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文女配夺回气运后/锦鲤文完结后,女配重生了(临天)
上回见到谢启云时,顾知灼就算过一卦,他满身死气,活不过月余。
怎么就这么好玩呢!
她倚在美人靠上,罗裙下的双脚悬空,一摇一晃:“你接着说。”
猫在他杯子里洗爪爪,又抖了抖水珠,溅得他满脸水。
向阳高兴了,把水杯往它面前推了推,笑得格外灿烂:“晋王在屋里的时候,外头只有那个老管事守着,晋王走后,属下悄悄靠近了一些,庄子里头的下人好像都不会说话,是哑仆。这些哑仆分散在庄子四周,看起来很随意,但是每个人始终都盯着不同的方向。但凡从庄子前路过,就躲不开他们的眼睛。”
“属下还发现,屋子的四周堆满了火油,里头也摆了蜡烛和火石,几乎是触手可得。那个管事应当是个练家子,耳聪目明的很,差点让他发现,为免打草惊蛇,属下就先回来了。”
顾知灼的指尖轻轻叩击桌面。
哑仆是为了保证不会有人泄露秘密,顾知灼猜测,他们十有八九也不识字。
管事是个练家子,应当是死士,晋王显然最信赖他。
至于这些火油和蜡烛火石,是为了以防万一,若有人强闯,一把火就就轻易的把该烧的全都烧完。
顾知灼还不能确定晋王藏了些什么,倘若真有先帝遗诏,是经不住火的。
暂时不能妄动。
她问道:“晋王已经回了府了吗?”
“是。”
向阳特意落后了一段,直到快到京城,官道上人多了的时候,才混在人群中进了城,一直跟着晋王回了府。
“属下等了半个时辰,晋王都没有再出来。”
看来是把柄不够,这倒是让顾知灼有些意外。
若是她的话,没有把柄,那只有制造出把柄了,晋王想必也会这么做。时间紧迫,朝上能让他利用的事理当不多……
向阳往地上抛了个核桃,核桃滴溜溜的一滚,猫的眼睛都瞪圆了,从石桌上扑了下去。
顾知灼拿出罗盘,连起三卦,抬眸时,向阳已经坐在了地上,一人一猫正玩得开心。
“你回去后,跟公子说一下这件事。”
“是。”
向阳跳了起来,依依不舍地朝猫看了好几眼。
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回。
顾知灼让人备了马,出了一趟门,去的是福安县主府。
一连两天,晋王都没有动静。
顾知灼也不着急,只让人在外头偷偷放出消息,说是晋王世子快不行了。晋王世子这怪病,在三里亭里见过的人不少,倒也没有人觉得意外。
而紧跟着,晋王府大张旗鼓地向承恩公府下了聘,一张张喜帖散了出去,定下了十月初三的婚期,仅仅只有四天。
这一时间,都让人忍不住纠结,应该是先准备大婚的贺礼,还是该连吊唁的丧仪也一块儿准备了。
晋王府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承恩公府明显没有什么热闹的氛围,就跟快要办丧事似的,晋王府的聘礼一下,孙念躲到了自己的院子,再也没出来过。
承恩公夫人直接坐在承恩公对面抹眼泪,眼眶红通通的,仿佛染了血。
“夫人啊,你要知道,现在是务必要把晋王和咱们家绑一块儿。”
“要是三皇子殿下没有登基,咱们孙家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你也得想想你儿子。”
“晋王府再如何也是王府,念儿嫁过去也不会吃苦的。”
这些话也不知道是在劝对方,还是在劝他自己。
啰啰嗦嗦的说了一通,承恩公实在没法面对夫人快要涌出眼眶的怨念,干巴巴地说了一句“给念姐儿的压箱底再多加十万两”,赶紧走了。
这一走,后头响起压抑到崩溃的哭声。
承恩公落荒而逃。
这一逃,他就在院子里遇到了素来得宠的爱妾。
宠妾哄着他进了自己的房里,一连灌了好几杯酒,灌得承恩公有些晕乎乎,她俯在他身上娇滴滴地说道:“爷,妾身今儿出门,您知不知道遇上谁了。”
“福安县主!爷,您肯定见过她。”
哦。这句一出,承恩公感兴趣了:“爷见过?”
