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为了山前七州百姓的生计,扶苏也不能放任耶律重元打如意算盘。他眼见着耶律重元还想反驳,立刻道:“或者你想迁走也可以,按人头算,每年向宋国交岁币吧。”
耶律重元:“……”
交不起,交不起。
很显然,有耶律宗真的国书在前,加上辽国的国力实在不足以上谈判桌,能推拉的内容就很少了。耶律重元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无比不情愿地跟仁宗确认了交割的时间。
——五月中旬以前。
现在是四月中旬,满打满算,辽国也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了。仁宗和扶苏都不是把人逼得太紧的性格,也就点头同意了。
没有觥筹交错,没有群臣廷议,事关宋辽边疆的大变局,就在三人的谈判之间落下帷幕。不过有和没有,也差不多了。这一点,在座的三人皆心知肚明。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自从那天阅兵式以后,就算辽国的使节团里有诸葛在世,也没办法改变谈判的结果了。
因扶苏还有事情要跟官家说,他没有跟耶律重元一起离开垂拱殿,只目送着他的背影。真是说不出的凄凉落魄。
待此人完全离开视线范围后,父子二人不意间对视了一眼,都齐齐笑出了声。他们也都知道对方为什么会笑。
因为……很难不笑啊!
对扶苏而言,是四年多的精心筹谋,最终修成了正果。对仁宗而言,是祖先四代都未能完成的遗憾,结束在了他的任内。就算他日得见列祖列宗,也是挺直了腰杆子的,再也不会因为和西夏打了五五开,而心虚气短了!
“今日之事,真是令人恍然如梦啊。”仁宗不住地感叹,发出了扶苏的心声。
但扶苏也有不解之处:“但官家,我看你看完国书的时候,好像不算很惊讶呢?”
“哦,肃儿你说这个啊。”仁宗还真向解惑了起来:“朕不过是听皇城司讲过一桩轶事,是他们搜查探访得来的,不知真假,你也权且一听了之吧。”
咦?有瓜!
扶苏立刻竖起耳朵。
“传言辽主喜好喝酒,酒后有喜欢与人打赌。赌的什么呢,是一城一地之钱财赋税。某次他打赌输了,就赌出去数个城池的财税。”
扶苏:“啊?”
这作风,这精神状态,不像个皇帝,倒像他第一世战国时那些抽象派君主。
官家又含笑问道:“肃儿你猜,和辽主打赌的人一般是谁?”
既然他都这么问了,扶苏目光瞥向了耶律重元刚才离开的方向:“不会就是他吧?”
不然有资格和一国君主同上赌桌的,可寥寥无几啊。
官家:“是也。”
扶苏:“……”
扶苏:“…………”
“这,这也能叫一代英主吗?”扶苏大为震撼,觉得历史书恐怕在骗他。
于震撼中,又诞生了新的脑洞:“所以耶律宗真放手得那么痛快,是不是本来就因为那片土地收不到钱?刚才耶律重元那么沮丧,不会也是因为没办法继续收财税了吧?”
“这个么,朕就不知道了。”官家笑着摇了摇头:“不过今日这一遭以后,辽主的‘英主’之名再不符实。那皇太弟回到故土,恐怕也会处境微妙。”
毕竟是他亲手送出的七州。无论背后有什么原因,既然是主事人,都得把锅背稳。
“是哦,未来恐怕就不是皇太弟,而是皇太子上位了。”
仁宗是在合理推测,但扶苏说的可是事实。但再说下去未免有剧透的嫌疑,扶苏立刻转移了话题:“不说他们了,官家,山前七州您打算如何处置,还是派狄将军前去驻军么?”
“驻军是肯定的。”官家沉吟片刻:“不过这一次,朕打算亲自前往。”
“亲自?!”扶苏一惊。
他刚想担心安全问题,转念一想,辽国人都撤走了还有什么危险的。于是把要说的话吞了下去,想知道官家是怎么考虑的。
“十六州收复,乃是国之大事,朕欲行祭祀之事,好把喜讯敬告上苍与先祖。”官家说到这里,表情不由得有些许微妙:“只不过,泰山是暂时去不了的。”
泰山?去不了?
