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夸夸群 (吃吃汤圆呀)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吃吃汤圆呀
- 入库:04.09
这一番话一说,贾琏哪里还会计较她自作主张?反而心里颇为妥帖,就像大夏天吃了蜜冰一般受用,抄手就将凤姐儿拦腰抱起来要亲:“卿卿,倒如此尽心,我何德何能。”
王熙凤忙捶打他:“可是疯了!如今有身子了不敢胡闹。”,心里却暗暗得意,原来男人就像孩子哄几句就当真。
自己从前拿出管家的手段雷利风行对待男人,竟然是错的,那样只会逼得男人与自己离心离德,谁会喜欢一个嚣张跋扈处处压着自己一头又处处显摆他比自己强的伴侣呢?倒不如如今这样夫妻和睦,共同谋划。
晴雯赚了钱,自掏腰包,请了林府的后厨在院子里摆了宴席,又像模作样下了帖子,请了黛玉并府中各个姐妹,请大家好好吃了一顿。
黛玉在扬州,只觉得每日里常笑常乐,开怀乐饮,真是恍如隔世,有时候她午夜梦回,还会怔忪许久,不知道如今的生活是梦是真。
很快就有了提醒,这天晚膳,她照例跟爹爹用膳,却听爹爹面色沉重,道:“今天收到你外祖母的信,说府中要建造省亲别墅,急需大量银钱,贾府一时周转不开,特特跟我张口借银子。”
黛玉听完了然,前世里他们吞并了林府两三百万的银子,如今没有这一大笔银子,贾府自然想不出法子来挥霍。
可真是!黛玉想到便觉得贾府的荒唐,若是银钱不凑手那不出手便罢,为何没钱的情况下也要海天胡地的乱花?
到底为什么?
其实很容易明白,贾母如今年岁大了,喜好奢华又不爱管事,贾赦和贾政都是富贵窝里长起来的,王夫人管家但是贾府的底子最后又不能给她儿子,自然是撑起贾府的门头为自己的女儿撑腰。
贾府若是在京中留下豪奢的印象,以后贾宝玉和贾兰议亲也更容易吸引门第好的姑娘,总归是不亏。
是以整个贾府,从主子到奴仆,各个的大手大脚。
当下黛玉叹道:‘这般大手大脚,便是金山银山也顶不住。’
林如海颇以为是,这些人酒醉金迷,还不如我玉儿看的仔细明白,不过他不在黛玉跟前说出口,免得养成黛玉目中无尘的性格。
当下只说:“府里只能送出去三千两白银,这还是看在你娘面子上。”
黛玉却不同意,那些人当日夺谋林家家产的时候可有看在娘亲的面子上?当日风言风语议论自己任由自己死去的时候可有看在娘亲的面子上?
爹是个念旧的人,总觉得老太太开了口不好驳回,可自己不想顾惜那么多。
因而黛玉出口:“爹!你出这些银子太多,可贾府想必不但不感激,反而还会怪你出钱少呢。”
这倒是真的,林如海是知道贾府里几个主子为人的,三千两银子在他们看来真是杯水车薪,当下问黛玉:“那玉儿觉得多少合适?”
黛玉笑眯眯:“爹可是忘了?如今贾家派人往江南采买造林所用物件,咱家可屯了大量石材木头,便送五千两银子的给贾府就是了。”
林如海点头,这可是个好主意,那些石料如今在外面卖五千两,可是自己家采办的成本也只值一千两不到。
何况贾家嫡出子弟不亲力亲为,反而都交给旁支外人来经手此事,谁不知道这是个大好的活计,大家都打算趁着这机会大赚一笔。
直接给贾府五千两银子,说不定最终用于采办的也只用五百两,其余的都被上上下下经手的人贪污了去。
倒不如直接给他们实物,反倒省事的多。
定下了这主意,林如海便将庄子上堆积的石料木料取了一部分,用船装载着送往贾府。
贾府的人收到这些,虽然王夫人心中不满,但盘算了下也值当万吧银子,总算让林府出了血,她心里已经很满意了。
贾母也心中满意,对林如海和黛玉生起了愧疚,自己身为外祖母,非但没有守护好姑爷和外孙女,反而张口要钱,真是有失体面。
好在姑爷不在乎这个,反而给林府送来一船最紧俏的石头木料,市值大概有一万两左右,听闻这些木料如今已经是有价无市,倒也解了近渴,单是这一项,便不用购买了。
贾母却不知道,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晴雯花了一千两左右的银子买的,并不值当太多,林如海从扬州发出时这石料值当五千两,可等运到京师时,正值京中各家都修建的如火如荼,已经值一万两银子了。
晴雯早将这些算计在内,林府运往京师出售的木料和太湖石等一开始并未出手,单等着市场上此物紧缺,价格一再攀升以后才一笔出手,而且出手价要比市价便宜一成。
如此一来所有的存货一销而空,还赚取了大笔利润。
晴雯教授诸丫鬟:“这就是我的诀窍,一开始出手买进大量存货,直接掌握市面上大部分原料,如此一来只我一家便可以控制住整个石材市场的动向。”
雪鹤拍手叫绝:“如此一来可不是什么价格就由我们说了算?白白赚取这么一笔。”
雪雁听得仔细,还有个问题不解:“那为何在此时出售?晴雯姐姐再压他一段时间,岂不是价格会更高?”
