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贾璋传(惊鸦)


除此之外,这也是他留给新君的最后一道考验。
周东野虽然忠心,但却贪婪成性;李汲名为清流,但却有权相之心。
他在位时,要用周东野敛财做脏活,要用李汲弹压周东野,这才留着他们两个。
他退位后,若周东野和李汲识趣儿,就该带着他们这些年攒的钱回家养老,退位让贤了。
若是不识趣儿,那他们就只能做磨砺景王帝王心术的磨刀石了。
不过此时,杨宗祯和张泰维还来不及思考这些事情。
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回答皇帝的问题上面去了。
就在张泰维回答完乾元帝的垂询,松了一口气时,就听乾元帝道:“圣文至武钦明孝慈皇帝,这是朕之尊号。”
“太宗皇帝规定过,本朝皇帝尊号以八字为限。如今朕要退位为太上皇,却是要与新君有所区分的,尊号前也得加上几个字。”
“两位爱卿都是两榜进士,更是理学名家,给朕拟两个字也容易。你们先把这两个字拟定出来,等朕选定后,你们再去草拟圣旨与诏书。”
杨宗祯和张泰维连声称是。
沉吟良久后,张泰维抢先道:“臣想了四个字,是为神德圣功,不知陛下觉得可好?”
乾元帝听了,刚想露出一个微笑,就忍不住咳了一声。
乾元帝勉强忍住咳嗽的欲望,继续道:“这个神字不好,三花聚顶与涅槃圆寂都是虚幻,世间哪里有真正的仙神呢?”
杨宗祯小心翼翼地回答道:“臣想了一个,是为体元隆运,不知……”
没等他把话说完,就听乾元帝道:“就用这个吧,隆运这两个字意头好。若国运兴隆,朕就有能安心养老了。”
“至于张泰维想的那四个字……你们可以把它们加到新君的尊号里。老六虽不是虔诚教徒,但也信奉神佛,这四个字加给他倒是正正好。”
“杨宗祯,张泰维,你们今天就在这里起草朕的退位圣旨与景王的登基诏书。戴权,你跟着过去给两位阁老磨墨。严敬,你过去做个见证。”
杨宗祯和张泰维听到乾元帝的话,异口同声地推辞起来。
不是在说感激陛下对臣的信任,但这般国家大事还是要托付给周首揆和李次辅才合宜;就是说臣一心只有皇上,根本不忍心落笔拟定乾元帝的退位诏书。
“朕知道你们在忧心什么,只是若无半点胆气,又怎能出头?不想承担风险,也不要想着大权在握的好事。”
他喝了一口戴权刚端上来的川穹雪梨汤,直接对他们道:“戴权,带两位阁老去外间拟定圣旨。”
“严敬,跟着他们一起去。”
乾元帝下了命令,杨宗祯等人只得一同称是,跟着戴权一起前往外间去了。
而在他们离开后,戴权的徒弟夏原快步上前接过乾元帝手中的玉碗。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把川穹雪梨汤喂给乾元帝服下。
喝完汤后,乾元帝感觉自己的咳意终于退下去了。
他疲惫地瘫倒在引枕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金丝楠木吊顶上的九龙纹样。
看了一会儿后,乾元帝竟觉得有些眼晕。
他烦躁地闭上了眼睛,结果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如同走马灯般浮现出废太子的脸、景王的脸,还有先帝的脸。
生病果然不是好事,就连他这样铁石心肠的人,居然都开始伤春悲秋起来了。
没过多久,杨宗祯和张泰维从外间捧着草拟好的旨意与诏书回来了。
乾元帝接过他们跪呈上来的旨意与诏书草稿,读了两遍后道:“很妥当,拿出去誊抄好再送过来用印吧。戴权,你跟着他们过去,严敬留下。”
戴权带着杨宗祯和张泰维两人离开了,仅剩下严敬一人立在乾元帝身旁。
他眉眼低垂,神态十分恭敬。
乾元帝抽出了檀木炕桌底下的贴金抽屉,从里面拿了一张圣旨出来。
他把这张圣旨递给了严敬。
严敬恭敬地接了过来,在乾元帝的吩咐下打开了圣旨。
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京营节度使严敬忠君体国,勤谨有度,封忠勇伯,赐丹书铁券,仍以原品任京营节度使”云云。
看了这道旨意后,严敬只觉眼角热热的。
他扑通一声跪下,哽咽着道:“臣谢主隆恩。”
乾元帝道:“京营节度使看管九门,是朕之屏障。朕在时,你听朕一人的吩咐。朕驾崩后,你也要一心一意地辅佐新君。”
“你没有战功,本来是没有封爵的资格的。但朕知道,朝廷里恨你的人太多了,所以才给你留下一道保障。”
“那道丹书铁券没有什么别的用处,只是为了留给你傍身。”
严敬眼角红得充血,眼泪也淌了下来:“陛下……”
乾元帝摆了摆手,他把那道旨意拿了回来:“夏原,带严将军去洗把脸。哭唧唧的,跟个小孩子似的,像什么样子!”
