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只是个县令啊/青州小县令(殊宝)


孔华想了想还是开口,“大人,我要组织人去上梁河。”
姜初默了一下,她掐着手心,很轻声的问:“他们愿意么?”
孔华打开钱箱,露出银子,“一百两一个人,死了加四百两,活着回来,再给一百两。“
顿了顿,他又继续道:“利弊我都说清楚了,他们会回去考虑的,温先生和庄先生也去,他们指挥大家治水。”
温先生河庄先生是会治水的能人,之前修河道的就是两人负责的,修的又快又好。
二百两,或者是五百两,是这些汉子一家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所有人心中犹豫,若是运气好,带着两百两回家,那就一家子吃穿不愁了。
若是运气不好,有了五百两,家里人也不会有负担。
很多人都很心动。
姜初扯出个难看的笑容,“那我们要准备工具了么?“
孔华点点头,“我已经安排桃香去买麻绳这些东西了,还有,我打算让孔能和李木,阿大,阿二他们带队去。”
“他们会武功,有个万一,可以帮着救人。”
姜初点点头,她刻意不去想这一去有多危险,她道:“我去让厨房准备干粮。”
孔华已经交代过了,但是看着姜初忐忑不安的样子,他还是让姜初去了。
姜初无法说这种行为是对是错,至少她是做不到为了钱,去送命的。
但是,她又知道上梁河不能不疏通,不然水流不走,再下一点点雨,就是青州的河道都有可能垮的,更别说有些摇摇欲坠的了。

很快,临时组成的一百人小队就出发了,每个都是健壮有力的汉子。
姜初去送,她大声的承诺:“只要我姜初活着,一定不会拖欠大家的家人一点银子,我也希望大家能平安归来,到时候我给大家摆庆功宴。”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气氛虽然凝重,但是没那么沉重了。
“嘿嘿,我们相信大人,大人就等着回来请我们喝好酒吧!”
“我回来不吃酒,大人给我找个媳妇就可以了。”
“哦哦哦……我也要媳妇。”众人起哄。
姜初就笑着承诺,“没问题,回来给你介绍。”
孔华也是摸着孔能的头,交代道:“万事小心,要听温先生和阿大的话。“
又对阿大他们道:“辛苦各位了,同样要万事小心。”
阿大六人齐齐点头,连孔能都被派去了,就是知道有危险,但是他们也没有一点怨言。
一行人驾着马车出发了,道路泥泞,拉工具的是后面跟着的牛车。虽然慢了一些,胜在稳健。
姜初转身就开始忙碌了起来,青州城门大开,夜里也不关了,因为有大批的流民涌来。
有的甚至连鞋子都没有,青州修河道的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家乡被淹,大家都下意识往青州来。
毕竟青州县令是出了名的好官,而且青州有粮吃。
幸好姜初的粮库被屯满了,下大雨的时候,衙门的人都在冒雨抢救粮仓,还有盐仓。这些东西,勉强够撑一段时间。
而在姜初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闻人图也忙,大雨一停,他就派出军队去救人,现在淮阳城已经挤进很多人,那些跑掉的商人。
他们的房子,铺子都被安排住满了人,但是,闻人图缺粮,所以他急切的想恢复码头,不然,这么多人,怕会饿死在淮阳。
而京城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的争吵,祁先生直接在早朝的时候打了杨谙。
修河道,明明皇帝已经下令了,可是杨谙把持户部,一分钱不掏,才造成如此惨剧。
皇帝听着大臣们估算的人口,淮阳有可能会死近十万人,他也有些害怕,他在史书上怕是要留下无能的一笔了。
