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只是个县令啊/青州小县令(殊宝)


不过都过去,这些日子家里的争吵和打骂仿佛一瞬间成了虚影,牛大嫂心里畅快,走路不再弯着腰。
牛花花拉着嫂子的手,蹦蹦跳跳的,有了无忧无虑的样子,终于像个十二岁的孩子样了。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年到了,姜初一大早就起来,去给乌先生拜年,然后送上抄好的《金刚经》,昨天牛家姑嫂走后,姜初继续抄下最后两页。
然后揣着去书店找老板装定,因为早就说好的,姜初又加了钱,老板直接加班帮着做好了。
姜初放在牛工匠送来的雕花檀木盒里,一大早,姜初就来找乌先生了。
“先生过年好!”姜初跪地行礼,接着道:“祝先生弥寿无疆,老去身犹健、神爽朗、骨清坚。”
乌先生大笑道:“好好……”然后递给姜初一个红包,“压岁钱,愿我徒平安喜乐一生!”
姜初喜滋滋的起身接过,她递过自己的盒子,“先生,这是我给您送的年礼。”
县衙后院藏不住事,姜初抄经书的事乌先生一早就知道了,也期待不已。
他打开盒子,光看册子便知道姜初的用心,他又翻开看了看,夸赞:“为师很喜欢,你的字越来越好了。”一点也没辜负被罚抄的书。
“嘿嘿,先生喜欢就好。”姜初握着自己的压岁钱,笑的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姜初陪着乌先生吃了早饭,就回了自己的房间,把压岁钱放在自己枕头旁边。
然后抱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包好的小红包,每个里面有十文钱,是姜初准备发给大家的压岁钱,谁让她是大人呢!
已经因为过年被发过一次赏钱的大家,收到姜初的压岁钱都很高兴。
李娘子笑的眼睛眯起,她都几十年没收过压岁钱了,厨房的婶子们个个都笑得开怀。
孔能跟着姜初满院子跑着发钱,他怀里揣了好几个,他比姜初起的早,乌先生,李娘子,还有大哥,就是谢辰都给孔能包了红包。
只有一个红包的姜初,知道的时候嫉妒得不得了,孔华含笑收下姜初给的红包,打趣道:“谁让你是大人呢!”
姜初就厚着脸皮喊:“孔大哥过年好!”然后就看着孔华。
“哈哈……”孔华笑着摸出一个红包递给姜初。姜初喜滋滋的收下,两个她也很高兴了,其他人她不好意思去要。
孔能见姜初叫自己的哥哥大哥,他凑上来,“大人,你叫我一声孔二哥,我也给你一个红包。”
姜初就给了孔能屁股一脚,还二哥,想得美。
孔华含笑着看着两人打闹,在一片欢笑之下,鞭炮声渐渐响起。
“噼里啪啦……”姜初捂着耳朵,看着门上的鞭炮响完,围着的人都兴奋的“喔喔……”叫。
“吃饭啦……”
县衙的人坐了两桌,捕快们都有自己的家都回去,但是县衙的下人除了桑紫母女,都是季师爷从京城带来的。乌先生的两个随从和阿大他们坐一起。
满满一桌子菜,姜初举起酒杯,站起身,大声道:“大家过年好!”
所有人一起端起酒杯,“大家过年好!”
