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荔景)


“到了汉代,朝廷更是用空宅将病人们集中起来,公费治疗,甚至他们还赐给病人家属安葬费以便及时安葬得了瘟疫而死的病人,减少传播。”
“因着这一系列制度,据史料记载这之间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生过蔓延全国的瘟疫。”
嬴政和刘彻听着姜宛的介绍,心中颇有些沾沾自喜。
他们大秦/大汉的政策果真完备,虽然没有发明那“口罩”,但是这不是因为时代所限吗?他们根本不知道疫病会通过人的呼吸传播啊。
不过还好哪怕不知道那“口罩”,他们不也控制住了疫病,让其没能在全国范围内生乱吗?
然而很快姜宛的下一句话就让他们几乎快石化,特别是刘彻,更是震惊不已!
“直到东汉末年,爆发了长达五十年的大瘟疫,带走了少则两千万人口,多则四千五百万人口,据说整个华夏减少了七分之六的人口。”
刘彻愣了半晌才反应了过来,饶是他算不得多么的体恤百姓,但听见这个死亡人数还是大吃一惊。
毕竟如今他大汉也才三千多万人口!好家伙,这一场疫病直接带走了如今他整个大汉的人口啊!
可怎么会这般严重呢?只要当政者及时发现并且隔离控制不至于蔓延成这样,甚至五十年都灭不掉!
而很快姜宛便解释了他的疑惑。
“瘟疫固然可怕,但是瘟疫能传播这般广与腐败的政治生态以及当时末年连年战乱脱不开关系。公元168年,汉灵帝登基,然而登基后的他只顾大肆收刮财产,只顾玩乐,昏庸无比。”
“此时京城内流行起了一种伤寒。起初朝廷并未重视,直到越传越广,几乎传遍了整个中原腹地,这时朝廷才开始重视疫情。”
“然而随着气温回暖,到了夏天,这种伤寒逐渐消失,东汉的统治者们认为这是天佑大汉,于是继续醉生梦死,然后他们便被上天教训了。”
“随着天气转凉,疫情卷土而来,而且还越传越广,哪怕随着温度升高渐渐变暖疫情减缓,但隔几年便又会卷土重来。汉灵帝在位21年,记载比较大的疫情便有五次,一直持续到汉献帝时期。”
“汉灵帝起初三次还会派太医送药,后来两次直接躺平了。朝廷如此摆烂,瘟疫自然消灭不了。”
“而死了这么多人,再加上东汉末年正值小冰河时期,天气转冷,粮食减产,于是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开始了,黄巾起义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场。东汉朝廷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却又养大了董卓、袁术这样的军阀,开启了军阀大混战,连绵不断的战乱更是让疫情雪上加霜。”
说到这姜宛忍不住叹了口气,“其实每每翻看史书,我就会觉得瘟疫固然是天灾,但是最终瘟疫蔓延全国乃至全世界本质上还是人祸。哪怕是如今传染性极高的流感,也不可能凭空传到千里之外,古代交通还不发达,对人口流动还有着强有力的管制,只要朝廷能及时发现疫情封城,怎么也不可能蔓延全国。”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华夏几乎每次大瘟疫都是爆发在王朝的末期。”
此时天幕下的张仲景也随着深深叹了口气,的确的只有官府和朝廷愿意管,才有可能掐灭感染源。
他治病怎么可能有感染得快?毕竟他只有一双手,又能救治多少病人呢?
只是他望向院子里躺倒在地的病人还是不死心,如果能找到更快更对症的治病方法,他总是能够多挽救一些人的。
他再次望向天幕,心中生出一个念头。他知道天幕是不允许他们主动打听未来之事的,但是这一次是姜姑娘主动提起这场瘟疫,他应该能问吧?
这般想着,张仲景发送了弹幕。
【医圣:主播,请问这东汉末年的疫病主要成因是什么呢?也是通过人呼出的气体传播吗?若是得了病能有对症的治疗方法吗?】
看到天幕出现了自己的弹幕后张仲景长长松了口气,还好天幕总算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不过他的id怎么会是医圣?