他就怪杨谙,他是下过命令的,可是杨谙不听。
杨谙也很后怕,这个罪名他不能背,不然遗臭万年了,所以他推在闻人图身上,是闻人图不修河道,关他什么事。
然后,早朝直接吵了起来,祁先生被杨谙的无耻言论气疯了,他脱下鞋子就砸在杨谙头上。
这个早朝是以杨谙被砸晕做结束的,应该不是假晕,孟相特意踩了一下杨谙的手指,人也没醒,头都流血了。
才下雨的第二天,长清大师就来找太子了,他意识到时间发生了变化,但是上梁河是必须治理的,所以太子早就求得皇帝的圣旨。
调动人手去潍水了,朗州刺史周莘也主动派出兵马拉着粮食去支援淮阳。
所以,孔能等人一到潍水附近,就发现已经有人到了潍水了,已经开始治理河道,清理淤泥了,而且都是军队里面的士兵。
领头的邹将军知道温先生和庄先生是会治水的能人,立刻安排两人去观察。
青州来的壮汉们也加入其中,但是有了军队,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太子在知道雨停后,也直接调取淮阳周边的物资,就近拉去淮阳,有好多都是杨谙的人,但是杨谙现在病倒了,太子又强硬。
好多人也只能捏着鼻子送东西,但是也刻意送陈粮,旧粮,甚至有在粮食里面掺砂石的。
然后敢这样做的官,管你是刺史,知府还是县令,都被先宰了,太子也毫不客气的接手了这些地方。
杨谙躺在床上,他的额头包着,手指不知道被谁踩了,青紫的吓人,也包着。
现在对他虎视眈眈的人太多,太子的动作大到他心慌,他意识到,再不做点什么,他的势力要被瓦解完了。
他顾不得长清大师的批言,说小儿子要在庙里苦修到二十四岁才能入世,才会一生顺畅,飞黄腾达。
他算了算时间,只要几个月就到儿子的生辰,算虚岁也有二十四了吧!他这样劝服自己,所以他写信去催长清大师,让小儿子回家。
然后又写信给镇守边关的向将军,让他带着五千精兵来京城。事关重大,特意交代季安用的暗线。
季安拿着信,又告诉了杨丞科的动作,有可能投了太子了。
对这个从回来就上蹿下跳的侄子,已经不耐烦到了极点,宗家也是愚蠢,居然被杨丞科说服,走在了他的对立面。
杨谙捂住头,不再委婉,“杀了他。”
闻人图收到了朗州的粮,心里放松了一些,他的士兵也搜寻了很多的村子,救了许多人。
随着长梁河的疏通,水位在下降,母江真的就像淮阳的母亲一样,温和的包容了这些无处可去的河水。
因为士兵们互相绑着麻绳,人又多,只冲走了五个人,已经比计划中好太多了。虽然有很多受伤的人,但是在河道疏通的那一刻,大家还是发出欢呼。
大水有了去处,肉眼可见的降低,山上的百姓也拖家带口的下来,走的急,带的东西不多,大家都饿得脸色发青了。
士兵们开始到处捡人,遇到指着路让百姓们走,没有经历水灾的泽城也收留了大批的人。
周老大夫的防疫措施迅速传开,已经有过一次经历的百姓们很有经验,自己的烧热水喝,还顺便教旁边的人。
然后就是艾草,石灰,所有能用的都用上了,领了县衙发的粥,就开始修码头,姜大人说了,码头通了,粮食就进来了。
姜初每天忙着各种找吃的,青州涌进来的难民越来越多,她急得嘴角冒泡,大家的家当都被大水冲走了,只能依靠县衙。
青州百姓已经自觉的勒紧裤腰带,然后把家里的粮食搬来县衙,看着到处来的难民,大家越发感激提前修好河道的姜初。
去年的收成还可以,积少成多,姜初得到了一大批粮食,一袋一袋的,被百姓们自发的背进县衙粮仓。
衣衫褴褛的难民红着眼眶看着,明明不久前的他们还在为春种而忙碌,现在什么也没有了。
家人没了,家没了,地没了,粮食没了,孑然一身,赤着脚,站在青州的土地上,就算姜初每天都要承诺一次,不会让大家饿着,所有人还是心慌。
可是此次看着自发送粮的农民,大家心里仿佛被放了一滴热水,慢慢的温暖全身。
然后就有人开始摒弃悲伤,坚韧的活下去。

