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金乔沐)


那 老儒还沉浸在方才的情绪之中,举着酒爵的手微微颤抖,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不安地晃动。他能感觉到周围同门投来的目光,有惊愕,有失望,更有无声 的质问:我们刚刚的颂扬,岂非成了天大的笑话?
他心中已是惊涛骇浪,不住地低声 道 :“法家为主......法家为主......那 我儒家‘仁政’‘德治’‘克己复礼’之说,该置于何地?废除肉刑的示好,难道 只是为了此刻堵住我们的嘴吗?”
一股巨大的屈辱和失落感攫住了他。但他深知,此刻绝不能表露半分不满。
他极力控制着面部肌肉,缓缓坐下,目光低垂,仿佛在虔诚地领会圣意 ,实则指甲已深深掐入掌心。
年轻的儒家弟子们则远没有这般城府。
他们面面相觑,眼 中充满了困惑与愤懑。
有人低声 嗫嚅:“怎会如此?陛下既行 仁政,为何不考我儒家经典?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这科举选士,不正该考校《诗》《书》《礼》《易》吗?”
但他们不敢大声 ,只能在席间交换着焦虑的眼 神,仿佛看到了自家学派的仕途之路。
而叔孙通一派的儒士,却与他们全然不同。叔孙通甚至感觉到一丝欣喜。
儒家此前得罪始皇帝十分彻底,如今还能在始皇帝手下得到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实属不易。
叔孙通甚至觉得方才的老儒太过天真。法家为大秦效力多久?儒家又为大秦效力多久,孰轻孰重还分不清?
想与法家同一个待遇,就要付出 同等甚至更多的价值。
什么叫废除肉刑的示好?是他们需要去讨好始皇帝才是。今时不同往日,正是大争之世。
叔孙通研究儒家经典多年,他有信心儒家经得起始皇帝的考验。儒家的学识不正合乎大秦治理 的需要吗?
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会让儒家圣贤的声 名传播到这片土地的每一寸。
与儒家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家席位上一片刻意 压抑的振奋。
几 位核心大臣,如李斯,脸上没有任何明显的喜色,反而更加沉肃。
他缓缓捋着胡须,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尤其是儒家那 边的反应。
然而,胜利的喜悦很 快被更深的警觉所取代。
李斯深知,地位越高 ,靶子越大。
始皇帝虽然尊崇法家,但要求的是“法”出 于上,绝不允许法家学者借此结成私党,或像儒家那 样妄议朝政。
他必须表现 得更加公正、更加无私。
于是,他率先起身,向始皇帝深深一躬,声 音平稳而有力: “陛下圣明。以法取士,方能甄选明律令、通事务之实干良才,使天下吏治清明,法令畅通。臣等必当恪尽职守,为陛下编定科考律文纲要,绝不敢有丝毫偏私徇情。”
这番表态,既是拥护,更是划清界限——法家是皇帝手中的工具,而非自成体系的势力。
其他法家官员见李斯如此,也纷纷收敛了可能流露出 的得意 ,正襟危坐。
总而言之,始皇帝关于科举的宣布,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诸子百家间激起了千层浪。
第56章 欲往琅琊
而林凤至注视着宴席上众人变化的神色, 将一切尽收眼底。
她也在 不断地思考,在 骊山陵墓没有找到回家的线索,会不会藏在 其 他可能的地方。
一个 念头 在 她心中升起, 她缓缓在 浪潮之中再次投入巨石。
她开口说道 :“陛下意欲开设科举为大秦选拔人才,对天下学 子来说实在 是再好不过。陛下的功绩再添了一笔。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承蒙陛下厚爱,赐华宅于咸阳北阙。近日观咸阳学 宫学 子, 求知若渴, 然典籍有限, 多有不便。我愿将陛下此前 赐予我的宅邸用作藏室,内置陛下恩准刊印之百家典籍、农工之术、算学 医药乃至律法条文等一切可用之书 ,以供学 子们翻阅抄写。”
在 秦代之前 , 周王室和诸侯国没有专门收藏典籍的地方,那时 候称藏书 的地方为“藏室内”或者 “府”。