这一年注定是大家难忘的一年,就算是季师爷也被冲散了思家的情绪,和大家喝起酒来。
不同于往年的孤寂和凄苦,所有人都开怀无比,阿大六人都有些想哭,侍卫是没有年的,也是没有资格在这样的日子,坐下来吃饭的。
桑紫吃的直接撑了,这是她第一个吃饱的年,桃香喝着果酒,幸福的眯起眼睛,杨府的年热闹无比,作为小丫鬟的她们是忙碌的,她稍微好一些,季婶婶会给她留吃的,其他的丫鬟,在过年这一天,挨饿的多了去了。
乌先生正和孔华对饮,京城的繁华之下透着数不尽的肮脏,两人已经好久这么轻松过了。
与青州县衙的热闹相比,京城的杨家就不那么舒心了,本来每年宫宴之后,大家都会自觉的来杨府,通宵达旦,聊天喝酒。
甚至,比宫宴还热闹。
可是今年,足足少了一半人,杨谙心里愤怒,但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招待客人。
可是往年,都是杨谙高高在上的坐着,然后就会有数不清的人来敬酒,而他,只需要喝一口茶水,都会有人感恩戴德了。
杨谙有些头疼,他今年好像太不顺利了,他想找长清大师算一算,可是因为钟知铭的事,长清大师以闭关的借口,不见他了。
而且皇帝的态度让他有些琢磨不透了,为什么皇后怀孕,他没有很高兴,而且,太子也不急。
有人敬酒,杨谙回神,他端起茶杯,笑着勉励了几句。
杨谙看着这些并不精明强干的官员,还有很少的杨家人,杨谙握紧杯子,没事,只要兵权在他手里,就没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
至于人,总会趋吉避凶,知道如何才是正确的选择。那些背叛的人,就算投靠太子又如何,他总不会放过的。
闻人老匹夫,就让你先高兴一下吧!
闻人家当然高兴,不用背着杨家走狗的名头,老将军吃饭都能多吃一碗。
老将军也怕杨谙来阴的,所以家里也养了很多护卫,每天都不懈怠的训练,而当年为了取信杨家,一直对外说是文弱书生的闻人老爹,闻人召景。
也开始在自己的练武场,舞着两个大铁锤,虎虎生风。
闻人雅也换上短打,跟着自己爹练武,可以说闻人家唯一不会武功的,就只有闻人夫人了。就是闻人老夫人,年轻时候也是上过战场的。
但是一家子都瞒得很好,所有人都只知道闻人家只有闻人图会武艺,所以杨谙才放心的把淮阳兵权放心的给闻人图,还大方的让闻人图带着旧部。
不就是因为闻人家独木难支么?
这个年,注定也是闻人家一家人,开心自由的一个年。

县衙一直到了大年初七才上衙,大家都喜气洋洋的来见姜初。
姜初准备给大家开个会,说一说今年要做的事。姜初来的时候,李石正被大家围着,脸色通红,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怎么啦?”姜初也跟着看李石。
李木就大声道:“大人,我哥要娶媳妇了。”
王大山也打趣:“大人,这小子有福气,那丫头可是我们那条巷子最漂亮的姑娘。”
张涛立刻叫到:“王哥,我要告诉嫂子,你说别的姑娘好看。”
“去你的,别捣乱。”
“哈哈,那本官先恭喜李捕快啦!”姜初也跟着笑。
李石忍住脸上的热意,“大人,八字还没一撇呢,我们只是见了一次面。”
李木拆台,“骗人,我看见你给杏儿姐姐送吃的了。”
李石揪着弟弟的耳朵,“你小子,跟踪我啊……”
姜初也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看稳了,本官凭借多年看话本子的经验,还可以帮你出主意。”
李石赶紧摇头:”大人,不用了。“
等孔华抱着本子过来,大家才安静下来,姜初就清清嗓子道:“今年我们接下来首要任务就是县试,你们负责通知到各村,时间是二月初八。”
“然后就是春种,若是有点人家没留好麦种,要及时上报,县衙可以提供一份。”
孔华又补充了一下注意事项,大家都激情,满满的去做事了。
关于县试,去年姜初就在书院提过了,此次贴出正式公文,书生们都很激动。
