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姐没有否认,说道:“这话说的没错,大家都靠关系,关系不够怎么办呢?”
鹅姐把怀里的包袱拿出来晃了晃,“关系不够,钱来凑。钱就能够打通关系,铺一条路。”
如意没有直言反驳,她贴着鹅姐坐下来,“您说的都对,用钱打通关系,把我安排进了松鹤堂当差。然后呢?”
如意指着对门正在嗑瓜子,和胭脂闲聊的吉祥,“去年鹅姨把吉祥安排给三少爷童,吉祥喝酒误事,下午花大娘的小儿子就顶了吉祥的差事。这种好差事,一个萝卜一个坑,我蹲在坑里头,想着外头好多萝卜对我的位置虎视眈眈,我就打怵,万一出了什么差错,或者被人寻了个不是,被打发出颐园,鹅姨的付出岂不都白费了?”
鹅姐现在是摆明了即使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要给如意铺路,但是如意觉得,鹅姐一家对她已经够好了,纵使亲生女儿也不过如此。
可越是如此,如意就越犹豫,反复掂了掂自己的轻重,总觉得不值得鹅姨为她付出一切——这样的爱太厚重了,她承受不住。
鹅姐说道:“还没当差,就说这些个丧气话,你是有脑子的,可不像我那不争气的儿,坑还没占上,就得意忘形了。去年黑心棉那事,若不是你拿主意,要你鹅伯伯借了来寿家的一张利嘴捅破此事,烧了黑心棉,生病的人得以赔偿,否则,还不知会死多少人。”
如意心想,其实吉祥的差事也我出主意故意搅黄的……
不过,鹅姐这样一提,如意倒是有了另一个法子。
如意说道:“鹅姨,现在都在砸钱铺路,往松鹤堂里挤,咱们就是砸钱,也未必砸的过别人,到最后人财两空。不如,找另外一条路——那个来寿家的,只有儿子和孙子,没有女儿和孙女。颐园已经竣工,想必来寿家的现在闲着呢,不如……”
没有关系,就把关系扯起来嘛,总比一味砸钱强。
张皇亲街,东府。
虽说都是赐造的府邸,东府毕竟是长房,张家祠堂所在,府邸要比西府大一些。
张家老祖宗金老夫人出宫之后,等待颐园竣工时,是跟着长房一起住的,毕竟老祖宗的诰命是寿宁侯太夫人。
这一天,来寿家的服侍着旧主金老夫人用了晚膳后,像往常一样出了东府,准备回家歇息。
来寿家的是仆人,仆人都从西角门出来。
在她出门之前,东府小厮赵铁柱就先跑出来通风报信,“大哥!来嬷嬷快出来了!准备好!”
赵铁柱是吉祥他们在颐园仓库打杂时认识的东府小厮,还插香拜过把子,按照武力排行,吉祥第一,所以赵铁柱叫他大哥。
吉祥得了信,就跑到街角,他爹鹅姐夫驾着一辆马车,正在这里候着呢。
吉祥说道:“爹,快赶车,来寿家的就要来了。”
鹅姐夫把一吊钱扔给吉祥,“拿着,请你好兄弟吃顿好的。”
吉祥接了钱,跑到西角门门房里等着。
来寿家的果然走出来了,外头北风凛冽,雪花飘飘,她紧了紧身上的银鼠皮大袄,伸着头东西张望,“怎么回事?我的车呢?”
赵铁柱笑嘻嘻的迎过去说道:“来嬷嬷,您的车早就备好了,可是套马的时候,发现车轮开裂,不好走啊,您在门房稍坐一坐,我去给您雇一辆马车来。”
来寿家的说道:“外头的马车不干净,万一过了虱子就不好了——这府里,就没有其他车驾或者轿子了?”
赵铁柱陪着笑脸,说道:“有啊,就是现在每天客多,天气又不好,车驾都去送人,还没回来呢。轿子倒是有空的,就是下雪了,抬轿子的人万一脚上打滑,摔了嬷嬷,小的可担待不起呀。”
正说着话,鹅姐夫驾着一辆马车“恰好”经过门口,鹅姐夫大声道:“前头正是咱们西府来嬷嬷不是?”
来寿家的借着门口牛角灯笼的光,仔细一看,“你是?”
坐在车辕子上的鹅姐夫摘下头上的羊皮大帽,露出整张脸,“青天大老娘不记得我了?我是鹅姐的丈夫,鹅姐夫啊!”
