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美食网红打卡APP(卷尾巴猪)


只可惜火候的控制确实有些难度,再加上酒楼餐点出锅到上桌还有一段路要走,为了让菜品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不少厨子都宁愿让红烧乳鸽再多‘烧’一会儿,好让它能在上桌时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
像禾嫒尺今天吃的这只,就是多‘烧’了会儿的乳鸽。

第54章
就在大家吃乳鸽时,其他菜陆续上桌,什么蒸鱼煮虾,爆炒蛏子,禾嫒尺都不怎么感兴趣。
这些海鲜,她爸做得比酒楼里好吃。
比如说清蒸鱼。
酒楼里的清蒸鱼大多都是多宝鱼,石斑之类,稍大一些的鱼。去鳞之后在鱼身上改刀,往鱼身,鱼肚里放姜葱片上锅蒸。
出锅后将鱼身上的姜葱片取出,并把蒸鱼时渗出来的水倒掉,再重新往鱼身上放新鲜切好的细葱和姜丝,浇上一勺热油,将细葱和姜丝的香味激发出来,最后往鱼盆里倒入蒸鱼酱油,就能上桌。
这样做出来的清蒸鱼其实也好吃,尤其是将鱼肉和被热油淋过的葱丝蘸着蒸鱼酱油一块吃。
清蒸鱼必定是上桌前才宰杀,还热乎的时候完全吃不出腥味。鱼肉鲜嫩无小刺,小葱葱丝被油淋过,已经去掉生吃时略冲的辛辣味,拌着米饭至少能吃半碗。
这种蒸鱼禾嫒尺他爸也会,只是更合禾嫒尺心意的,是另外一种蒸鱼。
这种蒸鱼不用蒸锅,而是用电饭煲。
用电饭煲蒸鱼,就得趁着煮饭时,将鱼放在电饭煲的蒸笼上蒸,所以大多用的是小海鱼。
吃得比较多的,是一种名为狮头鱼的黄色小鱼。鱼身巴掌长,两至三指宽,据说离开大湾区,就很难吃到这种鱼。
小鱼吃起来一次不能只蒸一条,买鱼时得按照家里的碟子大小买。
蒸鱼的碟子能放几条鱼,就买几条鱼。
海鱼本身就自带一点点盐味,蒸之前不用腌渍,只需将鱼处理干净,横着排列好码进碟子里,再撒上刚切好的姜丝,葱粒,少量盐,一点点酱油。
然后开始煮饭。
这时候还不能将鱼放进电饭煲,得等。
等电饭煲里煮米的水沸腾,才能将鱼连着碟子一块放进蒸格里。
不需要另外看时间,也不需要观察火候,等电饭煲发出“滴”的提示音,米饭和鱼就能一并出锅。
在电饭煲里蒸的鱼,和在锅上蒸的鱼吃起来完全不同。
在锅上蒸较大的鱼时,需要将鱼蒸出来的汁水,连着蒸鱼时放的姜葱一起丢掉。因为这样蒸出来的鱼汁和酱油混合在一起,会冲淡酱油的味道。
要是鱼没那么新鲜,腥气还会非常重,不能留。
把鱼汁倒掉,再淋上酱油时,其实酱油和鱼毫无关系,是完全分开的食材和调味料。要通过姜葱味的热油,将酱油和鱼的味道融合在一起。
吃鱼时,嘴里更重的,其实是蒸鱼酱油味。
电饭煲蒸的鱼不需要在出锅以后再次进行调味,它的味道在电饭煲里已经被调好。
鱼在蒸制时,包含大米香气的水蒸气会冲进碟子里的姜葱上,慢慢地将姜葱里头的味道逼出来,落入鱼身上。
带有姜葱味道蒸汽渗入鱼身,将新鲜的小海鱼慢慢蒸熟,鱼肉从生转熟时,渐渐从鱼身上渗出汁水来。
这些汁水与碟子里原本添加的少许盐和一点点酱油,被电饭煲里带有米香味的蒸汽米汁混合在一起,会化作及其鲜美的鱼汁。
小鱼和大鱼不一样,鱼肉嫩,嫩得甚至用筷子都很难夹起来,有些人会觉得这种鱼吃起来很烦,宁可不吃。
确实,小鱼吃起来也是有技巧的。