严敬感激涕零地离开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抽屉里面,那道封他为伯爵、赐他丹书铁券的圣旨下面,就放着查处他忤逆君上、叛乱国家,立斩不赦的旨意。
君父,君父,从来都是先君后父。
若有谁视君为父,大抵也只能换来满腹心伤吧?

第83章 花红易衰水流无限,保存诏书心动游玩
严敬离开后, 杨宗祯和张泰维两人就捧着誊抄好的圣旨进来了。
在检查无误后,乾元帝让戴权取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与“乾元神武”的金印过来。
他亲手为两枚印鉴沾上印泥, 然后将之盖在明黄色的圣旨和诏书上。
乾元帝的退位圣旨和新君的即位诏书一共一式三份,在盖好印鉴后, 乾元帝收走了两份。
他把最后一份圣旨与诏书交到了杨宗祯与张泰维手里。
杨宗祯拿着新帝登基的诏书, 张泰维拿着乾元帝退位的圣旨。
“待到明年万寿节的时候, 朕就要退位了。”
乾元帝对杨宗祯和张泰维道。
“这份圣旨和诏书交给你们保管,待到万寿节那天,你们两个就来做宣旨官。”
“另外两份圣旨和诏书, 一份由朕保管, 另外一份交由宗亲保管。如此, 才是万全之策。”
“你们切记,在万寿节前, 谁都不可以走漏半点风声。”
“万望你们不要让朕失望。”
杨宗祯和张泰维连忙向乾元帝表忠心, 乾元帝却没心思细听, 只略点了点头就挥手让他们离去了。
而杨宗祯和张泰维两人怀里揣着他们精心编纂誊写,又加盖了玉玺与皇帝印鉴的圣旨和诏书,各怀心思地回到了内阁。
刚回到衙房坐下,杨宗祯就见周东野来了。
他硬着头皮向周东野问好,周东野笑呵呵地应了, 然后就拉着他旁敲侧击起来。
他想知道皇帝到底跟杨宗祯他们两个说了什么。
奈何杨宗祯一问摇头三不知,根本不接周东野的茬儿。
周东野心中虽然恼恨, 但也无计可施。
时至今日,杨宗祯的翅膀已经硬了。
杨宗祯有门生, 有心腹,有陛下的信任, 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刚入阁的小年轻了。
纵然周东野是首辅,他一时之间也不能拿杨宗祯怎么样。
最重要的事情是,李汲也很不喜欢杨宗祯这个后起之秀。
若他出手对付杨宗祯,那岂不是在给李汲出气?
周东野才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杨宗祯这边与周东野周阁老不欢而散了。
张泰维那边也在被李汲质问,但李汲是张泰维的老师,张泰维待李汲也不能像杨宗祯待周东野那般敷衍。
不过,李汲问张泰维的问题倒是与周东野问杨宗祯的问题没什么,就是他的态度算不上友好,甚至可以说是很糟。
张泰维心里有鬼,面上却是端得住的。
他笑眯眯地道:“师相。陛下没跟我们说什么大事。但弟子觉得陛下对您与周阁老还是不放心啊!他老人家问了好几次您与周阁老的言行……”
接下来的具体对话内容基本上全是张泰维自己编造出来的。
但他把话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李汲听了,竟也信以为真且不疑有他。
他哪里能想到张泰维的这一番“转述”纯粹是莫须有的谎言呢?
