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八零之男配亲妈是大美人(终日看山)


美名其曰“鹅太大了不会做,让程老板试试”。
而程以时在获赠好几只鹅后,除了对获赠它的原因无语以外,对大鹅本身还是不排斥的。
说实在话,她早就对“烹饪大鹅”跃跃欲试了。
因为她无法忘记几年前去东乡部/队探望蒋彦辞时候吃到的那一口正宗的铁锅炖大鹅的味道了。
不过虽然无法忘记“铁锅炖大鹅”,但是她第一次做大鹅也没用铁锅炖的方式,而是用了烤制的方式。
原因也简单。
这只大鹅体型太大,证明养了很多年了。肉质紧实,做铁锅炖的话一加热再一收汁,很容易咬不动。
所以为了不至于因为吃个“铁锅炖大鹅”而嗝掉一家人的牙齿,还是烤大鹅吧。
事实证明,烤制的方式更适合这只“上岁数”的老大鹅。
大鹅外皮烤得金黄酥脆,内里又塞了一些蘑菇菌类,外酥里嫩,焦黄流汁,让人唇齿留香。
不过再好吃的烤大鹅对于程以时来说也就是吃三四块的事。她吃完她的分量,蒋行舟和蒋彦辞把剩下的大鹅吃了个干干净净。
等一只烤大鹅被父子俩瓜分干净,蒋行舟小朋友还舔着嘴巴有些回味无穷的意思,摸着吃得圆滚滚的肚子问:“妈妈,我们今天的晚饭好好吃啊!下次还能吃吗?”
程以时闻言,喝水的动作一顿,眼睛一转,偷瞄了一眼窗外。那个方向就是蒋行舟“新朋友”的位置。
蒋行舟眼睛瞪得圆圆的,暗示的“再吃一次”的想法表现得很是强烈。
不过,程以时没说可不可以,而是看着他说:“这事你得跟你好朋友商量。”
“?”蒋行舟一懵。
回到房间,程以时还是忍不住哈哈大笑,想要跟蒋彦辞分享了一下儿子的茫然表情。
“你不知道我说完这句话后,他立马跑了出去去看他的小鹅。要不是门锁着,估计他应该会带着小鹅离家出走,给它重新找一个家了。”她说着笑着,笑得乐不可支。
蒋彦辞看她白白嫩嫩的脸蛋因为笑容而变得红扑扑的,就像打了腮红一样。心里一动,手已经开始了动作。
程以时的声音被突然堵住。
“别提他,这几天你想我了吗?”他问着,伸手拉了灯。
“……没有。”
“我想你了。”
“好吧,有想一点。”
阒静的夜里,一轮明月挂在天边。月光如流水一般皎洁,照亮了夜行人归家的路。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个小时。太阳破开被黑夜的遮蔽的天空,带来光亮。
新的一天又悄然来临。
“百味鱼锅”的研发就在这一天。
程以时十点多拎着四条鱼去了小火炉。冰冻的鱼先放到温水里化了化,活蹦乱跳的鱼则是直接交由新来的小帮厨处理了一下。
新来的小帮厨也姓刘,叫刘少福。跟刘明是同一个村子的。他今年虚岁只有十五,是刘明见他可怜,给胡波推荐的人。
刘少福家里头姊妹们一共有八个。村里头的刘父刘母扶持大的,心疼小的。又加上他们家不缺男孩,对中间排行老六的刘少福一点都不关心。
在刘少福刚从小学毕了业,就断了他的学费,打发他去跟村里办流水席的大师傅学手艺去了。
大师傅是村子里的老人,年纪六十多岁。见刘少福勤快,也起了一点爱财之心,准备把手艺交给他。
结果天有不测,人有旦夕祸福。大师傅三个月前突然得了病,耗尽了家里的积蓄治病也没留住性命。大师傅去了世,他的家人就用“师徒”的名义把刘少福身上的钱都要走了。
