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夸夸群 (吃吃汤圆呀)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吃吃汤圆呀
- 入库:04.09
是以她流露出了很少有的兴奋,顾不上洗尘,就开始在府中走动起来还兴致勃勃的分配房子。
中路的第一重院落自然是林府的门面担当,平日里接旨和迎接外客便是在这一重厅堂里,自然要布置的肃穆庄重。
第二重院落是林如海的外书房,放一些不打紧的藏书,平日里林如海跟门客谈事情便在这里。偶尔有一些亲近的朋友也要在此接待。
第三重院落便是内书房。林如海有时教导黛玉便在这内书房,而且林如海如果有心腹要事,便要人将其迎进内书房。
第四进便是林如海住的正院,西边开了个小门,与西侧院的一座小院相连,那里就住着二姨娘。
东侧路的第一进院落供奉着林家的先祖牌位,平日里林家祭祀便是在此。黛玉忽得有些心酸,想起从前在贾府要烧纸也怕别人忌讳,只能心中遥想。
东侧路的第二进院落空着。当作客房。
两院子中间的回廊封闭成房间,是林家管着祠堂和后面花园的仆从工作的地方,方便他们劳作。
西侧路的每一进院子都封住互相不连通。第一进院子住着林家的门客之流、第二进院子住着白先生,第三进院子住着二姨娘,第四进院子则住着黛玉。
黛玉又下令将白先生和自己院子之间设置一个夹道,如此一来白先生要和自己往来便直接走夹道,不用惊扰林如海和二姨娘。
林如海和白先生、以及姨娘的院子不用收拾外,其余的都可以由黛玉全权负责,是以黛玉收拾布置的津津有味。
晴雯在旁边也赞叹不已,不愧是大家小姐,布置出来瞧不见任何金玉之物,可是你就是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贵气。
也许放到现代,林妹妹还真可以做个个审美高端的室内设计师呢。
终于知道自己家也在京中有宅子,黛玉这几天干劲十足,不是给哪个院子改窗纱,就是让摆几件古物。在旁边候着的管事也上前凑趣:“各屋里的花卉都空着,单等着主子们住进来挑选,姑娘要得空,我就叫花房那边的人运过来。”
原来林家初来乍到,在郊区没有盖自己的花房,这四时花卉还从外面采购,昌平是这京师中花卉集散地,是以管事从那边找了个店家。
花园中的花卉果木都在主子们入住之前便已经种好,可这每人屋里的,因着不知道他们的喜好,管事便没有自作主张,等着主子们来自己挑,黛玉便允了。
紫鹃上前问:“姑娘,我找人叫来白先生和二姨娘,咱们一起来挑?”
黛玉想一想:“好。”
二姨娘不是个作妖的,她穿着一袭月白衫子配秋香色裙子来了,来时还带着一盅莲子:“姑娘,这北京城千好万好,就是干巴,厨房里炖了滋阴的莲子羹,我踝了(备注1)还好,你也尝尝?”
紫鹃接过炖盅,黛玉说:“谢过姨娘,院子住着可热当(备注2)?”
二姨娘笑起来嘴角上扬:“热当,热当。安置下来就定心了。”
别的疑问她没说出口,都说老爷进京去述职,可为何带上一家人上路?
虽然家里人口简单,只得她这一个妾和一个姑娘,总觉得有些蹊跷。
但是二姨娘不去过问,她是个知足常乐的性子,踏踏实实关了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就行。
当下那花木贩子进了大院。
因着屋中都是女眷,便只让花木贩子家里的媳妇进来,站在院子中,将自己带来的几车花木一字摆开,由着主人家挑选。
黛玉一眼就瞧中一盆石氏小梅,开口问:“那石氏小梅送五六盆过来。”
卖花贩子满脸堆笑:“这位姑娘一听就是懂行的。这石氏小梅在江浙可流行得很,我们大老远才贩了来。”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这盆兰花可要高价。
黛玉不用回头看晴雯,都猜得到晴雯此时肯定一脸痛心疾首,不是苦劝她不要当冤大头,就是在暗暗忖度怎么自己也做这南兰北贩的生意。
只不过如今大家小姐讲究口不谈财,问什么都要讲价便俗气了,因而她只淡淡一笑,并不接话。
果然晴雯开口:“我们就是江浙人,刚从那里北上,看着这花真是说不出的亲切。”
黛玉拿扇子遮面,在扇子下忍不住笑,好一个晴雯!什么见花亲切,明明是警告花贩子我们是内行,不要拿高价糊弄林府。
当下那花贩子讪讪一笑:“这可真是缘分,不过俗话说物离乡贵,路上损耗什么的,也是有的。”
瞧着她说的渐渐不成个样子,管事在旁边打岔:“横竖短不了你钱,记得早点送过来。”
那花贩子又上前对白先生推荐:“姑娘,这文团素也是新晋育出来的兰花品类,瞧着姑娘举止脱俗,恰似神仙妃子,正配得上姑娘。”
她倒是个会看的,白先生自从和离后就恢复姑娘打扮。
如今听见花贩子推销,白先生微微一笑:“春不出宜避春之风雪,夏不日避炎日之销烁,秋不干宜常浇也,冬不湿宜藏之地中,不当见水成冰。世人爱兰风雅,我却嫌其难养。我不喜这个。\"
这话说得文绉绉,花贩子听不懂,却明白了后面一句话,她当下从花架子中翻出一个水盆:“那姑娘瞧着这个可喜欢?”
