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三六九龄)


凤元楼是京城最大的酒楼。
沈持的身体状况已近极限, 他还得陪着笑脸说道:“难得大人有这样的好性子,在下怎能扫了大人的兴?”他好像很受用地说道:“他日在下上凤元楼与大人不醉不归如何?”
贺俊之哈哈一笑:“沈会元有心。”
“那么, ”沈持起身拱手道:“在下告辞。”
贺俊之:“沈会元好走。”命翁泉送客。
从大理寺的牢房走出来, 沈持扶着赵蟾桂低声说道:“去雇辆马车, 回会馆。”
他过于平静,让人没留意到他的的脚步虚浮,再多一步都要晕倒在地上了。
等到了马车里,他拿手帕死命捂着嘴, 一口一口吐在里头。赵蟾桂慢悠悠地赶着马车——他一点儿都不敢快, 生怕颠一下里头的人碎了。
贺俊之看着沈持的马车驶离大理寺, 问翁泉:“沈持这个人,你怎么看?”
“大人,”翁泉斜睨着外头渐行渐远的马车, 说道:“极其冷静,不可小觑啊。”
贺俊之复盘着方才的事情玩味地说道:“十七岁的少年人,胆子挺大的。”要是日后能为他所用就好了。
他微阖眼:“本官回去沐浴更衣,该进宫复命了。”
沈持回到会馆的房间,趴在痰盂上吐了个昏天地暗,几次险些晕死过去,他能感觉到魂魄离开身体,已经飘向虚无的境地,不知是不是走了一段黄泉路,有人唤他,脑中精光一闪,又回魂了。
“沈老爷,”赵蟾桂捏着他的虎口:“沈老爷你醒醒啊……”
见捏虎口没用,他又准备去掐沈持的人中。
“不用了,”沈持用残存的清醒挡住他的手吐了口气:“我没事,去帮我烧点热水,洗澡。”
赵蟾桂:“大人,你吐完马上洗澡肯定是不行的,更容易头晕,大人喝点热水,我给你擦擦身,待会儿换身香薰过的衣裳。”
沈持:“也好。”
赵蟾桂去打了一大盆热水,拧着毛巾给他清理身体:“你说他是不是受了谁指使,故意在金殿传胪之前吓唬老爷,让你在御前失态输给别人啊?”
“这个酷吏。”
沈持:“不好说。”
似乎不像。
他想起贺俊之也曾是饱览群书,进士出身之流,竟沦为酷吏,唏嘘不已:古往今来,酷吏哪有什么好下场,没有的。
不知道这姓贺的能蹦跶多久。
皇宫上书房。
“陛下,”太监丁吉在帘子外头轻声说道:“大理寺卿贺大人求见。”
皇帝萧敏的手指一下一下叩在御案上放着的沈持的墨卷上:“快宣。”
贺俊之进来后施礼说道:“恭喜陛下。”
皇帝萧敏看着他:“如何?”
“臣以为陛下没看错人,”贺俊之说道:“沈会元少被外物撼动,行事颇有几分从容。”
皇帝萧敏顿了片刻:“朕知道了。”
今科春闱的状元就点沈持了。
他命丁吉去传礼部侍郎李叔怀,准备金殿传胪大典。
如果说放榜是把登科者的名字张贴出去,那么金殿传胪则可以理解为天子参与的仪式宏大的唱名。
传胪大典之前有很多事情,比如要请钦天监择吉时,还要拟定礼节。之后,礼部通知各贡士,有请他们闪亮登场士子们最荣耀的时刻。
金殿传胪的吉时选在四月十六日清晨卯时中。
得知皇帝萧敏要点沈持为状元后,萧汝平和曹慈急急进宫面圣,却被太监丁吉挡在了上书房外:“万岁爷说春闱的事就这么着吧,二位相爷请回。”
萧、曹二人面面相觑,但不甘心还想要见到皇帝萧敏争论一番:“烦请公公再为本官通报一声。”
丁吉:“哟,万岁爷说了,往年京城百姓多看探花郎,今年让他们看状元郎吧。”他揣摩到皇帝要点沈持为状元后也很吃惊。
两位相爷闻言灰了脸,知皇帝铁了心,今科春闱以沈持为一甲之首已成板上钉钉之事,不可更改了。
四月十五日,晌午。
沈持正在房中习字静心,忽闻礼部的衙役来报:“请秦州府沈会元和汪贡士前往国子监领进士巾服,笏板,明日卯时中金銮殿面圣。”