一说青天大老娘,来寿家的顿时记起来了——也只有一个人这样叫过她。
来寿家的笑道:“哟,是你啊,西府怕老婆第一的鹅姐夫。”
这个鹅姐夫帮她在颐园里赶走了周夫人的陪房周富贵,出了口恶气。
这时,如意扶着鹅姐打开马车车帘,走下来了,鹅姐笑道:“正是巧了,遇到了咱们西府自己人。来嬷嬷是要回家吗?您若不嫌弃,就坐这辆车,要拙夫先送您回去吧。”
言罢,不容来寿家的推辞,如意和鹅姐一左一右,簇拥着来寿家的上了马车。
来寿家的毕竟年纪大了,扛不住冷,万一冻病了,还如何伺候老祖宗?明明晓得这一切有些凑巧,但还是跟着上了车。
赵铁柱和吉祥见马车走了,相视一笑,勾肩搭背吃饭去了。
马车里有熏笼,温暖如春,熏笼上还温着茶呢。
如意倒茶。
来寿家的忙道:“我晚上不喝茶,怕走了困。”
如意双手奉茶,笑道:“知道,这是面茶,杏仁粉和枣仁一起煮的,甜丝丝的,还可以助眠。”
来寿家的接过,喝了一口,果然顺口,一股暖流入腹,浑身发热,来寿家的连喝了几口,如意赶紧给她续上。
“这味不错。”来寿家的问道:“你们知道我家在那里?”
鹅姐说道:“石老娘胡同,三进的大宅院,您在外头也是个老封君啊,谁人不知。”
曾经豪门大族的大管家,比大部分人京官过的还舒服呢。
最近这些奉承话,来寿家的听得多了,现在身上暖和了,来寿家的缓缓放在茶盏,“鹅姐,你素来是个爽快人,说吧,找我干什么?”
“这不是为了我这个小侄女嘛。”鹅姐把如意轻轻一推,“我没有女儿,一直把她当女儿看,您看看,这模样,这人才,这杏仁枣仁茶也是她的手艺,不错吧——够不够格给咱们老祖宗当个三等丫鬟?”
“原来为这事。”来寿家的歪在马车板壁上的引枕上笑着,“你烧香拜错了地方,颐园松鹤堂伺候的人选我说了不算,东府大管家娘子来福家的,还有跟着老祖宗一起进宫居住的芙蓉姑娘才有资格决定。”
“这个我知道。”鹅姐继续陪着笑脸,“只是,在我面前就有您这尊真佛,我又何必舍近求远找别的菩萨呢?以前您在花姨娘房里当管事嬷嬷时,就是您把我选进去给三少爷当奶娘的,这个恩德我一直记着,在我心里,我就您的人。”
鹅姐靠近过去说道:“您没有女儿孙女在里头当差,又住在外头,倘若老祖宗那里有您的人,有什么大小事情,您的消息是不是就灵通许多了?”
来寿家的依然一副不为所动的态度,反问道:“你怎么知道老祖宗那里没有我的人?”
鹅姐一愣,这话……是生气了吗?
如意连忙说道:“来嬷嬷已经是老封君般的人物了,嬷嬷的安排怎么会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能够揣摩的?只是我鹅姨,还有鹅伯伯都得过您的恩,您什么都不缺,他们两个无从报答,就想着,能在老祖宗那边有一个人当您的眼睛耳朵,也是好的。”
“哟,好一张巧嘴。”来寿家的打量着如意,“只不过,你们来烧我这个冷灶,还真是烧错了。颐园修缮一年来,我得罪的人数都数不过来,连东府的侯夫人都得罪了,为什么还能立足呢?靠的就是我大公无私,一心为老祖宗作想,所以别人奈何不了我。我呀,就是朝廷的孤臣。”
这意思,就是她要当一个“孤臣”,不需要像别人那样拉帮结派扯关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鹅姐有些灰心,钱少不够砸,关系也不好走,莫非真的走投无路?
谈不拢就算了,让鹅姨知难而退也行,别花那些冤枉钱,如意为缓和气氛,忙道:”那是那是,还有谁比您忠心呢。是我们以世俗之心,度您孤臣之腹。我们私心杂念太多,远不如您心若明镜,不染尘埃,一心只想着老祖宗。”
来寿家的笑了,“你这个孩子,从那里学来的这些个套话,就像戏文里头的佞臣。”
如意仗着年纪还小,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和来寿家的玩笑,“嬷嬷猜说得对,我正是从茶馆说书人那里听的,现学现卖罢了。”
如意拨开车帘看了看外头街景,继续给来寿家的续茶,“已经过了西四牌楼,快到石老娘胡同了,冬夜寒冷,您喝一杯暖一暖再下车。”
马车稳稳停在石老娘胡同的来家。
鹅姐夫跳下车辕子,把凳子摆在地下,如意和鹅姐扶着来寿家的,踩着凳子下了车。
来寿家的整了整大袄,如意和鹅姐没有立刻回马车,她们站在雪地里,恭恭敬敬的目送来寿家的回家。
她们虽是带着功利心来的……但……来寿家的停下脚步,回头朝着两人招招手,“进来吧,你们送我回家,我难道还招待不起一杯茶?”
