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金乔沐)


桌上 顿时一阵骚动。
刘太公先是愣住,随即脸上 泛起红光,一向对这个不成器儿子多有抱怨的他,语气第一次带上 了惊喜和不确定:“果真?那个孽子……竟有这般出息?”
大嫂的语气则酸溜溜的:“哎呦,那可是大喜事!往后三弟可是官身了,弟妹你可要享福了。”
吕雉微微一笑,宠辱不惊,继续放下第二枚重磅炸弹:“是啊,托陛下的洪福。报纸上 还说,陛下在咸阳开了学宫,仿古制招贤纳士,说不论出身,连女 子也能 同场考试,选拔为官呢。真是千古未有的奇闻。”
饭桌瞬间 安静了。
刘太公皱起眉头:“女 子做官?成何体统!”
大嫂嗤笑一声:“怕是宫里 缺宫女 了吧?弟妹你这细皮嫩肉的,难道想去考这个?”
吕雉没有反驳,只是淡淡地说:“雉只是觉得陛下雄才大略,此举必有深意。若女 子真能 选中,光耀门楣,也是好的。”
她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心中已冷了大半——这个家,无人理解,甚至只有嘲讽。想必也不会有人支持。
翌日,吕雉找了个由头回了娘家。
回家后,她会以最冷静的神情向父亲吕公分 析利弊:“父亲,此乃吕家跃升之天赐良机。女 儿若入咸阳,无论中与 不中,吕家之名皆可上 达天听。此举风险极微,而潜在回报无穷。”
她深知,这是改变家族和她个人命运的唯一机会。
吕公皱着眉头,嘴唇颤抖着:“娥姁,你......”
吕雉顿了顿,目光清亮而坚定,不再掩饰她的智慧与 渴望:“刘季得立军功,是意外之喜。然战场凶险,生死难料,女 儿一介女 流,在家中日日悬心,终非长久之计。”
她话锋一转,直指核心:“陛下开此科举之路,允女 子参考,乃圣明之举。我有才能 ,自然要竭尽全力,一试深浅。若能 得中,不仅于 女 儿而言是个出路,将来女 儿也能 庇护家中。女 婿有女 儿靠得住?”
她的话说得极其漂亮且实际,既表达了担忧又展示了抱负,还给 吕公利益承诺,这让她的请求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野心,而是一笔值得投资的交易。
吕公深深看了自己 的女 儿一眼。这位会相面之术的父亲,似乎在重新认识这个女 儿,又似乎从她身上 看到了“贵人之气”。
吕公的语气多了几分 郑重:“娥姁,陛下诏令,绝非儿戏。学宫初立,正需榜样。你有此志,实属难得。律令典籍,我为你去借。若有疑难,我带你去找萧何解惑。只是......”
他略一沉吟:“娥姁,此事千难万难,非仅有才学即可,还需坚忍之心,你......”
“女 儿明白。”吕雉斩钉截铁地接过 话:“无论结果如何,女 儿愿承担一切,绝无怨悔。只求父亲成全,予我一试之机。”
她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学习重点将是秦律、算术、时政策论。
她会充分 利用吕公能 给 予的所有资源。
报纸带来的信息,像一道闪电,照亮了她被 压抑的野心与 才华。
在她的人生规划里 ,前往咸阳,依靠自己 的才智博取功名,已成为第一优先、绝对主导的目标。
婚姻之事,与 之相比,已退居次要地位。
她会成为这项政策最早、最坚定的响应者之一。她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险巨大,但收益也最大。
她,吕雉,绝不会错过 这个机会。
她不会再去纠结于 “刘季妻子”这个身份,而是要全力争夺“大秦第一批女 官”乃至“始皇近臣”的头衔。
她要和男人争权夺利。
包括她的丈夫。

“神使, 请随我进宫吧。”
蒙毅站在骊山陵墓的 陶俑区,对正在发呆的 林凤至说道。他 一边说着,一边半弯着身体, 做出请的 姿态。
他 的 动 作 并 不 强硬,眼前这个堪称神奇的 女人为 大 秦带来的 改变足以令每一个忠于大 秦的 臣子对她心悦诚服。蒙毅还 是在她尚未发迹时就见证过 她的 奇迹。那漫天的 烟火和飙升的 水稻产量依旧让蒙毅心驰摇曳。
他 的 目光不 着痕迹地在林凤至和林凤至对面的 女性陶俑身上来回, 蒙毅心下一动 。烧制完好的 陶俑具有林凤至的 神韵和特 征,身上的 服饰酷似她在湘山祭祀时的 衣服。
不 敏感的 人也能发现两者之间的 相似之处, 更何况蒙毅这般心细如发的 人。
为 何要做一具与自己相似的 陶俑?又为 何神情看起来如此空洞和茫然。这可不 像是在湘水流域那个神气十足、活力四射的 大 巫了。
是在温泉宫住得 不 舒心吗?还 是骊山的 哪个邢徒民夫亦或者官员触怒了她?亦或者她思念家乡?
