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近日光)


虽然他三叔没点名说谁,但是赵德昭总觉得心口有点闷。
【唐朝沿用了前面朝代的均田制,并加以改进,如此之前被忽略的弱势群体。
虽然之前也有朝代给他们分田,但是他们根本无力耕种,一方面耕田荒废,一方面弱势群体仍旧弱势,没得半点改善。
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李世民下令,地方上的官员必须帮助他们来完成耕种任务。
地分给他们,为了就是让弱势群体也有粮食吃,且根据田的不同,纳税自然也不同。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大大提高了百姓种田的积极性。】
【有田自然要有水了,李世民在位期间兴修水利,修建的数量共计二十多个。
这二十多个水利项目,自李世民登基,前前后后已经修建了二十多年。】
杨坚想起之前神迹所说,他儿子杨广修运河只用几个月,后世唐朝皇帝竟用了二十多年。
杨坚叹气,但心里还是向着杨广,起码修运河是对的。

【除此之外, 唐太宗李世民还沿用隋朝的义仓制度,所谓家里有粮,心底不慌。
丰年的时候丰收,自然要为灾年的时候做准备, 义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
义仓制度算的上最早的粮食储备的雏形, 可见古人的智慧。】
听到神迹提到自己的义仓制度, 杨坚带着一丝丝骄傲, 后朝小儿竟然还在沿用自己的制度,这说明自己是多么英明。
想到这里, 杨坚不由的叹气,后世小儿还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为何他家的血脉就不能。
明明也开凿运河,明明也去征战扩土,明明…
越想, 杨坚越觉得其实他儿杨广做的不差, 只要节俭一些, 只要步子不要脉的那么大, 说不定隋朝不会二代而亡。
杨坚的思路再一次偏了,“宣太子回朝。”
杨坚下旨, 让被贬去修长城的杨广回来。
已经磨炼了三年, 想必他这个儿子已经知道民间疾苦, 且有神迹在前, 大隋的命运定会改变!
杨广没想到, 三年之前因为神迹他被罢黜流放,三年之后他再次因为神迹, 再次归来。
这一次,他不演了, 直接夺取,权利只有在自己手上才最牢固。
至于什么民间疾苦,他都记着,当年落井下石之人,一个都别想善终!
杨坚再次看向神迹,等着神迹讲述他得义仓制度,为天下百姓的义仓制度。
【杨坚】:朕的义仓!
【杨坚】:朕的义仓!
【杨坚】:朕的义仓!
看天幕上忽然出现杨坚的发言,李世民不禁眉头一皱,同样是文帝,李世民推崇汉文帝,对隋文帝却…
看见杨坚的发言,乐瑶决定先对比一下隋唐的义仓之策,二者名字一样,却大有不同。
【虽然说是隋唐的义仓制度,但是唐和隋的制度却不尽相同。
隋朝的义仓制度初衷是好的,但是不知怎么就变味了,本来就是为了赈济灾民的义仓,灾年的时候却不开仓不说,还加大了百姓的负担。
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百姓都必须上交粮食,眼见着义仓越来越满,隋文帝真的做到了家里有粮,只是他不慌而已。
隋文帝的功劳咱不否定,他算的上一位好皇帝,但在义仓之策上,不得不说,把守财奴表现的淋漓尽致。】
乐瑶放出小动画,一排高高的义仓,在义仓的大门口有一把大大的锁。
然后一个皇帝小人走过来,头上几个大字,“不能开!”
守财奴三字直击杨坚心口,他勤俭节约,一生为民,守财?他守什么财了?他不是为了后世子孙攒的么?
再说义仓本来就是给隋朝军队准备的,没有军队保护,王朝怎会稳固。
【赵匡胤】:义仓的粮食到底有多少,够吃五六十年?
