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侍寝当日,说好的太子不近女色呢(展虹霓)


裴皇后刚同冯嬷嬷说完话。
闻言看向他,笑着说:“去吧,你爹他们快到用午膳时候回宫,你别忘了。”
本朝的漕运实行兑运法,南方的漕粮一般在春秋两季启运,北方漕船于三四月前到淮安、徐州等地接粮。
然后北上。
船队差不多在六月底至七月初,也就是夏季汛期前通过整个会通河段。
秋粮征收差不多在九月接近尾声,太子七月底从京城出发,路上耽搁月余。
抵达张秋镇时刚好赶上漕运结束,避免了干扰运输,且秋季是黄河的平汛期。
水位相对平稳。
适合实施勘测,细化工程计划,筹备物料、征夫等前期准备事宜。
今年二月到六月,全面疏浚河道,加固、新建堤防,修建水闸、减水坝等等。
抢在黄河主汛来临前完成了主体工程,及至七月中旬工程检验结束。
这期间的漕粮便走的是海运。
剩下的就是一系列维护了。
治理河道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观察维护。
太子自然不能一直留在外面。
因而在确定本次工程无误之后,除了林鸿渐及相关河道管理官员,其他人于八月中旬随太子启程返京。
队伍今日抵京。
“孙儿没忘。”
曜哥儿道。
“邹先生早说等到了爹爹他们回宫的日子,我可以请假,昨儿我便同邹先生请假了,今天只上半天课。”
说着,他想起一件事,眼睛亮晶晶的。
“娘怀着弟弟妹妹呢,孙儿怎么着都要去接娘!也不知娘现在身体怎么样。”
槛儿有身子了。
具体怎么怀上的,外人无从得知。
总归现下八个月了。
且据随行太医所说,是双胎。
孩子不能生在外面,容易被人利用搞出各种事,且宫外环境人员复杂。
生产期间的安全保障也不比宫里。
但双胎通常又容易早产,这也是太子这般着急往回赶的重要原因。
“你就别操心这些了。”
裴皇后走到门口,摸摸孙子的脑瓜。
“有你爹在,路上累不到你娘,去学宫吧,到时候我让冯嬷嬷送你回东宫。”
“好。”
曜哥儿点头,带着小喜子走了。
他前脚从景和门离开。
后脚郑明芷从永祥门进了坤和宫。
郑明芷是在去年七月初被解禁的,一来彼时她已被禁足两年半。
从时候上来说,也该解禁了。
毕竟她当初的罪名只是驭下不严,失察失管,禁足两年多已然足够。
再多便反倒太子不占理。
二则,太子出去的时间不短,东宫在有太子妃的情况下哪怕不把管家权交到她手上,也需得一个主子镇守。
所以如今郑明芷禁是解了,但管家及辅储方面的权却是仍没交给她。
槛儿在时东宫后宅由槛儿打理,槛儿走了便还是孙嬷嬷替管着。
这一年多郑明芷除了能拿身份压人,也就偶尔能行使一下太子特许她可对底下的人小惩大诫的权力。
郑明芷憋屈又羞恼。
可她如今学聪明了。
知道跟太子作对没好下场,嘉荣堂现今不少人也都是从典玺局调来的。
郑明芷便没再像以往那样动辄在嘉荣堂把情绪写在脸上,也不摔东西了。
相反她变得像一个真正的太子妃,日常言行端庄温和、从容不迫。
待宫人恩威并重,待帝后恭敬孝顺,一年下来雷打不动日日来坤和宫请安。
逢上宫宴,她对各府的王妃及众诰命夫人们也是平易近人照顾颇多。
如今外人都道太子妃贤淑至孝,待人接物颇有裴皇后当年的风范。
相当于是在说她有将来母仪天下的风范。
而郑明芷要的也正是这些。
名声是好东西啊。
横竖太子当年没为着那件事废了她,如今她不犯错,他便没有理由废她。
不仅不能废。
相反还要为了她的这些好名声,重新给她体面,恢复她太子妃的特权。
左右时间长着呢。
而她有的是时间!