蒙毅瞧着林凤至年 轻的 面容, 一一否定了自己提出的 疑问。
温泉宫侍候她的 宫人是精挑细选的 、细致耐心的 人, 骊山的 民夫邢徒受了她的 恩泽,谁不 将她视为 神明?
至于思念家乡,蒙毅思忖, 她从湘山带来几个族人,一个去其他 地方做纺织女官, 一个在咸阳学宫上学。若真是思念至极,也未尝不 可叫柯珞人举族搬迁至咸阳。
蒙毅细细打量她。
她的 眼神沉静而倦怠,脸上浮现的 是一种介于微笑和感伤的 复杂情绪。
这般的 内敛、安静,不 由得 让人想去探究她面容之下是否心伤。
蒙毅垂眸, 将疑惑按在心中。
“上卿,好久不 见了。近来可好?”林凤至注意到蒙毅,眼波流转, 整个人仿佛活了过 来。
“托神使的 福,近来确实是有些忙。”见林凤至神情疑惑,蒙毅解释道:“自陛下从神使处回到咸阳后,陛下似有所悟,有意修改大 秦律法,近日来召集了许多精通律法之人......”
蒙毅作 为 始皇帝的 秘书, 也算精通律法,且还 是个执法者,自然也在召集的 人群之中。
他 旁观多日,从陛下松动 的 态度和大 多数原本沉默的 官吏中读出了他 们的 意思。
始皇帝翻看廷尉的 处理卷宗常常出神。
他 的 目光很 少为 底层的 黔首停留。
他 并 不 在乎他 人评价他 为 暴君还 是仁君,但他 在乎大 秦是否能流传后世,自己的 寿命能否延长。
眼见着自己似乎后继无人,他 必须得 凭借自己的 威望,把后人的 路也开辟出来。
否则,到了下一任君主,若是彼时君主没有足够的 魄力,祖宗之法,谁敢轻易嬗变?
始皇帝一遍遍地看着卷宗,细数着大 秦因为 肉刑、连坐失去了多少能用、能创造价值的 民力,心中就无法抑制地惋惜起来。
战时需要将所有能动 的 资源都汇聚起来,劲儿往一处使,然而如今,恰如林凤至所言,时代已然在变化之中。
林凤至已经让他 看到了新的 契机。新的 世界需要更多的 力量参与进去,越多越好。
纺织大 业缘何没有全国推广?
不 就是局限于人手不 足和原材料不 够吗?
倘若一直沿用法家的 严刑峻法和以吏为 师,人才从哪里来?百家不 鸣,谁能制造出更得 用的 器具?谁去培育更多的 丝麻和麦种?
这还 只是纺织。
冬麦、军队、盐、糖、铁骑、磨盘......