对福安县主的身份,朝上猜测好几天了,本来以为一个平平无奇的县主,三两天就能挖出来历。偏偏她与顾大姑娘交好,顾大姑娘明摆着给她撑腰。他们就算打听,也不能做得太过火,以至于,直到现在,除了“殷氏女”这三个字,什么消息都没有。
承恩公催促道:“你快说说。”
“就是那位擅弹琵琶的归娘子!太夫人做寿宴,还请她来过,您还记得吧?”
归娘子在京城颇有名头,一手琵琶,琴艺之绝,可与大家媲美,是伎子中一等一的。
“真是她?”承恩公将信将疑。
“爷,是真的。”宠妾靠着他,带着酸意道,“妾绝不会认错。您不是总夸归娘子的桃花眼美得勾人,还说要是她的脸没毁,肯定纳进府来,金屋藏娇。妾一眼就认出来了。妾听到有人唤她县主,就悄悄跟了上去。她进了福安县主府的门。”
承恩公一拍桌子,嚷嚷道:“谢应忱知不知道什么叫礼仪廉耻,把一个贱籍伎子封为朝廷县主,他不嫌丢人?”
“呵呵,难怪福安县主册封后连门都不敢出,满京城听过她唱曲的人多着呢,她哪敢抛头露面!”
一个伎子倒是要和他们这些王公贵胄平起平坐了?
岂有此理!
承恩公把八仙桌拍得啪啪响,酒水溅了一桌。
“爷。”
宠妾把酒杯凑到他嘴边,又哄着他喝了几杯,喝得他面红耳赤。
宠妾娇滴滴地说道:“哎,您想给咱们三姑娘求一个县主傍身,太孙不答应。现在倒好,把县主给了一个伎子,连妾都为三姑娘不值。”
“要是得了福安县主册封的是三姑娘,晋王府保管不会有人慢待她。”
“三姑娘也会知道您的一片苦心。”
宠妾小心地察言观色,娇声道:“如今可好,三姑娘怨您,夫人也怨您。”
承恩公胸口的那团火腾腾地往上蹿。
他想给念姐儿撑腰,去向谢应忱为女儿讨个县主册封,被谢应忱给驳了,说什么于朝廷无功。如今倒好,连一个伎子都能册为县主,伎子能有什么功!谢应忱就是故意封了一个伎子来打他的脸。
承恩公越想越是这么一回事,他蓦地站起身,也不顾被撞得乓乓作响的碗碟,大声嚷嚷地叫上小厮就要出门。
承恩公一开始是想进宫跟皇后妹妹告状的,但是现在内廷这群阉人把他们自个儿当皇宫的主子了,想要进宫得对他们低三下四、百般讨好。就算塞了银子,能不能进得了宫门还得看这些阉人的脸色,说不让进,哪怕他是国舅,也能拦上十天半个月。
偏偏他还不敢发火。
沈旭这煞星是一言不和就会抄家灭门的主,谁敢惹?
于是,他的马车一拐,直到到了福安县主府的大门前。
灯笼的烛光下,牌匾上福安县主府几个字清晰可见。承恩公想着宠妾的那些话,越想越生气。
酒劲上头,他对着朱红色大门砰了踢了一脚。
“出来!“
京里见过归娘子的人不在少数,毕竟各府设宴,席间暖场,要么是戏班子,要么就是乐伎舞姬。归娘子名声大,只要她一露面,想藏也藏不住。
到时候,谁都知道谢应忱封了一个伎子当县主!
承恩公爱犯混,打年少时就是。
谢应忱敢让他没脸,他也非得折了谢应忱的面子。
砰砰砰!
承恩公一连踹了好几脚,梗着脖子嚷嚷道:“把你家县主叫出来。”
“爷要去喝酒,缺个美人儿唱曲。”
“让你家县主去给爷唱个小曲儿,爷赏银子。”
承恩公丢出来了一个钱袋子,重重地砸在了门上,又掉了下来。
线绳散开,钱袋里的银锭子撒了一地。
福安县主府所在的街上住了三四户人家,全都是朝中二三品的官员府邸,承恩公闹的动静不小,不多时,他们也都听说承恩公在县主府前发酒疯,非要县主出来唱曲儿。
再一打听……
“什么,承恩公说,福安县主是归娘子?”
“竟是归娘子?”