这个问题赵匡胤一直想知道,今日正好找神迹求问。
【主播觉的有些夸张,毕竟真放五六十年,也不能吃了。
但是隋朝义仓的粮食绝对不少,当年李密起义,开放洛口的粮食,据说过来领米的百姓多哒百万口,百姓去洛水淘米,毒把洛水的水给淘白了。】
“隋炀帝真能败家,比咱们大宋还能败家。”赵匡美感叹,人真是不能比烂,方才和唐朝别的时候,觉的大宋一无是处。
如今和隋一比,好似也还行。
【对于隋文帝的如此义仓制度,唐太宗李世民也点评过,隋朝灾年,灾民遍地,食不果腹,但隋文帝却不开义仓,明明义仓的粮食够所有灾民吃。
舍本逐末,留有那么多粮食不给百姓,只为留给后代,最后不还是被隋炀帝给败光。
在李世民看来,粮食够吃就行,义仓制度本来就是为了让百姓安稳的渡过灾年,而不是为了给后世子孙留有什么。
后世子孙若是贤良,根本不需要上一代给他留什么,后世子孙若是德行缺失,留再多也没用,隋炀帝杨广就是最好的例子。】
“儿子谨记。”一旁的李承乾听的认真,神迹讲的生动,比李世民给他安排的两个师傅讲的浅显易懂的多。
之前他只知自家阿耶看不上隋文帝,如今他才知道为何看看不上。
李世民欣慰的眼神看向李承乾,作为自己的长子,李世民对李承乾相当的严苛,从小就教他作一位有德行的皇子。
但和历史上不同,李世民如今还没给李承乾加封太子。
【杨坚】:后世小儿用朕之策,还瞧不起朕?
杨坚被气的,直接坐了起来,后世小儿凭什么敢瞧不起自己,他是开国皇帝,后世小儿又算什么,不过守城之君罢了!
杨坚是从李世民文治才进入直播间的,因此不知李世民之前的功绩。
【貌似,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不说瞧不上杨坚吧,反正对隋文帝杨坚的做法不那么赞同。
比如杨坚虽然勤于政事,每天从早忙到晚,五品以上的官员他都亲自询问,亲力亲为照别人看来,隋文帝杨坚是勤劳的明君。
但唐太宗看来,杨坚如此表现却不是贤明而是多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处置,什么决策都由他自己断定。
不敢用人,不信任众臣,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此下去总会出错,且众臣见此武断君王,自然而言不会直谏。】
李世民点头,神迹说出正是他心中所想,术业专攻,即便帝王再贤明,总有短板之处。
这也是为何李世民当年成立文学馆,广招贤才,思想的碰撞,让李世民不断地进步。
汉文帝,未央宫。
“后世有如此有德行的君主,乃是百姓之福,朕要向这位唐太宗李世民效仿学习。”汉文帝刘恒很欣赏李世民,他的所做作为,皆利于百姓。
“拿竹简来。”汉文帝刘恒道,他要好好记下义仓制度,有利百姓的政策,若是可行他也要推行。
汉文帝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方能太平。
不知李世民知道自己被汉文帝刘恒称赞,会是怎样心情。
汉景帝,未央宫。
汉景帝坐下,没了方才的暴怒,他派人把宫内里里外外查了,没找到什么可疑的方士。
难道,真的是神迹降临?后朝之事?
虽半信半疑,汉景帝还是把神迹的话听在耳里,特别是那个义仓制度,听起来有些意思。
【咱们具体说说唐朝的义仓制度具体为何,强调一点。唐朝的义仓是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首先,李世民改进了收取余粮的方式,隋朝是按照户收,不管你家有多少地,也不管你的地是良地还是贫瘠之地,没有也得教,借也得交,但唐朝是按照拥有土地的,如此更为公平。
然后李世民还设置了正仓还常平仓,正仓就如同书面意思,就正常的收粮食。
咱们重点说说常平仓。】
床榻上的杨坚觉得心口憋屈,憋屈的很,说白了不还是在自己的基础上改良的?