刘少福钱给大师傅家人了,这事被家里人知道了,刘父刘母对着他劈头盖脸一顿指责就把他赶出家门了。
一个虚岁才十五的少年,被赶出家门,又没有钱可以住在外面。只能住进了村子里原本废弃的一个牛棚。
靠着去山上摘掉东西,再把东西卖掉过日子。
这事被村支书知道了,他思来想去,才想到刘明在市里一个饭店工作的事,这才把人推荐给了刘明。
不过事实证明,大师傅也是个实心眼的。虽然还没有来得及传授刘少福一些做菜的做法。但是教给他的一手刀工确实实打实的。
因此,程以时才会直接把“片鱼”的工作交给了他。
也只有在片鱼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刘少福这样一个经受家庭忽视的少年脸上的自信。
他一手按在鱼头的位置,一手按在刀柄上。用刀尖戳开鱼的肚子,顺着鱼骨的方向横向一切,一片不带鱼刺的肉被他完整剔下。另外一半的鱼肉也被他施以同样的刀工剔了下来。
然后手起刀落,把剔下来的鱼肉切成片,每一片的厚度都一样。
程以时检查了一下鱼片,也给出了称赞:“小福片鱼片得很好。”叫小福是为了跟刘明区分开。
刘少福实际才十四岁大,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听到老板的夸赞,红了耳朵,不好意思地笑笑,手上还继续不停地处理剩下两条鱼。
“老板说得不错,小福这一手刀工真是出神入化,连我都比不上。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比我高。”刘明也加入了夸夸夸的小组。
不过两个人也懂得适可而止,鼓励了刘少福后,就继续忙活下一步了。
程以时起锅倒上了热油,然后把白嫩嫩的鱼片直接在热油里面炒了一炒。等到鱼片开始卷起来的时候将准备好的花椒辣椒倒了进去。
鱼片开始沾上红红的颜色。
然后,再加入盐,调料粉,以及之前剔下来的鱼骨大火一起爆炒。等到辣椒的香味被激发出来,整个厨房都飘着香味。
“百味鱼锅”之一的麻辣鱼锅已经出炉。
门东大街小火炉隔壁的茶室老板闻到这股味道,当即都想过去吃一顿。
“你去干嘛?”

第64章
茶室老板娘愤怒地把抹布往他身上一扔, 怒斥他:“一天到晚就知道往小火炉里跑,天天往里送钱,不知道老老实实呆在茶室里泡点茶招待招待客人。”
被训斥的老板面红耳赤, 但是并没有一味地让自己处于被斥责的状态, 懦懦地辩解:“说实在话, 你去小火炉吃饭的次数比我多!”
老板娘闻言,腮帮子动了两下,似乎是被他戳穿真相,面子上有些看不过来。
过了半晌,她才愤愤说:“我去小火炉是跟我那些姐妹们联系感情, 你能跟我比吗?”
花钱请人吃饭还能美名其曰成“老姐妹之间联系感情了”。也就是他没几个能一起八卦吐槽的小伙伴, 否则他也得搞一个“妇男联合会”的名头,老板腹诽。
但是面上却说:“对对对, 老婆,你说得都对。所以我们今天晚上关了店, 要不要去旁边尝一尝新菜?”
他以他敏感的嗅觉保证, 小火炉那边一定出了新品。
老板娘被他这么一问, 顿了一顿, 才接着话茬儿, 问他:“那今天晚上这一顿算你的还是算我的?”
