狡猾的笑意。
荣宁府上的这哥俩,各有特色。弟弟裘海涛是个没有脑子的,又是个大老粗,肥头大耳,胖得像球,肚子里一点墨汁都没有,满口粗俗的话,一听就直掉身价。
哥哥裘海波则不同,瘦得跟麻杆似的,一副文绉绉的样子,看起来倒像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倒是能吟得出两句诗文。为了显示自己的文人风范,他还经常手执着一把白扇,所以人送外号:“白扇公子。”
别看裘海波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肚子里的花花肠子可不少,他看了陈宗纶,眉心微皱一下,马上有了主意。
“我说陈兄,此番出来想必也是来寻觅芳踪的吧?”裘海波皮笑肉不笑,说得极为隐晦。
陈宗纶与他们哥俩关系不错,因此也不发号避讳,直言道:“是啊,好些天没有出来了,孤陋寡闻。直至今天,才听到下面的丫头说起,京城新开了一间别致的好去处,叫做清歌坊,听说里面的女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兼之个个绝色,所以便出来看看……”
“我们兄弟二人正有此意,陈兄不妨跟我们前去如何?”裘海波笑着建议道。
陈宗纶诧异道:“怎么,两位仁兄还未去过?”
他所熟识的这两位裘家兄弟,那可是京城通,京城一旦有了什么新奇玩意儿,新鲜去处,从来就没有能瞒过他们兄弟俩的。如今听得他们居然连新近开张的“清歌坊”都没有去过,这倒令他觉得诧异了。
“唉!”裘海波深深地叹口气,手里执着的白扇一摆,“啪”地打了开来,“你是不知道,这新开张的清歌坊的门槛高得很,说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访者必须是有头有脸的儒士或文人,再或就要有功名的人,你说,这不是看不起人吗?”
一旁的裘海涛的鸭公声也加了进来:“就是啊,兄弟我是个粗人,这不就是为难我嘛。”
“这么大的来头啊。”陈宗纶顿时来了兴趣,“可知开这清歌坊的人是些什么人?”
裘海波皱了眉头,晃了晃脑袋:“没打听出来,听说是宫里面一个放出来的妈妈开的。那个妈妈姓贺,以前在宫里面就是专门调教那些刚入宫的宫女的,听说手段极高。经她的手调教出来的人儿,那是千姿百媚,真正可人儿。不过,那个贺妈妈可不是什么人都看得上的,听说单单前两天出场的那一批绝色歌女,约莫十一二人,就耗费了将近两年年的时间。”
“两年时间?”陈宗纶眼中的兴趣更浓了。按理说,初次入宫的宫女,调教的时间不过半年,而这些歌女就调教了近两年的时间,难怪那么妩媚多姿,一开场就迎得个满堂红了。
“那就请二位兄长带路,引我前去如何?”陈宗纶说道,心下难免有些得意。自己怎么说也是堂堂文科解元,也算是有个功身在身,不算白丁吧?
裘氏兄弟顿时喜出望外,马上道:“陈兄请,我们这就引你去。”
第十二章 清歌坊
裘氏兄弟拥簇着陈宗纶朝前走去,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座颇有气势的宅子朱门前。
但见这家院墙为清一色的红砖,十分醒目,两旁分别有几根粗壮的柱子,柱子上彩云飞鸟的雕刻,栩栩如生。门顶上方是一个长约两米的横匾,上面三个字“清歌坊”均用金粉描绘,十分耀眼。更兼之有上百个各色灯笼随处悬挂,看似漫不经心,但细看之下,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布局颇具匠心,千层万叠,虽闲散却又紧密相连,幻化出千奇万象,甚是好看。
单单这门面的装潢,就以数百两银子计算,更不要说门前分别站着的两排衣着光鲜的小厮。还有,就是在院门口处巡视的,看似打手的另一拨人。这些,都需要耗费不少的银子。
从半敞的大门望进去,里面环境幽雅,花木扶疏,曲径通幽,蜿蜒曲折,亭阁错落有致。果然是一个极好的去处。
时值白天,又是下午,清歌坊并不如外面传言那般莺歌艳舞,热闹非凡。这个时候,应该是那些美貌歌伎们练琴或排练的时候,隐约可以听到从里面传来一些歌声,婉转悦耳。
裘海涛已经急不可耐,但门卫们均面无表情:“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裘海涛当即怒了,大声道:“奶奶的,竟然连本公子也不认得了,本公子可是堂堂荣宁府二公子,你们睁大狗眼看清楚!”
样子英俊的门卫毫无惧色:“清歌坊只认门第名望,你若是世子爷,请出示玉牌!”
这个时代,但凡官家或是有名望的儒家,均有玉牌为身份证明。所以,这个门卫马上就要裘海涛出示玉牌。
裘海涛的脸顿时气成猪肝色,他们两兄弟都不是世子,荣宁府的嫡长子另有其人。说到底,这两兄弟都是妾室所出,是庶生。庶子当然最避讳别人论及自己的隐痛,而那名门卫居然毫不客气直揭他们的伤疤,顿时把裘海涛的火气激了出来。
“你们是什么人,竟敢要本公子出示玉牌,本公子偏不拿出来!”裘海涛指着卫门英俊的脸庞骂道,“你不让本公子进去是不是?本公子偏要进去,你等着,本公子待会就把你这清歌坊拆了!”说着就要硬闯。
那英俊门卫当然不会让他进来,一横身,就挡在了他的面前。说也奇怪,那英俊门卫的身板比裘海涛要“瘦弱”许多,但是,他朝门口处一站,裘海涛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没能把他扳倒。
就在这个时候,从里面响起一阵脚步声,一个威严的声音传了出来:“是谁这么大的口气,要拆我的清歌坊啊?”
接着便是叮当响个不停的佩环声,一个年约三四十岁的女人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五六个体态婀娜的女子。
那女人虽然有些年纪,但是面容姣好,眼角看不出一丝皱纹,看起来保养得极好。身上是迎春花翠绿色衣裙,质地轻柔,一看就知道是从江南运来的贵重衣料所制。她浑身上下没有太华丽的装饰,只在挽起的云鬓上插了一枚镶了珍珠的碧玉簪子,双手手腕各戴了一个珈楠镶金嵌米珠的花丝镯子,饶是如此略显简朴的装扮,但眉宇间无形中显露出的威严,冷漠的目光一扫,还是让裘海涛噤了声。
裘海波知道此人就是这清歌坊的老板娘,忙上前一步,陪笑道:“丽娘,你莫怪,我兄弟是个粗人,说话口无遮拦。我们几个今天来,当然不是来拆丽娘您的台子的,我们是慕名而来,慕名而来,嘿嘿。”
看到丽娘及身后一帮女子均投来怀疑的目光,裘海波又道:“各位姐姐也莫见怪,刚才的确是一场误会。我们兄弟二人是陪着解元郎过来的。”说到这,他把陈宗纶上前一推:“各位姐姐们,这位就是今年的文科解元,陈公子。”
丽娘微启朱唇,露出一个笑容,妩媚的目光轻轻扫过陈宗纶,不亢不卑道:“陈解元,请恕我无礼。清歌坊的规矩,见玉牌方可放人入内。所以,解元郎,把你的玉牌拿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