虽然杨坚心底也清楚后朝小儿做的比自己好,清楚是清楚,但不愿意承认。
杨坚其实有点逃避心里,就像神迹已经把杨广的败家种种列举,但杨坚却觉的杨广能改。
这点就不如李渊,看看人家李渊,知道大势已去,马上废太子,让位。
【唐太宗李世民的常平仓有点宏观调控的雏形了。
丰年的时候 ,粮食多就溢价,就和猪肉高产的时候猪肉降价,连养猪的本钱都赚不回来,此时朝堂出手,用往年的价格收购百姓手里的粮食。
如此保持粮价,等着灾年的时候把粮食低价卖出去,如此又抑制了灾年有囤积粮食的特意拉高粮价。
一正一负,让粮价保持在平稳的水平,如此国家也安稳。
大家是不是觉的这操作很牛!特别先进!】
神迹所说的义仓制度,正是李世民这些日子推行的制度,现在长安试点,再慢慢推行。
得神迹肯定,李世民对改良的义仓制度更加自信。
一旁的李承乾带着崇拜的眼神看向他家父亲,再想想自己,又觉的自己和阿耶相比…
此刻,长孙皇后走了起来,她想要行礼,李世民却亲自迎过来,拉着长孙皇后的手,给长孙皇后暖手。
“怎么这个时辰来了。”李世民的语气都轻柔了。
李承乾见他阿娘来了,眼神亮闪闪。
“秋夜凉,妾给陛下和承乾熬的汤。”长孙皇后还特意炖了两种汤,都是他们父子二人喜欢喝的。
李承乾小鼻子嗅嗅,还没喝,就觉得的身体暖暖的,好像让阿娘抱抱呀。
此刻李承乾特别羡慕只有四岁的三妹,可以肆无忌惮的跟娘亲撒娇。
还有他也特别羡慕二弟李泰,虽然就比自己小一岁,但他却可以腻在阿娘身边…
姐弟三人里,只有他不可以,因为他是长子,李承乾也知道阿耶和阿娘对自己的期待。
但是…他真的好羡慕,好羡慕。
“阿娘,你看看,那就是神迹。”李承乾不知何时蹭到长孙皇后身边,“阿娘别怕,儿子保护你。”
长孙皇后摸摸李承乾的小脑袋,“嗯,阿娘不怕。”
“承乾也不是小孩子,还找你阿娘撒娇。”李世民道,作为长子,首先要刚毅。
李承乾往后退了一步,对,他是大孩子了,不能撒娇。
【说完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咱们继续说大唐的武德,上次说道唐太宗李世民灭了东突厥,接下来咱们就讲讲,他大唐如何梅开二度,灭了吐谷浑。】
直播间贴心的汉朝的突厥翻译成了匈奴
【汉文帝】:灭了匈奴!!!!
【汉景帝】:灭了匈奴!!!!
天幕直接被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人的弹幕给刷屏了。
赵匡美头一次看见满屏的弹幕,“汉文帝和汉景帝也看见弹幕了?怎么如此激动。”
作为后朝之人,因为知道历史,所以赵匡胤他们对大唐昔日的功绩是尊重佩服,但不会惊讶。
“皇兄,那咱们大宋的事情汉朝皇帝是不是也知道,他们怎么都不发言,是觉的评价咱们大宋,脏了他们的嘴么?”
赵匡胤…
此刻汉文帝和汉景帝二人虽然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但是父子二人的震惊却是一模一样,灭了匈奴,灭了匈奴!后世王朝竟然灭了匈奴!!
虽是后世王朝,但足够让汉文帝欣慰,终于,终于灭了匈奴,中原之地迎来太平盛世。
“千古明君,李世民。”汉文帝感叹。
汉景帝震惊之余,心中亦又不甘心,等他扫平了内患,他大汉子孙有朝一日亦能打败匈奴!
李世民看到神迹上汉文帝的弹幕,他握紧了长孙皇后的手,“观音婢,你看见了么。”
“臣妾看见了,陛下。”长孙皇后深知李世民一直以汉文帝为榜样。
李承乾抬头,阿耶和阿娘看见什么了,他怎么没看见什么?