进了殿向裴皇后请完安,郑明芷向裴皇后说了晌午接储驾的一些安排。
末了道:“这一年辛苦母后照看曜哥儿了,而今殿下与宋良娣马上回来,想来曜哥儿也该搬回东宫了。
若不儿媳稍后叫人来收捡曜哥儿的东西送回东宫,也省得再劳母后费心。”

第264章 二十五岁的太子,“儿子恭迎父王!”
郑明芷禁足期间听了许多关于姓宋的生的那小崽子有多聪明的传言。
她直觉是太子为抬举那小蹄子跟那孽种造的势,故而对此不甚在意。
也没想过要看看那崽子究竟是个什么样儿。
且她知道照太子护那小蹄子的程度,是断不会让她跟小崽子接触的。
更别说让她照看那小崽子。
所以郑明芷解禁后没有多此一举地争着照看那崽子,只打着给曜哥儿赐东西的名头去永煦院看了看。
也是那时她才发现外界传言非虚,那小崽子瞧着确是个机灵的。
之后的几场宫宴,愈发证实了这个传言。
若说郑明芷心里一丝想法也无,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是宋槛儿那蹄子争得了太子的宠,这小崽子早该是她儿子了。
外人就算夸,也该夸她把孩子养得好。
该夸她有福气才对。
如今好名声倒被那贱婢给赚了去!
让郑明芷来看,什么会生,什么有福气,左不过一个生孩子的工具。
看吧,又怀上了。
不是给皇家贡献肚皮的贱婢是什么?
郑明芷对裴皇后笑得体贴,一副好儿媳模样,心里将槛儿鄙夷到了极点。
可惜裴皇后早清楚她的德性。
不咸不淡道:“谈不上费心,他在这边东西不少,一时半会儿收捡不出来,本宫回头叫人看着收拾便可。”
郑明芷暗骂老虔婆。
“那晌午儿媳派人去学宫接曜哥儿?”
“不用,本宫有安排。”
说完也没再继续跟对方虚与委蛇,借口有宫务要处理把人给打发了。
等人走了,冯嬷嬷迟疑道:“娘娘,这样会不会太不给太子妃留情面了?”
裴皇后起身往暖阁走。
“留不留情面在她心里我都是恶婆婆,指不定怎么骂我呢,不差这一回。”
冯嬷嬷:“就怕会把不满算在大公子头上,而且宋良娣过不久就要生了。”
“放心吧。”
裴皇后笑了一声说。
“她不至于会蠢得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对曜哥儿和小良娣下手,她现在要的是她身为太子妃的好名声。
再者她就算有心思,且不说太子不会让那样的事发生,她首先得有本事过了陛下那关才行,她有那本事?”
陛下如今有多宠曜哥儿,众所周知。
郑氏明显没那本事嘛。
不过……
裴皇后脚下顿了顿,心头冒起一个念头。
临到午时。
曜哥儿提前下学回了趟坤和宫换衣裳,随后由冯嬷嬷牵着送回东宫。
时间掐得正好。
他们刚到东宫大门口,便有小太监来报。
说太子殿下的仪仗已穿过端门抵达午门广场,正朝东华门行进。
约莫一刻钟便能进宫。
太子进宫后要先前往乾元殿向陛下复命,随后与同行官员分开。
再去坤和宫向皇后娘娘请安报平安,宋良娣一行则稍晚些直接回东宫。
这期间东宫的女眷及各处掌事宫人,是要一直在东宫门外静候储驾的。
曜哥儿来时,郑明芷、秦昭训以及同样是去年被解了禁的曹良媛正率一众宫人出来等着迎接太子。
打发了小太监,在郑明芷开口前曜哥儿绷着小脸先向她行了一礼。
又向曹良媛、秦昭训行了半礼。
“母亲,曹庶母,秦庶母。”
曹良媛一如既往爽朗,笑得灿烂,“一年不见,大公子又长大了不少呢。”
秦昭训睨眼曜哥儿,扯扯嘴角没接腔。
郑明芷笑得温柔。
“父王要过会儿才到,曜哥儿可要先回去歇息,稍后母亲再让奴才去叫你?”
