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聊天群(九月有衣)


迫害得越狠,各朝剧本中皇帝改史的可能性就越低。
【朱元璋:?????】
【朱棣:这就是伪史!朕实不该改建文年号,父皇就是洪武三十一年崩!!!】
朱棣整个人都麻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因私愤改年号,却会引出这般……野史!
编造的父子情,也只是为了伪作父皇真正属意的继承人是自己。
怎么到后世就传成了这副模样?!
“逆子!”
太子朱棣被他的老父亲拎着马鞭追得到处乱窜。
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朱棣清楚这段野史绝对会换来“大杖”,坚决不能受!
洪武朝的官员皆注视天幕,不敢分出半点眼神给这对尊贵的父子,更不敢露出肃穆之外的神情。
想想三族,自己绝不能神色异常!
“陛下!臣想起一事!”
卫青早已做好预案,一看到这“不伦恋”之说,就立即出言吸引陛下的注意力。
以免陛下在此时于天幕出言。
“何事?”
刘彻亦是心惊。
倘若没有大将军出言,他的“采”字就要脱口而出。
届时秦念极有可能又提及邪说。
故而卫青只是说出一件小事,刘彻也状似认真考虑。
涉及这种内容的野史,他绝对不能参与其中!
【秦念:而这不伦恋又衍生出另一知名野史——沟子文学。】

沟子文学其实算不上野史, 只能说是个梗。
出处在于2024年1月19日某乎用户对问题“朱元璋为什么保留他做过乞丐的历史”的回答。
秦念初见沟子文学时,甚至都不是这个回答。
因为这个梗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从那一个回答发展成了“知名文学”。
历史圈无数皇帝以及不是皇帝的名人惨遭毒手。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沟子文学纯属恶搞, 秦念的目的也只是强化改史的后果。
只需要委屈群里的明太祖就行,不用牵连他人。
【朱元璋:……】
朱元璋终究是老了,没能追上这个逆子。
看着天幕上的“沟子”之说,朱元璋脸色骤变。
因为他“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居然是……
【秦念:就是说你在那个老百姓都吃不饱的年代,却能乞讨三年养活自己,是因为……卖沟子。】
【刘邦:嘶……】
【刘彻:哈哈哈哈哈!】
【赵匡胤:咳咳……】
【武曌:……知名野史?】
武曌这声意味深长的“知名野史”,当然是故意为之。
她没忘记朱元璋故意说出她曾是太宗皇帝的妃嫔,以及豢养面首之事。
虽然秦念也没帮她瞒着,但武曌知道秦念只是促狭, 而朱元璋则是满怀恶意。
如今朱元璋因朱棣改史被编造这般伪史, 武曌当然要回报一二。
李世民突然觉得后世针对自己的虎狼之词算不得什么。
自家不会再发生的伦理问题, 相比朱元璋的野史,那也不算事。
但李世民还是三缄其口。
在这种话题,他不希望任何人注意到自己。
【朱元璋:朱!棣!!!!】
朱元璋已经要被气疯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朱棣的改史, 受害最深者竟然是自己!
太子朱棣又窜出数丈开外, 确保父皇不能在暴怒之中拿鞭子抽到他。
此刻父皇动手, 必是没轻没重!
【朱棣:这野史是假的!皆是朕改史之过,后世之人,不应谣传伪史!!!】
朱棣是真真切切知道错了。
早知如此,他必然不会再更改史书哪怕一个字!
正史不够正时,野史竟会发展至此!
【秦念:你朝改史改得朕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故而朕也无法阻止野史疯传。得你本人亲自认证, 才能修正后世的史书。】
【朱棣:……】
朱棣沉痛地闭了闭眼。
他甚至不能让秦念别说了。
本朝的史书, 他还能直接让史官改回来。
但后世的史书,真就只能通过天幕进行修正。
从秦念谈及明帝早逝的猜测来看,她确实难辨明史真假。
连她这般博学之人都难辨真伪,后世的百姓就更容易相信野史与伪史。
朱棣清楚现在的窘迫,都是他改史之下的自作自受。
朱元璋看到窜出老远的朱棣,知道自己确实老了,追不上这个逆子。
于是停下脚步,在太子难掩喜色时冷声道:
“来人,拿下太子!”