道 家的开创者 曾经担任过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 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 馆兼档案馆的馆长。
得亏是在 骊山期间因为造纸术的改良和造纸印刷的工匠混熟了,后续又因为无聊加入了印刷各家书 籍的审核工作,林凤至读了不少 书 ,这才知道 如今将图书 馆叫做什么。不然直接张口便是图书 馆三个 字。
林凤至在 宴席上很少 开口, 但 这并 不意味着她的话语无人在 意。
她甫一说话,始皇帝身边的宫人就向始皇帝示意。
始皇帝放下手中的酒饮,听完后正色问道 :“藏室?如今咸阳学 宫之内藏书 无数, 也可以供给学 子借阅,神使又何须将朕赠予的宅邸用作藏室。”
“陛下,我所欲建立的藏室,是面 向全天下人的。咸阳学 宫的藏室我也听族人提起过,它只开放给学 宫的学 子。而我想要的,是让天下读不起书 的、有向学 之心的人有一个 地方可以看书 。”
林凤至继续补充道 :“至于藏室的管理, 可由学 宫博士们共同议定章程,并 由少 府派人监理。一切,皆依秦律与陛下之意。陛下历年所赐金帛,我也愿意将其 捐出,用于购置抄录更多典籍,充实馆藏。”
宫殿之内乐舞之声暂歇,月上枝头 ,机敏的宫人点燃了灯火,殿内依旧明亮如白昼。
众人静默地等待始皇帝的反应。
面 对这样 一个 超越时 代、堪称打破知识垄断壁垒的提议,嬴政的第一反应是不解。
他是高高在 上的帝王,是天皇贵胄。人生当中过过最惨的日子也不过是童年时 在 赵国为质子。但 和在 这片土地上缺衣少 食的黔首相比,他的生活也不算差了。
他听见 林凤至的话,不解于她对天下人的用心。很快,嬴政反应过来,从他们第一次见 面 到上一次的会谈,她眼中的天下人的界定显然与他不同。
她的眼里 是天下万民,有他没放在 眼里 的黔首。
林凤至的言行举止常常让始皇帝觉得怪异,她更像是儒家学 说中以仁德为先教养出来的人。
她超出时 代的行为和为大秦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利益又很好的中和了这一点。嬴政在 练五禽戏的时 候常常在 想,永生是否是一场幻梦?
他当时 在 湘山亲眼所见 的玄鸟并 非是为了他的长生梦而来,而是为了所谓的天下人而来。
始皇帝垂眸,林凤至在 监制印刷书 籍口中常常提到,知识就是力量。始皇帝深以为然。一座面 向天下人的藏室,可能将这一股力量散播给无法控制的人,等于在 他的统治之中埋下隐患。
但 是,他仍旧是那个 英明决断的君主。他看到了隐忧,也看到了其 下的机遇。他需要的能写会算的底层官吏、精通农工技术、墨家精巧的人才、乃至于敢于前 往边疆地区援教的儒生,能否通过科举、通过藏室筛选和培养出来呢?
嬴政被这个 宏大的构想打动了。
林凤至与谏臣最大的区别就在 此处。
如李斯等人想要劝诫始皇帝,需要一张能说会道 的利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而林凤至不用,因为在 始皇帝心里 ,她的权威已经被一次次正反馈而来的利益证明。
始皇帝自己会给自己找到林凤至提出的话语中的好处。
始皇帝身体微微前 倾,瞥向暗自兴奋激动的儒生们,眯了眯眼,徐徐道 :“此法倒是可行。只是藏室中的书 ,须由御史大夫逐一勘验,入藏室者 ,也须严明传。只是无须由神使捐献自己的钱财,神使欲使天下学 子有书 可读,朕便舍不得添几个 钱吗?”
所谓传,即是类似于现代的身份证。
林凤至想了想,倒是和现代公共图书馆入馆流程差不多。
始皇帝又道 :“此事便由丞相李斯会同奉常、少 府及学 宫丞共同办理。务必使天下学 子,感沐神使之恩泽,亦知朕求才之切。”
李斯、少 府苏河、现任学宫丞蒙毅上前领命。
始皇帝金口一开,此事便成定局。殿内再次响起一片称颂之声,这次更多是冲着始皇帝的开明和神使的无私。
林凤至正欲再说些什么,这时 ,忽而听见 一道 高亢的声音。
方才那位老儒仿佛又找到了表现儒家存在感和正确立场的机会,激动得再次起身,白须颤抖,声音比之前更加洪亮。
只见 那位老儒颤颤巍巍地起身,热泪盈眶:“这......此议......此议暗合上古‘大学 之道 ,在 明明德,在 亲民’之理。诗书 礼乐,乃是先王之道 ,若能广布天下,教化万民,则天下归仁矣!陛下圣明,神使高义。陛下纳忠言,行仁政,开文明之先河,立万世之基业!必将使天下归心,文脉永续!陛下之胸襟,如江海之浩瀚......”