作者有话要说:
松鹤堂编制太难进,鹅姐找曾经的董秘来嬷嬷搞个内推的名额。
第十四章 吃甜茶如意开眼界 惜人才老封君指路
如意和鹅姐跟着来寿家的回家,齐齐整整的三进大院,来寿家的住在正院。
因此时是黑夜,看不清大院的景致。也不知跨过了几道门槛,两人跟着来寿家的来到东边的一房子,来寿家的说道:“你们先坐,我去换一身衣服。春花秋月,好好招待客人。”
东边是临窗大炕,两边靠墙摆放着四张官帽椅,椅子下有脚踏,春花秋月两个丫鬟都穿着青缎夹棉比甲,她们先搬了两个放着炭的脚炉,把炉子放进脚踏里,请两人坐。
如意和鹅姐坐了,脚下暖暖的,驱散了寒气。
春花捧了一个剔红攒盒,盒子里放着十几样细巧的点心,秋月上了茶,旁边摆着银杏叶茶匙。
是盐笋胡桃松子茶,入口微咸,但不口干,满口是松子的清香,喉腹都是暖暖的。
鹅姐吃茶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眼神观察着屋里的摆设,耳朵还听着外头的动静,想着来寿家的换好衣服没有、待会该怎么说话。
如意毕竟是个十二岁的少女,她对吃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喝完了茶,还用银杏叶茶匙挑起杯子里的盐笋、松子仁,一颗颗的慢慢嚼着吃。
这种喝茶的方式叫做吃茶,茶里加了料。
春花见她喜欢,还上去问道:“我们茶房还新做了蜜饯金橙卤子泡茶,姑娘要不要尝尝?”
没等鹅姐婉言拒绝,如意就连连点头,“好啊好啊,劳烦姐姐加些刚才吃的盐笋,嚼起来可香了。”
不一会春花果然端着蜜饯金橙甜卤泡茶来,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银碟,碟子上摆放着切碎的盐笋,旁边依然是银杏叶茶匙。
春花说到:“想吃多少盐笋,姑娘自己加,吃的香甜。”
如意谢了,鹅姐也道谢,还拿出两个红封塞给春花秋月,“大晚上的打扰你们,辛苦了,天气冷,你们晚上打酒吃。”
里头是五个小银馃子,用来赏人很体面。
春花秋月笑着接了,说道:“两位慢用,我们去瞧瞧老夫人换好衣服没有。”
两个丫鬟走后,如意指着墙角摆着的西洋大鸣钟说道:“这东西我只在花姨娘房里见过,三少爷房里的那个,还没有来寿家的这个精致呢。”
话音刚落,一只鸟儿从大鸣钟里跳出来,“咕咕”叫了八下,又跳了回去。
屋里没别人,鹅姐才放松一些,啧啧说道:“怪不得都说来寿家的在外头是老封君,这日子跟主子过的差不多——花姨娘的院子还没她的大呢,难怪她眼里除了老祖宗就没有别人,要是我到这个年纪、有这份家业呀,早就在家享福不干了。”
如意说道:“正是,从家奴到老封君,到顶了,怪不得她不屑咱们表忠心,她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过得好,何必培植什么耳目帮手。”
“找关系这条路走不通,送礼物——鹅姨,您瞧着来寿家的摆设,您就是砸锅卖铁凑钱送的贵礼,也比不上其他三个来家一根手指头,白白浪费了钱财,咱们削尖了脑袋也挤不进去松鹤堂,就别挤了,好好攒些家底,将来鹅姨也能过上好日子。”
如意真的不想看见鹅姐孤注一掷下血本给自己铺路。
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鹅姐来来寿家的开了眼,看清楚了自己的斤两,顿时灰了心,“我晓得了,松鹤堂咱们不挤了,想想其他的出路。”
两人正小声说着体己话,外头丫鬟高高打起门帘,“老夫人来了。”
两人赶紧从脚踏上站起来。
来寿家的穿着蓝织金对襟袄,大红云鹤马面裙,头顶上的狄髻已经拆下来了,松松的绾了个圆髻,插戴着一支金镶红宝石簪子。
簪子上的红宝石比鸽子蛋还大。
来寿家的坐在临窗大炕上西边的位置——炕上东边的位置是男主人或者比来寿家的更尊贵的人坐的地方。
来寿已经被发配边关十二年了,早就不在家,来寿家的依然习惯坐在西面,好像她的丈夫从未离开。
等来寿家的坐定了,如意和鹅姐才回刚才的座位坐下。
来寿家的看出来年纪大了,有些怕冷,明明屋里热坑火盆烘的温暖如春了,手里还捧着一个手炉不放,说道:
“我儿子负责收保定府春秋两季的田租,今年天热,庄稼大旱,秋天的田租到现在还没收齐,他留在保定,看看入冬之后还能有些什么进项,就还没回来,我那媳妇也在保定照顾他,若不然,就要她陪着你们说说话。”
鹅姐忙说道:“巧妇难做无米的粥,我听花姨娘说,今年咱们府里大部分的田租都没收上来,今年夏天热的长,不是大旱,就是闹蝗灾。”
来寿家点点头,说到:“东府那边,还不如咱们西府呢,各有各的艰难,到处打饥荒,这——”
“祖母!”