朱棣:“……”
终究是在劫难逃。
但这些事真不是他干的!他也不会做!
他都已经被立为太子,又何必改史?
朱棣暗自抱怨之时,又想到若非“明成祖朱棣”位列声誉榜前九,自己也不会被立为太子。
这难道是承其利,就必承其害吗?
【秦念:比如你那集伪史之大成的《奉天靖难记》——朱允炆,作为当事人,你也可以积极出言辟谣。】
《明实录》中许多内容与《奉天靖难记》相仿,秦念也不知道朱棣是先篡改前者再让人写出后者,还是后者书成后再要求史官照着改前者。
相比起来,前者的改史力度比后者略逊一筹。
所以秦念拿后者说事。
【朱棣:……】
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样,朱棣希望《奉天靖难记》这本书就此消失于世上。
史上有那么多史书遗失,为何就不能多这一本?
偏偏就流传到了秦念时期!
【朱允炆:?】
骤然被提及,朱允炆第一反应自然是茫然。
但仔细看——
《奉天靖难记》。
朱允炆嘴角抽了抽。
他已经决定依照皇祖父的诏令禅让于朱棣。
有皇祖父的诏令,此番禅让之后,朱棣也应会善待于他。
——既然朱棣才是皇祖父亲口定论的太子,那么自己对他就已无威胁。
这辟谣之事,他还是保持沉默为佳。
【秦念:因为太子朱标多次行为失道忤逆朱元璋,朱元璋就责备他。朱标对他有怨言,就在宫中行诅咒之事,还招募了三千私兵。朱元璋想要改立你为太子,朱标得知后派人日夜监视朱元璋?】
【朱元璋:并无此事。】
看着被擒下的朱棣,朱元璋竟是被气笑了。
“儿臣绝无此意!这、这就是那个朱棣欲定自己为正统,才会编造此言!”
朱棣连声认错!
然后挨了一顿抽。
从挨抽的力道,朱棣感觉得到父皇留了手。
——朱元璋不可能真对太子下重手。
但朱棣还是哭天喊地不断求饶。
有着丰富的挨抽经验,朱棣清楚自己要是一声不吭,父皇必然怒火难消。
【朱棣:天幕出现之前,父皇并没有改立朕为太子之意,相关内容皆系朕所伪造!】
朱棣不仅承认秦念所说的是伪史,连带着相关的所有内容也一起否定。
他可太清楚自己都编了些什么伪史。
一并否定的目的,就是希望秦念不要再提及相关内容。
然而秦念并没有顾及他的想法。
秦念不仅不会顾及朱棣的想法,甚至认为朱棣的扮演者在配合她讨论这部分内容。
迫害朱棣的同时还能迫害朱允炆和朱元璋。
这叫一举三得。
【秦念:都是伪造?所以朱元璋重病时要召你回京改立你为太子,你都已经到了淮安,朱允炆却矫诏让你返回藩地,也是假的?】
【朱允炆:……】
朱允炆早就猜到朱棣会编造此事。
果不其然。
但世事无常,因天幕之故,燕王朱棣竟然真被皇祖父改立为太子。
【朱棣:是!】
朱棣眼一闭心一横,迅速承认。
早认早结束。
他现在只求这个话题尽快说完。
秦念总不能拿他改过的史书说上两个时辰!