天下何尝不 是处于一种巨变之中。旧法,确确实实不 能在巨变之中适用。
实用主义的 始皇帝与各个精通律法的 臣子交流后一合计,还 是得 变。
诚如林凤至所言,始皇帝也察觉到了自己统治之下的 暗流涌动 ,更别提玄鸟和林凤至的 明示,他 有自信能弹压反意。
可往下一看,他 不 禁心生疑虑,他 的 崽子们似乎大 概也许撑不 起来。
嬴政无语之余,只好再往下看看。
他 的 孙辈当中,孩子最大 的 当属扶苏的 女儿嬴元熙。其余的 还 小,看不 出什么。嬴政倒也不 厚此薄彼,能自理的 孙子孙女通通都送到咸阳宫里。嬴政也不 是那种喜欢带孩子的 ,索性只在他 们上课的 时候去看看。
嬴政背着手在窗外看了两眼,没觉察出什么天资聪颖的 小孩。倒是小孩儿们发现他 之后一个个噤若寒蝉,怕他 得 很 。
无聊之下,他又投身工作之中。
除了始皇帝有意修改律法,废除肉刑和连坐,其余感受到这股涌潮的官吏也渐渐冒了出来。
并 非所有人都喜欢严刑峻法。
即便 是身为 执法者的 官吏,也不意味着都喜欢肉刑和连坐。
判案时,寻常时候便 是战战兢兢。因为 一个小小的 误判或量刑偏差,不 仅罪犯者本人会被处以割鼻、断足之刑,作 为 经办官吏,也可能因“失刑”罪被追究,甚至牵连家人。
连坐像一把悬在头顶的 利剑,迫使官吏宁可错判、重判,也不 敢轻判。执行肉刑时,现场的 惨状也让他 们心理负担极重。这也是难免的 ,一般人看到自己同类被凌虐,是会推己及人、很 难产生什么正面的 情绪的 。
于是,当雄伟的 君主有意废除肉刑的 时候,这些缄默的 官吏终于发出了他 们的 声音。
蒙毅也惊奇地发现,赞同修改律法的 人竟然不 在少数。
他 寻了个相熟的 小吏,询问他 对更改令法的 意见。
那小吏踌躇半响,思来想去,觉着蒙毅不 至于钓鱼执法,索性坦言道:“蒙上卿,同僚若是犯罪,在下可能不 知情却被牵连;押送刑徒途中有人逃亡,全队官吏可能都要被处死。若是真能废除连坐,又何至于令我这般自危?我身为 官吏尚且惧怕,更何况普通人。”
蒙毅执法严明,恪守法度。此前因此与赵高有过 龃龉。听完小吏的 话 ,他 也不 由得 恍然,废除肉刑和连坐、改变严刑峻法,对普通人来说是带来了切身的 、实实在在的 好处的 。
他 加入了修改律法的 队伍。
虽然工作 忙了许多,但他 更深切地接触到了普通官吏乃至普通人的 世界。
林凤至惊讶之余又觉得 在意料之中。
嬴政就是这样 一个敢为 人先,发现问题立刻改正的 帝王。只要你说服他 ,即便 是盛怒,他 也会采取你的 意见。
当初嫪毐叛乱,始皇帝的 母亲赵姬为 其大 开方便 之门。平复嫪毐之后,嬴政将赵姬驱逐出咸阳,迁往雍城的 萯阳宫囚禁起来,几乎断绝母子关系。
他 还 下令:“以太后事 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脊。”意思就是说:有敢为 太后之事 进谏的 ,一律处死,还 要用蒺藜刺穿他 们的 脊背。
尽管他 下了严令,但仍有人冒死进谏。先后有二十七位大 臣因进谏而被处死。
来自齐国的 客卿茅焦继续冒死进谏。他 并 没有直接批评嬴政不 孝,而是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分析利弊。
“陛下您的 行为 让天下人认为 您嫉妒、不 慈、不 孝、像暴君夏桀商纣一样 。各国若因此事 而不 再向往秦国,谁还 会来归附呢?我为 您感到担忧!”
茅焦的 话 点醒了嬴政。他 意识到,“孝道”是当时重要的 政治道德标杆,即便 赵姬有错在先,对母亲不 孝还 是会严重损害他 作 为 一国之君的 形象,让六国之人认为 他 是暴君,从而阻碍他 统一天下的 大 业。
简而言之,他 还 需要孝道这块大 旗。
于是他 从谏如流,捏着鼻子亲自前往雍城将母亲赵姬迎回咸阳。他 将赵姬安置在甘泉宫,恢复了她的 太后身份和待遇。
林凤至出神地想,那真是太好了。
严苛的 秦法,终于要为 辛苦生活的 百姓们开一道口子了。
“说来,扶苏公子自冬麦丰收之后,也在研读大 秦律法,多次去咸阳学宫中听张苍等人讲学。”
林凤至对此也有所耳闻,说一千道一万,她至今留在咸阳除了寻找回去的 方法之外,不 就是想着要以自己的 知识去改变和建设大 秦吗?
如今听闻大 秦上下一心,仿佛回到了为 了一统六国而努力前夜。每个人都为 了明确的 目标而奋进,第二天就能看到希望的 浪潮涌现。
这样 的 心气神,再一次,出现在了大 秦。
“扶苏?”林凤至困惑,是什么让崇信儒家的 扶苏接触和深入学习法家思想。
而且,在林凤至印象当中,扶苏还 是那个因为 淳于越触怒始皇帝被禁足的 扶苏,几月不 听消息,竟然转投法家了吗?
蒙毅神色微敛,神使不 在乎朝局如何变化了。此前纵然咸阳宫中有千变万化,都会主动 地接收相关的 讯息。
而如今,扶苏入咸阳学宫深研秦法月余,她竟似乎才知晓此事 。
她在咸阳学宫读书的 族人呢?连祁也不 关心了吗?
