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吉祥如意(暮兰舟)


看到吉祥找过来了,赵铁柱如释重负:“你总是笑我是个狗鼻子,闻到味就找过去了,没想到你也是个狗鼻子,闻着味就知道是我。”
见赵铁柱还能玩笑,吉祥知道这家伙肯定死不了。
吉祥忙将自己的十全大补丸拿出来,喂给吉庆吃了,“你们两个上马,我牵着你们回营。”
吉庆吃了药丸,脸上终于不是死人般苍白的脸色了,“吉百户真厉害,我们都受伤了,就你一个全乎人,还能来救我们。我方才还跟赵铁柱打赌,说如果海椒煮水真的能够把你引过来,我就把你叫爹,我输了,输得心甘情愿,爹。”
“我还没成亲呢,那里来的儿子。”吉祥先扶着伤最重的吉庆上马,就要搀扶赵铁柱时,从浓雾里冲来五个鞑靼敌军,就要抢马!
吉祥只得放下赵铁柱,拔剑和五人缠斗起来,所有人都将尽力竭,皆是以命相搏,吉祥落于下风之时,身后鞑靼兵挥起手中弯刀,朝着吉祥后颈砍去!
趴在马背上的吉庆看见了,居然拼尽了最后的力气,奋力一跳,用身体将鞑靼兵压在身下,鞑靼兵挥着弯刀,抹了吉庆的脖子。
此时树下的赵铁柱装填好了弹药,将火枪举起来,但雾气太浓了,火绳受潮,死活点不燃火绳枪上的火绳,赵铁柱换了好几根火绳,终于点燃了其中的一根,呯的一声巨响,将那鞑靼兵的脑袋炸开了……
最终,吉祥牵着马,驮着断腿的赵铁柱和断气的吉庆从大雾中走回了营地。
应州大捷,鞑靼小王子当年去世,鞑靼元气大伤,各个部落为了争夺领导权互相残杀,无力滋扰边关,烧烧抢掠,大明边关由此得到了三十年的安宁,这是正德皇帝在位最大的功绩。
豹子营里,军医给赵铁柱断腿接骨,赵铁柱疼的像战马一样嘶叫,吉祥听的肝肠寸断,还不得不听从军医的命令,强行压住赵铁柱,不让他乱动。
当晚,赵铁柱发起高烧,浑身滚烫,吉祥一次次用湿手巾给赵铁柱额头降温,就怕他像当年的长生一样,把脑子烧坏了。
赵铁柱烧的以为自己要死了,口出真言:“我不想死,我还没娶到心上人呢,我不能死啊。”
吉祥说道:“就是,等你腿骨长好了,就去南京,把你心上人红霞娶了。”
赵铁柱蓦地睁开眼睛,“不是红霞,我的心上人就在京城。”
难道是如意?把吉祥吓一跳,手里的刚换的湿手巾落在了枕头上,赶紧捡起来给赵铁柱擦头,“你小子发烧了别胡说,以前红霞还在颐园的时候,你经常给她送吃的,你这么护食的一个人,想从你碗里夹块肉都难,你却送给红霞,你的心上人不是红霞是谁。”
赵铁柱说道:“是胭脂啊,一直都是她,我那时候送红霞,是因不好意思直接送给胭脂,红霞是我一起长大的表姐,送她就理所当然了,她们两个是好朋友,有红霞吃的,就少不了胭脂。”
原来是为了醋包的饺子!吉祥难以置信,“可是这五年红霞去了南京,我也没见你送吃的给胭脂啊?”
赵铁柱说道:“这五年我一直背着你送,你不晓得。”
吉祥第一次觉得自己其实从未了解过赵铁柱,还以为他就知道吃啊,“你为什么背着我?”
赵铁柱说道:“我怕你也喜欢胭脂,胭脂这么好的姑娘,谁不喜欢啊!你们一起长大,九指叔最欣赏你,把你当亲儿子看,我比不过你,我就比你会吃,遇到什么好吃的,我就偷偷送给胭脂。”
男人心,海底针啊!吉祥觉得自己平日小瞧了赵铁柱,分明很有心机嘛,说道:“你好好把腿养好,九指叔可不想要个瘸子姑爷。”
话音刚落,郑纲端着药过来了,“你好好养伤,你要是个瘸子,别说九指不答应,我这个当表舅也不答应。”
赵铁柱乖乖喝药,喝完了,还意犹未尽,“这味不错,喝着还挺提神的,能再来一碗吗?”