【秦念:“矫诏令上归国,太祖不之知。至是病革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无敢应者,凡三问,言不及他,逾时遂崩”——写得这么情真意切,居然是假的啊。】
【朱元璋:……】
【朱棣:……】
朱棣愈发绝望。
他知道现在还只是开始——他在《奉天靖难记》里编造的内容远不止于此。
【秦念:既然朱重八就没想换太子,那你大哥朱标岂不是很冤?书中记载他因朱重八偏爱你,对你产生猜忌,还经常拉着晋王朱棡一起诬告你。】
《奉天靖难记》这本伪史并不是一无是处。
秦念常在网上看到朱标有多么友爱弟弟,说朱标要是活着,朱棣肯定不会想要造反。
可只要看这本书里朱棣是怎么造朱标的谣,就知道朱棣对朱标并没有多少敬重。
关于朱标友爱的对象,正史中明确记载的是“秦、周诸王”,有晋王朱棡,还有朱文正、李文忠及沐英这些人。
不包括朱棣。
当然,也有可能是朱棣没犯过错,不需要朱标替他求情,又或是朱棣把自己犯的错都给删了。
不过朱棣造朱标的谣,已足以作为“朱棣不服朱标”这种猜想的旁证。
朱棡:“……”
就很绝望。
不是绝望于自己被造谣,而是绝望于造谣他的老四是现在的太子,未来的“明成祖”。
他甚至知道老四为什么造他的谣——
朱棡确实和大哥关系更好,当初他被人告发有异谋时,是大哥“为涕泣请”,父皇才赦免他。
自此以后他就改过自新,变得恭敬谨慎。
他既曾有异心,又与大哥关系极佳。
结果现在太子变成了老四!
——其实朱棡用不着绝望,洪武三十一年他就先于朱元璋离世。他要是活着,朱棣起事的难度必然陡增。
——《明史》记载:“帝念边防甚,且欲诸子习兵事,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
【朱棣:……大哥确实猜忌朕,但并无诬告之举。】
秦念知道朱棣的扮演者为什么采纳“猜忌”这部分记载。
《奉天靖难记》中有一段蓝玉对朱标所说的话:
“臣观其在国,抚众甚不烦扰,且得人心,众谓有君人之度,恐此语一间于上,殿下之爱日衰。且臣窃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
行文逻辑是朱标因蓝玉的话开始猜疑朱棣。
当然,这段话一看就是朱棣在给自己脸上贴“得人心”“君人之度”“天子气”之类的金。
由于朱元璋的儿子中带兵能力最得他认可的就是朱棣和朱棡,秦念有理由怀疑朱标哭着为被告“有异谋”的朱棡求情,就是为了制衡朱棣。
所有合格的太子都会猜忌优秀的兄弟,尤其这个兄弟有藩地能带兵,能够威胁自己。
不猜忌的只有傻白甜,而傻白甜绝对不是合格的太子。
【朱元璋:朕竟不知你与标儿不和。】
朱元璋叹道。
他若是提前知晓此事,在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就必然会设法处置这一隐患。
但朱元璋却还得为此感到庆幸。
正是因为不知,才会让老四有“靖难”的机会,掀起内乱篡位登基。
朱允炆和老四的差距太大了。
此时抽了太子一顿,朱元璋的怒气也削减许多。
【秦念:正常,唐太宗也不知道两儿子在私底下斗得你死我活,朱棣可比李泰更会隐忍。】
【李世民:……是朕偏心之故,非承乾与青雀之过。】
又被提及。
涉及承乾和青雀,李世民只能出言解释。
【朱元璋:朕未曾偏爱老四甚于太子。】
【秦念:李泰属于二凤的偏心滋长了他的野心,但这位永乐大帝不一样,他就是狼子野心。】
既然朱棣的扮演者承认“猜忌”属实,秦念就知道按群里的设定,朱棣就不是被朱允炆削藩逼得造反,而是早有反心。
秦念当然要配合朱棣的剧本。
《明史》记载,和尚姚广孝被相者袁珙定论为“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姚广孝对此大喜。
“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姚广孝到北平住持庆寿寺之后,“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这时朱元璋还没死,显然朱棣不是因为削藩才有反心。
明朝的人也不觉得“朱标不死,朱棣不反”,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就写朱棣之所以“语甚合”,是因为姚广孝说要送他一顶白帽子。
白帽子王,就是皇。
【朱元璋:……】
朱元璋再次瞪眼。
这老四!
