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美食网红打卡APP(卷尾巴猪)


炒青菜嘛,油稍微大了些,调味倒是合适,吃着还行,倒是田螺酿看着有些意思。
小七排档的田螺酿看起来像是用先炒再焖的做法制作成的,碟子里还点缀着少许辣椒和芹菜。
田螺看起来个头还挺大,里头塞满了肉,禾嫒尺夹起田螺,还在埋头研究怎么把肉弄出来,一旁的陈灵忽然对着贝壳哈哈大笑。
“怎么啦?”禾嫒尺迷茫地抬起头,贝壳正一脸无辜地看着她。
陈灵平复会儿,等终于不笑才说:“她往田螺屁股吹了一口气,把里面的肉吹得飞出来了。”
“啊?还能这样吗?”说着,禾嫒尺也直接用手拿起田螺往底部吹一口气。
原本塞得不算很紧的酿肉果然飞了出来,直接砸在禾嫒尺碗里,把她的勺子砸得哐当响,陈灵又开始笑。
“……”
这么吃真的对吗?好像不太安全啊。
她把掉在碗里的田螺酿肉夹起来看两眼,咬一口,能尝出酿肉里除了肉以外,还放了其他香料和桂林辣酱,辣中带一点点酸,吃起来还有些清凉,像是东南亚风味的菜。
“薄荷?”
田螺酿由剁碎的猪肉以及田螺肉混合制成,酿的时候可能怕酿太紧,肉会掉出来,所以肉没压得很紧,吃起来略散一些,味倒是足足的。
最开始吃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加了薄荷,所以有些吃不惯。
吃第二个第三个的时候,倒是觉得这味道有些上头,用牙签一个接着一个把酿肉挑出来吃。
是的,在陈灵模仿她俩,结果把田螺酿肉吹到啤酒鱼盘里之后,她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更安全的牙签吃法。
贝壳因为不太习惯薄荷的味道,所以尝过味之后没有继续再吃。
禾嫒尺和陈灵倒是能习惯这个味,见贝壳不吃,她俩就不客气啦!
最开始还小心翼翼地夹到碗里才往外挑肉吃,现在她俩是直接把肉挑碟子里,让田螺酿能蘸满炒出来的汁水。等肉都挑出来以后,她俩才将酿肉盛进碗里,夹了炒田螺酿时放的芹菜、菜椒等配料,再浇上少许汁,直接拌饭。

大家吃饭时习惯不同,速度也不一样。
陈灵吃得快,还爱吃大米饭,跟她一起出门吃饭,总是容易埋头一顿吃,吃饱直接走人。
贝壳吃得慢,而且不爱吃米饭,喜欢吃菜,但是能吃很久。陈灵吃米饭吃得有点饱,禾嫒尺在喝汤,她还在细心地捡着虾子慢慢嚼。
吃东西时,还时不时跟两人聊会儿天,像是很享受吃饭的时光。
啤酒鱼一直咕嘟,锅里的番茄煮得皮都掉了,酱汁变得更浓稠,鱼也更入味些,严格来说却没刚上桌那会儿好吃。
毕竟刚上桌时鱼的火候刚好,吃着更嫩。
三人吃东西的速度慢下来,开始吃一口,就得聊几句时,大叔送来几个橘子让大家当饭后水果吃,还问:“觉得味道怎么样?吃得惯吗?”