郑纲啧啧称奇,“头一回见到连药都爱喝的人,这家伙莫非是馋虫托生的吧。”
吉祥司空见惯,把赵铁柱按回枕头上,盖好被子,摸了摸他的头,依然滚烫,只好又给他用湿手巾降温,“那时候颐园还在修缮,我们是看库房的,如意娘给我们做饭,厨房有一瓶点豆腐用的卤水,赵铁柱好奇,想要偷偷尝一口,幸亏被如意发现了,否则他就被毒死了,如意堵在门口,足足骂了他一个时辰。”
郑纲问道:“卤水有毒?为什么卤水豆腐就无毒?”
吉祥说道:“是啊,我也不晓得,打小如意娘就叮嘱我们,点豆腐的卤水有毒,喝了肠穿肚烂,不可以碰的——哦,对了,你在伤兵营里找到郑侠大哥了吗?他居然参军了,还杀了一个敌军。”
郑侠就是正德皇帝啊!你救驾有功都不知道!郑纲嗯了一声,“他本是来送军粮的,热血参战,张公公赏了他不少东西,还把他送回商队养伤——哦,那把剑,他要拿回去,家里祖传的宝剑,不好送给别人。”
宝剑剑鞘上有大篆“寿”字铭文,吉祥没有读过书,看不懂篆刻,否则这个“寿”字怕是要露陷了。
吉祥把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宝剑给了郑纲,“正好,我忙着照顾赵铁柱,走不开身,麻烦你帮我还给他。”
郑纲接剑,问道:“明天清理战场,阵亡士兵要集体火葬,总不能让他们暴尸荒野,吉庆的骨灰……交给你?”
吉庆是孤儿,没有亲人,甚至连姓氏都没有,就随口跟着吉祥姓“吉”,在豹子营里,大家都戏称吉庆是吉祥的儿子。
吉祥眼神一黯,从军七年,这是他头一回见识到战争能够残酷到何处地步,以往豹子营只是四处剿匪,第一次出征是平定安化王之乱——没开始打,安化王的叛军就已经被当地军队平定了,以前所有的战役跟这次应州之战比起来,就像是过家家。
吉祥鼻头和眼睛都是一酸,说道:“吉庆是为保护我而死的,就把他的骨灰交给我吧,我拿回去要五戒好好超度,下一世投个好胎,父母都爱他,不会把他扔到大街上当孤儿,被乞丐捡走训练成小偷。再买个坟地将他葬了,无论清明还是寒衣节,都给他烧纸。”
吉祥照顾了赵铁柱一整晚没合眼,到了天亮时,摸着不烧了,这才稍稍放心。
郑纲送来一罐子猪蹄汤,说以形补形,赵铁柱全吃了,看他断腿高烧之后还那么好的胃口,方知能吃是福,这家伙肯定能够康复的。
就在赵铁柱卖力啃猪蹄时,千里之外的京城,颐园,老祖宗正在吃早饭,老祖宗拿着勺子的手不停的颤抖,一勺马蹄羹起了一阵涟漪。
自打去年老祖宗一次小中风,就成了这样,连勺子都拿不稳了。
花椒说道:“老祖宗,还是我们来喂吧。”
“不用。”老祖宗固执的要自己吃饭,可她越是使劲,手就越抖,最终勺子掉了,里头的马蹄羹洒在了老祖宗胸前的衣服上,勺子也从桌面滚落,乒的一声,摔的粉碎。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为子嗣千金损身体,迎凯旋亲人盼征归
生病的老人往往脾气大,又固执,最不好伺候。
自己吃马蹄羹失败,看着湿漉漉的衣服和碎了一地的瓷勺,老祖宗平静的说道:“收拾干净,给我更衣,换了衣服我再过来自己吃。”
依然不准花椒等丫鬟们喂食,非要自己动手。
芙蓉只得给老祖宗换了干净的衣服,老祖宗产颤巍巍的回到饭桌,此时花椒已经把瓷勺换成轻便的木勺子,这样无需费力就能拿起勺子,而且摔不碎——就像小孩子用的。
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老了可不就像小孩子一样固执不讲道理么?都需要照顾的人耐心哄着。
老祖宗拿着木勺子,依然手抖,不过,好歹把这顿饭顺利的吃完了。
饭后,老祖宗在暖阁里晒太阳,说道:“把如意叫来,代我写信。”
紫云轩,二十二岁的如意已经褪去了少女的稚气,长相明丽,体格丰壮,朝气蓬勃,看着朝廷最新印出来的《邸报》,寻找着上面是否有皇帝御驾亲征的战报,但是看到最后一页都没有找到。
吉祥赵铁柱都在宣府那边打仗,如意很是担心,托了看门小厮买了《邸报》来看,可惜没有任何消息。
如意心道:没有消息或许就是好消息吧。最好就像七年前吉祥他们去西北平定安化王叛乱一样,还没开始打就胜利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意遇到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习惯往好的方向去想,是个乐观的人。如果往坏处想,自身又做不了什么,日夜焦心,也是无用。
如意刚把《邸报》收起来,花椒就过来传话了,“如意,老祖宗要你过去写信。”
如意连忙起身,照了照镜子,看自己打扮是否得体,花椒打量着如意的衣服,说道:“换一身颜色稍微素淡一些的衣服吧。”
如意打小就喜欢红色,经常穿一身红,今天穿着红袄,白色的挑线裙子。
如意问道:“怎么了?老祖宗不是一直都喜欢下面的人打扮的花团锦簇,说看着养眼吗?”
