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她不由想到了白日里看到的那个丫头,规矩且莽撞。
这其实是两种俨然不同的特质,规矩在于心中明了什么是该,什么是不应该,而莽撞却截然相反。这两种特质能集于一身显然不合理,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这丫头的莽撞是装出来的。
三分笨拙能让他人对自己更加安心。
“来了。”
弄墨笑着将文清迎入了房内,今日文清是承邀而来。
“刚回来,可没有热茶招待你了。”
文清摇了摇头,笑道:“无妨。”
“今日派人来寻我可是有事?”
弄墨迎文清去窗边的案边坐下,问道:“你见过阿笙了,这丫头你怎么看?”
今日白天的事,她多少听闻了一些。
“可藏着呢。”文清的话言简意赅。
弄墨闻此,笑了笑。
“她入学堂一个月不到,因不习惯苦力活计,其中半个月的时间都在堂上打瞌睡,让胡先生是罚了又罚,却依旧不耽误她睡觉。”
说着弄墨用眼神递了递书案上那厚厚一摞的纸张,全是阿笙这半个月来抄书交上来的。
文清听得一愣,这都什么跟什么?
“但是就这半个月,胡先生堂上的考核,她每每都是第一,谦德录那种冗长而繁琐的篇章,她看一眼就能记得。”
听到这里,文清方才明白,为何弄墨会看上这个有些狡黠的丫头。
“你大概也看出来了,这丫头惯会装庸直。”弄墨说着笑了笑,“你也别怪她,她这么做是怕自己露了精明会被人猜忌。”
说着弄墨叹了口气,“捡到她时,李嬷嬷曾质疑她的动机,她一时不忿就将自己脸给画花了,现在还留着痕。怕是这件事在她心里还是有些影响,才凡事都将自己藏起来。”
文清那日也曾替主母来过问这丫头的事,念及此,也不由叹了口气。
“所以你打算送她去华清斋?”
弄墨并不藏着掖着,道:“这上阳园内的日子过于安逸,在这里她成不了大才,可惜了。”
“可她一非裴氏之人,又无大的背景,如今也无才名,要进华清斋怕是难。”
裴氏的华清斋中人才济济,除了裴世族内还有各国王室精英。
闻此,弄墨眼露笑意,文清会意,立刻明白为何阿笙白日里会出现在清风馆外。
“你是想让她在清风馆内讨赏?”
弄墨点了点头,并不避讳,道:“清风馆如今聚集着七国大家,但凡她能得一人赏,便有底气向华清斋提出入堂的要求。”
裴氏重才,这个年纪能得大家赏识,这样的人才必然不会放过。
“不过。”弄墨看了看文清,“清风馆如今把守森严,她能不能进去还得要你帮帮忙。”
文清闻此,笑问:“她既然如此有能力,当能过馆前的辞赋题才是。”
弄墨叹了口气,“她毕竟年纪摆在那,文辞一事你我皆知,非时间与见识不可造就。”
“那你怎么确定,七国才子云集,她能从中得赏?”
弄墨往后靠了靠,浅声道:“若要向上搏击,须自身强硬,这就要看她自己的造化。”
能铺路的地方尽量扶持,帮不到的地方,自然也就只能看她自身了。
次日,文清带着阿笙从小路到了清风馆外,她看了看清风馆外的冷清,显然今日来挑战的人少了许多。
“若要在那里面得个赏,你就得拿出你的精明来,可懂?”
阿笙点了点头,又道:“多谢姑姑指教。”
文清叹了口气,道:“去吧。”
文清提前将那文辞题的答案给了阿笙,应当是无碍了。她远远地看着阿笙去了守题人处,站立了一会,便交上了答案,而后顺利入内,方才转身离去。
尚未行两步,却听往来的侍女道:“今日清风馆换了题,倒是一个人也没能答出。”
闻此,文清心下一惊,回头看向清风馆外空空无一人的场地,那丫头竟然凭自己的本事进去了。她不由苦笑,弄墨看上的人,当是有些本事的。
清风馆的弄月堂内,梵香撩动,微风浅拂。
少年身着沧海浮生服,湛蓝的丝线与光晕结合,让整个人显得矜贵而不失舒雅,他正与对面的老者手谈一局。
这一局很长,从清晨到现在都尚未结束,老者的每一步都下的十分谨慎。
“今日馆中倒是清闲了不少。”
昨日里的辞赋题,答上来的人不少,毕竟是裴氏,文辞斐然之人颇多。因而今日,便换了一题。这一题是民生题,由九曲当代的国策大师离原所出。
论的是粮运一事。
淮安乃九曲农粮产地,每年都须穿过大山往中州送粮,路途艰险,费时费力,而水运航道又太受季节影响,水量丰沛时尚可,若水罕之时,则舟船难过。
而离原此题便是问,能否有良策改善这个境况。
就这样一题,今日至今,还无人答出。
此时前馆的侍从来报,已有人答出此题入馆。
“哦?”仲景放下手中悬空的棋子,问道:“如何作答的?”