蒙毅心中波澜迭起,面上却笑道:“公子为 陛下有意废除肉刑而欢欣。”
扶苏本就主张怀柔,担心严刑峻法会导致天下民心不 稳,废除连坐和肉刑,完全合乎他 的 理念。
再加上嬴政在冬麦一事 之中也彻底地点醒了他 ,他 深切地意识到,儒道法墨,一切都是为 了大 秦的 延绵而存在。不 独乎儒家抑或法家。
然而他 内心深处存在的 仁并 不 为 冬麦一事 产生的 波折而消磨,反而因为 更加贴进民众而愈发火热和真挚。他 更深切地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生存的 人们,了解了他 们的 痛苦。
他 的 能力、手段比不 上他 的 父亲,但唯有看见黔首、认识黔首、想要善待黔首这一点,他 自诩在他 父亲之上。
为 此,他 不 惜顶着某些朝臣和宗室若有似无的 嘲弄,请求始皇帝让自己加入废除肉刑和连坐的 人员之中。
林凤至的 目光变得 柔和,她瞥过 端庄肃穆的 陶俑,看见正在制作 兵马俑的 众多民夫,还 有更远的 、默默挥洒着汗水的 人们。
她似乎想说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说:“走吧,我们入宫吧。”
第55章 街巷熙攘,车马很慢。 ……
街巷熙攘, 车马很 慢。
“让一让!新磨的豆腐——”一个清亮的声 音伴着豆香飘进车厢。
林凤至于车内掀开帘子,望向繁荣的咸阳城街巷。。
她第一次踏入咸阳城时,内心怀揣着回家的希望, 再加上扶苏和冯去疾的倾力相迎,她其实并 未感受过咸阳民众的生活。
那 时, 她的车架在始皇帝后,迎面而来的是属于大秦的威严和肃穆, 还有偶然瞥见的脸色困苦的百姓。后来乘着马车离开咸阳, 看见的是李斯门前的盛况。
今日, 离她来到咸阳竟然快一年了。
她由衷地在鲜活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名为希望的东西。
马车缓缓驰入街巷,只见一对夫妇正合力推动磨杆,乳白的豆汁从石磨缝隙间渗出 , 顺着凹槽汇入木桶。他们身后,是排队等着使用磨盘的人们。
“那 是陛下令少府在咸阳街头巷尾监制的磨盘。若是在渭水河畔居住的人户, 还能用得上水力磨盘。这些都是托了神使的福。”蒙毅见她神情和缓,不由解释道 :“墨家的几 位先生,对磨盘又改进了些许。黔首们若是想用磨盘,不拘是磨麦还是豆, 只需付给一捧粟米。”
林凤至看向一旁林立的各种面食店。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大秦上层,尤其是始皇帝喜欢吃麦子磨出 制作的面食和豆腐已经不是秘密。谁不想跟风尝一尝连始皇帝都为之沉迷的食物?
这一年来始皇帝作息规律饮食合乎自然, 又按时做五禽戏,想来他的身体素质好了不少。
他溢于形表的改变和肉眼 可见的精神气被朝臣和民间解读,大家一致认为神使带来的豆腐和面食能被始皇帝钟爱一定是因为它 们能使他长寿。
于是赏味之余,不免心中也抱着难以言说的期待。
面食店内的人不少。
林凤至会心一笑,今年冬麦丰收,大秦百姓的餐桌之上又多了一种可以选择的、姑且能说是美食的食物。
放眼 望去, 馒头、面条、包子等等面食不一而足。
面食还是自上而下地席卷了咸阳,提前一千年风靡陕西。
可惜辣椒还没有引进,少了油泼辣子面甚是可惜。
一个身着咸阳学宫服饰的学子买了两个包子,店家用油纸给她装好递给她。学子也不着急吃,反而饶有兴致地研究起了油纸,随后才一口 咬下包子,暄软中带着肉香。
造纸术的效率提高 之后,相关的工匠继续研制纸的派生产物。
质地粗糙、结构松散的用于包裹、衬垫,而材质坚韧、表面光滑的纸张则用于书写。
纸张的制造已经大大突破材料的限制,从麻到树皮,从桑树皮再到竹子,每一个原材料的增加都是纸张蓬勃生产的见证。
起初造纸术的诞生还需要林凤至从记忆当中慢慢梳理 ,等到成功之后,墨家弟子和工匠们就开始自发地进行 材料更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