嗯,是个好苗子,晴雯回答:“因为石材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再高过一定限度人们便可以舍弃它,根雕盆景不成么?花卉树木也好看呀!非得在院子里摆几块破石头?”
雪雁恍然大悟,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么晴雯姐姐为何又要比市价低一成?”
晴雯笑眯眯:“这就是诀窍了,皇上拟的旨意,他身边亲近的人知道不知道呢?颁发旨意的太监会不会先把消息放给自己亲近的人?”
“那些人肯定在我们之前得知了消息,也想着囤积居奇大干一场,我们把人家的财路都堵死了,人家会不会恼羞成怒?”
“最好的结果便是现在这样:拿了钱财,既保证了市场上需求方得到饱和以后我们不至于将货物砸在手里,又保证了让利给真正的大老板。”
黛玉在旁边啧啧称奇:“这可真是商业奇才。”
晴雯笑笑:“我从前在赖家时候学了一些皮毛,听说历朝历代的大商人都这么干呢。”
何止大商人,就是她来的那个年代股票市场也这么操作,有些大户和企业狼狈为奸,甚至那大户就是企业主的马甲,彼此勾搭,一方放出消息,一方在消息传出前买入股票,在之后又买入,转手获利。
第48章 说赖家女使叹兴衰 到京师晴雯卖轻奢
更有甚者, 某些政客也从事着这种勾当(仅仅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被民众选举出来,却代表了大资本家的意图,利用政府消息, 让大资本家不断得利。
不过晴雯不说这个, 拿她在赖家的经历当作挡箭牌, 以免别人当她是个怪物。
当下雪鸢问:“晴雯,你怎么在赖家还待过?”
晴雯回答:“贾家的奴仆有的是家生子, 有的是外面的人献进来的。我先是被卖到了赖家,给赖家当丫鬟。”
“赖家是贾家的奴仆, 我原本是奴仆的奴仆, 不过赖家经营得法,如今已经脱了奴籍,儿子做官, 女儿做大家小姐。赖嬷嬷是个居安思危的人, 即使当了老封君也时常去贾府里走动, 讨好贾家老太君欢心。”
“贾家老祖宗一眼就瞧上我了, 我当时年幼又爱说笑,赖嬷嬷就把我送给了贾家,后来老祖宗又把我送给孙子, 孙子又把我送给姑娘。”
黛玉笑着说:“老祖宗真是会挑,一眼就选了个机灵伶俐人儿。”
这一路颠簸,听得雪凤不断感慨:“可真是人生际遇不同, 咱们几个都是家生子,没学过人还有这么多波折。”
明嬷嬷从这个故事里却看到了别的内容:“赖家那个老嬷嬷真是个精明人。先是在贾母身边服侍,得家中富贵,又让自己儿子寻了恩典得了自由身, 能够入学做官,再想办法依靠贾家的权势得个小官当当,最后自己家全家脱了奴籍以后自己还不享清福,而是继续忍辱负重在贾家老太太跟前伺候,为了儿孙能跟贾家再亲近些。”
的确,同样两户人家,明眼人都瞧得出来赖家子孙兴旺、长辈持家有方,在走上坡路,而贾家儿孙不成器、长辈昏聩,在走下坡路。
就这么一没落一兴旺已经看得出来今后的结局。
喜嬷嬷也感慨:“怪道人家攒了那么大一片家业,单单是这份为子女费心谋划的心思,就远胜过太多人。”
晴雯倒还挺纳闷:“你说那赖嬷嬷得了贾府那么多好处,怎么贾府也不生气?谁都能想到她家建的庭院单单靠赖嬷嬷和她丈夫做奴仆时攒下的份例银子可是不够。”
黛玉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事关贾府长辈,俗话说子不言父之过,外祖母对自己又非常疼爱,因而自己不能议论什么,可是自己心里又何尝不替外祖母担忧?
她寻了个时机,将此事跟林如海讲了,问父亲:“爹爹,你可否跟外祖母说明此事?让外祖母防备些?不然好好一个府邸都掏空了。”
林如海先是表扬了她对外祖母孝心:“你这般孝顺外祖母,若是你母亲得知,总还有些安慰。可贾府如今糜烂,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赖嬷嬷导致,贸然跟你外祖母提起此事,她会生气我们插手贾家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