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干儿子怕彻查,只得磕头,“陛下,奴婢冤枉,奴婢只是,只是有时与相熟的几位公公吃酒时,曾感叹过陛下近日气色好了许多,处理奏折也快了些,许是贵妃娘娘带来的福气。奴婢,奴婢绝无透露具体细节啊陛下!”
他这话看似辩解,实则已经承认了信息是从他们这些近侍口中流出去的。或许本意并非恶意,只是内侍间的闲聊炫耀,或是被有心人套话,但结果就是,皇帝的一举一动被迅速放大并曲解,成了外朝攻讦的弹药。
朱厚照气得冷笑连连:“好,好得很!朕的身边,倒是个筛子!朕今日穿了什么颜色的里衣,怕是外头都一清二楚了吧!”
他越想越气,猛地一脚踹在旁边的小几上,果盘茶盏哗啦啦碎了一地。殿内众人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
李凤遥适时地露出些许受惊和担忧的神色,拉住朱厚照的衣袖,开始演起来了:“陛下息怒,或许是妾身多心了,王公公伺候陛下多年,忠心耿耿,许是无心之失,被外人听了去夸大了些罢了。”
她这话看似在为王敬开脱,实则是在朱厚照的怒火上又浇了一勺油,强调无心之失也能造成如此严重后果,那若是有心呢?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怒火,但眼神却越发冰冷。他看了一眼李凤遥,心中明了这是她递过来的一把刀,一把清理门户、整顿内廷的刀。
她需要看见他的诚意。
“无心之失?”朱厚照声音森寒,“一次无心之失,便可让朕被言官指着鼻子骂!若多来几次,这江山是不是都要被尔等无心地送出去了?!”
他目光如刀,扫过地上跪着的每一个人:“王敬,御下不严,口风不紧,革去乾清宫管事牌子之职,仍留司礼监秉笔,罚俸一年,以观后效!今日在御书房当值的所有内侍宫女,一律拖下去,各打三十大板,调离御前,发往南海子杂役司!”
此言一出,哀哭求饶之声顿时响起。尤其是王敬,面如死灰,乾清宫管事牌子是内廷实权要害职位,失去此职,等于被砍掉了大半臂膀。
朱厚照丝毫不为所动,厉声道:“传朕旨意,自即日起,再有无故与外臣交通、泄露禁中语者,一经发现,无论何人,立斩不赦!朕倒要看看,谁还敢把眼睛和耳朵放到朕的身边!”
处理完这些人,朱厚照胸中的恶气才稍稍平息。他看向李凤遥,眼神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同盟般的认同感。经此一事,他更加确信,身边这个女子,不仅聪明,而且狠得下心,用得出手,是他对付外朝那些老狐狸不可或缺的助力。
“凤遥,”他语气缓和下来,“身边清净了,当年刘瑾在的时候,他们怎敢如此?不过是欺朕身边无人罢了。”
刘瑾有万般不是,但他在的时候,朝臣的手伸不进内宫。
朱厚照去年看着刘瑾的排场与豪宅,加上他有反心,不光朝野哀声哉道,百姓也闻刘色变,他一气之下把人弄死,事后又茫然,没了八虎,他彻底受制于内阁。
李凤遥笑着看向他:“能为陛下分忧,为陛下解难,我心中亦为陛下高兴。”心中却暗道:清理了旧的,才能安插新的。这内廷的钥匙,也该换一把了。
「宿主,你这招敲山震虎、清理门户玩得溜啊!」元宝适时响起。
‘这才只是开始,’李凤遥在心中冷笑,‘不把皇帝身边打造成铁板一块,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被盯着,那岂不是倒反天罡,在内阁手心里蹦跶。’
乾清宫内的雷霆之怒和人事清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外朝。消息灵通的阁臣和部院大臣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王敬被褫夺乾清宫管事之职、近侍被大批清洗的消息,以及皇帝那道杀气腾腾的“禁中语”禁令。
文渊阁内,首辅杨廷和放下手中的茶盏,眉头紧锁,久久不语。对面的次辅谢迁则是冷哼一声,将一份刚从司礼监抄录来的谕旨副本摔在桌上。
“岂有此理!陛下这分明是借题发挥!”谢迁压低了声音,却难掩怒气,“不过几个言官依例劝谏,竟引得陛下如此震怒,清洗内廷,还下了这般严苛的禁令!这往后,宫禁之事犹如铁桶,我等为人臣者,难道真要成了瞎子和聋子不成?”