藏得挺深,他竟是半点都没看出来。
按老四的说法,标儿早就猜忌他。
朱元璋曾经以为他的子嗣都非常友爱,才会觉得藩王能拱卫京师。
如今看来,完全就是老大老四藏得太深!
【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很喜欢这一称呼。
但秦念是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朱棣就只能沉默。
朱棣改史就是想掩盖“狼子野心”,塑造被迫靖难的形象。
假装自己并不是想造反,只是想靖难除掉皇帝身边的奸臣。
是朱允炆自焚,在诸王及百官的再三请求下,自己才不得不继承大统。
结果后世是一点都没信,直接认定他是狼子野心、篡位登基。
朱棣再度后悔不该改史——
百害而无一利!
【秦念:朱重八,可能就是因为你不偏爱朱棣,他才会努力编造你偏爱他的伪史,被后人戏称“明太祖诈尸传位明成祖”,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越缺什么越要强调什么”。】

第135章
朱棣编造“燕王仁孝, 有文武才略,能抚国安民,工吾所属意”、“朕欲建燕王为储贰, 以承天下之重,庶几宗社有托”。
还编造朱元璋是因为学士刘三吾说“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才放弃立他为太子。
而《明史》中就只有“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
显然,朱棣编造的鬼话, 连清朝的史官都不信。
同样令秦念想笑的, 是朱棣在各种文献上对朱元璋的夸赞——
比如“然不阶一旅而得天下者, 惟汉高帝,我皇考迹与之同,而功业过之”这样的捧一踩一。
又比如“皇考神圣,与天同运”“神武睿文, 通明信塞”这样直白的称赞。
怎么看都透着心虚。
【朱棣:……】
朱棣羞愧欲死。
父皇在乎所有子嗣, 但大哥作为储君得到最多的偏爱, 朱棣难免感到不甘。
此事被秦念当着父皇的面说出来,朱棣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甚至还得庆幸秦念没有叙述原文。
至于后人戏称“明太祖诈尸传位给明成祖”——朱棣只能暗自辩驳他不是明成祖。
【朱元璋:老四,你是朕最优秀的儿子。】
看到秦念说老四“努力编造你偏爱他的伪史”,朱元璋的满腔怒火反而散去不少。
哪个子女不期待父母的偏爱?
他知道老四这么做,也应有得位不正, 需要借此自证正统之故。
但朱元璋清楚自己确实忽视了老四的才能。
这是数千年间声誉榜跻身前九的皇帝!
关于自己的那些野史, 也并非老四所愿。
冷静下来后, 朱元璋也意识到自己又被秦念的话术所欺。
秦念或许确实不能分辨明史的真伪,但不可能无法分辨“鞋拔子脸”与……
她就是故意拿这种野史讥讽他!
可即便知道,朱元璋也无可奈何,他只想当作没见过这般邪说,肯定不能主动再提。
【朱棣:父皇……】
朱棣只觉眼睛酸胀。
即位十九年来,他每日都会想到父皇会如何看待篡位的他。
待他离世,又要如何面对父皇的质问。
可如今,他获得了父皇的认可。
他不必再编造伪史,父皇已然于禁止谎言的天幕上道出:
“你是朕最优秀的儿子。”
【秦念:真是感人的父子情,看来朱重八是原谅你的伪史了,但这里还有另一个苦主。】
【朱允炆:……】
朱允炆已经打定了主意不出声。
朱棣无非就是编造他荒淫无道的伪史,既然秦念在天幕说出来,那就已经是为他正名。
他何必去得罪现在的燕王朱棣?
【朱棣:凡是言及朱允炆荒淫的内容皆为伪史,还请秦皇换个话题!】
想起自己是怎么编排朱允炆的,朱棣瞬间就从感动中抽离。
不能让秦念说出来!
但他也只能请求。
且朱棣还知道即便这般请求了,她也很有可能继续往下说。
毕竟秦念极其厌恶改史,儒家史官就因为改史被秦念斥责无数次。
她又怎么会轻易放过自己?
【秦念:哟,现在知道慌了?晚了。】
【朱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