侍从躬身,道:“答,在上游开湖蓄水,除了可充沛航道水量之外,闲时还能灌溉农田。”
闻此,仲景眼中有光,又问:“那航道上下高势差又如何破?”
“答,弯曲凿道,缓解坡度。”
得此答案,仲景大笑,“倒是与离原的话相差无几。”
裴钰亦放下棋子,问那侍从,“是何人答出?”
侍从顿了顿,道:“一个小姑娘,约莫十岁的模样。”
这园内这般年纪的多是来客,不知为何,裴钰忽然想起了那个在七步桥上怒骂文礼之法的丫头。
他复又问:“现在人在何处?”
“往沉画堂去了。”
“走走,”仲景起身,“我们也去瞧瞧什么丫头这般年纪就有这能耐。”
裴钰看了看棋盘之上,黑子颓败难挽其势,他也不戳破仲景悔棋的意图,浅笑着应承。
清风馆按琴棋书画香墨器皿分了多个堂室,而沉画堂内陈列的则是裴氏多年来四方搜寻来的名家名画,或者佚名不详却画技惊艳的画作。
阿笙走进其内,尚有些人还在品着画作,室内十分安静。
她走走停停地看着,上面好些画家她都曾闻其名。苏父曾经也极爱笔墨一道,家中藏画不少。
阿笙行至一个角落,却被一幅《戏春图》吸引了眼光,她快步上前,细细端倪。
画中春山藏烟,草木勃发,天地辽阔中,一女子着红袍骑大马,肆意而昂扬地奔驰在辽阔的原野之上。
画作落款,唯“殊文”二字。
那是父亲的画作!
阿笙微蹙着眉,眸光柔动地看着那副画作,早年听母亲说过,父亲曾以殊文之名作画,也曾名动一时,但为了官场奔波,终是颓废了此事。
阿笙凑近了去看,那骑马的女子与母亲有几分相似,却年少了许多。那画中女子在天地之间笑得肆意昂扬。
未曾想,她能在裴氏的馆藏中见到父亲年轻时的画作,究竟是否是天意。
她微红着眼,往后退了三步,屈膝叠掌,以额贴手,低身拜服。堂内寂静,无人扰她哀思。
“你识得殊文?”
老者的声音惊动了堂内众人,阿笙一惊,回头看到一名鹤须花发的老者,他体态颇有福相,甚是和气地看着自己,而他的身后,站着的是那个惊世绝艳的少年,而他此时定静的眼神仿似能将人洞穿。
第十章 阿笙讨赏
沉画堂内所剩无几的人都上前来与仲景拜过,裴钰便站在仲景半步往后的位置,那是他看清阿笙另外一边脸上还未完全消散的痕时下意识停住了脚步,但这半步却被人误认为他是仲大家带来的后辈。
君子同行并肩而立,半步滞后以示对上位者的尊敬。
阿笙也是因此误会了他的身份。
阿笙浅浅向仲景欠了欠身,以示敬意,方才回他此前的问,“回先生,我不识这画者,只是这堂室之内所陈画作,虽对花鸟虫鱼,人间至味描绘得生动精致,但唯有这副能撼动我心,此画既能通我心神,我这一拜是拜谢此画能让我也领略三分画者的风雅之心。”
天地浩渺,唯心最不可得。文字画作虽可寄情三分,但终难完整再现执笔之人的心境。
而按阿笙所言,今日这幅画却能让她福至心灵般体会到到画者的心境,体会到了居舍之内难有的万物勃发之感,因此才会有了拜谢之举。
躬身拜谢画作,此举倒是有几分文人雅士乖张的味道,但念及她此前的“狗屁”言论,裴钰知晓这不过是她忽悠仲大家的说辞。
阿笙看着仲景身后那人端着谦和的笑意看向自己,并没有戳穿她的打算,复才暗自舒了口气。
仲景此人爱画,听阿笙此前那番言论,不由多问了她几句。
阿笙对父亲的画作自然无比熟悉,尤其从前到家的先生都多少提到过父亲书房的那些画,因此她也就依葫芦画瓢又说给仲景听,听得老人家连连称赞。
今日从入门那一题到现在,都多亏了从前先生们的指教,虽然半是拾人牙慧,但好歹也得了夸赞,只是不知这算不算弄墨说得讨赏。
阿笙从前赏过人,也领过赏,但从未“讨赏”,究竟怎么样算是讨赏成功,她心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仲景听她讲了许多觉得甚是有趣,又拉着阿笙多走了几步,一老一小聊了许多堂内的画作。
裴钰耐心极好,他便一直走在二人三步开外的距离,这举动让阿笙以为,他是仲景的文仆。
待到仲景中途被旁人请去商谈一幅笔墨,阿笙方才找到机会,悄声走到裴钰身旁,小声问道:“你们家先生夸了我这许多,这可算是得了赏?”