想到天幕对帝王们的id多半都是调侃,他不禁在想这是不是也是天幕对自己的调侃,难不成自己的医术太差了?
而就在这时,姜宛却是出了声,“不得不说,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大大真是医者仁心,一心关心该如何治病的问题。”
“现代研究医学史的专家们还真根据史料推测了当时瘟疫的病因,现在普遍认为主要是鼠疫和伤寒。”
“鼠疫顾名思义,主要是通过老鼠传播,鼠疫又分为腺鼠疫和肺鼠疫,腺鼠疫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而肺鼠疫则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呼吸传播。不过考虑到当时还在东汉,肺鼠疫应当是在明朝时才出现,所以东汉末年应当是腺鼠疫。”
“腺鼠疫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想要防治,最重要的就是人不要去接触带病的老鼠。只要城市里注意卫生,定时灭鼠,这种鼠疫就很难发生。不过嘛,当时的卫生环境大家懂的。”
“至于伤寒,现在认为这是一种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的传染原因是因为水和食物被病患的粪便被污染了。现在看要防治也算简单,只要注意日常卫生,勤洗手,饮用干净的水就行,如果不知道自己喝的究竟是不是干净的水,那最好把水烧开再喝。”
“至于治疗,现代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阿奇霉素、头孢曲松这些都很有效。至于古代嘛,那就只能用中药了。”
“张仲景本出生官员世家,但有感于当时疫病横行,所以学医救人。他积极救治病人,同时研制收集医方,著成了《伤寒杂病论》。”
“其中确立的‘辩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后世中医必学的著作,正是由于他做出的贡献,后世人将他称之为医圣。”
东汉,张仲景愣在原地,像是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一般。
这“医圣”竟然真的不是调侃,而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那本《伤寒杂病论》也是他搜集了历代药方而作,他只是想将那些药方传下去罢了,结果竟成了后世中医必学医书?
他真的那般优秀吗?可是他明明许多病人都治不好啊!
不过张仲景很快从恍惚中回过神来,不再管后世对他的评价,而是开始思索姜宛所说的防治之法。
听主播所言,这次瘟疫并不靠那呼吸传播,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决定让人制作布条蒙上口鼻。
卫生环境他倒是一直吩咐人在打扫,看来以后要更加注意。
至于水源,他之前还真不确定现在这井水是否被污染,不过只要高温加热就能处理,这倒是也简单。
那抗生素他肯定是得不到的,不过不知道姜宛之前介绍的大蒜素能不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算了,总归现在这些重症病人按照如今的方法也难活命,不如赌一把。
这般想着,张仲景当即吩咐身边的仆从们开始行动了起来。
曹魏,曹操也是颇有触动,他叹了口气,“的确这连年战乱让朝廷想管都管不了啊!”
不过曹操显然不愿只当一方枭雄,想要更进一步自然要体现出自己天下共主的胸怀。
他当即道,“传我命令,在全国推广这抗疫之法!”
曹操这般下令,蜀汉、东吴自然也不甘落后,纷纷下令。
而此时明末崇祯却也是精神一震,他听见了什么?明末肺鼠疫?这是什么意思?

崇祯难得地打起了精神, 他觉得自己仿佛是找到了解决这场疫病的关键所在。
他当即发送弹幕。
【煤山树怪:请问博主,那明末肺鼠疫是怎么一回事?与那腺鼠疫有什么不同吗?难不成是更容易传播了?】
姜宛本就想到了明末瘟疫,毕竟这也是华夏历史上影响颇大的大瘟疫。
而且崇祯皇帝的确是过分倒霉了, 他要是生在太平盛世, 估摸着也能当个普通的平庸帝王。
她想了想回答道,“明末那场大瘟疫据现在的史料推测一开始应该是腺鼠疫, 崇祯六年从山西开始爆发, 随着李自成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传遍了整个北方, 在传播过程中腺鼠疫转变成了肺鼠疫,开启了人传人的现象。”
“据说高峰时期, 北京城每天城中抬出的棺材有上万副!要知道那时候北京城人口才不足百万, 而那场瘟疫死亡的人数却有二十万人,也就是五个人中就会死亡一个。至于全国,更是死了上千万人。”
“京城的瘟疫最终在京城中人死得差不多了, 老鼠也死得差不多了, 再加上一个福建大夫进了京, 在崇祯16年北京的疫情终于扭转。”
这段话一出,不仅崇祯, 就连朱元璋、朱棣这样的前代皇帝们也是心痛不已。
特别是朱棣, 北京是他从前的封地,是他的发迹之地, 更是他亲自挑选的首都!