张泰维根本不怕自己的谎言会被戳破。
以他对李汲的了解,李汲是不可能找杨宗祯求证他回答的真伪的。
就算李汲去找杨宗祯,杨宗祯那条老狐狸基本上也是不会戳破他的谎言的。
毕竟他们有着共同的秘密,不泄露皇上的事情才是最要紧的。
在李汲离开后,张泰维摸了摸胸口藏圣旨的位置,悠悠地叹了口气。
师相,别怪我瞒你,也别怪我有二心。
您要怪,也只能怪皇帝想让我有二心,也只能怪您那让我难以忍受的猜忌。
更何况大丈夫生于人世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若能自己掌权,谁又愿意对着别人卑躬屈膝?
张泰维眯了眯眼睛。
他的姻亲故旧与家财学问没有任何比李汲差的地方,既如此,他觊觎首揆之位也并无任何不可……
李汲本人都没把他当儿子对待,又怎能要求他待其如同父亲?
因利而合者,必然因利而分。
他和李汲,本就是这样的关系。
而在东暖阁里,乾元帝在杨宗祯和张泰维离开后走到博古架旁。
他轻轻转动博古架上的汝窑花瓶,“咔嚓”一声,机关弹开了,博古架后面露出一处黑漆漆的方洞出来。
乾元帝从方洞里拿出了一只描金葡萄纹匣子,然后把一份圣旨与诏书放到了匣子里面。
放好东西后,乾元帝把匣子锁好,然后把它塞回了方洞。
最后,才按照与刚才相反的方向转动汝窑花瓶。
机关被重新启动,黑漆漆的方洞亦消失得无影无踪。
乾元帝看着恢复如初的博古架与汝窑花瓶,出了一会儿神后突然道:“戴权,派人去乾清宫把朕的画拿来。”
戴权知道乾元帝要的是哪一幅画。
除了那幅乾元帝亲手绘制的桃花图外,再也没有别的画能让乾元帝这般郑重其事。
没过多久,夏原把乾元帝的桃花图取到了东暖阁:“陛下,画到了。”
乾元帝靠在圈椅里,轻声道:“挂起来吧。”
夏原亲自把画挂到了乾元帝身旁。
在画被挂好后,乾元帝走上前去。
他看着那灼灼桃花,忽然想到了刘禹锡诗里的“花红易衰”与“水流无限”之句。
个人的生死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可谓是不堪一击。
多年之后,史册上又会怎样书写他与太子呢?
乾元帝忽然想到了始皇帝与太子扶苏,想到了汉武帝与太子据,想到了唐太宗和太子承乾……
日后的皇帝,也会把他和普贤奴与这几对父子相提并列吗?
乾元帝并不知道,但他还是发自内心地感到悲伤。
他走到桌案前,顺着自己的心意写下了一封圣旨。
一封追封义忠亲王为孝敏皇帝的圣旨。
“去,去!戴权,夏原,去给朕拿玉玺,去给朕拿金印!”
戴权和夏原两个连气都不敢多出。
乾元帝现在的模样太吓人了。
眼睛含泪,眼白充血,神情却十分疲惫。
他像一只随时随地都可能爆炸的炸药桶,更像是一个失去所有的囚徒。
他们连气都不敢多喘一声,悄悄儿地捧了玉玺与金印过来。
乾元帝把玉玺夺了过来,颤抖着要把玉玺盖到圣旨上。可是在最后一刻,他浑身的力气都散了。
乾元帝仅存的理智叫停了他的行为。
普贤奴的庶子还活着。
几年前,他还赐了那孩子一个郡王爵位。
若他盖下玉玺,那孩子说不定就会产生不该有的野心。
无论是为了朝廷,还是为了天下苍生,亦或是为了自己的身后名,乾元帝都不能让义忠郡王登基。
别说他此时已经选定了新君,就算没有选定,他也不会让没有接受过正统皇室教育的义忠郡王做做皇帝。
乾元帝丢开了玉玺,把他刚才亲手写下的圣旨扔到了火盆里。
转瞬之间,明黄色的圣旨就化作灰烬。
东暖阁里,只余神色晦暗的乾元帝与那桃花图里杏黄色的背影,共同沉寂。
他们注定背道而驰。
今生有缘是父子,只愿来世不相见。
而杨宗祯晚上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书房藏诏书。
他用油纸把诏书裹好,然后将诏书装到了一只带锁的檀木盒子里。
在这之后,他才按动书桌上的机关。
按动机关后,书桌下的砖石倏然塌陷。
一处书箱大小的暗洞突兀地出现。
杨宗祯把锁好的檀木盒子放到暗洞中,然后重新按动机关。
待书桌下的地板恢复原样后,杨宗祯又找拿了一块垫子铺到了书桌下,这放下了书桌上的锦绣桌裙,坐到了椅子上。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藏得这般严密,想来诏书是不会遗失了。
而张泰维在回家后,也在费尽心思地想办法藏好他手里的圣旨。
这可是陛下交代下来的任务,若是出了差错,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就在两位阁老提心吊胆时,贾璋脚步轻快地离开了翰林院。
明天就是休沐日,他心里很快活。
是的,在翰林院历事是能得到很多收获,但这份辛苦也不是假的。
帮其他翰林做事倒还好,算不上太累,可是读实录和背孤本却会耗费许多心力。
因此贾璋也是很期待放假的。
在回家的路上,贾璋忽然听到马车外熙熙攘攘的叫卖声。
他心中一动,叫停车轿,随手点了个长随让他回家禀告贾母等长辈,说他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
雪檀扶贾璋下了马车,笑问道:“三爷想去哪里逛逛?”