另一位阁老李东阳则捋着胡须,面色凝重:“谢公息怒。陛下此举,看似因言官弹劾而起,但根子,恐怕还在那位李贵妃身上。”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你们不觉得,自从这位贵妃得宠,尤其是近日常伴御书房后,陛下的行事,越发难以捉摸,也越发强硬了么?”
杨廷和缓缓点头:“李阁老所言极是。陛下年少聪慧,以往虽有些跳脱,但于大政上尚能听进我等劝谏。如今先是那‘表格摘要’之法,看似提高效率,实则是将政务裁决之权更紧地收拢于御前,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之权皆被无形削弱。如今又借内廷泄密之事,大刀阔斧清理陛下身边之人……”
他叹了口气,眼中有忧色:“这一桩桩,一件件,背后恐怕都少不了那位李贵妃的影子。此女绝非仅以色侍人之辈,其心机、手段,乃至对朝政的见解,都深不可测。她这是在帮陛下,更是在为自己铺路。”
谢迁恨恨道:“牝鸡司晨!祸乱之兆!陛下如今被她蛊惑,竟视我辈臣工如仇寇一般防范!长此以往,国事堪忧!”
“如今说这些已是无用。”李东阳摆摆手,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沉稳,“陛下正在气头上,那道禁令更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此时谁再敢非议贵妃、窥探禁中,无疑是自寻死路。我等当下要紧的,一是谨言慎行,约束门下官员,绝不可再授人以柄;二是……”
他目光扫过两位同僚,意味深长:“
漕运改折买粮之事,户部的详细章程递上去了吧?此事关乎国计民生,亦关乎各方利害,陛下如今心思难测,又有贵妃在侧,我等需更加谨慎,万不能再让陛下觉得我等结党营私、另有所图。”
此言一出,谢迁都沉默了。皇帝清理内廷,展现出的强势和猜忌,以及那位贵妃隐隐显露的干预朝政的迹象,使得原本可能只是利益博弈的漕运之议,陡然变得凶险起来。万一皇帝和贵妃认为他们推动此议是别有用心,甚至与窥探内廷之事有所关联,那后果不堪设想。
杨廷和哼了一声,“什么改折,户部穷疯了吗?这种莫名其妙的主意也想得出来,这折子是谁提的,这脑子在户部待什么?让他滚。”
李东阳没说话,这事递上去试探,又不是今天的事情,他杨廷和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呢?都什么大尾巴狼。
司礼监内部更是暗流涌动。王敬失势空出来的乾清宫管事牌子之位,那可是无数太监梦寐以求的顶尖要职,立刻引发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但同时,皇帝立斩不赦的严令也让他们人人自危,以往那种与外朝官员互通有无、甚至卖官鬻爵的勾当,不得不暂时收敛,行事更加隐秘。
而都察院和六科的言官们,在短暂的错愕之后,感到了极大的羞辱和愤怒。
“岂有此理!陛下这分明是堵天下悠悠众口!”一位年轻的御史在值房内气得脸色发白,“我等风闻奏事,纠劾君王,乃是职责所在!如今陛下竟因我等直言,便迁怒于内侍,严密封锁禁中消息,这不是昏君行径是什么?!”
“慎言!”一位老成的御史连忙制止他,面色忧虑,“陛下此举,虽有过激之嫌,但确实抓住了‘泄露禁中语’这一点。我等奏章中细节如此详实,本身就授人以柄。如今陛下清理了门户,下次若再弹劾,若无一击必中的铁证,只怕……”
只怕不仅弹劾无效,反而会被皇帝倒打一耙,扣上一个“窥探禁中、勾结内侍”的天大罪名!这罪名谁也担待不起。
第37章 罗网
经此一事,言官们虽然内心不忿,但短期内再想如同之前那样,轻易获得皇帝日常起居的细节作为攻击素材,已然变得极其困难。他们对皇帝的昏庸有了新的认识。这位天子并非一味蛮干,他懂得抓住规则反击,而且手段狠辣。
更重要的是,所有矛头,在经历最初的混乱后,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风暴的源头——贵妃李凤遥!