意思很坦然。出门吃饭可以, 但是花谁的钱还是要提前说清楚的。
“算…我的。”老板为即将大出血的私房钱心痛了一番后给出结论。
老板娘一听,乐呵呵地说:“那行, 那咱们五点就关店, 还能去那边占一个小桌, 到时候多点几个菜。”
老板:“……”
能找到“你的就是我的, 我的还是我的”的老婆真是他的幸福。
他艰难地扯了扯嘴角,硬生生挤出一点笑容, 点点头道:”行,早点关门早点过去,到时候你多点几道菜。”言下之意,不用担心他瘪瘪的钱包会变得更瘪。
老板娘点点头,微笑以对。
反正不是她掏钱,花老公私房钱吃饭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事实上,经营茶室的夫妻俩不到五点就把茶室关了门,忙慌去小火炉门口排号了。
没错就是排号。
由于天气变冷,经营一段时间的小火炉不仅客人没有变少,反而靠着充足的菜量,特色的味道,以及足够舒心的服务态度在客人们口中人传人口口相传而吸引了更多的客人。
因此,一到晚上营业的时间点,排队人数就会每每增高。
排队人一多,而且还往往是一排就好几个客人。小火炉特地在外面设置了一些泡着薄荷叶的热水,专门提供给那些已经叫了号但是还在等里面位置的客人。
茶室夫妻俩过来排队的时候,前面还有三两个人。春生教着新来的一个服务员为排队的客人送上热水。
新来的服务员是个高高的女人,名如其人,叫李大英。
李大英个头有一米七,在个头更高的春生面前,会稍微显小一些。但是在不够高的木芳芳面前,就更大只了。
人高力气也大。
在所有人都觉得冷的外面,她光着手一趟一趟地送着热薄荷水,并一一核对排号的顺序。
“三号。”
茶室夫妻俩在听到叫号后,非常默契地站了起来。
茶室老板姓许,叫许贤。他老婆姓楚,叫楚交梅。夫妻俩拿着小字条跟李大英核对了号码后,就跟在里面负责接待的春生对上了眼。
许贤来得次数多,楚交梅来得次数也不少。但是这俩人一起来还是比较少见的。春生也多看了几眼,眼中有些意外这两个老客竟然是一对夫妻。
许贤和楚交梅都没注意到他的眼神,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正放在他们即将要去的位置。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春生带着他们在最后一张小方桌面前停了下来,对他们说:“坐在这里吧,接下来先点菜?”他问。
“等等。”许贤和楚交梅一起说。
春生一顿。
许贤和楚交梅对视一眼,两个人大致交换了一下意见后,由许贤开口询问:“程老板今天是不是做了新菜?”
春生组织了一下语言,并没有问这两个人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而是直接说:“做了新菜,但是现在三种口味的百味鱼锅只剩蒜香口味了,你们要试一试吗?”
“蒜!”
“蒜?!”
两个人异口同声。
春生以为他们两口子对蒜味也很难接受,赶紧解释:“是这样的,老板做了三种口味的鱼锅。麻辣锅和酱香锅很快就没了。现在就剩一个蒜香的,我们员工之前试过菜,蒜香的蒜味很地道,鱼片也很入味……”
许贤听着听着,发现他可能误会了一些什么,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两口,清了清嗓子,小声地打断了他:“那个春生,我是陕省人。”话落,改了个地方的语调,说了一句“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春生:…
这样也行。
他动了动眼珠,转眼看了看楚交梅,眼中意味明显。
楚交梅咳了两声,用陕省话说:“额们要吃蒜咧,你们随意!”
春生顿了顿,也用了陕省的地方口音接了一句:“额也是陕省滴。”
三个陕省人,面面相觑后,并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老乡催老乡,赶紧上菜呐。”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蒜香味的鱼锅被端上来,无论是卖相还是滋味都没有让夫妻俩失望。
切成碎丁并且已经变成焦黄色的蒜粒在薄厚均匀的鱼片上整整齐齐,让鱼片看起来金灿灿的闪闪发光。
挥动筷子夹住其中一片塞到口中,鲜嫩的鱼入口也不松散,而是呈现出一种弹口的口感。浓浓的蒜香配着入口的蒜粒,让人一口便能体会到鱼的鲜香。
而许贤和楚交梅夫妻俩更是就着这一锅酸香可口,鲜嫩爽滑的鱼锅硬生生地吃了三碗米。
最后,在以蒜香为底料冲入高汤的火锅里,夫妻俩更是食指大动。一晚上的功夫把小火炉菜单上有名有姓的菜都吃了一个遍。
直到吃到最后挺着吃撑了的肚子,两个人互相搀扶着回家了。
这一幕被刚被朋友介绍来的客人们看到,他们连忙对自己带来的朋友说:“看吧!这就是那家刚开业因为菜量太充足,一点都不缺斤少两而著称的南城涮锅店小火炉。”
朋友看着那边撑得扶墙走出来的客人,对这句话更是深信不疑。
因此,在这个秋冬之际风靡了小半个南城“朋友圈”的小火炉再一次用它刚开业时候传出来的那个奇怪的名声再一次“名声大噪”。
这件事传得虽快,但是却并不在程以时的活动范围内。因此等她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是距离她研发鱼锅那天的三天以后了。
而她得知信息的来源,就是过来告诉她,她二婚了的于春坊。
对于于春坊再一次决定“二婚”的行为!,程以时其实除了敬佩以外,并没有其他的想法。
很难说,如果发生在于春坊的事情发生在了她身上,她是否会有勇气继续开始新的一段感情。
程以时的想法,于春坊多少还是能感知到的。她也并没有隐瞒她的想法,径直说:“我还很年轻,再结一回婚也没什么,而且这一回不准备领证,就办个酒宴。”
“就办个酒宴?”程以时重复问了一遍。
“嗯。”于春坊熟练地处理手上的大肠,把上面的油拽下来丢在一边的小碗里,抬起头对她笑笑说,“不办婚宴就住在一起,办有些事还是不方便的。”
程以时的大脑卡了一下。办有些事?还是住在一起才能办的事情?