比如说禾嫒尺家常吃的狮头鱼,这种鱼几乎没有小刺,只有一根主骨。
吃之前得先用筷子把鱼边上的鱼鳍划拉下来。鱼肉嫩,熟练的人很容易就能把鱼鳍和鱼肉分离。
下一步,就可以掏出吃鱼的工具——勺子。
不能是陶瓷勺,因为陶瓷勺的边缘厚,不好处理鱼肉,得用勺边缘很薄的那种铁勺,勺子最好还得大一些,长一些。
用勺子前沿从鱼尾部开始,将鱼肉和主骨头分开,把鱼身慢慢盛进勺里,最后再勺点儿鱼汁,与鱼肉一并吞下。
鱼肉嫩极,入口不棉,上腭与舌头一压,就能将它压散开来,这种鲜嫩口感是大鱼不会有的。
将鱼肉在口中压碎时,鱼汁又能趁机钻进鱼肉之间,让鲜香味充斥整个口腔。
将鱼吃干净,剩下那点鱼汁才是整道菜的精华。
它本就从鱼身上化出,除了鱼香味,还带着一丝丝不易被察觉的米香。要是谁不明白味觉中的‘鲜’到底是什么味,可以奢侈些直接将它勺起来喝,它能给人带来一种新的认知。
神奇的是,虽然蒸制时没往里面加任何一滴水,鱼汁很浓,喝起来却没有浓厚感,反而很清爽不油腻。
禾嫒尺通常不会直接喝鱼汁,而是会选择用鱼汁拌饭吃。
鱼汁拌饭,又和用浓稠的炒菜肉汁拌饭吃起来完全不同。
虽然味没有肉汁拌饭浓,但味道一点不输。鱼汁特有的鲜味会和蒸鱼时渗出的鱼油融合到一起,让拌的米饭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油润感。
拌饭吃起来极鲜,要是往里面再拌点儿没吃完的鱼肉更是美,尝着半点不油腻,反而会让胃有一种温润的安稳感,很舒服。
不管是不爱吃饭的小孩,还是消化功能不好的老人,又或是没有胃口的病号,都相当适合来碗鱼汁拌饭。
只可惜,一份蒸鱼到最后能拌饭的鱼汁不会超过两勺,通常拌大半碗饭就会用完。
这种蒸鱼做法简单朴素,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饭店是吃不着的,毕竟饭店不可能每蒸一次鱼就煮一锅饭。
心里想着她爸的蒸鱼,禾嫒尺一边随便夹着菜吃,一边琢磨啥时候让她爸再给做一次蒸鱼,椒盐九肚鱼终于上桌来。
将嘴里的蒜蓉菜心赶紧咽下,禾嫒尺率先夹起一块椒盐九肚鱼,咬下一口。
“呜~”好香的椒盐味!
见姐姐吃得香,王佳希也跟着夹起一块鱼肉:“呼,烫。”
禾仁善在一旁看见两个小辈的吃相,问她俩:“好吃吗?”
两人接连点头。
“我也来一块。”禾仁善胃不太好,平时不怎么爱吃口味重,煎炸类的东西,只是见其他人吃着香,他也没忍住夹起一块。
吃没几口,他又开始给大家科普:“这道菜有点来头的哦,以前是一个去澳门进修的厨子率先做出来的,那时候这种鱼便宜的要死,在菜市场卖都没人要的……”
亲爸的声音在禾嫒尺耳边飞过,她不用听都知道她爸到底要说些什么。
她爸每次在吃这道菜的时候,都要重复说一遍自己不知从哪儿得来的椒盐九肚鱼起源消息,消息来源不知道靠不靠谱,具体内容是真是假也不知道,禾嫒尺少说听过二十遍。
背都能背出来。
九肚鱼,有些地方又称为狗吐鱼,鼻涕鱼。
光是听名字就能感觉到起名的人到底有多嫌弃这种鱼。
好听一些的名字也有,叫豆腐鱼。
这种鱼和一般的鱼不同,浑身软烂,连身上的骨头都不硬不扎人,吃起来像嫩豆腐,口感又像鼻涕。
确实以前的人但凡能买着正常鱼吃,都不想吃它,在菜市场里烂便宜。
那会儿有个粤菜厨子,他就想,这么便宜的东西要是能做好吃了,岂不是很赚钱?