“妖妃!果然是妖妃!”许多守旧派大臣在心中咬牙切齿。
若不是她,皇帝怎会突然变得如此精明和强硬?若不是她挑拨,皇帝怎会对伺候多年的旧人下此狠手?若不是她野心勃勃,怎会想到用“整理文书”这等看似无害的方式介入权力核心?
她不仅魅惑君主,竟然还如此工于心计,懂得如何为皇帝提供利器,并巧妙地利用皇帝的权力来清除障碍、巩固自身地位!这远比单纯的美色诱惑要可怕得多!
一时间,李凤遥在朝臣心中的形象,从一个或许只是得宠的妃嫔,迅速转变为一個极具威胁性和破坏力的、智慧型的政治对手。轻视之心尽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忌惮和警惕。
他们意识到,这位李贵妃,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扳倒的。她似乎很懂得游戏的规则,并且正在利用规则,一步步地蚕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宫闱乃至朝堂的格局。
与此同时,六部科道官员的值房内,也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忌惮的气氛。
“好厉害的手段!不过轻轻一句话,就让王敬那样的大珰丢了实权,清洗了整个御前班子!”一个官员低声对同僚道,语气中带着后怕,“这位李贵妃,简直是杀人不见血!”
“日后这奏章可要更小心写了,”另一个给事中苦笑,“以前还能指望宫里的消息揣摩上意,如今陛下身边铁板一块,还有那位贵妃,再想用那些含糊其辞、夹带私货的旧章法,怕是第一个就要被那‘摘要’给揪出来!”
“最可怕的是,她做的这一切,都站在‘为君分忧’的理上!让你抓不到丝毫错处!陛下还对她言听计从!”有人叹息,“往后这朝堂,怕是又要多一位不能惹的主子了。”
经此一事,外朝官员们对深宫中的李凤遥,观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前或许只当她是个得宠的、有些小聪明的妃子,如今却真正感受到了她的威胁和厉害。她不仅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依赖,更展现出一种精准而狠辣的政治手腕,轻易地利用规则和皇帝的心思,清除异己,巩固权力。
一种无声的忌惮在所有朝臣中蔓延开来。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贵妃,其志恐怕绝非仅限于后宫。她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悄然介入帝国的权力核心,而皇帝,似乎乐见其成。
乾清宫内,李凤遥听着元宝实时转播的外朝反应,她仿佛能感受到那从外朝投射而来的、混杂着愤怒、惊惧和审视的目光。她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忌惮就好。
怕了就好。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把她,李凤遥,当作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对手。
「宿主,内阁和那些大臣们现在对你可是又恨又怕呢!」
‘怕就对了。’李凤遥心情愉悦地抿了一口茶,‘恨意只会让他们失去理智,而恐惧,才会让他们学会遵守新的规矩。’
外朝的忌惮与内部的权力真空已然形成,李凤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她需要迅速填补王敬倒台后留下的空缺,安插上真正属于自己的、或是至少能保持中立的人手。
这日晚间,朱厚照因白日发落了一批近侍,心中仍有些余怒未消,同时也觉得身边伺候的人似乎一下子不得力起来,显得有些空落落。李凤遥破天荒的亲自为他斟上一杯热茶,声音温柔:
“陛下今日雷霆手段,着实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之徒。只是,御前骤然缺了得力的人手,终究不便。乾清宫管事和司礼监随堂太监的位置,还需尽快寻了稳妥可靠的人顶上才是,免得耽误了陛下的事。”
朱厚照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朕也知道。只是这宫里的人,盘根错节,看似忠心的,谁知背后又站着谁?朕一时倒也难决断。”
李凤遥笑着看似随意地建议道:“陛下说的是。不过,妾身倒是想起一人,或许可用。”
朱厚照愣了愣,他已经听出她的意思了,“凤遥想到了谁?”