“承恩公是怎么知道。”
“封个伎子为县主,太孙此举实在不妥。”
于是,他们打算出去看看,结果,门一开,完了!
整条街都让东厂给围上了!
承恩公呆愣愣地站在番子们的包围圈中,对上周围一道道穷凶极恶的目光,傻住了。
众人心口狂跳,正要缩回去,也已经来不及了。
番子笑眯眯地做了一个“请”的动作,他们跟着笑,笑得比哭还难看,一个个乖乖地从门后头迈了出来。
番子端来一盆冷水朝承恩公泼了过去,风一吹,浑身凉飕飕的,他一身酒气彻底的醒了,脑子也清楚了。
这一醒,他两腿发软,差点原地一屁股坐下。
为什么会是东厂!
这一个个褐衣尖帽,他眼睛瞎了都认得出来。
他本来觉得自己闹得再过,也该是顾大姑娘出来,顾家人凶是凶了点,倒也从不滥杀。酒气壮人胆,他又不是没理,最多被打一顿。
真要打了他,他往地上一躺,就说被打残了,谢应忱要保住顾大姑娘,指不定就会松口给念姐儿一个县主。
“承恩公。”
一个尖细的嗓音在耳边炸开。
这人承恩公认得,东厂掌刑律的乌伤,乌千户。
承恩公能屈能伸,赶紧低声下气道:“误、误会,误会。”
他不敢惹东厂,东厂这些番子全都是没人性的,随便给他安一个罪名,就能弄走他半条命。
乌伤阴阳怪气道:“什么误会值得国公爷大半夜的扰了福安县主安宁?”
承恩公扯着嘴角,讨好地笑道:“本公是喝、喝多了,走错、走错地方了。 ”
“哦。”乌伤板着脸道,“带走。”
“国公爷到底是喝多了,还是图谋不轨,审审就知道。”
审、审审?
这下子,承恩公连下半辈子的酒都醒了,恨不能抽自己一巴掌。
谢应忱给一个伎子县主关自己什么事,自己干嘛要强出头?
“本公可以解释的。”
承恩公干笑着,冷水顺着发丝往下滴,他连回到一个时辰前掐死自己的心都有了。
看着连连逼近的番子,承恩公两眼一黑,差点就撅了过去,一个天籁之音恰在这时闯入耳中。
“住手!”
承恩公循声去看,感动地快要哭出来了:“亲家呀。”
晋王策马闯了过来,刚一靠近县主府,就被番子们拦下。
“亲家,快救我。”
承恩公仿若抓住了救命稻草,哭唧唧的大声呼叫。
晋王没有硬闯,他下了马,有些为难地皱眉道:“哎,你这是……你怎就招惹上东厂了呢。”
“亲家,你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进诏狱啊。”
承恩公不知是哪儿来的勇气,甩开了逼近的番子,冲了过去。
两人被一左一右的隔绝在了两边,承恩公满怀着期望,结果就见晋王摇了摇头:“不是本王不帮,这对本王有什么好处?”
什么意思?
晋王不想再拐弯抹角,直说道:“不知亲家对本王的提议,是怎么想的。”
什么提议?承恩公刚想问,脸色突然一僵,晋王说的提议,不就是让自己代替女儿嫁进晋王府?!
这分明就是在趁人之危!
“绝无可能!”红艳艳的灯笼光在他脸上留下斑驳的倒影。
“既如此,本王先走了。”晋王拉着马绳,作势就要离开。
“站住!”承恩公大喊大叫道,“王爷这一走,是不想与我家结亲了?”
“婚书已签,念姐儿必是要嫁进我王府。可惜国公爷无法来观礼了,你在东厂诏狱要好生照顾自己。”
晋王笃定地看着他。
没有把柄,就制造出把柄。
承恩公必会妥协,来为云儿冲喜。
晋王本也不想招惹上东厂, 自找麻烦的,但云儿等不了了。
沈旭人不在,肯定交代过他手下人, 护着他唯一的姐姐。承恩公不是爱犯混,爱耍酒疯嘛?那就疯到底吧。
晋王特意挑在写了婚书后动手, 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如今, 承恩公只有一个选择,答应代替他女儿,嫁来王府冲喜。
晋王不紧不慢地说道:“亲家,你得想清楚了。是晋王府,还是东厂诏狱?”