“……”她脑子瞬间变了颜色。
都怪最近蒋彦辞太过分,让她脑子思想不太正确。
于春坊却忽然凑近了些,在她耳边问:“以时,你跟小蒋应该不准备再生了吧?那你们是怎么避孕的?我也不准备再生了。”
程以时睫毛扇动了两下。
所以…她没有想错?怎么办?好想更尴尬了一些。
于春坊是个肯实能干的大姐,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思想解放的很彻底的女人。
程以时摸了摸耳朵,对她说:“很简单,结扎。蒋彦辞在我生完舟舟后就去医院做了结扎手术。”
听完这个,于春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又笑着说:“小蒋是个好男人!”
聊到最后,于春坊又跟她说了一下街坊邻里对小火炉的“刻板印象”。同时,又交给了她一个小生意。
“以时,正好你要推你的鱼锅,我也喜欢吃鱼。不如那天我跟苗技术员的婚宴就在你这里办吧!”她说。
寿宴都办过一次了,办婚宴也没什么不妥。程以时一口应了下来。
答应下来的时候也没忘记“吃瓜”,问她:“那春坊姐你跟苗技术员办婚宴,甄技术员来吗?”
于春坊闻言,挑了挑眉。
“他?”

第65章
“他?那我还真不知道。请帖发是发了, 但是人到底来不来我还不知道。“于春坊三两句说完,脸上出现一个用言语很难以形容的表情,似乎是同情, 又好像是解脱, 过了一会儿, 才说,“这事还是最近才发生的,他这几天因为涉及贪腐,被厂里暂停调查了。”
“贪腐?”程以时惊讶。
她可从来没有想过那么一个老老实实为天气事业奉献的甄技术员会出现这种问题。要知道甄技术员跟于春坊离婚,除了有在婆家被压迫得窒息的原因, 更本质一些的还在于甄技术员常年出差, 夫妻两个人几年下来,感情早就寥寥无几了。
从这件事情足以看出甄技术员对事业的“看重”, 而另外要是说感情这回事,也能从他每每碰到家中吵架就会主动申请出差这种行为中可见一斑。
而从甄技术员小心谨慎的工作运动来看, 程以时当然想不到这样一个人竟然还能因为“贪腐”两个字被暂停了工作。
程以时是这个反应, 于春坊就知道她是误会了, 急忙跟她解释:“也不是, 这事说起来也是他倒霉, 碰到一堆拖后腿的亲戚。你还记得他有个仗势欺人的姑姑吧?”
甄技术员的姑姑?
程以时的脑子并没有那么糊涂, 听她一问,稍微一想, 就想起来那一张略显刻薄的脸, 点点头应了一声。
于春坊撇撇嘴, 跟她说起来这件事情的始终。
“我跟他离婚以后, 他家属院分的那套房子给我了。他爸和他妈去他弟弟家里住,住过去以后又各种嫌弃。所以就还想住回家属院。”
程以时没说话, 继续听她说。
“但是气象站的规定你也知道,一个职工就分一套房。所以他爸妈就想从别人手里再买一套别人闲置下来的房子。现在买房子都是几千块钱。他爸妈看中了房子想买,结果还没等给人家掏钱。这钱就被他妹妹给偷偷拿走了一些,说要去买一个学校的工位。”
“他爸妈没有办法,买房子手里钱不太够,所以他那姑姑就从她家拿了一些。结果他姑父上一周搞破鞋被人举报了。拔出萝卜带出泥,公安上门一查发现他姑姑借过来的钱是公款。气象站配合检查,只能先停了他的工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