她开始睁着眼睛说瞎话,“我刚入后宫,能认识几人?不过熟悉的也就是陛下派过来的,内务府的郑常宁公公,听闻他为人谨慎低调,管着宫里的用度采买多年,账目清晰,从未出过大的纰漏,也甚少与外朝官员往来。这般踏实本分、只知埋头做事的人,如今倒是难得。”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郑公公入宫得早,对文书之事也不算陌生。让他去司礼监做个随堂太监,帮着整理章奏,想必也能胜任。”
朱厚照闻言,仔细回想了一下。郑常宁确实是他吩咐要他多关照贵妃,这人管着内务府那个油水丰厚的地方居然没传出什么贪墨的丑闻,也算难得。最重要的是,李凤遥点出了关键,此人“甚少与外朝官员往来”,这在眼下敏感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凤遥倒是心细。”朱厚照点了点头,“郑常宁,朕记得他,是个老实人。让他去司礼监,倒也稳妥。”
两口子睁眼说瞎话,就郑常宁那样的,硬是成了老实人。
李凤遥抬手与他击了个掌,“陛下圣明。”
李凤遥抬举郑常宁,不过是让宫中内外看看,他们的前途与登天路,是她一句话的事。
,她又想起一事,“还有一桩,出了前几天的事,东厂难当其职。东厂事关侦缉百官、民间风闻,最需忠心不二之人。这人能力不济,万一出了差错,或是被人利用,恐生大祸。”
朱厚照神色一凛,东厂的位置确实至关重要:“爱妃所言极是!”他放权放得彻底,原本他就是想李凤遥与内阁对上,李凤遥是妃子,还是他自己追求来的,自己人,又与前朝无半点牵扯,他很放心。“东厂厂督,你那有人吗?”
李凤遥点点头,“东厂厂督责任重大,我身边的人,都是宫里的。比如身边的掌事太监闻溪,陛下是知道的,他武功尚可,还通文墨,只是他资历尚浅,恐怕难以服众……”
她以退为进,她一个刚入宫的,哪知道谁忠不忠心,只提闻溪的能力,却强调其资历问题。
朱厚照却立刻想起来了。那个叫闻溪的太监,印象颇佳。最重要的是,一直在宫中底层混着,背景干净,与宫内原有的势力瓜葛不深,用他正好可以打破东厂原有的窠臼。
“资历浅怕什么!”朱厚照一挥手,“朕看中的是能力和忠心!就让他去东厂历练历练,做个缉事厂督!朕倒要看看,谁敢不服!”
就这样,李凤遥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他两一唱一和,完成了内廷关键岗位的一次重要更迭。要是有外人在场,非得目瞪口呆骂一句狗男女。
与贵妃相熟的郑常宁进入司礼监,虽非最高职位,却占据了处理日常文书的关键位置,足以影响信息流转。
而她真正的心腹闻溪,则一举拿下了东厂厂督的要职!这意味着她手中掌握了一把锋利的刀,拥有了主动侦缉、审讯的权力,不再仅仅被动防御。
消息传出,再次引起暗流汹涌。
司礼监的老人们对空降的郑常宁颇为不屑,认为他一个管仓库的,懂什么机要文书?但皇帝亲自点头,贵妃推荐,他们也不敢明着反对,只能暗中观察。
而东厂那边,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个名不见经传、资历浅薄的贵妃身边太监,居然一跃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这简直是对东厂原有势力的巨大羞辱和挑战!然而,皇帝的金口玉言和雷霆手段犹在眼前,无人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质疑。
外朝的官员们得知这两个任命,尤其是闻溪执掌东厂,更是感到脊背发凉。
贵妃的手,伸得实在太快了!也太准了!
司礼监能影响皇帝看到的信息,东厂能罗织罪名、侦缉百官。这两处要害都被贵妃的人或其推荐的人把持,其影响力已瞬间超越了后宫范畴,直接切入帝国的监察与信息中枢。
这位贵妃娘娘,不仅懂得借皇帝之手清除异己,更懂得如何巧妙地安插自己人,巩固和扩张权力。其心思之缜密,布局之老辣,绝非寻常宫妃可比。
东厂厂督!那是何等权势熏天的位置?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通常兼任此职,如今竟落在一个毫无根基的年轻太监身上?这无疑是贵妃李凤遥的手笔!她在明目张胆地安插自己的亲信,攫取核心权力!
相似小说推荐
-
秦穿之带着始皇开盲盒(袂浅) [BG同人] 《(历史同人)秦穿之带着始皇开盲盒》作者:袂浅【完结】晋江VIP2025-09-18完结总书评数:1938 当前被收藏...
-
被夫君杀身证道后,我重生了(云上浅酌) [穿越重生] 《被夫君杀身证道后,我重生了》作者:云上浅酌【完结+番外】晋江VIP2025-09-18完结总书评数:10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