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官梦,特别是平常人家的孩子,读书考官是唯一的出路。
至于题目,姜初可出不来,是乌先生和孔华商量着出的。
姜初每天负责下乡,去村子里查看民情,县衙的粮库也又堆满了,多亏了洛娘子帮着买的粮。
至于淮阳,闻人图也知道长清大师要求修河堤和码头的事,可是他没钱,朝廷也不拨钱,淮阳的商户被杨谙弄走,现在还没恢复。
只要商人带着货物来交易,但是没有商人敢买铺子,怕买了得罪杨谙。
闻人图没办法,只有带着士兵先去简单的修理河道,又要忙着关心春种,一时间分身乏术。
荀副将都忙得没时间练武了,闻人图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他直接发布了招贤令,准备招些有志之士。
时间一晃而过,在县试进行的时候,春小麦也顺利种下,由于年前的大雪,水资源丰沛,小麦很快的发了芽。
姜初正坐着看考生的卷子,她深入学习才一年,她还不具备批改试卷的能力,所以她都是看乌先生和孔华批好的。
看着考生们的答卷,她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昌国的考试是不糊名的,所以姜初看的试卷有些名字她都认识,毕竟她去了书院好几次。
“这个丁公子答的不错嘛!”姜初正看到丁饶历的试卷,这丁家有点东西嘛,长子是状元,次子也很不错。
试卷被批了甲,两位先生意见都统一,看来前三名没跑了。
此次来参加县试的学子只有几百个,相比青州的人口来说,算是少的了。
几百份试卷,乌先生和孔华,批改了七天才批完,又斟酌了两天,才把名次定好。
县试过后的第十天,公布了成绩,虽然只是一个县试,大家还是比较在意名次的。
青行书院的学子也约着来看布告。
“于绍兄,你果然是第一名。”有学子大声赞叹。
“快看,丁兄是第二名……”
学子们在议论,姜初也在听乌先生和孔华讨论。
乌先生道:“此次考试成效不错,学生的基础很扎实。”
孔华认同的点头,青州的学子们让他也很满意,所以他提议,“大人,不如给前三名一些奖励。据我所知,第三名的祝栖,家境不是很好。”
本来县试是没什么奖励的,府试才有,不过既然孔主簿开了口,姜初也没意见,“可以,奖励银子?多少合适?”
孔华斟酌了一下,“第一名二十两,第二名十五两,第三名十两。”
不是特别多,但是也不少了。
拿到奖励的三人都很高兴,于绍和丁饶历是第一次自己挣到钱,很兴奋。
祝栖则是有了钱可以补贴家用,更加坚定了他好好读书的决心,然后在所有人庆祝的时候,他就去书店看书,又接抄书的单子。
春雨悄悄落下,小麦的青苗也跟着破土而出,姜初正为这场及时的春雨高兴,然后,这雨下得有点不对劲了。
春雨贵如油,这场雨只下了一个下午就停了,然后,在深夜,雨又下了起来。
越下越大,这样大的雨,往年只有在夏季之后才会下的,可是,它落在了春天。
一下就是三天,种下的小麦直接被大雨冲刷出来,跟着雨水流走,百姓的辛苦都白费了。
最重要的是,河道涨水了。姜初忧心忡忡,青州的河道修好了,但是淮阳,兹县,潍水,川县……将近十二个有码头,河道多的县没修啊!
姜初不知道这场雨的面积有多大,码头已经不敢走船了,姜初也派不出人去,她的人都去叫那些住在山脚的村民先离开家了。
闻人图也心慌,河道涨得太快,他才动手修没多久,又没钱买材料,像是白修一样。
在大雨的第四天凌晨,年久失修的河道决堤了。
地势低的村子直接被洪水冲平,最严重的是潍水,这座县城是接通了淮阳所有水路的中转码头,四面临水。
潍水县,直接被淹没了。
百姓们慌张逃跑,所有人都往山上,往高处跑。
有的爬到屋顶上,但是来不及说话,又被洪水卷走。
淮阳城地势比较高,闻人图把百姓们往城里迁移,雨势虽然小了一些,但 是依旧不停。
青州的河道撑住了河水,但是水量太大,直接漫出来,有了缓冲,只是淹没了田地,就是进屋的水也只到小腿,并不会冲走人。
长远大师站在半山腰,他神情悲悯,原来人算真的不如天算,根据自己师弟的说法,明明淮阳的大雨是在五年后啊!