他不敢想象北京城每天抬出上万具棺材的样子, 那岂不是如同人间炼狱?
半晌后, 他才红着眼眶道,“咱大明朝的末代何至于这样的惨状,难不成是那上天对咱大明的惩罚?可别的不敢说咱大明比那什么大宋干得好得多了吧!凭什么咱大明这么惨?”
朱高枳也是心痛不已,只能安慰道, “老爷子,消消气,王朝末年的百姓都不好过,别的王朝也有别的祸患。”
朱棣也不愿沉浸在悲伤中,然而他刚打起了些精神,便又被讲完接下来的话狠狠打击到了。
“与此同时瘟疫也传到了大明的军队之中。孙传庭和李自成决战之前,军中爆发了鼠疫,而后他找到了彼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吴又可来医治军中的瘟疫。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吴又可通过丁达尔效应发现阳光之下的空气中有细小的颗粒,他意识到疫病很有可能能通过空中的气体传播,他将其称之为疠气。”
“于是在诊治病人时,他要求军中的正常人在与病人接触之时,需要戴上面巾防止被疠气感染,这应当算得上是古代版的口罩了。”
“与此同时他还在军营中建立了隔离点,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类隔离治疗,不得随意走动,焚烧士兵的遗体,防止二次传播。”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些方式其实都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军营中却还是不断有人死去。吴又可调查之后才发现士兵们竟然主动去挖了那民间染病的尸体!”
“因为为了安定人心,所以孙传庭下令士兵们染病身亡也按照战死发放抚恤金。于是部分贪心的士兵偷跑去了乱葬岗,挖了去世百姓死亡的尸体充当士兵,骗取抚恤金!”
“吴又可及时禀报了孙传庭,终于渐渐将病情控制下来。然而这时朝廷却是下发了命令,让孙传庭出征开封。”
“彼时明末天灾连绵,朝廷昏庸,四处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便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
“最终孙传庭无奈,只能开拔带着军队出发。而为了避免健康的士兵被传染,他竟是下令将患病士兵通通一把火烧掉了!”
“吴又可见了悲痛不已,但也从此发现大明气数已尽,于是不告而别离开了孙传庭的军营。”
“而后孙传庭也如他所料那般,带着减员大半、士气大跌的军队穿过潼关兵败李自成,最终孙传庭战死,明末最后一员大将也没了,这之后大明军队更是兵败如山倒。”
“鼠疫摧毁了明朝的边防军队,驻守京师的军队自然也逃不掉,十万人的军队最后只剩下五万人,且几乎都形销骨立,完全没有战斗力,被李自成轻易夺得了北京城。”
“当然李自成也不是最终的赢家,他攻破北京城之后发现大疫之后的北京城仿佛是一座鬼城,而且他的军队也不免感染了鼠疫。”
“而且由于李自成自身的局限性,最终被满清摘了桃子。”
天幕下的朱元璋、朱棣等人这一刻是真的绷不住了。
他们虽然已经料到明末之时,朝廷肯定昏庸无能,但是听到姜宛讲述的具体细节却还是难以接受。
明洪武,朱元璋此时已经心痛到掩面哭泣,“咱当初便是吃不饱饭才造了反,所以登基后咱最恨那些贪官污吏,结果大明* 末年竟然也将农民逼成了这般!”
此时他身边的朱标、马皇后等人也是难过得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毕竟没人能听到大明最后的惨状没有触动。
一时间洪武朝都弥漫在悲伤的氛围中,安静得落针可闻。
永乐年间,朱棣则是目眦欲裂。
他自诩战神皇帝,听到明末之时明军竟然溃败成了那样,自是更加不能接受。
“真是废物,为君者不懂军情让将帅强行出征!为将者竟然主动残害自己手下的士兵!难怪大明将亡啊!”