裴钰敛着眉目带着笑意,看阿笙前后两副面孔,浅声道:“你今日是来讨赏的?”
在阿笙心中,裴钰就是一个三日后就会随仲景离开央国,再无相见之人,她并不避讳多少,道:“是。”
无论皇庭市井,名士一句可抵万金的说法并不虚假,因此“讨赏”这件事并非什么稀罕之事。
“你既来讨赏,却不知‘赏’的是什么?”
阿笙闻此,微微蹙眉,扬了扬头,一本正经对裴钰道:“我这般年纪,不知道不是很正常么?”
裴钰十岁之时已经对《礼典》倒背如流,但他并未反驳阿笙的话,道:“你已然得了仲大家许多赏,今日目的算是达到了。”
今日有众人见证,阿笙这赏说出去亦有考证。但阿笙却觉得空口白话,这说出去裴氏的人能信么?
她微微蹙眉,她看了看与仲景谈话之人正拱手退去,立刻又带上了谦和的笑意,上前躬身以文士之礼对仲景道,“今日有幸得见仲大家,不知可否向您求字?”
仲景乃商国国士,享大声誉,一字万金难求,阿笙这要求提得太顺畅,就连裴钰也来不及阻止她。
然则仲景此人却是十分随性之人,当下便着墨,为她提了“礼正广识”四个字。
众人见此羡慕不已。
仲景收笔才忽然想起,问道:“女娃娃,还未问你姓名。”
阿笙乖顺道:“裴氏上阳园阿笙。”
闻此,仲景愣了愣,而后看向立于一旁的裴钰,裴氏之人却不识裴钰,而来找他讨赏,念及此不由大笑开。
裴钰在看到阿笙脸上尚未消退的痕迹时便有所怀疑,此时便是坐实了他的猜想,眼前这人便是那日林中不惜毁坏自己容貌的女娃。
原来她叫阿笙……
如此年纪能有这般广博的见识,的确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教养出来的。但她却对讨赏这种下求上之事不太熟悉,显然是此前生活无需她有这般行为。
念及此,裴钰看向那副《戏春图》。
她向那幅画行如此大礼,莫非这殊文与她有些关系?
裴钰尚在思索间,便间阿笙抱着仲景赏她的字走了过来,此时似乎心情极好的模样,脸上的笑意揉进了眼底,带着细碎的光。
阿笙微微举了举手中的卷轴,几分得意。
裴钰被她逗笑,问道:“你今日来讨赏是为了什么?”
