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换位思考一下,若当年的意气风发的秦王忽然坠马,成了残废,还能有日后的指点江山么?】
神迹的质问让李世民沉默了。
【足疾是一个大的打击,若有家人安慰,李承乾说不定也能渡过心里这倒坎,偏偏长孙皇后去世。
那年李承乾不过十七岁,如此打击他如何承受的来,心里的唯一港湾没了。
娘亲没了,而跛足的他甚至追不上长孙皇后出殡的队伍。
双重打击下,太子李承乾渐渐开始走偏。】
长孙皇后满眼心疼的看向李承乾,因为李承乾太懂事,长孙皇后对李承乾一直很放心。
她都快忘了,他也只是个孩子。
虽然事情都没发生,但是神迹说的每句话都直击李承乾心口窝,特别是那一句,甚至追不上娘亲的出殡队伍。
李承乾的情绪一下崩了,就他这样的人凭什么做太子,凭什么为人子?!
“阿娘。”李承乾整个人在颤抖,长孙皇后上去抱住李承乾,“阿娘还在,阿娘在。”
李承乾扑在长孙皇后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站在一旁的李世民不知该如何,他抬手想拍拍李承乾的肩膀,但手始终没落下。
他从小就对李承乾严苛要求,从未柔情过,如今…竟是不会。
【除了足疾加上长孙皇后去世的打击,还有一件事,方才咱们不是盘点了李世民安排在李承乾身边的大臣。
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几人的特点?
没错,这几位大臣都是直言不讳的臣子,不否认,这几位大臣都是大唐的肱股之臣,都是有大才之人。
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心智不成熟的太子,而不是身经百战的唐太宗李世民。】
几位被点名的大臣被神迹说的一头雾水,他们的职责不就是把太子李承乾辅佐成陛下那样的名君么?
【咱们举几个历史,看看李承乾是如何被劝谏的。
比如有一次,李承乾和身边一太监玩乐,于志宁立马劝谏,并把这件事情上升到一个严重的程度。
竟然与官宦如此亲近,这和秦朝的昏君秦二代有什么区别?!】
如往常一样,秦始皇嬴政正在认真听神迹。
才神迹说了那么多,最让嬴政关注是古代为何孩童多夭折。
在古代,人口是一个王朝的基石。
有人,才能打仗,有人才能发展经济,人口是硬实力。
可一个败家的秦二世让秦始皇嬴政猛然抬头。
前面听过太多败家皇帝,能让后朝说出败家二字,约等同于昏君。
秦始皇看向扶苏,嬴政虽没立太子,但是身为皇长子的扶苏等同于继承者。
只见扶苏脸色苍白,败家二字直击他心口,难道自己日后会成为大宋昏君那样的昏君?!
【还有一次,李承乾不过建造一个不怎么奢华的宅子,于志宁再次上谏,他如此行径立马又被无限放大,上升到了大兴土木,堪比隋炀帝杨广。】
【除了于志宁,李承乾身边其他辅臣也都是刀刀扎人心。
像太子太傅张玄素,更是时时刻刻进谏,言语之急真是恨不得李承乾当场改正,半点错误不得有。
张玄素进谏到什么地步呢,进谏到李承乾都派人要打死他。】
听此,赵匡胤点了点头,之前他体会不了,如今经历过他三弟的磨炼,他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刀刀扎心。
好在自己经历过大风大浪,能挺的过去,最多喝几副药就好。
但李承乾这样啥都没经历过的小儿,怕是遭不住。
作为后朝,赵匡胤自然知道前朝废太子李承乾的事,只不过赵匡胤从来没想到李承乾为何会废。
最多感叹一句,千古明君李世民生了个败家子。
“唉。”赵匡胤叹了一口气。
“皇兄,你如何一副感同身受的样子,咱小时候可没经过这些。”赵匡美道。
“讲真,这事要换成德昭,说不定早就承受不住自杀了。”赵匡美这嘴。
赵德昭无奈,他要是死了,定是被他三叔给损死的。
【当然,这些大臣都是唐朝的忠臣,他们的觐见也都是为了太子李承乾好。
这点是不能否认的,但问题当时的李承乾到底能不能再承受的住这样的好?