进士巾服是参加传胪大典面圣时所要穿戴的,笏板是拿在手上的。
沈、汪二人一道去国子监领了衣裳顶冠笏板,捧在手上看了一遍又一遍,心情澎湃不止。
笏板类似当朝官员上朝时手里拿的,但他们的没有刻官职名字,双面都是空白。
进士巾,也就是俗称的乌纱帽,帽顶微平,展脚阔寸许,长大约五寸,用皂纱所作,两侧有垂带,帽子左侧簪一支红色绒花,其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在当朝只有官员,还有新科进士可穿戴。
进士服是深蓝色罗袍,圆领大袖,衣襟有青色的缘边。这套衣帽不是送给他们的,只是借给他们穿几天,参加个传胪大典啊,拜谒先师孔子啊,行择菜礼啊,赴荣恩宴啊……之后还得还给人家国子监。
留给三年后的下一届进士们继续穿。
沈持从国子监领完进士巾服出来,遇到了三五同年,李颐、贾岚他们,都笑着相互恭贺登科,此时的国子监街桃花醺红,杏花微白,仲春风物宜人。
行人也纷纷驻足观望新科进士们的风采,他们的目光追着沈持:“好俊的新科进士啊。”
“听说还是今科的会元哩。”
“走在身边的那位也好看,一身翩翩公子气。”他们说的是李颐。
“……”
沈持面带微笑,而李颐则不断向行人拱手:“过誉了。”他朝沈持挤挤眼睛:“等明日金殿传胪后御街夸官,我俩不知要被多少女郎掷花,归玉兄……你家里还没给你说亲吧?”
沈持:“……还没有。”
李颐嘿笑两声:“要不那日谁掷你的花最多,你便从了她怎样。”
沈持:“……”他赶紧说正经的:“祝言念兄金銮殿上早题名姓,大魁天下。”
金殿传胪从一甲状元开始唱名,越早被唱名中的名次越靠前。
李颐摆摆手:“三鼎甲我就不想了,倒是你归玉兄,这般年纪模样正适合点探花郎,必能占尽风光。”
沈持呵呵:“多谢言念兄。”比起探花郎的风头,他更想要状元的实惠。
他边走边拿起那块笏板看了眼。
“哟,我得回家练持笏板的礼仪了,”李颐看见笏板,拍拍沈持的肩,郑重道:“别再明儿一高兴给掉了,告辞了归玉兄。”
沈持:“告辞言念兄。”
他也得回去拿在手上试着走两步。
次日五更初,清露清风,沈持等士子们着进士巾服来到皇宫的东华门外,由他——会试头名会元领着去谒见鸿胪寺卿杨旭,双方见礼寒暄后,步入宫门。
皇宫之中,天子的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太和殿前,礼部设了中和韶乐于檐下,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古代举行大典时都要奏乐,文武百官着朝服齐聚,等候今日的传胪大典。
沈持一众新科进士由鸿胪寺卿杨旭引着来到东华门内,吉时一到,乐声起,鼎钟鸣,传胪大典开始了。
金阙唱名,尊荣煊赫。十年寒窗,从此去,青云直上。
沈持抬手理了理簪花的乌纱帽,他手持笏板,率领新科进士们穿过东华门,徐徐往太和殿走去。
太和殿中,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很快,新科进士们的脚步声停在太和殿外,以会试中式名次列队等候。
鼎钟又鸣三声。
皇帝萧敏身穿玄色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他微微朝太和殿门外看了一眼:“宣。”
中和韶乐开始奏降平之章。
这时候一道道声音从太和殿中传出,扑进新科进士们的耳中:“陛下有旨,宣新科进士进殿面圣!”