曜哥儿暗暗翻了小白眼,恭敬道:“多谢母亲,儿子在此等候便是。”
说罢,牵着冯嬷嬷走到郑明芷左侧位置。
郑明芷笑了笑,没说什么。
曹良媛的视线落在小东西身上,心里五味杂陈。
宋槛儿刚进后院那会儿,谁也不会想到一向清心寡欲的太子爷会那般宠一个女人,还一宠就是四年多。
早先出金承徽坟被挖那事儿时,曹良媛怀疑过太子是不是有隐疾。
若不然怎么一直不让她侍寝呢。
这个怀疑哪怕魏庶人死了,事情平息了,也一直被她暗暗埋在心里。
直到她解了禁,在嘉荣堂看到这小崽子。
活脱脱缩小版的太子。
除非姓宋的偷的人跟太子长得一模一样,否则不可能生出这么个小东西来。
然而很显然,太子没有双胞兄弟,外人再像也不可能与太子一样。
至此,曹良媛打消了心底的疑虑。
可随之而来的又有另一个问题,那便是太子无隐疾,却为何不让她侍寝?
曹良媛有想过问秦昭训。
问对方可曾侍过寝。
但最终曹良媛没能问出口。
世人都是要面子的,问了就表示揭了自己的短,表示落了下风。
且姓秦的也不一定会说实话。
万一对方只想着看她笑话,说自己侍过寝,亦或是姓秦的真侍过寝。
那她今后在对方面前不就低人一等了?
这种蠢事曹良媛可不会做。
何况宫里人多嘴杂,往往隔墙有耳。
若她问的话被谁听墙根儿听了去,再传出去,那她的日子也到头了。
所以思来想去,曹良媛没跟秦昭训提起过任何有关这方面的话题。
只眼下瞧着这小崽子。
想到元隆帝对这崽子的喜欢,外界对这崽子的各种夸赞,以及她曾亲眼见过这崽子表现出来的聪慧。
加上姓宋的那女人又怀上了。
据说是双胎。
曹良媛心里又酸又觉得好笑。
想当年她在东宫后院里也算是极为得宠的,毕竟轮到她侍寝的日子,太子多数时候都会去沁芳居。
为此,她可是实打实得意了好一阵。
谁曾想如今。
她倒成了那个靠边站的。
尤其那个奴才出身的女人,如今不仅有儿有宠,甚至还有娘家依靠了。
姓宋的那什么表哥,十八岁的探花郎,两年前外界都传其是“当世神童”。
元隆帝当年还破例给他一个刚入朝的小小翰林院编修,赐了套宅子。
如此荣宠,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一甲三人皆为皇帝钦点的庶吉士,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内阁门槛。
曹良媛真心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孤女奴婢突然就冒出了个神童表哥了?
真是世事难料啊。
一行人就这么心思各异地站在东宫门口,等着即将归来的太子和宋良娣。
不多时,有人来报储驾抵达乾元殿。
储驾到了坤和宫。
储驾往东宫这边来了。
一条条消息传来,宫人们愈发恭肃严整,东宫门前静得恍若无人之境。
又过了约莫半刻钟,储驾由远及近。
十六抬的朱漆轿辇,数名太监宫女举幡开道,辇身龙纹凛凛,麒麟华盖飘飘。
太子一身杏黄织金锻绣九章纹朝服,头戴金累丝嵌宝游龙冠端坐于其上。
二十五岁的太子。
身上已然褪去了四年前尚且能在其身上窥见的一丝少年意气,愈发显得沉稳冷峻,让人不敢直视。
轿辇停下的同时,所有宫人齐齐拜下,高声恭迎东宫家主平安归来。
众人话音落下,郑明芷领着曹良媛、秦昭训端庄恭敬地款步上前行礼。
骆峋下了轿辇。
目光在她们身上短暂扫过,微抬了抬手。
曜哥儿松开冯嬷嬷,迈着尚且不长的腿走过来,撩了撩小袍子跪下叩首。
“儿子恭迎父王,父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看着在自己离宫这一年里俨然长大了不少的儿子眼底不显地闪过笑意。
不过他面上是惯常的清冷,只微微颔了颔首。
“嗯。”
提前去宫外接人的海顺立马迈着碎步疾走过来,笑眯眯地扶起小主子。
“哎哟喂地上凉,小主子赶紧起吧。”
曜哥儿对他老子又拜了一下。
“谢父王。”
骆峋点头,侧身看向轿辇后的暖轿,曜哥儿也两眼放光地盯着轿子。
郑明芷瞅了瞅父子俩,心里白眼连连。
出去了一趟还真是娇贵。
小宫女掀开轿帘,跟着一起出去的跳珠、银竹双双朝轿子里头伸手。
郑明芷首先见一双白皙纤长的手伸了出来,搭在其中一个宫婢手上。
跟着便是宋槛儿。
十九岁的宋槛儿也比当初刚进东宫后院时成熟了许多,眉眼间少女的稚嫩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独属于人妇的风情万种与瑰丽。
郑明芷此前还想着。
当初姓宋的怀头一胎除了大了个肚子,其他地方不仅没什么变化,反倒气色红润照旧一副狐媚子样儿。
这回该不会了吧?
