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吉祥如意(暮兰舟)


吉祥躺在地上,把毡帽扣在脸上,想要歇个午觉,他把怀里如意送给他的半瓶沤子壶拿出来了,放在鼻尖嗅了嗅,清新甜美的茉莉花香飘逸出来。
吉祥只嗅了两下,就赶紧把木塞子塞上,放回怀里,这是他行军时临睡前的习惯,闻一闻香味,做梦就更容易梦到如意,肉身疲倦,灵魂还是很精神的。
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梦到她。吉祥闭上了眼睛。
恍惚中,看到如意穿着一身红,缓缓向他走来,还叫他的名字,“吉祥。”
吉祥赶紧迎上去,“如意!”
但是如意却伸手扇着他的脸,一边扇还一边叫着,“吉祥!吉祥!”
你打我干什么啊!吉祥一着急,就醒了,迎面是赵铁柱晒得黝黑的脸。
不知何时,赵铁柱把吉祥蒙在脸上的毡帽揭开了,还用手扇他的脸,叫醒他!
“你干什么!”吉祥一把把赵铁柱推开。
赵铁柱说道:“前方探子来报,安化王叛军已经被宁夏当地的军队平定了,还活捉了安化王,要把安化王献给张公公。”
张公公也来了,又是一巴掌拍在吉祥的后脑勺上,笑道:“你小子的白日梦成真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拍马屁吉祥思归家,行节省言华心似铁
远征军喜气洋洋,吉祥恭喜张永,“公公真厉害,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实就是捡漏,京城离宁夏太远了,还没等张公公带兵打过去,叛军就被边关的军官给攻克了,但是最大的功劳还得是张公公的。
一场仗没打,就胜利凯旋,班师回朝。
好话都爱听,张公公笑道:“你这小子,嘴巴比西瓜还甜,幸亏你品行正直,否则就是天生做佞臣的料。”
张公公带着三万远征军将叛贼安化王押解回京,虽说没有打仗,但张公公一路张贴榜文,安抚慌乱的百姓,要他们不要抛弃田地四处躲兵灾,好好耕作。
严惩乘机打劫百姓的乱军,肃清军纪,该砍头砍头,绝不留情。并做主宽恕了那些被叛军胁迫的人们,让他们各司其职,稳定时局。
恩威并施,奖惩分明。
故,宁夏这一带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在张永的一路安抚之下,居然没有耽误夏收和农耕,避免了作乱之后,必定会有□□的惨剧发生,拯救了无数苍生,张公公功不可没。
入夜,终于有了些凉爽的风,吉祥今晚负责看守叛贼首领安化王,他摸了摸怀里的沤子壶,今天是他和如意十六岁的生日。
两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在十二岁以前,每年的生日都一起过,简简单单吃碗长寿面,就长了一岁。
十六岁的生日没有面吃,就是冷馒头夹着一筷子疙瘩头咸菜,以及一碗面疙瘩汤。
其中面疙瘩汤还是赵铁柱拼尽全力从伙房里“抢”出来的给吉祥的。
还正应了如意娘那句话:赵铁柱这孩子,总有法子吃到饱饭。
想到一个月后就能吃上如意娘做的饭了,吉祥打起精神,埋头啃着冷馒头咸菜就着疙瘩汤,心想:如意这时候在吃什么呢?