花椒一叹,眉眼间愁云密布,说道:“昨天晚上,南京魏国公府那边来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魏国公夫人这一胎……又没了。老祖宗心情不好,要写信安慰魏国公夫人。”
魏国公夫人张言华远嫁南京五年了,三次怀孕,每次都小产,孩子留不住。
今年春天时,南京传来喜讯,说张言华又有了,张家提心吊胆,又是送坐胎的药材,又是做法事祈福、施舍粥米,祈祷张言华这一胎能够顺利,可惜熬到了十月,刚刚入冬,张言华又小产了,这让老祖宗如何不伤心?
想到昔日风风火火、执掌东府中馈、泼辣能干的二小姐嫁人之后连续三次小产,如意就觉得可怜又可惜,张家三个千金小姐,二小姐精力最充沛,整天嘻嘻哈哈的,使不完的劲,这样健康活泼的女子,却被生育折磨,五年三次小产,就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啊!
如意暗自叹息,换了一身素淡的衣服,跟着花椒去松鹤堂。
老祖宗精力不济,就在花椒叫来如意的时候,她晒着太阳睡着了。
芙蓉做了个嘘声的手势,指了指左边,意思是是要如意等人不要打扰老祖宗睡觉,先去隔壁等着。
屋里,花椒给如意斟茶,说道:“如今老祖宗动不动就睡了,但一觉很短,就像打盹似的,你在这里等一会,老祖宗很快就会醒的。我去换一下芙蓉姐姐,如今她也是四十五岁、往五十里奔的人了,老祖宗不好伺候,她憔悴了好多。”
如意指着花椒眼底的青黑之色,“瞧瞧你,最近都没有好睡吧,芙蓉姐姐累,你也累啊,注意保住身子。”
“我年轻嘛,没事的。”花椒起身去换芙蓉来隔间休息。
芙蓉进来了,歪在炕上,露出疲态,看着神采奕奕的如意,说道:“真是羡慕你,每晚都能睡足觉。”
如意乖巧的拿着一对美人锤,给芙蓉捶腿,“芙蓉姐姐辛苦了,何不多挑几个机灵的丫鬟贴身伺候老祖宗呢,你和花椒就不用这么累了。”
芙蓉不是没有想过挑选几个帮手,给自己分忧,但老祖宗近年性子越发古怪,甚至有时候很刻□□惯了身边的几个人,不喜欢生面孔,伺候的稍不顺心顺意,就大发雷霆。
本就中风过的人,不好再受刺激,所以芙蓉一直忍耐着,坚持着。
“唉,没有合适的。”芙蓉忠心耿耿,当然不会在如意面前说老祖宗的不是,便转移了话题,问道:“给魏国公夫人的信,你打算怎么写?”