于是他对这种便宜又没多少人喜欢吃的鱼进行多次研究,尝试过各种烹饪方法,最终研究出椒盐九肚鱼的做法。
九肚鱼长得圆滚滚,像日本豆腐,吃起来口感也像。
去掉鱼头的内脏,切断,再略微用盐和姜丝腌渍入底味后,裹上粉浆入锅油炸。
炸出来的鱼肉明明比豆腐还嫩,却因为它本身是整体的鱼,又不会像豆腐那样轻易散开,让它成功获得一种新的奇特口感。
其实炸过之后直接干吃就已经很不错,而椒盐的做法,则是将椒盐、青红椒丁、以及蒜末爆香,最后将炸好的鱼段丢进去爆炒几下,再出锅。
经过这样烹饪的九肚鱼色香味俱全,让它原本软烂口感的缺点瞬间转变为独一无二的优点,身价暴涨,据说在九十年代的某些地区,就能卖出18一份的高价。
让原本没人吃的鱼身价暴涨将近十倍,最初研制出这道菜的厨师也早已发了大财。
炸货得趁热吃。
禾嫒尺夹起椒盐鱼块,轻轻吹了吹,用嘴唇确认它的热度,再用牙齿咬开鱼块外面炸得焦黄,上头还点缀着椒盐青红辣椒末的面衣。
“咔嚓”一声,面衣碎开,露出里头雪白嫩滑的鱼肉。
九肚鱼的鱼肉过于嫩滑多汁,失去一边面衣的支撑,眼见就要从咬开的口子往外滑。
对准口子吸一口,鱼肉又不由自主地滑入禾嫒尺嘴里,鲜嫩的软烂的鱼肉在她口中和香脆咸辣的面衣混合在一起,形成脆嫩双重奏。
这家店给鱼裹的面衣不算厚,仅仅只是刚好将鱼包裹起来,好在炸制时让鱼肉不至于直接接触滚油。
要是鱼肉直接接触滚油,鱼皮一破,鱼身会整个烂在油锅里。
禾嫒尺再对着鱼块吹了吹,确认鱼块的温度能够入嘴,直接将剩下的半块鱼肉放进嘴里嚼。说是嚼九肚鱼,实际上牙齿能感觉到的触感基本都是面衣带来的。
鱼肉进嘴一碾,就化开了。
入口即化这个词,仿佛就是为它而设。

禾嫒尺在心中给椒盐九肚鱼疯狂爆灯。
能看出来最初创造菜谱的厨子十分善用调味料,并且他的进修方向还挺丰富。
虽说这道菜属粤菜,其实椒盐原本在川渝菜系中用得更多,椒盐中的椒,其实是花椒。
好厨子的出身跟地区没什么关系,我国厨师基本功扎实,再加上现在物流比以前发达,各种各样的食材、调味料都能在不同地区买到。
好厨师只要熟知食材特性,能把来自全国各地的食材调味料都用起来,创造出不一样的新菜。
椒盐九肚鱼是一道菜谱完成度很高的菜,只要严格按照步骤做,成品味道都不会差。制作过程最难的点仅在于油炸的火候。
因为这种鱼嫩,鱼身上汁水多,要是炸的时间短,会不熟。而时间稍长,鱼身就会开始渗鱼汁,哪怕刚炸好的鱼块,也会因为里头渗汁的原因导致面衣被打湿,吃起来不不光不脆,还软趴趴。
这种火候把控对于餐馆里每天做菜的大厨并不算难,出品很难不好吃。
只是有些店,它就是能把这道制作方法已经非常完善的菜做得难吃。
九肚鱼价贱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
椒盐九肚鱼这道菜被创作出来之后,渐渐火爆广东各区。
各大菜馆、大排档当然也不会放过挣钱的机会。
这道菜制作不算困难,只要尝过味,回去再略尝试就能还原个七八成。
由于原材料和制作方法过于适配,能还原七八成味道已经很好,多的是顾客愿意买单。
于是原来根本没什么人买的九肚鱼一路涨价,水涨船高。现在到餐馆里点一份椒盐九肚鱼,价格38~78不等。
而原材料的九肚鱼在市场买,价格也从最初的2元一斤,接连涨价,涨到20~30一斤。
二十多一斤的九肚鱼用来做菜,卖个三五十,甚至六七十,有得赚,毕竟饭店批量拿货肯定比市场卖更便宜,但是肯定没最初那么赚。
那怎么办呢?
减少份量呗,半斤做一份成本不就低了嘛。
什么?半斤一份成本也要十块,还是高?
那就再减量!三分之一斤做一份,成本总能控制吧。
九肚鱼一斤也就6条,三分之一斤那就是两条鱼。
每条鱼能被切成三块,两条就是6块。
一份几十块的椒盐九肚鱼端上桌,只有6块鱼,像话吗?
肯定不啊!
于是有些店,就会想法子让鱼块看起来更多,菜量更丰富,比如说把面衣打厚。
面粉便宜啊,炸鱼的时候裹厚一些,多往里头打点儿粉,看起来不就很丰盛嘛。
鱼也可以切小块一点嘛,比如说不切成3块,翻个倍,弄成6块怎么样?