他的话音未落,叔孙通便是眉头 一跳,心中暗叫不好。
又是一连串汹涌澎湃的赞美,将“仁政”、“德行”、“功在 千秋”等词汇再次堆砌起来。
方才他与那老儒,是说始皇帝的功绩超越先代圣王,始皇帝也是人,当然也喜欢听人吹捧。
那老儒不曾在 始皇帝手下做过事,不曾读懂始皇帝的神情。
叔孙通深谙舔人的要义,不会穷追猛打地舔。他舔人很讲究,主打润物细无声和精准触碰痛点。
叔孙通按下自己的弟子,向他摇摇头 。
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儒是另一个 极端的淳于越。
嬴政皱了皱眉。
什么仁政、德行......
这些词此刻在 嬴政听来,格外刺耳。
仁政?泰山那些儒生是否在 私下讥讽他无德?功在 千秋?他们是否认为此前 他的封禅不够资格,不配告天?老儒每一次的赞美,都像是在 反复揭开他心底那块不愿示人的伤疤。
他的脸色愈发沉静,但 那沉静之下,是即将喷发的火山。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些靠近御座的重臣感受到了那无形的压力,连呼吸都放轻了。
李斯心中暗骂这老儒迂腐不堪,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敏锐地察觉到,始皇帝对儒生的恶感,恐怕已因泰山之事和今晚这不合时 宜的奉承而达到了顶点。
而此刻,老儒口中溢出的某个 词,或者 是他话语中勾勒的“功业需告于天地”的潜在 逻辑,像一道 闪电,骤然劈中了林凤至混乱的思绪。
“......陛下之功德,当刻石记功,昭告天地四海......”
老儒还在 滔滔不绝。
刻石!东海!琅琊!
林凤至脑中轰然一响。
是了,历史上始皇帝数次东巡,除了泰山,还曾到过琅琊。
在 那里 ,他立下了著名的《琅琊刻石》,颂秦德,明得意。更重要的是,他梦中的玄鸟,就是在 琅琊缠上他的。
琅琊面 朝东海,那是一片浩瀚的、未知的海洋。
在 她的时 代,关于秦始皇派遣方士入海求仙的传说层出不穷,徐福东渡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海洋,在 古人的认知中,本身就是神秘、通往未知领域的象征。玄鸟在 琅琊入始皇帝梦境之时 ,正是她来到这个 时 代的时 候。那么,琅琊是否也潜藏着与她归家相关的秘密?
一个 清晰的目标瞬间在 林凤至心中成型,她必须去琅琊。
就在 嬴政因回忆而愠怒暗生,目光冰冷地扫视着那群战战兢兢的儒家学 者 ,似乎随时 可能发作的千钧一发之际,一直静观其 变、似乎冷汗涔涔的叔孙通猛地站了起来。
叔孙通是鲁儒,但 素以机变、善于察言观色而闻名。他深知若让始皇帝此刻将泰山之辱的怒火发泄出来,整个 儒家在 秦廷将再无立锥之地。
他可以借始皇帝的手剪去儒家不听话的分支,但 他不能让始皇帝的怒火波及到整个 儒家。他必须将皇帝的注意力引开,并 且提供一个 能迎合始皇帝皇帝心思的、足以覆盖旧日耻辱的新目标。
他佯装擦了擦额角的汗水,似乎是不得不来替同门收拾烂摊子。他快步走到殿中,深深一拜,声音不再是老儒那种陈腐的颂圣腔调,而是带着一种极具感染力和诱惑力的昂扬。
“陛下,臣闻之,圣王当观天地之象,察四方之民,宣德威于四海!今我大秦,赖陛下神威与神使相助,国泰民安,仓廪充实,甲兵强锐,威加海内,莫不宾服。此正乃效仿古之圣王,巡行东方,登临名山,刻石记功,以彰陛下之不朽功德于天地之间的大好时 机啊!”