贾璋一边给自己戴风帽一边道:“先去你之前说过的那家馄饨摊子吧?我记得你说过,那家摊子好像就在南门这边儿?”
雪檀道:“三爷,那地方是我们这样的人去的。您怎能吃得惯外头的东西?”
贾璋道:“吃东西还分什么高低贵贱了?我只是去尝尝味道的,若不好吃,咱们再去酒楼就是了。”
他前世没得势之前,什么糟糕的食物没吃过?
外头买的馄饨怎么就吃不得了?
雪檀知道贾璋主意大,不是他能劝住的,因此只得带贾璋往那馄饨摊子去了。
还没到地方,贾璋就听到了清脆的竹片敲击声与老翁“卖馄饨嘞”的招徕声。
走过去一瞧,便见到一处冒着水汽的馄饨摊子。
摊主是一位穿着灰布衣服的老翁,对方正在用竹片敲击倒扣的铁碗。
这就是摊贩们招徕顾客的手段了。
贾璋走过去笑道:“老翁,我要三碗馄饨。”
卖馄饨的老翁看着眼前穿着斓衫,戴着玉佩的俊秀少年,忙不迭地拉开装馄饨的抽屉。
贾璋看过去,只见抽屉里面的馄饨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半透明的馄饨皮掩映着粉色色肉馅和翠绿的葱花,瞧着就引人垂涎。
贾璋有些恍惚,他也有很多年没吃过小摊子上卖的东西了。
老翁把馄饨下到了锅里后小心翼翼地道:“举人老爷,您吃完馄饨后能给小人写两个字吗?小人想拿回家给刚启蒙的小孙子沾沾文气。馄饨不要钱,算小人请您的……”
贾璋看着腼腆的老翁,轻笑道:“成,写两个字容易得很,没什么好拒绝的。只是馄饨钱还是要付的,您做生意也不容易。”
就在两人说话时,雪檀和黄柏两个也把桌椅碗筷擦干净了。
贾璋过去坐了下来,待馄饨煮好后,贾璋和雪檀、黄柏坐一桌吃了馄饨。
贾璋觉得这馄饨味道还不错,固然比不上荣国府的佳肴,但却有一股独特的,清淡鲜爽的味道。
而且吃完馄饨后,浑身上下都暖起来了。
贾璋看着周围浮动的雪白水汽,突然感受到了传说中的人间烟火气。
在离开馄饨摊前,贾璋让黄柏从马车上取了笔墨下来。
给那老翁写了一张带有“勤学”二字的条儿后,主仆三人又付了那老翁馄饨钱。
这位老翁死活不要,但雪檀把钱扔下后就离开了。
那老翁追不上他们的马车,只得把钱收下。
吃完馄饨后,主仆三人又去太白楼吃酒。
贾璋拣沿街的地方坐下后,点了菜肴。
没过多久,酒肴被小二送了上来,贾璋独自一人在这间包厢里面自斟自饮,倒也清净自在。
饭后,贾璋又带着雪檀、黄柏两个逛了晚市,看了铁树银花和杂耍百戏,又买了好些东西,这才回家去。
不得不说,贾璋他这心血来潮来得还挺是时候的。
因为,在此次旬休过后,贾璋就将迎来杨宗祯布置下来的新任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