往小了切也不像话,这样吧,把鱼身从中间刨开,将中间那根主骨抽出来,把鱼块从中间沿着主骨的位置分开,一分二。
客人问起来也好解释,去骨了呢,比没去骨头的鱼多出一道工序,肯定更受欢迎。
而且去骨以后,鱼炸时不容易出水,不必将火候把控完美也能正常出餐。
难吃,这样做出来的椒盐九肚鱼真难吃。
九肚鱼的特点,就是肉嫩得像是快要烂掉一样,连带鱼刺也软,哪怕主骨也是软的,比猪软骨还要软,根本扎不着人。
将它炸制的时候,最好的口感是皮薄脆,内馅多。
肉越厚,鱼越肥,越好吃,为了让它的肉吃起来更肥厚,主骨是故意留下不去的。
毕竟骨头存在感不强,不管是咬碎了跟肉一起咽下去,还是嚼吧嚼吧最后将它吐出来,都不碍事。
像禾嫒尺一样吃鱼熟练的食客,甚至还有专门的吃鱼技巧。比如用牙齿从鱼块中间将面衣咬破,继续往里咬合,等牙齿碰到鱼骨时,不咬断,直接顺着鱼骨把鱼肉整串捋下来。
反而要是将主骨去掉,把鱼块分开,再裹上厚厚的面浆炸制,最后吃起来就是一嘴的面衣,里头只有薄薄一层鱼肉。
鱼肉少,它的鲜嫩软滑特点就会变得不那么容易吃出来。
要是从未吃过这道菜的人尝了,会觉得还算有特色,吃几块尝个味就行,多了也腻,毕竟面衣那么厚呢。
要是碰到厨子不用心,有时还会吃到没炸透的面衣,嚼起来特别像没发酵好的面包。
禾嫒尺吃过的椒盐九肚鱼可多,而且她是一个人能吃掉大半盘鱼的人,对于这道菜的要求会高很多。
春园楼的椒盐九肚鱼,就刚好能达到她的要求。
这家店的九肚鱼在处理的时候没有去主骨,用的是肥鱼,鱼身圆胀,咬开面衣后里头满满都是鱼肉。
炸制时表层的面衣虽挂得薄,只是厨子为了让外头的面衣吃起来更酥脆,炸时还少量多次淋了些面浆碎在鱼身上头,好让鱼出锅时呈现出一种类似裹了面包糠的感觉。
出锅之前炒的椒盐味也调得恰到好处,让炸过的鱼吃起来不会过于油腻,让人吃完一块又夹一块。
现在大部分商家,尤其是鹏城的商家,为了节省成本,遍地都是厚面浆裹薄鱼块,能不跟着潮流走,做到这样非常难得。
一家人吃得差不多,在饭桌上又开始聊。
禾嫒尺也吃饱了,跟着聊几句,却发现坐在旁边的王佳希无法加入话题,无聊得很,就像以前跟着家长出门吃饭的她。
禾嫒尺打开小众点评搜索附近商家,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后,问王佳希:“你无聊不,我带你去玩?”
“啊?可以吗?”王佳希面带期望。
“肯定行。”趁着家长聚会自己溜出去玩,这事禾嫒尺小时候没少干。
双方家长吃完午饭聊过天还要到附近逛商场,看那样子没有三小时下不来,她带表妹出去玩,回家之前再跟家长汇合就行。
“我带佳希去玩啦,有事手机联系。”禾嫒尺给家人打过招呼,带着表妹就往外溜,眨眼间两个小辈已经跑得不见人影。
离开酒楼,两人往附近的商圈方向去,禾嫒尺先是给表妹和自己买了两杯一升装的水果茶,转头又带着表妹钻进游戏机厅换币。
过年期间游戏机厅里的人格外多,有朋友之间约好出来玩的,也有家长带孩子来玩,人头攒动很难分清楚这里和菜市场哪里更吵。
禾嫒尺带着表妹在游戏厅里穿梭时,还看见某些家长把小孩晾一旁,自己抱着一筐币占了游戏机闷头死杠,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要玩。
社会人禾嫒尺已经有段时间没来游戏机厅,对机器都不怎么熟悉,反而是表妹对每台机器的功能都熟得很。
十几岁的小孩看上去没少跟小伙伴出门玩,不说别的,就连抓娃娃技术都比禾嫒尺强得多。
身上手上挂着好几个刚抓的娃娃,大丰收。
家里大人吃完饭,又逛个够本,才来游戏机厅找她俩,给她俩分别带回家去。
回到家的禾嫒尺想起今天午饭,决定给春园楼的椒盐九肚鱼单独写一篇笔记。
这家酒楼其他菜都在平均水准,好吃,但不算非常有特点,只是椒盐九肚鱼确实值得推荐。
虽说她的粉丝基本都在鹏城,禾嫒尺本也没指望她的粉丝看完笔记之后会跑她老家吃饭。
只是至少,她希望粉丝们看完笔记,能知道好吃的椒盐九肚鱼长什么样,不要被裹满粉浆的炸鱼片欺骗,觉得这道菜不过如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