“还不错,几个菜都挺好吃的。”
剥着大叔送的橘子,禾嫒尺大概能理解为啥这家店评分还挺高。
等菜时她也看过评论区,开店初期估计刷过分,但后期又不全是刷的,店里大部分评分应该都还算真实。
其实严格来说,小七排档饭菜味道算不上突出的好,至少炒菜水平一般。
胜在几个大菜调味不错,本就是其他地方不容易吃到的特色菜,第一次尝有新鲜感,能多加些分,整体综合起来算是中上水平。
不过这家店给客人的整体感觉很舒服。
除非是到达某几个以吃著名的城市,否则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的饭菜期待值都不会很高。像禾嫒尺一行三人,其实中午来兴坪古镇也就打着填饱肚子的想法。
毕竟来广西的游客,大多冲着美景来,广西出名的美食,也就是水果,以及不同城市的米粉,广西菜本身倒是并不出名。
期待值不高,就容易满足。原本来兴坪古镇的游客,大多在之前已经看过四周美景,甚至像禾嫒尺她们一样坐过竹筏,心情正好。在这时候吃到平均水平线上的餐品,很容易会对店家,甚至景区本身生出好感。
这家店应该是走的网络口碑路线,客人基本都从小众点评找过来,她们三人进店后不久,陆续又来两桌游客,共计6人,进店都不点单,全是验的团购券。
会通过网络平台摸过来的客人本就有使用小众点评的习惯,更容易写评价。
禾嫒尺也看过菜牌,等菜品上桌之后,她估摸着其实店家菜单定价是有些偏高的。比如说田螺酿,分量不算大,定价要58,同样的菜品在市区是38左右。
啤酒鱼定价168,实际上一般市区定价不会超过一百,通常是68~78左右。
把菜的单价定高一些,再做团购活动打折,折扣力度看起来就会非常大,更能吸引从网络平台摸过来的食客。
而且这家店的团购套餐也很有诚意,套餐分好几种,每种里头都包含实实在在的招牌菜,分量管够。
客人到店买过套餐基本不需要再加菜,和某些用套餐吸引人,但是其实菜量不够,必须到店多单点几个菜才够吃的做法完全不一样。更容易让食客有好感。
高折扣,服务好,味道不错还送餐后水果,各种因素叠加可不是得给个好评嘛。
就连负责买团购券的陈灵都说:“等我有空要写个好评。”她说这话时嘴里刚吃完一瓣大叔送的橘子。
转头又连吃好几瓣,还问:“大叔,你这橘子好甜,在哪里买的呀?”她想买些带着路上吃。
一桌五个菜,三人慢慢吃,居然刚好吃了个精光。事后看来,吃东西最慢最细的贝壳居然才是真正的主力军,禾嫒尺和陈灵两人是前期吃得快一些,但是后续无力。
尤其是陈灵,两碗米饭下肚之后战斗力全无,后半程几乎都在当气氛组——
伸筷子,但是只夹菜碎碎。
吃饱饭还没到集合时间,三人到古镇里溜达着消食,也是这时候,她们才开始仔细在里头逛。
或许是因为出行的人合适,或许是因为刚认识了新的朋友,看起来很多城市都有的古镇小街也逛起来格外开心,哪怕店里卖的都是义务批发小饰品,也能进进出出看个来回,路上还碰见一样吃完饭在消食的巴巴和大财夫妻俩,还有P。
临走前在古镇卖水果的小摊上买了三斤橘子提手里,10块钱。
集合的时候发现巴巴也买了一袋让大财拎着。
“好巧啊!你们也买橘子。”巴巴说:“本来还想买了给你们分一些,这下只好自己吃啦。”
转头她又去看P,见P没买橘子,让大财给他塞几个。
在车上,6人开始各自聊自己都吃了些什么,巴巴和大财去古镇装修比较好的门面吃了啤酒鱼:“啤酒鱼味道还挺特别,汤汁红彤彤,我还以为会很辣,结果居然是番茄红。”巴巴说。
他俩没用团购,单点的菜,除啤酒鱼以外还吃了些其他小菜,总共花费204,得知她们仨吃五个菜才164,大财还感叹:“现在钱不好赚啊,省钱等于赚钱。”
P则是自己一人吃了一份当地的竹筒饭,他形容道:“竹筒饭是糯米饭,加了一些蔬菜粒和腊肠碎放在竹筒里,放火上烤熟吃。”
因为一个人进餐,所以他吃得快,相对在古镇里逛的时间更长,还在古镇路上买了一碗老奶奶挑着担子卖的桂花酱豆花。
“豆花挺好吃的,有很浓的桂花酱香甜味,你们要是碰上估计也会喜欢。”
接近1小时后,6人到达十里画廊,按照原行程,应该是在这玩2小时后再让司机送到各自酒店解散,没想到巴巴和大财提前脱团。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在附近定了民宿,想直接过去登记入住,把行李丢民宿里直接沿着民宿附近玩。
反正跟团也是跟车看风景,区别不算很大。
话多的两人下车后,车里忽然变静下来,连司机都不适应:“你们怎么忽然这么安静,多聊聊呀。”车里热闹他精神更好,还能时不时搭上几句话,给大家介绍当地景色。
车子经过月亮山、工农桥、遇龙河时,司机都会让大家下车拍照打卡,拍够再走。最后自由活动时间时,原本禾嫒尺和陈灵还想租车骑行,看过时间不够又只能算了。
压压马路吧。
偶尔看见有意思的山峦还会拿起各自相机或手机拍上几张风景照。
趁人还没解散,P问:“你们明天有什么打算吗?”