“为了进华清斋。”
裴钰有些意外,光仲景赐她的这四个字,便能足以让一个普通人一生无忧了,但这女娃却没有想过金银钱财,想的却是学识前途,着实难得。
但阿笙却以为他是想起了七步桥上的事,不由低声道:“我虽不耻一些人的行为,但裴氏的文礼之法本无过错,博闻强识更是无错,坏的是人心。我不愿成为那样的人便须得更加上进。”
也唯有自己成为裴氏眼中真正不可或缺之才的时候,父亲的冤屈才有澄清的那日。
她愿以身入这一局,为苏府求一个清白。如今,她终是又有了寸进。
念及此,阿笙抱着那卷轴的手紧了紧。
“所以我要入华清斋。”
闻此,裴钰低敛着温润的眉目,浅笑道:“好。”
阿笙倒是不知他这句“好”是个什么意思,反而拿着手中的卷轴敲了敲裴钰的肩,此时她只当他是同辈之人。
“你也要跟着你家先生好好修习才是,莫要辜负了机会。”
说完便自顾自地离开了沉画堂。
仲景远远地看着裴钰被园子里的小丫头当成文仆笑得合不拢嘴。
裴钰这人自小恪守礼法,从来未曾有逾举行为,他人自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今日被这么一个丫头“提点”,他也不恼,当真是配得上那句“君子如玉”。
仲景走近,笑道:“裴氏这园子里当真是妙人儿颇多。”
裴钰闻此,颇有些无奈,“让您见笑了。”
晚些时候,弄墨看着阿笙带回来的仲景题字,见她又那般乖顺地站在一旁,对于在清风馆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并不多提,只说是仲大家宽厚,她开口要字,他便允了。
弄墨喜极,阿笙这一趟收获远超她所想,有了仲大家这字,阿笙入华清斋便是稳了。
第十一章 被人盯上
晚间,凤鸣苑内传膳。今日后厨为阮氏熬制的鱼脍粥,用的是春江鱼鱼腹的那点嫩肉熬制,极好入口。
阮氏用了两口,便也没了食欲。天气渐热,人便会懒得饮食。
“听闻今日,园子里有个丫头向仲大家讨了赏?”
文清一边为阮氏递来漱口的杯盏,伺候她简单整理,一边答道:“是弄墨手底下的一个小丫头,人很聪明,又十分规矩。”
文清刻意未提及阿笙与裴钰的缘法,总是与裴氏家主有所牵扯对阿笙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提起弄墨,阮氏倒是想起来当年那个颇有文采的少女,却在进入华清斋后因能力不过中庸,便也止步于此了。
“这些年未听得她的动静,她可还好?”
文清垂首道,“园子里清闲,她倒也没忘了为族里举荐人才。”
文清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但阮氏也只是点了点头,但却并未提要将弄墨召回本府的事。
“你有些失望?”
阮氏的声音温软,文清闻此却是恐慌,低首道:“夫人误会,我自是不敢左右您的想法,只是念在从前同窗的情分,也不愿看她在此被埋没。”
阮氏叹了口气,虚扶了扶,道:“并非我不愿用她,只是她在园子里十载光阴,如今心中到底向着谁实属难查,倘若她便是他人想借此安插在公子身边的人,我们会防不胜防。”
文清也明白阮氏所言,这些年,裴钰的几位叔伯想方设法往他身边塞人,若非因为夫人这一关不好过,裴钰的院子怕是早就被透成了筛子。
“她若想要离开那个园子,还有的是机会。”
“是。”
话虽如此,但文清知晓,弄墨已经这个年岁,再耽搁几年,怕是再难有前程可图,阮氏这话不过是敷衍罢了。
裴氏的主母又怎么会真的关心一个女使的将来。
文清这一字中的失落还是被阮氏听了出来。
“这样吧,”阮氏道,“如果弄墨举荐的那个丫头能在华清斋崭露头角,我便做主将她召回本府,可好?”
虽是困难,却也是一份希望。文清闻此,低身替弄墨拜谢。
看着文清离去,阮氏神色微凉,她如何看不懂文清对曾经同窗的怜悯之意,文清毕竟是她身边之人,若因态度过于凉薄,恐会失了人心。
但华清斋汇集了裴氏乃至七国最优秀的子弟,上百生徒,哪里是那么容易拔尖的,这话说出来不过是宽慰罢了。
次日一早,弄墨刚起便见院子里来了稀客,她眉目几不可闻地一皱,却还是将人请入了屋内。
来的是裴家三房的掌事,素华。
“许久不见姑姑,姑姑身体可好。”
素华冷着眉目看了看弄墨房内的陈列,并未答她此话。
相似小说推荐
-
hp自救指南(余酒难尽) 既不是废墟中的弃婴,也不是孤儿院的天选之子。
基拉只有一对普通平凡的父母,和天天写信赞美赫奇帕奇的哥哥。...
-
谁在他方呼唤我(小狐濡尾) [现代情感] 《谁在他方呼唤我》作者:小狐濡尾【完结】晋江非V高分2025-1-29完结总书评数:3741 当前被收藏数: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