扶苏先是短暂一怔,旋即脑袋上挂了好几道黑线。还真是去不了。上一个祭祀泰山的人是谁?官家的亲爹,他血亲上的爷爷,宋真宗。
也因为真宗,泰山此后好几百年都没有皇帝光顾了。都怕和这位一事无成,还喜好迷信的皇帝相提并论。
正因如此,官家才更去不得。当爹的祭祀时一事无成,当儿子的却载运而归。怎么看都是在讽刺亲爹吧。就算仁宗对真宗再没感情,他也做不出当场抚了父亲脸面的事。
再往下推,就只能带兵亲自去一趟七州,才算得上郑重了。而且也有助于施恩于当地,收拢当地的民心,增强十六州和大宋本土的联系。
怎么看,都是一步妙棋。
但官家还有第二个理由。非理性的,出于感性考量的理由:“云州之事,肃儿你为了国家奋不顾身,毅然北上。所以,朕也想北上一回,若能体会你当时心情的十分之一,也是好的。”
扶苏愣在了原地。
良久,他的耳根子泛上红色,不自在地别开了眼神:“其实也没什么的,我也没遇到什么危险啊。”
官家笑着回答道:“但朕也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不是么?”
他拍了拍扶苏的肩膀。孩子已经张大了,不好再拍头了。拍肩膀也是一样。
“……好吧。”扶苏闷闷地说:“那我也要去的。我还没看过十六州长什么样呢。”
实则不然。第一世他在上州戍边多年。第二世他的大学也在北边。找这个借口,也只是因为担心仁宗真遇到危险,想一起跟着去罢了。
“你是收复十六州的大功臣,你不去,别人还有谁敢去的。”
一抹深思之色飞快从仁宗眼底划过:在他的计划里,肃儿的到场,本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扶苏没留意到官家的异样,他只是觉得极其不自在。不自在了,他就喜欢转移话题。这是所有熟悉扶苏的人都知道,但都心照不宣,从未有人戳破的习惯。
“官家,我刚才又得到了一个可以造福国计民生的机巧之物。”他说。
仁宗连眼皮子都没抬。显然,经历过棉花、土豆、火药球……等攻势的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哪天自家儿子能把列祖列宗复现于世,才算能惊动官家的大事。
“不是,不是我。”扶苏摇头:“是一位女子发明的。她今年方才十五岁。”
“什么?”官家乍然抬头:“竟然不是肃儿你发明的?”
扶苏立刻哭笑不得:“阿爹,你把你儿子当成什么了呀。”
虽然这个物什,也是他提供的灵感。但扶苏并不打算宣之于众。
他打算,一边好好履行对苏轸的承诺,让她不用受所嫁非人之苦。同时借着这股东风,把她树立成典型。
女子自强的典型,和工匠的典型。
毕竟,大宋实在是太重文轻理了!
扶苏上辈子学的是文科,在重理轻文的世道里还是挨了不少歧视的。这辈子穿到文科生盛世的大宋,他却没有一点翻身做主人的快乐。
毕竟,他也不是乡间的秀才举人,而是这个国家的未来的主人啊。无论是基础理科、还是工具科学都重重受阻,生产力解放不了,就意味着百姓吃不上饭啊。
所以,苏轸的重赏,是势在必行了。
扶苏先把“轸昵机”的诞生过程,和效用都一齐告诉了官家,惊得官家当即起立:“竟有如此神奇?”
“就是有如此神奇。”
“那说什么都要对此女重赏了。”官家来回踱步道:“肃儿,她是什么来头。”
“既然叫‘轸昵机’,她的名字自然有这个字了。苏轸,不知你听过没有?”
官家顿觉无比耳熟。
他往记忆中使劲搜罗了一圈,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是妙悟的好友……苏轼那小子是长姐,是也不是?”