千里之外的颐园大厨房,如意对着一碗红彤彤的汤面发问:“娘,这是什么东西?闻起来酸酸的,但不是醋味。”
因今天是如意十六岁生日,如意娘就提着食材和亲手擀出来的面条,托了颐园大厨房总管严婶子的关系,来到大厨房亲手给如意做了一碗长寿面——面条就得现煮,从家里煮好了提过来,面就坨了,不好吃。
如意娘从菜篮子拿出来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形状很像柿子的蔬果,“你鹅伯伯出海的时候,从海外带回来的一些蔬菜种子给了我——他晓得我喜欢吃的东西。”
“清明节之后,我就种在咱们四泉巷的院子里,结出来各种奇形怪状的蔬果,这是其中之一,因颜色形状都很像柿子,由海外来的洋玩意,我就叫它洋柿子。”
“这洋柿子汁水多,我试着用来做酸汤,放些糖,打个鸡蛋花进去,来中和酸味,喝起来清爽开胃。鹅姐,九指一家都喜欢喝这个汤,我就用洋柿子炒鸡蛋做了个卤子配面条吃,你尝尝。”
如意先吃了一口洋柿子鸡蛋手擀面,“哎哟,确实好吃!又酸又香。”
看如意吃面吃的很香的样子,一旁围观的严婶子对这个很好奇,喜欢做菜的人都对新鲜的食材都有探索的兴趣,如意娘就现做了一锅洋柿子鸡蛋汤,热情的邀请严婶子尝了尝。
严婶子喝了两口,也很喜欢,说道:“老祖宗最近苦夏,胃口不好,这洋柿子酸酸的开胃,你留下一个,我明天做给老祖宗试试。”
如意娘把菜篮子拿出来,“这东西生吃也可以,我摘了好些个,婶子随便挑。”
严婶子就挑了两个洋柿子,拿着一个,咬了一口,酸的眉毛都在抽搐,不过吃到第二口,慢慢适应了酸味就好多了。
如意娘说道:“我平日把这个当凉菜吃,切成片,撒一点糖就可以入口了。”
如意吃着碗里的,看着菜篮子里的,撒娇道:“娘,我也要吃洋柿子做的凉菜。”
如意娘就现切了两个洋柿子,一盘给如意,一盘给严婶子。
无论是洋柿子做的长寿面,还是做的小凉菜,如意全都吃干净了,连红艳艳的汤汁都喝了。
吃完了面,如意看着菜篮子里还剩下几个洋柿子,就要拿去分给胭脂红霞等人吃。
如意娘把菜篮子一并给她了,“最近天气热,洋柿子每天都有红的,我自己吃都吃不完,喜欢我就天天给你送。”
严婶子说道:“你记得留种子,大厨房里有种菜的暖房,冬天的时候有黄瓜韭菜,今天我预留下一块地,种一种这个洋柿子,也不晓得在暖棚里能不能活。”
如意送别母亲时,塞给她一封信,“依然是上次那个地址,在信封画个如意,选民信局日行一百里的价格。”
如意娘就把信放在袖子里的暗兜里,如意问道:“吉祥那边有消息吗?”
吉祥今天也十六岁了,这是他第一次出征,如意一直默默挂念着。
如意娘说道:“鹅姐夫隔三差五托关系打听,一有消息,我会托人告诉你的。”
如意拿着篮子,将洋柿子给熟人们分了分。
且说魏国公夫人去世,东府大少奶奶夏氏因二姐之死,十分悲伤,每天往返于东府和魏国公两府之间,天气又热,在魏国公夫人过了头七之后,夏氏就病了。
夏氏是当家主母,她这一病,身边的魏紫除了代为料理家务,还要抽空照顾满地跑的张瑶,十分吃力,分身乏术。
此时腊梅又还在凉爽的香山别院里照顾眼睛恢复光明的王嬷嬷休养身体,不得回东府。
这一下,好不容易理顺的东府又乱套了,就在周夫人自信满满以为老祖宗会让她重新执掌中馈时,万万没有想到,老祖宗居然要二小姐张言华回到了东府,暂时代大嫂夏氏管家。
周夫人只是短暂的失望了一下,然后就高兴起来了:老祖宗分明是有心栽培言华的意思啊!这是为了将来当魏国公夫人做准备。
自己生的女儿,周夫人认为言华的性格太骄纵、太倔强了,需要好好的磨一磨。
未出阁时,在家当千金小姐可以任性,一旦嫁为人妇,尤其是魏国公府这种百年豪门望族,族人成百甚至上千,就必须收一收性子,学会当一个宗妇。
张言华“临危受命”,一点不含糊,老祖宗一开口,她就当天就从梅园搬到了东府以前住的院子里,当然,梅园伺候的丫鬟婆子们也一并带到这里。
不过,只限于本就是东府出来的人,比如红霞。西府的人,例如胭脂,就继续留在梅园看房子。
仅仅是第一步,就让如意对张言华刮目相看。
如意和胭脂背地里聊张言华,“……这个二小姐平日里不显山露水,好像只晓得憨吃酣玩酣睡的,不像大小姐似的知书达理,也不像三小姐谨小慎微,可一旦做起事儿来,就看出心里还是很有成算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东西两府早就分家了,各家门,自家户,西府的人确实不好不少插手东府的事。这一开始,二小姐就站住了礼法。”
胭脂担心红霞,“可是红霞跟着二小姐过去,她嘴巴快,性格烈,我就怕红霞充当马前卒,横冲直撞,到处得罪人。”
其实如意也有些担心,但是看到胭脂忧心忡忡的样子,就故意往好的地方说:
“当家三年狗都嫌,当家不容易。但红霞后台硬,大管家来禄是她姨爹,凭谁都得给来禄三分薄面。纵使大少爷见到来禄,也是要下马打招呼的。红霞就是得罪人,看在来禄的面子上,应不会和她过多计较。”
“再说只是暂时帮忙料理家务,等大少奶奶康复,二小姐还是会回来梅园的,东府不可能一直由一个小姐管家。”
当然,此时如意等人都不知道老祖宗的真实用意,是为张言华一年后成为魏国公夫人做准备,其实张言华踏出梅园的那一刻,就不会再回梅园住了——这个连张言华本人都不知道,何况如意只是一个丫鬟。
胭脂听了,心下稍慰,如意又道:“上回吃的洋柿子,我娘又送进园子几个,我给你留了一个。”
胭脂看菜篮子只有三个了,问道:“难道这东西到了夏末就结的少了?”