负责做行程攻略的陈灵答道:“我们想去遇龙河坐人工竹筏,贝壳呢?”
“我还没想好,其实我也想坐竹筏,但是竹筏至少得两人一坐……”她一个人出行,得到现场找人拼竹筏,要是拼不到其他游客,就得一个人支付两个人的费用,还挺麻烦。
“如果你想去,我可以跟你拼一艘,我也想坐竹筏。”P说出自己的打算:“而且如果我们一起出发,还可以拼网约车过去。你们都住西街附近吧?”
四人商量后,又初步定下明日行程,才踏上返程。
禾嫒尺和陈灵两人的民宿与贝壳和P都不是一个方向,到达西街附近,几人就此分开。
她俩定的民宿在西街外围,去年才开业,装修比较新,是网红ins奶油风。带落地玻璃窗,两张单人床,不透明的独立卫浴和大屏幕投影,房间面积32平米,一晚187。
民宿位置在一个小镇里,步行十分钟能到达西街,楼下还有不少饭店,民宿对面整整一条街都是啤酒鱼店。不管原来是卖什么吃的,只要多出一道啤酒鱼菜,就能在店名里多出啤酒鱼三个字。
能看出来啤酒鱼对游客真的很有吸引力。
两人在民宿里放下行李,略微整顿休息,还剥橘子吃,见天色渐暗又再出发前往西街。
西街很热闹,至少看起来比兴坪古镇热闹许多。来桂林游玩的旅客至少有一半聚在这里,让这里格外有人气。
陈灵都惊了:“现在淡季都已经有这么多人,旺季岂不是只能看人头踩人脚?”
“还好我们是淡季来的。”禾嫒尺深有同感。
西街的主道边上也有一条街是卖啤酒鱼的店,旁边还有美食街,一路走来什么店都有,什么冒烟冰激凌、民族服饰、水果冰棍、甚至还有卖脏辫的。
地上的石板路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被游人用鞋底盘得油光锃亮。
路面上还有网红路牌,上面没有地址,只有一句我在阳朔很想你。
开在当地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变了装修,至少外墙看起来相当复古,已经完全融入西街四周环境。
各大商店招揽客人的手段也五花八门,站在门口拉客根本不算事,还有把羊驼栓在店门口,引客人去看的。
两人在西街里逛上一圈,又去小吃街溜达。里面的东西价格贵,五花肉一份30,小酥肉一份20,铁板水豆腐一份15只有6块。
她俩觉得好像不是很划算,最终啥小吃也没买。倒是陈灵路过辣椒酱店时,瞧上了桂林本地的手工辣椒酱。
辣椒酱店里摆着十几个缸,缸里全是辣椒酱,现买现装,买之前可以试味。陈灵进店愣是把人家店里所有辣椒都尝了一遍,带着禾嫒尺也一块尝。
最后两人带走4罐辣椒共计100元,陈灵3罐,禾嫒尺1罐。
逛着逛着,太阳也已经完全下山,中午吃饱饭的两人又饿了。
想起同行的P提起他中午吃过竹筒饭,两人也想尝尝,于是直接上网搜索附近是否有卖竹筒饭的店。
最终,在小紫书上搜到一家开业好几年的竹筒饭专卖店,据说很多人去,评价不错,看起来在小紫书上也有一定名气。
于是她俩兴奋地踩了广西之旅关于美食的第一个雷。

第82章
其实竹筒饭就像田螺酿、竹筒鸡类似一样,属于当地特色菜品,基本都要在饭馆里吃,一般没有单独卖的。
两人因为中午吃了顿大的,晚上就想尝些不重复的东西。只可惜上小众点评搜索时候,发现卖竹筒饭的每家店名字几乎都带啤酒鱼,两人刚尝过啤酒鱼不久,暂时不想再吃一顿,所以下意识想避开这些带啤酒鱼名字的店。
这时再去小紫书搜索时,名为美味竹筒饭的小店出现在推荐里,正巧,合了两人的需求。
美味竹筒饭时主打各式竹筒饭的小餐馆,和一般餐馆不一样的是,这家店的竹筒饭花样多,有酸笋、腊肉、牛腩等各式不同口味竹筒饭,单点价格25~38不等。
除竹筒饭以外,店里还卖其他菜,比如田螺酿,炒菜,焖鸡等本地家常菜式,当然还有特色啤酒鱼。推荐这家店的笔记还说,除此之外店里还卖桂花酿,能边喝点小酒边吃饭,然后蹭对面酒吧街的歌听,挺有意思。