在救助的同时,也在统计消失的人口。
过了一个月,各方支援的粮食都到了百姓的口中,闻人图开始组织百姓们返乡。
冲垮的房屋,大家一起盖,冲走的良田,慢慢养,只要人能扎根土地,就能活下去。
青州这边的人也在慢慢组织回家,姜初已经欠了钱庄十万两银子了,她分出一些衣物和吃食,还有一吊铜钱。
所有人都默契的给姜初磕头,然后背上包袱回家了。
姜初也信守承诺给了壮汉们钱,每人二百两,汉子们也很高兴,同时又觉得有些愧疚,因为他们不是主要疏通河道的人。
是将士们。
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太耀眼了,然后大家商量之后,都退还了姜初一百两,然后心虚的握着剩下的一百两。
姜初太缺钱了,劝了几句,看大家是真心的,就收下了。
淮阳那边也统计出了消失的人口,加上无一人幸存的潍水县,此次水灾,足足死了六万人。
比大臣们预计的少一些,但是依旧让人震怒,特别是本来可以不用死这么多人的。
就说潍水,若是坚固河道,大水不至于一瞬间就淹没整个县城,有了缓冲,总能跑掉一些人的。
或者是上梁河早早被疏通,母江那么大,她可以带走很多水的,或许就死不了这么多人。
祁先生身穿祭酒服,高高举着一摞文书,目光坚定。
在皇帝才说完平身,他就站了出来,朗声道:“皇上,这是杨谙杨太傅收受贿赂,贪污国库,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的罪状。”
杨谙的头已经好了,他指着祁先生,“老匹夫,你血口喷人。”
祁先生立刻目光如炬的看着杨谙,大声道:“你身为太傅,是为帝师,本该其身正,为国为民,可是你其身不正,蒙骗皇上,是为不忠。”
“住口,你……”杨谙气急。
祁先生继续道:“你身为太傅,却无爱民之心,把持国库,枉顾圣命,不听劝诫,视数万百姓不顾,是为不仁。”
“住口,住口……皇上,祁祭酒妖言惑众,快拿下他。”杨谙怒骂道。
皇上面沉如水,太子立即道:“父皇,祁祭酒为当世大儒,是不会乱说话的,不如我们听听。”
皇帝没说话,显然是默认了。
祁先生继续道:“闻人将军忠君爱民,又为你做事多年,你却污蔑,推卸责任于他,是为不义。”
“杨老太爷为你长辈,你却害死他,是为不孝,你亲弟坐牢,你下毒害他,是为不悌,杨丞科为你侄子,你派人暗杀他,是为不慈。”
杨谙手抖的指着祁先生说不出话来,皇帝都惊得站起来,“朕的小舅舅是中毒?”
祁先生高高举起手上的册子,“皇上,臣说的一切都有证据,请皇上过目。”
黄公公来接过册子,整个朝堂都安静下来,皇上才要翻开册子。
就传来小太监的声音,“皇上,皇后娘娘摔倒,出血不止,求皇上救救娘娘。”
杨谙立刻看着皇帝,”皇上,求你救救皇后吧!“
皇帝的手顿住,他看着把自己带大的舅舅,闭了闭眼,“来人,摆驾后宫。”
太子着急,但是母后出事,他身为儿子,又不能阻止自己的父皇。
“皇上!”祁先生大声道。
皇上背过身想走快点。
“皇上,如此不忠不义、不孝不仁、不悌不慈,祸国殃民之徒,求皇上严惩。”
话落,祁先生目光坚定的向柱子撞去。
一切发生的太快,祁先生没给自己留一点退路,砰的一声,血花四溅,杨谙感觉有东西溅在自己脸上,他伸手一摸,是白白的带着血的东西。
他僵住身体。
“祁先生,祁先生……”
众人吓死了,赶紧围过去,皇帝也急起来,祁先生要是死了,他的名声就完了。
“御医御医……”皇帝大叫,祁先生寻着声音定定的看着皇帝,他已经说不出话。
死不瞑目。
皇帝被吓得跌坐在龙椅上,黄公公赶紧来扶着。
卫诤抱着祁先生,他声音悲戚:“祁先生薨了。”说完痛哭出声。
祁先生居然被逼得撞柱死谏,所有官员都惶恐极了,一半的官员在哭。
“老师,老师……”
“呜呜……天道不公啊!”