如意说道:“和以前差不多,就是上回老祖宗吃了严婶子做的洋柿子汤之后,赞不绝口,我娘每天往颐园大厨房送两个新鲜的过去,严婶子想着法儿的做,老祖宗给我娘好多打赏,大热天我娘就不用烟熏火撩的给人做大席了。”
如意娘母女非常能藏富,赚了二千两银子之后依然该干嘛干嘛,该捞钱就捞钱,丝毫看不出已经是小富婆了。
东府议事厅,真是“城头变幻霸王旗”,不到一年,就换了三个当家理事的主子,现在轮到张言华。
张言华并不贪权,她一直都认为自己只是帮助生病的大嫂理家,为大嫂分忧而已。自从执掌中馈以来,要么查账看看旧例怎么办,要么问魏紫——就是懒得去问亲娘周夫人。
周夫人浑身不得劲:亲生的女儿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啊!
眼下一桩要办的大事,就是要预备八月十五中秋节,采买果品花卉之类的,中秋节是大节日,府里上上下下都要做新衣服的,花的银子仅次于过年,也是管事们大捞特捞油水的好机会。
周夫人想给自己的亲信水果们争取一下,捞点钱,就去找亲女儿说情。
“……我要的又不过分,就把采买月饼和布匹的活交给我的人。”
自从大少奶奶夏氏主持中馈之后,所重用之人要么是大房的人,要么本就是东府的家奴或者家生子,周夫人的亲信要么被排挤,要么转投了大少奶奶,唯大少奶奶马首是瞻。
这种采买大宗物品的大活是轮不到的。
张言华说道:“我看往年中秋节的开支,月饼和布匹数目最大。我又看了钱库出入的账目,今年钱库吃紧,咱们家居然靠着借西府的银子过日子!”
周夫人听了,脸都红了。
张言华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嘛,又养在老祖宗那里,远离这些俗事,连算盘的声音都没有听过的,如今掌家不到半个月,大开眼界,才晓得自家煊煊赫赫的背后,居然靠举债度日了!
周夫人低头说道:“东府以前不这样的,自打四年前修了园子,就开始出现亏空,这几年都没有缓过来——我托付你的这两桩采买,你记住了吧,别便宜了别人,肥水不留外人田。”
张言华说道:“都这样了,东府若不立刻行俭省之法,省着点花,这银子什么时候能够还给西府?幸好我现在住在东府,不在颐园,否则我都没脸见三妹妹。”
周夫人的头更低了,恨不得埋进膝盖里。
张言华继续说道:“我已经决定了,把采买月饼和布匹这两项都免了,月饼由东府和和颐园这个大厨房自己做。布匹我已经要魏紫写信给了咱们通州的宝庆店塌房掌柜夏收,直接从塌房里采买便宜实惠的布匹,运到东府针线上的。”
“别以为我不知道采买的油水有多大,去年的月饼花了四百多两,五百多人做衣服的布匹也花了四百多两,这账目明显不对,我要红霞出去打听了市价,连零售的价格几乎只有咱们账目上的四分之一,何况的大宗的采买,估计五分之一都不到,全让府里的买办们给吞了。”
自己做月饼?直接从塌房采买布匹,不让府里的买办们赚差价?