【话说唐朝之所以灭了吐谷浑,完全是吐谷浑不作不开心…】

“被太子灭了的吐谷浑, 如何又卷土重来。”杨坚还记得杨广为数不多的功绩。
这么一想,他的儿子杨广还是有能力的,想到此处,杨坚下了决心, 他还是要把皇位交给杨广, 神迹预示之事未必会发生。
【杨坚】:吾儿收复了吐谷浑。
【没错, 之前隋炀帝杨广虽然收复了吐谷浑, 可到了后期,隋炀帝杨广玩命的败家, 不过几年的功夫,吐谷浑就收复了失地。
由此可见,能打胜仗也得有能力守家,国强才是最大的底气。】
国强才是最大的底气。
嬴政、李世民、刘恒、刘启还有赵匡胤五人,在不同的时空同时道。
【为什么说吐谷浑作呢,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想打吐谷浑。
但是吐谷浑的慕容伏允先行遵守联盟规矩, 先是慕容伏允不到唐朝觐见。
不来就不来吧, 他还提出要让他的儿子和大唐的公主和亲, 李世民应了。
要求和亲吧,但是慕容又不派他的儿子来长安, 让唐朝把公主直接送去。
不仅如此, 慕容伏允还南下开始攻打中原, 也不知他哪里来的勇气, 如此挑衅大唐。】
“他哪里来的勇气, 那可是大唐,不是咱们大宋。”赵匡美觉的吐谷浑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赵匡胤…
【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忍的了, 于是李世民派出当年灭了东突厥的大将军李靖出马。
这里说一件趣事,自打灭了东突厥后, 李靖深知自己功劳过大,因此在朝堂上谨言慎行,最后干脆居家养病。
李世民想让李靖出征,但碍于李靖生病…
于是医学奇迹发生了,李靖一听要出征,病立马好了,别的不行,打仗他还是可以的。】
听此,李世民无奈的笑了笑,像是李靖的性格。
【要说慕容伏允,有本事惹事有本事别跑呀,竟然一路逃到了大沙漠。
但是咱们李靖大将军是会放弃的人么?看看他当年怎么捉拿长安舞王便知,哪怕慕容伏允跑到天涯海角,李靖也会把他抓回来。
不愧是战神李靖也,不知他是不是有找人雷达】
乐瑶放出小动画,只见一个老将军一马当先,然后一手一个,把躲起来的贼人从石头缝里给拽起来。
【有了长安舞王的前车之鉴,慕容伏允还敢招惹大唐,也是没谁了。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唐朝大获全胜!
吐谷浑就这样被大唐给灭了…】
李承乾握紧拳头,他阿耶真的好厉害!也不知自己日后能不能有他家阿耶一半厉害。
“又灭了一个,大唐打仗为何如此轻松。”赵匡美羡慕的不得了,“哥,难道是你喝酒喝的?”
赵匡美这次委婉了,没直接说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我谢谢你。
听到大唐再次胜利,嬴政已然淡定,有如此明君,怎能不胜。
比起听大唐如何打胜仗,秦始皇嬴政更想听如何治理王朝,毕竟,秦朝已经打遍了天下,如今还剩下匈奴,等秦朝修养生息,嬴政打算一并把匈奴给灭了。
也算是对后朝对他有所启示的回报。
嬴政用竹刀刻下“百姓”二字,之前一直被他所忽略的,或许一味的强硬并不是唯一治国之策。
嬴政又刻下了“民以食为天”这一句话,如今秦朝还是小规模种田,要想王朝安稳,得让百姓吃的饱。
义仓之策,嬴政喃喃道。
“我才不信有如此厉害的人。”胡亥小声嘀咕,又能打又能治国,还对那些下贱的奴隶好。
不知怎么胡亥这句话竟然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直播间。
特别凑巧,隋文帝杨坚也发出同样疑问,方才从神迹那知道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杨坚对李世民有些情绪。
【杨坚】:唐朝皇帝李世民就没有缺点?
【当然有缺点,人无完人,就算是在英明的人也会有缺点。】
作为一个历史直播,乐瑶还是很公平公正的,虽然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历史长河中不能忽略的人物,但是既然为人,那肯定是有缺点的。
正好前面说了唐太宗李世民那么多功绩,也转个话题,让大家换换脑子,否则没有什么惊艳的感觉。
就和大家刚开始都惊叹李世民灭了东突厥,但是到了李世民灭了吐谷浑,大家的反应就很平淡了。
这就好似优等生一直考一百分,到最后大家都觉的他应该考一百分。
看一百分看的麻木,好似谁上谁都能得一百分一样。
【那咱们就讲讲李世民有什么缺点,别看唐太宗能文能武,还爱国爱民,广开言路,堪称完美君主。
但是这样的李世民,却是一个不太完美的父亲。】
乐瑶打开自己的小本本,在李承乾的名字上圈了一个圈。
除了李承乾,旁边还有刘荣、刘据,本来还有扶苏,但是乐瑶在扶苏的后面打了一个问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