扶苏点头:“正是。”
“这一家,还真是卧虎藏龙啊。”官家止不住地惊叹道:“朕还记得,苏卿的膝下还有一幼子,怕是也要参加科试的。就是不知道是否肖似其兄其姐了。”
那不就是苏辙?历史上官至宰相,使劲捞哥哥的“三苏”之一。
他还会差么?
扶苏近乎笃定地断言道:“他也绝对不会差的。”
“哦?肃儿这般笃定?”官家打趣:“可惜朕只能等他来日到汴京,方能一探究竟了。”
远在眉山,正苦心读三百千的小苏辙浑然不知。他已然凭借着长姐二兄,在御前挂上了号。来日前往汴京科举时,更是谁都认识他:“哦哦哦。你就是XXX的弟弟/儿子吧?”
成功在自己凭才华出名前,达成“天下谁人不识君”成就。可喜可贺。
两人说完了玩笑话,就该说正事了。
“肃儿,你打算如何赏她?”
扶苏不疾不徐道:“自然是把她宣入宫中,御前奏对了。”
“在理。”官家徐徐点头:“如此人才,朕是该见上一面。”
“然后赐号郡君,许独门立户。”
郡君,乃是宋朝女性命妇封号,位同于正四品官员。乃是郡王、亲王女儿的封赏。位次仅次于县主。和节度使、亲王的头衔一样,只享受朝廷发的工资,对所辖区域没有实权。
官家一想,也同意了。位同四品官的封号,比起此女的贡献来说并不过分。位次也和其父其兄相若,未有超过太多。
若是封个“县主”,位同正二品的话,就算官家点头,司马光也会带头不同意。倘若是郡君的话,就算超出了父弟,在苏轸本人压倒性的功绩前,谁也说不出什么。
这些,则都是扶苏的筹谋了。他当然想一步到位封个县主的。但朝堂上有个司马光,谁都没办法,还不如徐徐图之。
官家也点头同意了:“只是那独门立户是何意啊?”
“哦。”扶苏说:“她想招赘来着。”
官家:“……”
官家能怎么说呢。官家只能尊重祝福。甚至心中暗暗想道:不愧是才及笄就有如此惊天发明女子,脾性果然和别的女子不同。
他就这样硬生生说服了自己。
扶苏的心中松了口气:他赌对了。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官家果然不知道苏轸的婚配情况,不知道她已和人有婚约。如果知道的话,是决计不会同意“独门立户”的说法的。
但木已成舟,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程家就算再不满也只能受着。不然呢,他们总不可能大老远从眉山跑过来,再闹到御前去:官家,你为什么要让我家儿子入赘啊?
倘若真那样做了,扶苏倒也佩服他们。
官家以为,这就是封赏的全部。一次御前奏对,一个郡君封号。一个得名声,一个拿俸禄。属于是面子里子都有了,怎么看都很妥当。
但他瞧着扶苏的话似乎还没说完,试探性地又问了一句:“然后呢?”
“哦,儿臣还打算让《求知报》给她来一期头条专访来着。”扶苏眨着眼说道。
头条?专访?
官家瞪大了双眼。
《求知报》的发行规模,现在已经大到不可言说。它的头条,也只有国家大事才能上了。结果肃儿说,他要让一个毫无功名、云英未嫁的女子登上头条?
苏轸的功绩,并非寻常女子可得,所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朕还没登上过呢。
仁宗突然觉得有点泛酸。
他定定看了扶苏一会儿,又别开了眼睛。要不是肃儿今年才九岁,而那苏轸业已十五有余,他一定会多想许多的。
“未来,若有其他匠人,发明了足以造福苍生的工巧之物,我也打算让他们登一次《求知报》,以示激励之意。”扶苏说。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激励理科发展的法门了。把自然科学、机械原理纳入科举,显然短时间做不到。
那就给名声。
扬名天下的诱惑,天下没几个人能抵挡得住。也许有部分工匠可能是I人,但在长期重文轻理的环境下,他们或多或少会遭受打压,都会有证明自己的心思。
扶苏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仁宗:“今日有效率高三倍的织机问世,来日未必没有产量高三倍的良种、效率高三倍的农具啊。”
仁宗:“……”
那将是怎样的盛世啊?