“……进殿面圣。”
声声回响不息。
随后,太监丁吉走出太和殿门,对新科进士们又喊了一遍:“陛下旨意,宣新科进士入殿面圣。”
沈持领着众新科进士谢恩。
丁吉不着声色地打量他一眼,但见今日换上进士巾服手持笏板的少年丝毫不怯,举止华美,真乃“五百人中第一仙,等闲平步上青天。①”,耀眼,实在是太耀眼了。
老太监心想:是时候承认之前是他眼瞎,连新科会元都看不上,这下脸被打的可真疼。

第86章
沈持率众新科进士们依旧跟着鸿胪寺卿杨旭跨过太和殿高高的门槛, 走上太和殿前的汉白玉拱桥,来到太和殿正殿广场——俗称的金銮殿前,其实就是天子与百官每日上早朝的殿, 据说是皇宫紫气最重的地方。
太和殿屋顶的每条垂脊上都蹲着一排走兽,数一数, 一龙二凤三狮子……十个,兽越多建筑的等级越高——上辈子去故宫, 逛到太和殿的时候导游是这么说的。
穿越后旧地重游,此时感慨良……不算多。因为眼前的太和殿比他上辈子见的还要震撼, 他看见了各色龙纹, 廊柱上盘踞的龙, 汉白玉须弥座上刻着的龙,丹陛四周探出的龙首……
比雕刻的龙更摄人心魄的是殿外各处林立的御林将军——皇帝的亲兵侍卫, 他们穿着铁甲, 一手持金瓜,一手托着宝顶, 威风凛凛地站在两侧。
走兽, 龙纹, 高大宏伟的宫殿,御林军,将太和殿的威严给出具象,令人从心底生出一种臣服, 不可忤逆。
沈持沿着御道稳步走近丹陛, 遥遥看见正殿在曙光中光芒夺目, 左侧文官们面向西而立,右边的武官们面向东而立,一眼袍笏整齐, 再瞧一眼,不少站在不显眼位子的官员眯着眼,头一栽一栽的手里的笏板要掉不掉,好像在打瞌睡。
可以理解,毕竟古代官员上班要起大早,“上班”这个词就是由“早”上来的,“上班”一开始叫“上朝班”,臣子鸡鸣即起,五更天赶到皇宫觐见天子,奏事议政,叫“上朝”,可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资格去皇宫上朝,但他们也得到点去衙门点卯,于是他们叫“上班”,以区别人家有资格上早朝的,后来干脆都叫“上班”。
所以,上班狗哪有不困的。
新科进士们步入正殿之后,跟随沈持的脚步停立在百官之下,按照会试考中名次序立在东西丹墀之末,他们敛声静气,一刻都不敢分心。
沈持也没有近距离好好看一看太和殿的心思了,他全身心贯注于皇帝和大臣们的动静,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御前失礼。
忽然听得一声“陛下到”,原来是皇帝着龙袍乘舆上朝来了,众人都不敢抬头朝金銮殿上龙椅的方向望去,依旧肃立不动。
又闻礼部中和韶乐奏降平之章。
乐声响起的时候,丹陛之上,銮仪卫官手持一条金色长鞭,舞向空中,又啪地一声重重地抽在台阶下。
其声音缭绕于空中,响彻云霄,余韵悠长,直如鸾鸣凤啸,入耳清脆可听,还怪好听的,一点儿都不吓人。
又是两鞭。
这是为新科进士们取鹤鸣长天的好兆头,寓意他们之后就是正儿八经的官身了,家中的狗能仗的势更大了。
新科进士们起初走进太和殿大门的时候还算平静,阶下三声鞭鸣后,忍不住落出泪来。鲤鱼跳龙门,可算没摔死还飞升了。
而后,换成丹陛大乐奏庆平之章。
礼部官员对着龙椅上的皇帝萧敏行三跪九叩之礼:“陛下,新科进士皆已侯着。”皇帝萧敏点点头。
翰林院侍讲学士捧出东案黄榜交给礼部侍郎李叔怀,放在御案正中。
鸿胪寺卿杨旭又引着沈持等殿试前十名的新科进士们往前走出两步,等大乐停奏后,礼部官员大声喊道:“文武百官并新科进士,齐!”
意思是该来的都来了,一个不少。
左右两丞相进前一步,率文武百官行叩拜礼,齐呼“万岁”。之后,所有人稽颡再拜,还是三叩九拜,磕最勤的头行最大的礼。
新科进士们上次殿试验之前已经跟着礼部学过面圣的礼仪,沈持他们丝毫不怯场,没有人出差错丢丑。
“众卿平身。”皇帝萧敏说道。
大殿之中,响起窸窸窣窣提官袍的声音。
之后,两位丞相率领百官往丹陛之上走了几步,留下新科进士还侍立在后头。
不大一会儿,礼部尚书——一位微微颤颤的老头儿刘禹捧着一本金册,走到皇帝下手处,正殿前的丹陛上高声念道:“丙辰年四月十六日,礼部尚书臣刘禹于太和殿,奏为科举事,会试天下举人取中一百三十二名,本年四月十二殿试,策试天下贡士,合请萧汝平,曹慈,李怀叔等八人读卷。依照春闱资格,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例取三名,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例取四十五名,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例取八十五名。”
一口气念到这里可把老尚书累得不行,他喘了口气,微微停顿片刻。
整个太和殿在他停下来换气的时候静得落针可闻,连路过的风都在等他下一句话,凝固不动了。
置身其中的新科进士们如泥塑一般,完全定在那里。直到刘老尚书攒了下一口气,从身边的太监丁吉手里接过黄榜,他们才跟着深吸一口气咽下,耳朵齐刷刷竖向黄榜的方向——那上头题着自个儿的名字,但是在前呢还是居中游还是在后头呢?