乌伤不等着他们叙完旧,他一个手势, 番子立刻拿下了承恩公。
被按住手臂往后拧时,承恩公吓得后背一股股地冒着冷汗,就跟被丢在冰天雪地里似的,全身冻得都快成冰喳子了。
“别别, 我错了……”
番子拖着他就走, 承恩公怕得不行,崩溃地叫道:“我答应,我答应还不行吗?亲家, 你快救救我。”
答应了。晋王勾起了一个笑。
早答应不就行了。白费他这么多的时间和心思。
他向着乌伤拱拱手:“乌千户,能否给本王一个面子?承恩公想必也不故意的,不如……”
“王爷, 想让我们东厂给面子, 您还不配。”
“乌千户,如今沈督主不在,东厂还是别这么嚣张为好。”晋王若有所指地说道, “有一句话,本王想与乌千户单独说。”
见他不为所动,晋王又补充了一句:“此事关系到督主。”
乌伤使了个眼色,让番子放晋王过来。
晋王走到他跟前,刻意压低了嗓音,只与他一人说道:“沈督主被调得远远的,你们真就相信,太孙他不会趁人之危?如今太孙未出手,许是还没有一个好的借口,怕担上卸磨杀驴的名声,徒生波折,与他继位无益。”
“督主留下乌千户,本意也是为了防备太孙使阴招吧?”
“太孙此人,千户不会以为他是真的纯良无害?”
晋王注意着乌伤的神色。
乌伤面无表情,唯独从一些小动作,可以看出端倪,好比现在,他狭长的眸子低垂,显然是在思考。
沈旭和谢应忱之间,远没有到亲密无间的地步,他们同样在相互防备。
这就够了。
晋王的眸中掠过一道利芒:“东厂带走承恩公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承恩公毕竟是国舅爷,哪怕酒后失言也没冲撞到县主,说到底,只是一桩小事。若是‘有心人’借机而动,到时候,太孙师出有名,说破天也是东厂理亏。不是吗?”
“承恩公不过是发了酒疯瞎胡闹了一通,赶走便成,何必为了这点小事留下把柄?让督主在青州也不得安心。”
他再接再励:“本王听闻督主在青州行事雷厉,已经有不少弹劾了。千户当谨慎为好。”
乌伤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搓摩着。
晋王又道:“乌千户,你别因一时之气,乱了分寸。”
终于,乌伤打了个响指,番子们放开了承恩公。
番子也没有刻意放轻了动作,承恩公直接摔趴在地上。
“福安县主因功得封。”乌伤朗声道,“谁再敢闹事。”
不敢不敢。
周围被强行叫出来的官员们满头大汗,连连摆手。
谁能想到,承恩公发个酒疯,能惹来东厂?
承恩公后怕到不行,又一想到,晋王逼着自己答应的条件,他连半点感恩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对晋王趁人之危的满腔怨念。
他在长随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就要走。
而这时,县主府的大门打开了。
殷惜颜独自走了出来。
乌伤的反应快得很,赶紧把自己藏在了一个番子的后头,以免被她认出来。不过,如今天色已暗,仅靠着几盏灯笼的烛光,应该认不出自己吧?
殷惜颜穿着一件胭脂色襦裙,一方同色长面纱从眼下一遮到了脖颈。
她就这样走了出来,站在众人面前,抬手解下面纱,坦然地露出了伤痕累累的脸庞。
这张脸,不少人见过,承恩公盯着她,脱口而出:“归娘子,你果然是……”后面的话没敢往下说,他缩了缩脖子。
“有何事?”
殷惜颜面向众人,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身份。
她从未有过掩盖过去的想法,无论是殷小当家,是伎子归娘子,还是县主。
都是她。
这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女子的尊严和人生从来都不在罗裙底下打转。
殷惜颜泰然自若地站在石阶上,桃花眼流转间,美目扫向众人,仿佛那些嘲笑、置疑、讥诮、和不认可她的,才是跳梁小丑。
“承恩公。”
她含笑,嗓音依然柔婉动人:“有何事?”
这三个字一出,番子们虎视耽耽的目光投了过来,那是一种一言不合,就要把他生吞活剥的目光。承恩公心口狂跳,“唱曲”之类的话是绝对不敢再说了,他紧张地咽了咽口水,只觉得今天自己真是蠢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