周夫人犹如晴天霹雳般,连忙道:“万万不可,不让买办们赚差价,你动了好多人的利益,小心这些人在背后给你使绊子。再说东府上上下下五百多人的月饼自己怎么做的来?”
张言华说道:“我问过西府的如意了,方知西府每年的月饼都是崔夫人要西府两个大厨房做出来的,要厨房多采买一些猪油、干果、蜜饯、蜂蜜和糖便是了,就像包包子似的,用做月饼的模具扣出来,再给做月饼的厨子们中秋节多发五百个钱,都乐意干这个活,人工加上成本,一百两都不到,单是月饼这一项,就节省了三百多两银子。”
“至于不让买办们赚差价——这些人这些年早就吃油水吃的满脑肥肠,家底殷实,个个在外头都有房舍田地,那个是穷的?”
“难道主人家要靠借债度日养着这帮奴字辈的奶奶们和管事们?”
张言华拍着桌子,“反正我觉得借债度日太丢人,在西府面前抬不起头来,宁可得罪这帮买办,我也要把省下来的银子还给西府。我算了算,行俭省之法之后,单是中秋节就能省下将近一千两的银子来。”
周夫人说道:“咱们如今欠西府五万两,纵使中秋节能够省下一千两,也是杯水车薪,不够还的。你一个姑娘家,刚刚接手管家就闹得人仰马翻,人人抱怨,于名声不好。”
张言华是个有主意的,“这里省一千两,那里省一千两,积少成多。咱们东府有一千多倾田地春秋两季的租子、夏收今年把宝庆店经营的也不错,府里节省开支,到了年底,凑个两万两的结余是没问题的,先把这两万两还给西府。”
“到了明年、后年,就肯定把五万两都还上了。”
周夫人说道:“你想的太天真、太简单了。我就举个例子,你和你哥哥已经到了说亲成家的年纪,这两年肯定会一嫁一娶,结婚可是人生大事啊,如何节省?婚礼办的不体面,伤了张家的脸面,老祖宗也是不答应的。”
这下把张言华给问的愣住了!
不过,张言华很快镇定下来,说道:“我不管那么多,当下是我在管家,就得按照我说的来,把采买上大宗东西的权力收在我自己手里,不让买办赚差价,大家过一过紧日子,先把债务解决再说。”
“正如母亲所说,我只是暂时代替大嫂子管家罢了。我先在前头,替大嫂子披荆斩棘,把府里的毒瘤和沉疴都铲除了,那些被我得罪的奴字辈奶奶们、管事们背地再怎么嚼我,我也不怕,我反正是要嫁出去的嘛,我出了门,他们也无可奈何。”
周夫人还要再劝,张言华端茶送客,“我很忙,一堆事要处理,母亲请回吧,耽误了事,又是我的责任。”
周夫人只得悻悻而归。
不过,到底是亲生女儿,又是头一回管家,且还用的是雷霆手段,倘若周夫人这个亲娘都不支持,张言华必定举步维艰。
周夫人就把自己的一众水果亲信们召集起来,一阵敲打,说道:“……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得了多少好处,我就不说了。如今我女儿当家,要行俭省之法,你们必定不满,记恨我女儿。”
手底下的人忙说道:
“小的万万不敢!”
“小的对夫人忠心,日月可鉴!”
周夫人一摆手,“行了,我不管你们真的不敢,还是假的不敢,总之都要做出顺从的样子来,就当是陪小姑娘家玩过家家,不要驳了我女儿的面子,横竖你们这些年也赚够了。倘若驳了她的面子,就是驳了我的面子,我要是不高兴,你们一辈子也别想高兴。”

第一百二十章 要变革步步皆维艰,扮工匠卧底内相府
周夫人发了话,摆明支持女儿张言华行俭省之法。
大房这边,魏紫把这些都跟养病的大少奶奶夏氏说了。
夏氏刚刚喝了药,嘴里含着一颗蜜饯甜甜嘴,问魏紫:“你怎么看?”
魏紫当然赞成这个法子啊!因为她丈夫夏收是宝庆店掌柜,以后东府很多大宗物品的采买会从宝庆店直接购入,不通过买办们层层剥皮。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