朱棣越说越激动,竟是眼前一黑,整个人直直地往后倒去。
幸好一旁他三个儿子,连忙扶住了他。
朱高枳忙安慰道,“老爷子,您又是何苦这么担忧呢?儿子说句不好听的,哪个王朝末年都一样烂!至少咱大明没那洋人欺负啊!”
坐在椅子上的朱棣此时已经慢慢缓了过来,闻言横了一眼朱高炽,“咱大明被那鞑子夺了天下又好到哪里去了?”
朱高炽一时间无言,他知道他爹的自尊心向来很重,更是看不起鞑子们,满清于他恐怕还不如那些洋人。
此时朱瞻基却是开了口,他懂老爷子的心思,也受老爷子的喜欢,当即撒娇卖乖道,“皇爷爷,这姜姑娘不是说这大疫其实都是人祸吗?肯定有能控制的办法的,要不然您问问?”
朱棣闻言顿时精神一震,他从不是沉浸在悲伤中的人,他也不是没碰上过困难,那么难的靖难之役他不也撑过来了吗?
既然蔓延全国的瘟疫是人祸居多,那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于是朱棣当即坐起身,开始在弹幕上发问。
【Judy:主播,这瘟疫能否避免呢?最好是提前几十年甚至百年在制度上就能掐灭这瘟疫。】
姜宛本还沉浸在王朝末年百姓凄惨生活的悲伤中,看到这条弹幕后悲伤情绪顿时消失不见。
她嘴角一抽,这人可真是贪心,竟然想要一劳永逸解决的办法!哪怕是如今也不能避免疫情的好吗!
不过她突然间又想到明末这爆发的是鼠疫,如今华夏倒是真的很少再爆发鼠疫了。
况且这明末鼠疫的发生还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自己导致的,而不是像如今这般突然间碰上病毒变异。
她想了想道,“想要避免鼠疫的发生的确有办法,毕竟如今除了偶然听到有一两个人感染鼠疫很快便控制了下来,倒还真没有再听到了。”
姜宛这话一出,天幕下几乎所有皇帝都精神一震,坐起了身。
这后世竟然已经彻底控制了鼠疫!这可是大好事一桩啊!
一瞬间,所有皇帝都吩咐着周围侍从们将姜宛说的话一字一句的记下来。
姜宛清了清嗓子道,“对于传染病,现在全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基层监控系统,鼠疫和霍乱都是甲级传染病,属于最高等级。所以一经发现,城市里两小时,乡村六小时上报防疫站。然后鼠疫患者会被严格隔离起来,同时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统一消毒。跟他有过接触的人员也都分级别隔离观察,如此将疫情控制在萌芽中。”
姜宛介绍完后,天幕下原本信心满满的皇帝们顿时沉默了。
这些手段虽然听着跟他们如今实行的政策差不多,但细细思考下来却是大不同。
别的不说他们怎么可能做到2小时亦或是6小时上报呢?他们能做到在一座城池被小规模感染后及时发现就很不错了!
还有那统一消毒,控制身边接触过的人都是听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很是困难政策,官府里哪有那么多的人去管理病人呢?
朱元璋、朱棣更是有些泄气,他们刚升起来一丝希望旋即又破灭了。
以如今他们大明的官府能力,这实属天方夜谭!
难道真的没办法避免明末的瘟疫了吗?
然而就在这时天幕上的姜宛却是又笑着道,“当然诸位都应该不是身在国内,你们当地的政府应当是没有国内基层的执行力的。而且你们既然那么爱扮演古人,那我就从大明朝的角度讲讲那鼠疫的成因。”
“其实呢明朝的鼠疫并不只是崇祯年间,而是从嘉靖朝开始便已经有苗头了。那个时候明朝与蒙古边境多有动乱,于是大量汉人逃亡草原开垦农田,草原上老鼠的生存环境被挤压,人与老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到了万历年间,更是频发旱灾,不仅是百姓需要逃荒,老鼠们也需要逃荒寻找水源,水源无可避免地被大规模污染了。而当人饥饿时,为了避免死亡,什么都会成为食物,也就包括那些带病的老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