或许正常的李承乾可以,毕竟十二岁的李承乾曾经监国,还表现的很好。
可在经历了足疾,经历了丧母,经历了李世民的偏心的太子李承乾,还能承受的住么?】
【接下来咱们就来唠唠李承乾的神经状态,看看大唐的荒唐太子到底荒唐到什么地步。】
“再荒唐也荒唐不过那个败家子李元吉。”一直吃瓜看戏的李渊开口, 安慰李承乾。
不过李渊这安慰,堪比骂人了。
别忘了李元吉当年可干了一件大事,叫城门!算的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看来在养儿子方面,他儿子李世民不如他, 哈哈哈哈哈。
李渊终于发现他儿子不如他的地方, 不如他会生儿子!
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
这殿内除了李渊心情大好外, 其他人的心情似乎都不怎么好, 特别是李世民还有李承乾。
【自打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子李承乾的叛逆人格便显现出来。
在李世民面前, 他还是之前聪慧贤明的太子李承乾,但是人后却变成了沉迷酒色的堕落少年。
首先,他看上了宫中的一名男乐人,据说这乐人长相绝色,李承乾对他一见倾心, 并把他金屋藏娇, 取名为“称心”, 称心如意的称心。
李承乾对此乐人宠爱到了同吃同住, 夜夜笙歌,虽然他极力隐瞒, 但怎么能瞒的住。
李世民发现后大怒, 直接杀了那个乐人, 李承乾痛不欲生不吃不睡, 还在自己宫里给他设牌位, 让全宫上下日夜为他祭祀,好不荒唐。】
李承乾听此, 整个人呆愣原地,满脸不可置信, 荒唐,如此荒唐。
他怎么会变成这么,李承乾痛苦的咬紧牙关,整个人在颤抖,长孙皇后心疼不已,却不知怎么安慰。
身为嫡长子李承乾,众人都知该怎么劝谏,但竟没人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先抛开此乐人的性别不说,李承乾真的是爱此乐人如此地步?若真如此,为何一开始那么高调?
早知道这可是在皇宫,李承乾的身边都是什么人,他如此高调宠爱乐人,当真能瞒的过李世民?
李世民纳妃,臣子还会劝谏,何况李承乾宠爱男乐人。
主播觉的,要是真爱,李承乾反而不会如此高调。】
李渊看想李承乾,心道他这孙子可以呀,男宠?不若改天他也试试,说不定有意外体验。
赵匡美咽下口水,他只知道唐太子荒唐,但不知道怎么荒唐,为了男乐人…
“我觉的神迹说的对,唐太子不喜那个乐人。”赵德昭开口。
“你如何觉出来的?”赵匡美没想到他大侄子能接话,“你感同身受?”
赵德昭…行吧,他就该闭嘴。
【李承乾的行径更像是叛逆的反抗,你们不是劝诫么,我偏偏要荒唐,荒唐至极的荒唐。
要知道在长孙皇后去世前,李承乾身边可没一个男宠,如今忽然转性,着实突然。
从这里开始,太子李承乾的心里已经开始扭曲了,显然,此时的李世民还没注意到,他只觉的是李承乾听信小人佞言才会如此。
于是李世民继续派臣子进谏督促太子李承乾。】
一旁的李泰见他家阿耶痛苦不已的样子,立马来到他大哥李承乾的身边。
“大哥,我一直会站在你这边,你若有什么心事就和弟弟我说。”李泰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他方才看见自家阿耶想放却没有放下的手。
果真,自己过来安慰兄长后,阿耶眼神中透出欣慰的神情。
李泰掩住心中的窃喜。
李泰看见李世民眼中神情,李承乾自然也看见了,不知为何,弟弟安慰他,自己该感动才是,如今为何却心堵的难受。
一声谢谢如何也说不出口,李承乾再次自嘲,自己竟是如此小肚鸡肠之人。
太傅们说的不错,他的确没有做君主的度量,没有,半分没有…
李承乾又陷入了否定自己的怪圈当中无法自拔……
他周围的气压已经低到极点。
【前面咱们也说过,李世民后来又派了杜正伦到太子李承乾身边,并提前和他说因为太子足疾,容易受小人蛊惑,让他多多进谏。
到这,李世民还把太子叛逆的愿意归咎于小人和足疾。
这种感觉像什么呢,就好似父母离婚,你自暴自弃的答了零分卷子,以此报复,但是得来的一顿臭骂。
虽然臭骂是预料之中的,但是没人去问之前是优等生的你为什么考零分,因为零分就是原罪。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学校不行,转校。
主播觉得,李承乾如此,就是在等李世民问一句,太子为何如此。】
为何如此…
李承乾在心中反复重复这句话。
【方才说的是李承乾的第一件荒唐事,再说说他第二件荒唐事。