如意说道:“老祖宗怎么说,我就怎么写呗,我可不能擅做主张瞎写,之后还要给老祖宗过目的。”
芙蓉叹道:“五年了,魏国公夫人一无所出,魏国公府世代镇守南京,必须要有子嗣继承爵位,如今魏国公夫人三次小产,昨天老祖宗跟我说,要魏国公夫人为自己的身体考虑,暂时就不要急于生育了,把身子彻底调养好了再说,但魏国公府迫切需要子嗣,需安排通房侍妾,借腹生子,虽不是自己亲生的,但她作为嫡母,履行了魏国公夫人的职责,至少给魏国公府一个交代。”
“魏国公夫人在颐园长大的,你也晓得她的脾气,张家三千金,她最是骄傲任性的一位小姐,这个性格要她给丈夫安排女人生孩子,真的好残忍,信中的如何措辞,你要提前斟酌一下。”
如意听了,手中的美人锤一顿,心道:此事对魏国公夫人无疑很残忍,可那些被借腹生子的女人们呢?她们生下的孩子不能称呼自己为母亲,这样岂不是更加残忍?为了魏国公府的子嗣,要伤害一群女人。
芙蓉并不知道如意内心所想,还以为她停止捶腿是在考虑信中的措辞呢,有感而发,说道:“女人这一生,关关难过,嫁出去的女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要过子嗣这一关。当年太后娘娘独得皇上恩宠,六宫无妃,那又如何?太后娘娘为了生下皇嗣,也吃了很多苦头啊,好容易生下两子一女,只有当今皇上存活,日夜担惊受怕,就怕皇嗣有闪失,但那时候有老祖宗陪在太后娘娘身边,无论遇到什么风雨,都撑过来了。”
“如今魏国公夫人远嫁南京,娘家人爱莫能助,远水解不了近渴,魏国公夫人只能靠自己过子嗣关,老祖宗很是忧心啊。”
话音刚落,花椒就进来说道,“老祖宗醒了,如意快过去吧。”
果然如花椒所说,老祖宗时不时就睡了,但睡不长,打个盹就醒了。
如意摊开纸笔,听老祖宗口述,果然就是要魏国公夫人安排侍妾通房,以应付国公府子嗣的问题的事情。
刚一开口,老祖宗就卡住了,子嗣一向是老祖宗的心病,魏国公夫人为了拼子嗣,五年三次小产。皇上今年二十八岁,奔三十岁的人了,依然没有皇嗣——连后宫都不踏入半步!国本风雨摇摆,真是愁人啊!
老祖宗烦躁的摆了摆手,说道:“就是要言华给丈夫魏国公纳妾的意思,你看着写吧,写完给我瞧瞧。”
幸亏芙蓉之前提醒过如意想好措辞,如意硬着头皮写下来,念给老祖宗听了。
老祖宗说道:“行,就这么着吧,八百里加急送过去。芙蓉,你再备一些珍贵药材和滋补身体的补品,一并加急送到南京。”
写完这封信,如意心情沉重,回到承恩阁,把和王延林这些年的通信拿出来看,三年前,也就是正德九年时,王延林的丈夫朱希召得病去世了,王延林成了寡妇。
王延林也没有生育,但她陪嫁丰富,又有当过阁老的亲爹当靠山,就在自己陪嫁田庄里守寡,过着田园牧歌的生活。
如今,三年丧期已到,王延林没有改嫁的想法,最近的一封信里,王延林写到,她仔细考虑过了,以她的年龄改嫁,应该是给人当继室,要养一群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子继女,主持中馈,料理家务,柴米油盐,人情来往,八成还要生育自己的孩子。
这样繁忙琐碎的日子,那里有闲工夫写诗画画、欣赏壮丽山河?
索性当个寡妇吧!反正有钱有靠山,这辈子自己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挺好。
王延林干脆过继了夫家大哥朱希周的一个儿子,名义上有了子嗣,将来供奉她和亡夫朱希召的香火,搬回了苏州城自己的陪嫁宅邸里生活,继续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成为寡妇,居然让她得到了自由。
如意把王延林这封决定守寡的信又读了一遍,心想同样是出身高门的千金小姐,王延林和张言华的境遇天壤之别。
王延林有钱有靠山,娘家苏州王氏根基深厚,她可以当一个不生育的潇洒寡妇,张言华就做不到。
张家外戚出身,根基浅,迫切需要通过联姻生育来巩固地位,张言华没有任何选择,她所做一切都要符合娘家和婆家的利益,至于她本身如何想,没有人在意。
为了子嗣,五年三次小产,身体亏损,还要给丈夫张罗纳妾,唉,女人啊,还是芙蓉姐姐看的通透,女人这一生,关关难过,像王延林这样毕竟是极少数幸运儿。
在愁云惨淡的压抑气氛中,今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比往年来的要早一些。
如意看着天上飘的雪花,想着天这么冷,吉祥出征的时候有没有带上冬衣呢?
与此同时,宣府,正德皇帝驻跸的主帐。
正德皇帝剧烈咳嗽,吐出一口血来!张公公连忙把太医叫进来。
太医看着痰盂里的血,说道:“皇上肋骨断了四根,伤及肺腑,要好好静养,莫要舟车劳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