始皇帝眉眼冷肃:“东巡?”
心中意动不已,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安分的性格,历史上他数次出巡,可以说在 建立大秦之后,有一半的岁月是在 路上度过。
而以古代的交通条件和行程的舒适程度来看,如果不是后期服食太多方士给予的饱含金属的丹药,他或许不会死得那么早。
叔孙通继续推进,声音更加充满诱惑:“且东方齐鲁之地,乃文明渊薮,陛下若是再次巡行,亦可抚慰士人之心,彰显陛下重文兴教之圣意。再者 ......”
叔孙通话锋微妙一转,目光快速扫过林凤至,又回到嬴政身上:“臣闻琅琊濒海,常现海市蜃楼之奇景,飘渺莫测,或为仙山,或为神域。陛下乃真龙天子,神使亦降临凡间,或可至琅琊,观海探奇,追寻天机奥秘,以期陛下圣体康泰,延年益寿,使我大秦江山永固。”
嬴政的目光果然被吸引了过来。他眼中的冰霜稍稍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思索和逐渐燃起的兴趣。
他看向林凤至,似乎想从她那里 得到某种确认。
第57章 林凤至感受到嬴政的目光……
林凤至感受到嬴政的目光, 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 。
她迎上他的视线,微微颔首,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好奇:“陛下, 我亦曾闻东海之滨,时有异象。我听闻陛下曾经在琅琊停留三月有余, 得到了周时的九鼎,不 说是否有无机缘, 只那波澜壮阔之景, 便足以令陛下再次前往此地了。一路之上, 陛下也可以检阅大秦官员是否尽心 。”
这些 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嬴政心 中的权衡。
他的身体 微微前倾, 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了一下,终于做出了决断。
始皇帝威严的声音响彻大殿, 带着不 容置疑的力量:“善!叔孙通所言,甚合朕意。今国势鼎盛,正 当东巡,以宣德威, 以察民情 ,以探天道!丞相李斯、上卿蒙毅,即日筹备东巡事宜。朕, 当再次亲至琅琊,观沧海,刻金石,昭告天地。”
“陛下圣明!”
不 论众人作 何感想,这一次,殿内的欢呼声显得由衷而整齐。
一场潜在的危机, 被叔孙通巧妙地转化成了一项新的国家行 动。
李斯立刻领命,心 中对叔孙通的急智既有欣赏也有一丝警惕。蒙毅则沉稳应诺,开始思忖护卫事宜。
儒家众人如蒙大赦,暗暗松了口气,看向叔孙通的目光充满了感激和复杂。
而林凤至垂首之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琅琊,东海......回家的路,似乎在那个方向,显露出了一丝微弱的曙光。
盛宴在一种新的、充满期待的氛围中继续。
灯火依旧通明,乐声再次高昂,但 每个人的心 中,都已装下了不 同的心 思,正 轰然转向东方,转向那片神秘莫测的蔚蓝海洋。
自那场决定东巡的宫宴之后,林凤至便在咸阳城北阙的那座原属于她的赐邸安顿下来。
始皇帝嬴政虽将开设藏室的具体 事宜交给 了李斯等人统筹,但 以李斯之能,要处理帝国大小政务,筹备东巡,还要平衡各方势力,对藏室这种“文事”虽不 敢怠慢,却也难以事必躬亲。
这正 好给 了林凤至介入的空间。始皇帝钦点的人做面向全国的藏室,没有一两年想必很难出什么成果。不 如先让她用始皇帝御赐的宅邸做一个小型藏室试试水。
始皇帝都不 用思索,见她坚持便允许了。
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在经历现代社会 网络信息大爆炸的轰炸,在没有网络、娱乐相对匮乏的秦代,林凤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无聊。
是的,无聊。
尽管她身处权力中心 ,见证并参与着历史 的巨变,也参与其中对历史 做出改变。但 对故乡蚀骨的思念,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将她淹没。
她无法对任何人诉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所有人都以为 ,她是柯珞人的大巫,她要是想家,大可以回到湘山、回到柯珞人族地。
像荣归故里一般。
只有她知道,她不 属于这里。
不 ,还有一个人知道她不 属于这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