来寿家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
一个穿红的胖小子从外头直冲进来,窜蹦蹦的跳上坑,扑到来寿家的怀里。
来寿家的慌忙舍了火炉,露出慈爱之色,抱住了大胖孙子,“官哥儿,今天夫子教了些什么?”
官哥儿摇头晃脑的背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来寿家的揉搓着官哥儿的脸,“学到鹿了呀,将来我带你去颐园看鹿去,颐园里有梅花鹿,还有罕见的白鹿——今晚有客,先见见客人。”
官哥儿从炕上下来,作揖行礼。
鹅姐连忙褪下胳膊上一对金镯子当见面礼,“这就是您的大孙子官哥儿吧,诗背的真好,将来必定蟾宫折桂,金榜提名。小小薄礼,见笑了,留着赏人吧。”
来寿家的孙子,出了娘胎后,来寿家的求侯夫人崔氏一个恩典,放了孙子自由身,脱了奴籍,以后可以考科举,走仕途。
崔夫人同意了,来寿家的从此离开了花姨娘院子,出了西府二门,不再和来喜家的斗,告老回家荣养,含饴弄孙。
来寿家的世代为奴,对脱了籍的孙子寄予厚望——小名叫做官哥儿,就是希望将来当官嘛!
来寿家的对大孙子说道:“官哥儿,你先回房泡脚,我待会就去陪你。”
官哥儿告退,鹅姐也很有眼色的告辞,“时候不早了,打扰嬷嬷您这么久,我们也该回去了。”
来寿家的复又捧起手炉,“天气冷,我就不送你们了——刚才听春花说这女孩儿喜欢吃盐笋和蜜饯金桔卤子茶,我要她们各包了一包,已经送去马车上了。”
这个来寿家的不愿欠别人一点人情,立刻就还了,都不带隔夜的。
如意连忙道谢。
来寿家的将她从头打量到脚,“行事大方,稳得住,倒是很对我的脾气。”
鹅姐心中大喜:如意可以进松鹤堂了!
“不过——”来寿家的摇头说道:“我年纪大了,每天单是陪着老祖宗说话解闷就很费劲,早就不耐烦调教小丫鬟们。
鹅姐:嗨,高兴早了!
来寿家的慢悠悠的说道:“不过,我可以给你指条路。颐园的承恩阁,你可以把如意安排进去。”
“承恩阁?”鹅姐不解,“承恩阁在山上,是登高赏湖光、赏月亮的地方,没有人住啊,去了,也就是看看空房子。”这不和胭脂干的活一样嘛,到头来,白忙活了!
来寿家的笑道:“我就随便说说罢了,你别往心里去。”
如意赶紧拉了拉鹅姐的手,“承恩阁好地方啊,我就喜欢高的地方,夏天凉快,冬天……冬天反正都生炉子嘛,多谢来嬷嬷指点,我们记住了。天色已晚,不打扰了,告辞。”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好像住进了黑店(果茶去冰) 与恶灵的捉迷藏,被找到会死的那种?
俞小澄:不好意思,游戏开始前,我才是鬼,藏好了,别被我捉住!
修仙世界的妖仙大乱...
-
我为囤货狂(九度梅) [无限流派] 《我为囤货狂[无限天灾]》作者:九度梅【完结】晋江VIP2025-02-14完结总书评数:924 当前被收藏数: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