有悲愤的官员起身,指着皇帝大骂,“昏君,昌国要亡国了。”
然后扑过去要掐死杨谙,被楚将军一脚踢开。这个官员心生绝望,随着撞柱而亡。
皇帝还没从昏君的名头缓过来,朝堂又死了一个人,坐在角落的起居郎,红着眼眶,奋笔疾书。
杨谙顾不得许多,他快步走上龙椅旁,低声道:“皇上,不能让大家出去乱说话啊!“
皇帝看着眼前的舅舅,仿佛第一次看清,“舅舅,你为什么毒杀了小舅舅。”
杨谙不知道怎么泄密的,他坚决否认,“皇上,我把珛弟当儿子一样疼爱,我怎会杀他,这祁祭酒不知道哪里听来的谣言,来污蔑我。”
皇帝定定的看着杨谙,桌上还放着没打开的册子,杨谙半点不心虚的看着皇帝。
皇帝看着朝堂上乱哄哄的众人,他看着楚将军:“请诸位卿家留在皇宫休息。”
“父皇,不可啊!”太子惊呼,他恨恨的看着杨谙,走上前,“父皇,您这样会让大家觉得你要包庇杨太傅的,逼死祁先生的又不是您,不能让人误会。”
太子深谙皇帝的想法,所以直接道明谁才是主要的原因。
杨谙看了一眼楚将军,楚将军直接道:“遵旨。”
“父皇……”
“皇上,您要软禁臣等么?”孟相直直的看着皇帝,他不屑的看着杨谙,“皇上,您是天子,要为了如此小人,激起民怨么?”
如此直白的问话,居然出自孟相的口,皇帝退了一步,只能放大家离开。
杨谙不甘心的看着太子,“太子真是好孝顺的孩子,皇后生病你也不急么?”
太子从知道死了这么多人,已经恨毒杨谙,连表面工作都不愿意做了。
皇帝也道:“舅舅回去吧,这段时间先不要出门了。”
杨谙第一次被禁足,他只能退下。他现在只希望向将军快点到京城。
太子扶着皇帝向后宫走去,他终是忍不住问道:“父皇,为什么?”
皇帝沉默了一下,他不愿提起自己只是个小皇子的日子,但是,“儿啊,舅舅护着我,救过我两次命啊!”
“而且,朕没有兵权。”皇帝其实也有点后悔了,但是,兵符他拿不回来。
太子就懂了,看来父皇对杨谙的宽容也到了极限了。
父子俩去看皇后,皇后对朝堂的事一直关注,也知道自己父亲最近处在风口浪尖,所以知道祁祭酒居然有罪证,立刻让自己流产了,正面色苍白的哭。
太医院的院正在向皇帝说皇后的病情,说的很严重的样子,其实就是要叫皇上顺着皇后的意。
太子听着,有些怀疑的看了院正一眼,心中突然有了些猜测。
若真是这样,自己的这个母后可真是太狠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平衡
祁先生的死像风一样散开,无数的读书人悲痛欲绝,自发的写悼词,也写文章骂杨谙。
姜初收到消息也很迅速,毕竟乌先生在这里,她有些不敢去告诉乌先生。
可是乌先生已经知道了,他收到了师兄弟子的信,他要回去送师兄最后一程。
“先生,我陪您去吧!”姜初看着头发花白的乌先生,心中难过。
乌先生勉强打起精神,“你是县令,不能轻易离开自己的地方,为师自己回去就可以了。”
孔华也劝姜初,“大人放心,卫大人在京城,也会照顾乌先生的。”
姜初只能同意,叮嘱随从保护好乌先生,又让阿五,阿六跟着乌先生去京城,还去周老大夫那里拿了一些成药给乌先生带上。
乌先生坐船而走,再换乘马车,只六日就到了京城,祁府一片素白,每天都多少人来吊唁。
学子们在大理寺前静坐,希望还祁先生一个公道,可是皇帝一直沉默,皇后的哀求,皇帝心中的念旧,还有兵符。
杨谙虽然被禁足,但是他依旧知道外面的事,杨府外每天都有人来扔臭鸡蛋,根本防不胜防。
杀杨丞科失败了,因为怀疑爷爷的死因,杨丞科花大价钱雇了保镖,保了他的一命,他直接投靠了孟相。
孟相爷光明正大的站在了杨谙的对立面,每天坚持不懈的给皇帝上折子,要求严惩杨谙。
乌先生形容憔悴的到了祁府,祁先生的儿子,祁同存,便迎了上来,“师叔……”才开口便落下泪来,父亲的死太过突然和惨烈,祁同存一直接受不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