毕竟双胎。
没准儿姓宋的这回变成了个臃肿的黄脸婆,郑明芷想想还挺期待的。
哪知这会儿一看,希望落空。
姓宋的肚子大归大,那张脸瞧着更骚了,郑明芷看了一眼就懒得再看。
假模假样地上前。
“哎哟,宋良娣的肚子都这么大了,小心着点儿扶啊,可别摔着了宋良娣。”
曹良媛、秦昭训上前。
如噎在喉地向槛儿行了一礼。
槛儿受了。
遂从跳珠、银竹手里抽回手,朝郑明芷屈了屈膝,“妾身参见太子妃……”
动作一半,太子不知何时过来一把抓住了她的胳膊将她搀了起来。
“请太医。”
骆峋神色寡淡地说了这么三个字。
明眼人都知道太子是在护着宋良娣,甚至不让宋良娣向太子妃问安。
这在规矩上万万说不过去的。
可偏偏太子半个护宋良娣的字也没说,更没说让她不必给太子妃行礼的话。
只让请太医。
为什么请太医?
宋良娣怀着双胎一路奔波,好不容易回来且眼看着就要到生的月份了。
当然要以肚里的孩子为重。
一个虚礼能比太子的子嗣,陛下的孙子重要?那自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如此,谁也不能说太子这么做就是错。
郑明芷袖下的手捏得死紧,面上温和笑道:“宋良娣这般大的肚子奔波了一路,是该先请太医来瞧瞧。
那些个虚礼什么时候讲不是讲呢,现下自当以身子为重才是要紧。”
乍一听说的是体贴话。
实则一句“礼什么时候讲不是讲”便是在告诉槛儿,现在不行礼没关系,横竖妻妾的鸿沟她越不过去。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曹良媛在一旁乐得看好戏。
秦昭训冷眼旁观。
“娘!”
曜哥儿偷偷瞪了眼郑明芷,旋即赶在他爹娘开口前从旁边走了过来。
“娘,您是不是很重?”
娘的肚子太大,小家伙担心得都忘了向娘行礼了,瞅着娘的肚子关心地问。
小手想去摸,但又害怕地缩了回去。
在外面一年多,槛儿每到一个地方想的次数最多的自然是曜哥儿。
即便知道有元隆帝和裴皇后护着,小家伙身边太子也安排了不少人,她还请宣王妃帮忙时不时进宫看看。
可该担心的还是担心。
此时见长大了不少的儿子好好地站在自己面前,槛儿的鼻头微微发酸。
“不重,娘这会儿什么感觉也没有,”槛儿摸着儿子的头,笑着哄道。
曜哥儿才不信呢。
扭头看着太子,“父王,我们快回去吧,回去了您和娘都能好好歇息了。”
骆峋:“嗯。”
话虽如此,太子这会儿定然是不会去后院的,他还有很多事要处理。
因此进了东宫骆峋便交代海顺送槛儿回去,他自己先去了仁安殿。
槛儿现今走不了太远,便还是坐暖轿,郑明芷三人则乘她们来时的肩舆。
曜哥儿也有自己的小肩舆。
到了后宅,和太子妃等人分开,槛儿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进了西六院。
槛儿这回出去带了跳珠、银竹和瑛姑姑。
带瑛姑姑还是因着太子把海顺留下了,东宫大事小事有海顺看着。
曜哥儿又直接住在了坤和宫,没让他回东宫,有帝后和太子的人照看。
槛儿便想着瑛姑姑也有二十年没出过宫了,带她一起出去转转也好。
早早收到主子回宫的消息,小福子、小喜子、寒酥、喜雨昨晚几乎没怎么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