沈持藏在进士服大袖里握着笏板的手微微发紧。
但见刘禹双手将黄榜的卷轴缓缓展开,他先看了一眼,再抬头对着新科进士们念道:“贞丰十八年丙辰科殿试一甲头名,”他复又低头看了一眼黄榜,朗声道:“沈持。”
殿上胪传第一声,殿前拭目万人惊。①
太和殿内发出一片克制的惊呼声,官员们都微微张望丹陛之下的少年状元郎沈持,唯有左相萧汝平、右相曹慈没有人回头张望,他们早已知道今年天子点了沈持为状元。
没有如他们的愿选薛溆或是徐照真,心里憋着不爽。
站立在丹陛下的沈持,双手紧紧捏起,方才是他的名字从黄榜上飘下来,灌进耳中了对吧?此刻,他无比想要求证。
很快便遂了愿。
只听礼部官员接着唱道:“贞丰十八年丙辰科殿试一甲第一名,沈持。”,顿了一下又唱道:“贞丰十八年丙辰科殿试一甲第一名,沈持。”,紧接着又唱了一遍,如是三遍。
唱名声音极为缓慢,唱时依次传唱至丹陛下,侍卫们齐声呼之,传胪之义由此而来。
金殿传胪,三鼎甲唱名三遍。
沈持听得清清楚楚,他考中了状元!
这时候鸿胪寺卿杨旭引他出列,跪在左侧的丹陛之上。
“贞丰十八年丙辰科殿试一甲第二名,薛溆。”黄榜之中又飘出一个名字。
薛溆在他之后被引着出列,跪在他右侧稍后。
紧跟着是一声“贞丰十八年丙辰科殿试一甲第三名,徐照真。”,被唱到名的徐照真出列,跪在沈持左侧稍后。
二甲与三甲仅唱名一次,不在引出跪丹陛,从这里就开始区别对待了。
唱完三鼎甲之名,紧跟着太和殿内又响起声音——
“新科状元沈持上前觐见“
“宣第一甲第一名,沈持上前觐见。“
“陛下有旨,宣第一甲第一名,沈持上前觐见。“
声音从丹陛上传来,一声高过一声。鸿胪寺卿杨旭拱手对沈持说道:“
“沈状元,陛下传你上前觐见,快过去吧。”
这一刻,沈持方才松弛的手又微微蜷紧,他起身还礼道:“多谢杨大人。”
走丹陛是有十足讲究的,怕新人不知如何上前觐见天子,礼部侍郎李叔怀陪同鸿胪寺卿杨旭一道在前头引路:“状元郎这里走。”
沈持跟着他们,转过身从新科进士身旁绕过去,路过的那一瞬,他眼角的余光扫视线到了同年们的表情,有平淡的,有高兴的,有失落的……但他从他们身边擦过的时候,没有人不投来羡慕的视线,以及……无法掩饰的嫉妒。
是啊,同是多年寒窗苦读,凭什么他就能被点为状元郎呢,或者说是不服气吧。
在他们无声的目光中,沈持手捧笏板,跟着两位大人转到百官末,又徐徐踏上丹陛。
春风乍至,轻拂沈持进士巾上的簪花,进士服的袍角随着他向上的步履一下一下微微摆动。
他身后一阶又一阶,仿佛是没玉村麦田里的碧绿的蝈蝈,油灯下一根针一点朱砂。
是书院里夫子拿着戒尺,宣布今日要临摹的四千字。
是寒食梨花时节,县试放榜了,小小孩童高中甲榜。
是江南梅熟日,退思园中老师说“我为你取字‘归玉’,望你学成之后发金振玉质之声”……
是去年仲秋九月,桂榜上高悬的解元。
还有进京路上寡言少语的史小将军的一句祝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