之前说了,李承乾特别讨厌直言不讳的张玄素,张玄素管太子到什么地步,只要太子游玩,他便上谏。
举个例子,有次李承乾情绪爆发在宫中击鼓,张玄素跪地劝阻,让李承乾交出鼓棒,气的李承乾直接把鼓给砍了。
张玄素会因为太子李承乾不注重细节,便写长篇进谏,用刘备劝刘阿斗的话,不已恶小而为之,把李承乾直接比喻成刘阿斗。】
张玄素也在场,听此,他觉的自己做的没错,当年他也是这般劝诫陛下。
【在这,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来了解一下张大人是多耿直。
当初李世民要洛阳的乾阳殿,张玄素就直接把李世民比做隋炀帝,不,应该是比隋炀帝还要严重。
当时把李世民给气的不轻,最后还是李世民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说,修宫殿是为了方便百姓,张玄素又说,他就是百姓,不需要。】
张玄素点点头,的确是他当年劝诫陛下的话。
【李世民能忍,但年少的李承乾忍不了,他讨厌张玄素讨厌到要杀死他的地步。
这里的杀死可不是开玩笑,李承乾他是真动手。
因为张玄素的处处进谏,不死不休的进谏,李承乾竟然派人在张玄素上朝路上埋伏,半路把他拉下来爆打,几乎要了张玄素的命。
好在张玄素命硬,没死。】
听到此处,李承乾有些支撑不住,李泰特别贴心的扶着他,但却被李承乾甩开,“别脏了弟弟的手。”
此刻的李承乾低头,他不敢看任何人,特别是那些劝诫过自己的老师们,如今自己在他们眼里应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不知廉耻的暴徒。
李承乾也不知为何日后的自己会变成那般,或许自己本就是那种人。
“臣宁死也要劝谏。”张玄素还在此时表明自己的决心,如此更让李承乾心里愈发难受。
【这次没把张玄素打死,李承乾不甘心,于是派两名刺客去刺杀张玄素…
除了刺杀张玄素,李承乾还派人刺杀过于志宁,总之所有劝诫过他的人,他都想让他们死。
这时候的李承乾已经心里变态到了一定程度,有些反社会人格了。
他扬言,只要他做了天子,定要杀光所有进谏的人,先杀他五百个,看还有没有人敢进谏!】
【再说说李承乾做的第三件荒唐事,角色扮演,但是他扮演的可不是什么好角色,而是突厥人。
他把自己假扮成突厥可汗,高举突厥大旗,在宫中搭设营帐,和同样扮成突厥人的宫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突厥人,觊觎中原,强杀掠夺中原百年的突厥,终于被唐太子灭了的突厥,唐朝太子却在扮演他们,这已经不能用可笑来形容了。
不但如此,李承乾还扬言,倘若他要是做了天子,就带着大唐去投奔突厥人,在突厥可汗手下做个首领,好不快活!】
“李承乾,你混账!”李世民听到这,心中的怒火再也忍不住,他抬起手来。
李承乾没有反抗,而是面如死灰的来到李世民面前,趁着自己还没变成那样的孽障,就让他家阿耶亲手了断了他这个畜生…
【那此时的李世民面对如此荒唐的太子李承乾,他又做了什么呢?】
【李世民在太子李承乾性格扭曲的路上又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我是觉得一个孩子的叛逆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怎么可能没理由的发疯。
之前提过,小时候的李承乾是个聪慧懂礼的好皇子,当年他也曾被夸过,若他不优秀, 李世民也不会在李承乾年仅八岁的时候便封他为太子。
一个十二岁就能监国的太子, 真的如史书写的如此无能?如残暴?】
长孙皇后把李承乾拉了过来, “陛下, 可否听神迹说完。”
李世民这巴掌终究没有落下,他看着眼前毫无生气的李承乾, 想到神迹三年前说的话,李承乾不是好儿子,他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李世民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但是淤积在心中的那股气仍旧没有消散。
李承乾本来等着他阿耶狂怒的巴掌,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声叹息, 这叹息直穿他心口, 竟比打在他身上还让他难受。
他又让他阿耶失望了…
三年前他听到神迹, 从那刻起他真的在努力做好一名皇长子, 他勤奋好学,他克制自己所有爱好, 他虚心听取太傅进谏。
可为何, 还会这般…
【李承乾】:我到底该如何, 才能不让阿耶失望?