原来那小缸用陶土所制,没有上漆,格外的古朴自然,缸内一朵半个巴掌大的小小莲叶,旁边一杆花茎往上升去。
果然白先生瞧一眼就喜欢了,跟身边的小丫鬟说:“一会送到我房里去。”
晴雯恨铁不成钢,什么嘛,那乡下土窑里烧出来的罐子无端增加许多价钱,真是不会买东西。
二姨娘笑眯眯问花贩:“别个都是雅致人儿,我可是个爱热闹的,要什么花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 (备注1)踝了:吃了
(备注2)热当:舒适
第50章 二姨娘捧芍药花团锦簇 白先生听俗语俨然入定
晴雯在旁边想, 二姨娘不卑不亢,知道身边这两位都是舞文弄墨腹有诗书的,却也不争不抢,心平气和, 但是这份从容就很了不得。
果然古代大宅子里的幸存者不可小觑。
花贩子却走到花架跟前, 端一盆芍药花, 花团锦簇:“话可不能说,有人爱吃糖莲子, 有人爱炖肉莲子,各有各的滋味, 我们庄稼人老话叫: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我瞧着呀这芍药花热热闹闹就很衬太太的富贵气象。”
听完这句话白先生点头称是:“这话不错! 孰是雅, 孰为俗?天下万物瑰意琦行,超然独处,谁又能定义俗雅?”
二姨娘嘴角微微上扬, 显然花贩子这话甚得她心。
晴雯在旁边佩服的五体投地!什么叫做论古代店主的职业修养!怪不得自己初来乍到做生意差点赔本!!!
瞧瞧人家这说的话, 办的事。既夸赞了二姨娘, 又没贬低在场各位, 还巧妙的推销了自己的产品!!!
当下二姨娘说:“那芍药我便要了,回头送十盆摆院子。”
店家喜滋滋的将花盆搬下车:“这花是我培育出来看花样的,要论其枝叶, 我送您两株石榴树,栽种在院子里,嗬, 那好家伙,开花后红彤彤一片,多子多福,福气绵绵。”
后宅的女人哪个不想多子多福?听见这吉利话二姨娘也高兴:“不能白拿你的, 管事的,赏她些银子。”
管事的应诺。晴雯在旁边不停的观察这店家的神色、语气,就想自己也学个一二。
白先生那边厢还在喃喃自语:“是我着了相,殊不知嵇叔夜早就说过: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黛玉这边厢嘱咐管事:“回头挑几盆雅致的兰花送到外院由老爷挑选,再买些石子、青苔之物。老爷闲暇时习惯自己造盆景,正好给他解解闷。”
管事记下,准备照办。因着今儿个心情好,黛玉又跟丫鬟们说:“你们都有自己的房间,看看也挑挑有什么喜欢的草木。”
又跟二姨娘说:“姨娘身边人也调些。”
身后的丫鬟们欢呼雀跃,纷纷去挑选自己的心仪之物。
白先生却充耳不闻,她踱步念叨:“怪不得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原来大道就在方寸之间。”
晴雯抿嘴一笑,先生可真是个书痴,处处都想寻着大道。
她对花啊草啊什么的不感兴趣,由着小姐妹往花架子那里东挑西选,自己却凑在黛玉跟前出主意:“姑娘,回头咱们在京郊买个庄子,开个暖房种菜如何?”
黛玉笑眯眯赞同:“是该买,不过京郊早在开朝起就被世家大族占了个遍,到如今可真不好买。”
原来还有这一出,晴雯想起前世里有不少有条件人家在京郊自己开农场种树种有机蔬菜,可以供给自家吃用。
没想到到古代还不能实现这个鸿愿。
好在她不是对蔬菜有执念的人,就此作罢。
紫鹃瞧着也忙碌了半天,担心黛玉身子受损,于是劝黛玉早日回去休息。
是以黛玉今日用完膳就早早躺下了,白天可真是累了,她很快就入睡。
没想到梦中居然又听到那熟悉的“叮咚”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