官家不得不可耻地承认,他心动了,而且是十分心动。心中最后一点疑云也尽数散去。他摆了摆手:“你既然想好了,就只管去做吧。”
扶苏分外明快地拱手:“儿臣遵旨!”
说完,他就迈着悠悠然的步伐,走出了垂拱殿的大门。官家凝视着他的背影,嘴角不自觉扬起一抹笑意:罢了罢了反正到了最后,事实总会证明,他儿子是对的。
扶苏出了宫后,谁也没找,率先找了沈括——《求知报》的新任主编。
“最近几期的报刊,内容都定了吗?能不能空出来一期给我?”
扶苏说完就想起来,自己好像忘了什么。至少得是两期的头条。毕竟,辽国割让山前七州的大好事,怎么着也值得一期头条吧?
苏轸那一期,还得排在山前七州之后——得等辽国使节团走了,才好公布好消息。
当着沈括的面,扶苏自己就掐算了起来,弄得前者一头雾水:“殿下,您得告诉我,都是什么事才能登上头条啊?”
扶苏:“想知道的话,你耳朵凑过来,我小声跟你说。”
沈括依言凑了过去,转瞬间,瞳孔立刻放大了许多,眼球都要从眼眶中跳出来了。
“怎么样?够不够占你两期头条的?”
沈括立刻点头如捣蒜:“够,当然够的!”
说实话,无论哪个消息,都够令人吃惊。一下来了两个,他的心现在还在狂跳呢。
忽地,沈括又想到了什么,望着扶苏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怎么了?”
“不瞒太子殿下说,”沈括说道:“我近来在筹谋着一本新书,欲记录世间奇巧之事。刚才听了你所说,只觉那位姑娘极为符合此书的主题,不知是否有幸把她记入我书之中。”
“……”
扶苏用奇怪的神色,上下把沈括看了一遍。
沈括立刻紧张不已:“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当然,我会一切以《求知报》为先,必不会耽搁一点。”
“你那本书,打算叫什么名字?”
“《梦溪笔谈》。”沈括说。
-----------------------
作者有话说:燃尽了,真的燃尽了[裂开]
第156章
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 扶苏当然知道了,毕竟节选是上过义务教育阶段课本的。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也是因为被记录在这本书上, 而广为世人所知。
他从听到沈括这熟悉的名字起, 就对此人怀揣着希望,因而特地挑中他, 做了接任王安石的下一任日报主编。希望他在这个位置上能为那样一本奇书多积累素材。
没想到, 扶苏盼着盼着,奇书就这么突然出现了。沈括甚至要把苏轸抓典型, 写在首页。
扶苏会同意吗?
扶苏当然同意了!
不如说, 他想不出半点拒绝的理由。一代大家为轸昵机宣传造势,眼见要奔着流芳千古的势头去的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毕竟被记述的主人公是苏轸, 扶苏不好替人下这个决定。他在沈括忐忑的眼神中, 沉吟了片刻:“我帮你去问问她去。”
也就是说,至少太子这儿是没问题的了。沈括面上掠过一丝喜色, 按捺住情绪,把话头扯回正题上:“那臣就等着殿下的好消息。不过, 殿下打算如何安排这两期头条?”
“苏轸那一版的先不急, 我问过她之后再告诉你。”扶苏说:“至于山前七州的内容, 自然是越快越好。最好能在两国签订合约的当天,就广告天下。”
眼下,耶律重元已经和宋朝达成了合意, 但毕竟只是私下说的, 还差两国之间走个官方流程, 签订正式的条约。
相似小说推荐
-
其实你可知(周演) [现代情感] 《其实你可知》作者:周演【完结】豆瓣VIP2025-06-20完结字数181,006阅读185,948加入书架4,077推...
-
为了犯贱强吻了四个宿敌(朝柒) [仙侠魔幻] 《为了犯贱强吻了四个宿敌》作者:朝柒【完结】晋江VIP2025-08-31完结总书评数:390 当前被收藏数: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