多重BUFF叠加,两人心动了。
刚毕业的小年轻对酒吧有点好奇很正常,她俩刚才路过酒吧街时,看见里头热闹,也想进去看看来着。
但是酒吧消费高,景区的酒吧消费更高,甚至价格方面也可能不太透明,进去出来说不定要花多少钱,还是捂紧钱包更重要。
转而选择在饭馆里蹭歌对饮桂花酿,也不失为一种好主意。
两人快乐地进店点了一份腊肉竹筒饭和酸笋竹筒饭各25一份,以及一份炒青菜25、两杯桂花酿20,共计92,贵倒是不算贵,至少价格上不坑。
就是不好吃。
两份竹筒饭卖相还不错,米饭上头铺着一层料,看起来怪丰富。刚上桌时禾嫒尺还兴奋地拍了照,发中午才组建的6人小群里@P,问他中午吃的竹筒饭是不是这样。
P说不是,不过看着觉得她们的也应该能好吃。
谢谢,看着好吃的东西有时候味道真不一定能好。
竹筒饭的料也就面上一层,拨开底下是大米饭,米饭干巴有点硬,还粘在竹筒壁上,怎么说呢,就像是用竹筒装饰过的盖浇饭。
而且是味道不太好的盖浇饭,比鹏城的某些中式快餐店还难吃。
米是事前煮熟的大米饭,上面的料也是提前准备好的炒菜。有客人点单后,再把熟的大米饭扒拉到竹筒里,上面盖上料,稍微热一热端出来,糊弄游客都不怎么好使,本地人尝了可能要骂人,这哪是他们广西本土的竹筒饭呀?
米饭还没热透,中间还有点儿凉。
炒青菜的味道倒是无功无过不算难吃。
东西不好吃也不好浪费,好在竹筒饭分量不大,上面的料还算有味,扒拉着随便吃点完事。
饭菜不好吃,心情自然不好,两人也不对饮了,反正店里其实也根本不像小紫书笔记推荐那样能听见酒吧街的什么好歌。
那边好几家酒吧呢,吵得很,坐在美味竹筒饭店里只能听见几首歌的共同混响,根本不知道对面唱的啥。而且店里的桂花酿喝起来好冲,还有点苦味,禾嫒尺不太习惯,难以细品。
她俩自己吃完觉得不好吃,嘴上互相吐槽不说,还到群里告诉其他几人不要来这家店踩坑。
贝壳这时也出来分享自己刚买的东西:“路边30一份的脆皮五花肉不是很建议你们买,量少味道一般般,不如去吃卤肉粉上面的锅烧。”
P则是买了15块钱一份的铁板豆腐:“豆腐上的酱味道还行,就是豆腐里头淡了些,算一般小摊水平。”
巴巴倒是没来西街,她往群里发自己的晚餐,里头就有一份竹筒饭,还@禾嫒尺和陈灵说:“我们在遇龙河这边的农庄吃饭,竹筒饭都放在柴火上现烤,味道还不错,你们要是有兴趣,明天也可以过来试试。”
说完,还往群里发送农庄的定位地址。
禾嫒尺对着手机,把照片放大仔细琢磨:“巴巴发的竹筒饭看起来好像还不错,竹子边上都烤黑了,还得劈开吃,应该是真的当地特色竹筒饭吧?”
“试试?”陈灵提议道:“反正明天我们得去坐竹筏,农庄应该也在那附近。”
想到明天能吃好吃的,两人心情好起来,又开始在街上逛。
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的西街看起来与傍晚时分又不同,主要是山变得没那么容易看见,风景消失后的西街乍一看,与一般县城没什么区别。
只是走路上时,偶尔抬头细看,才会忽然发现大山隐约浮现在眼前。这时的山景看起来完全不如白日时秀气,反而看起来有些诡异,仿佛像是随时会向城内压来一样。
这种怪异感,给夜晚的西街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因为刚才没吃好,所以两人逛街时,开始下意识寻找各种吃的。
先是买一个10块钱的酥饼分着吃,里头有韭菜、酸豆角、肉沫等小料,最开始吃着还挺香,两口以后又略显油腻,还好是两人分吃,几口就没了。
酥饼吃完还是觉得有些腻味,两人又跑去买茶饮。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