李承乾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天幕, 只是他低着头, 并没有看见。
李世民看向天幕,他何曾说过他失望过?
对, 李世民不曾说过,但也从来没有肯定过李承乾, 夸奖对于李承乾来说就是奢望。
唯一对李承乾做出肯定的人就是他的阿娘,长孙皇后。
【李世民虽然对李承乾如此行径痛心疾首,但是他并没有说要废太子。
如此看,李世民对李承乾还是带着期待的,可他又做了什么呢?
除了李承乾外,长孙皇后还生有两个儿子,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四子李泰只比李承乾小一岁,只差了一岁,却错失了太子之位,应该是惋惜的。】
李泰立马转身面向李世民,“儿子绝对没有非分之想,自古长幼有序。”李泰说的异常坚定。
李渊瞅着自己的小胖孙这义正言辞的样,心里不由吐槽,在他家二郎跟前提什么长幼有序,别忘了他爹也是个幼。
【李渊】:你爹还是次子咧。
“哎呀。”李渊一拍大腿,神迹怎么又把他心里想的话往天幕上放,这不是破坏自己和宝贝二郎的感情么。
“但你爹很优秀,他大哥是个混蛋。”李渊立马解释。
混蛋二字再次刺痛了李承乾的心,比起被废的李建成,李承乾觉得自己更为混蛋,起码李承乾没有扬言要投靠突厥人。
李承乾的面色愈发惨败,多年来身边臣子的劝谏,让李承乾养成了一个习惯,别人做的总是比他好。
连隋炀帝杨广都有功绩,而他什么作为都没有。
【李世民骨子里到底还是有李渊的基因在,李世民看二儿子如此,他竟然开始补偿二子李泰。
这个剧情,大家看着是不是有些熟悉?】
李渊摸摸下巴,这不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翻版么?
李渊的话再次被打在了天幕上,李渊抬头,相当无奈,要不他还是走吧,这天幕破坏他们父子情义,总提陈年往事干什么。
【咱们具体说说李世民是如何偏爱魏王李泰。
为何用偏爱这词?因为基本所有记录唐代历史的书上都明确这么写的,举几个例子。
旧唐书,魏王泰宠冠诸王1。
新唐书,魏王为陛下爱子2。
贞观政要,太子次弟,为太宗特所宠3。
真是处处有魏王李泰的影子,却不见太子李承乾。
那李泰到底为何被李世民如此宠爱呢?】
听到此处,李世民心中开始迷茫,在国之大事面前,李世民向来是拎得清,偏偏到了家事这,李世民若不知该如何,何来偏爱二字?
他开始回想,自己对二子李泰什么时候偏爱过。
他只不过是按照神迹所言当好一个父亲罢了,对太子严苛,对次子不尽管束罢了,毕竟日后继承大统的是当是皇长子。
李泰也没觉得李世民对自己有多么好,自己生来就是次子,虽然如今父皇还没立太子,但是看看李承乾的辅佐之臣都是什么人?!
不过差了一个太子的名号罢了,李泰掩住眼中的羡慕。
如此优势,他大哥李承乾不但不珍惜,竟然还要杀光那些进谏的大臣,真是个疯子。
若那些大臣劝谏自己,他定当如阿耶一样,虚心接受,都是为了自己好,为何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