长远大师感觉自己已经听到了河流奔涌的声音,看着漆黑的雨幕,不知有多少人在雨中哭喊。

第四天的下午,大雨终于停了。
姜初浑身发凉,她控制不住坐在地上,仓皇的看着孔华:“孔大哥,潍水县消失了。”
孔华想去扶姜初,可是他的手也在抖,他根本不敢想,这场大雨会带去多少人命。
河道,河道,明明长清大师早就说了修河道啊!杨谙,杨谙,奸臣误国,民不聊生啊!
“大人……”孔华声音艰涩,“雨停了,我们得派人去求助,去救人了。”
孔华慢慢的盘坐在地,一点一点想着最好的可能,分析给姜初听:“淮阳城地势高,闻人将军手里有几万兵马,他肯定没事,也会组织救人。”
“淮阳的大雨,下了将近四天,太子和卫大人,一定在派人过来,百姓们常年居水边,肯定会有自救的办法,只要他们往山上跑,就有活下来的机会。”
“说不定,很多人已经在山上等着雨停,然后就下来了呢!大人,我们现在主要是保证来青州求救的百姓们不被饿死。”
“还有防疫,大水过后,很容易有瘟疫,大人要亲自去见见周老大夫,请他组织大夫们一起防疫了。”
姜初擦擦眼泪,她看着孔华,“我去找周老大夫,孔大哥,你安排其他事。”姜初爬起来就走,她已经六神无主了,孔华的话无疑给了她一颗定心丸。
她只是一个小人物,可能有些急智,但是她真的担不起这么大的事,她害怕得不得了,所以自私的依靠孔华。
孔华也知道,所以他担下了这个担子,每天都在安排事情,而姜初的任务只有一个,安抚人心。
姜初踏着积水,顾不得鞋子湿不湿,县衙里的人都在忙着扫积水,谢辰看见姜初要出门,放下手上的工具就跟上。
他微微蹲下身子,“我背你吧,外面水深。“
姜初吸吸鼻子,趴在了谢辰的背上,“去找周老大夫。”
谢辰稳稳的往外走,因为河道水满,水排得很慢,街道上的水更深,所幸这条路谢辰很熟悉,也没有什么水坑之类的。
周家的铺子也进了很多水,百草堂的人早就在大雨落下的第一天晚上,就开始搬药材,药材直接放到后院,高高的放起,又拿油不纸包好。
谢辰直接背着姜初到后院,姜初一落地,就踩在水里。
“大人,谢大人,你们怎么来了。”周行手里抬着水盆,迎了过来。
“来找你爷爷,他老人家在哪里?“
周行就带着姜初去药房,周老大夫正在收拾药材,收的时候匆忙,有些混在一起,他正在分。
姜初道明来意,周老大夫一口应下。
他在青州住了一辈子,这么严重的水灾还是第一次遇到,若不是姜初提前修了河道,河道一垮,住的进的人,直接就被大水卷走了。
他提醒道:“大人,我小时候也曾下过一次大雨,河道虽然涨水,但是青州,甚至整个淮阳的水连入母江,大人可以派人去上梁河看看,若是疏通淤堵,河水会自己流入母江的。”
周老大夫说出自己的猜测,“若是上梁河没堵,现在雨停了几个时辰了,水应该下流才是,不至于还灌在街道。”
姜初不敢说,上梁河肯定是堵了,因为潍水县过去就是上梁河,大水往母江流去,途经上梁河过不去,所以大水直接淹了潍水县。
而现在除了她和孔华,还没人知道潍水县没了,是长远大师送来的消息,虽然不知道长远大师怎么知道的,但是姜初和孔华都深信不疑。
“多谢周老大夫提醒,我会组织人手的。”姜初行礼道谢。
这件事其实长远大师也说了,但是,姜初不知道找谁去,这个时候去疏通上梁河,就是拿人命去填,可是不能不做。
所以在姜初走后,孔华叫李石召集所有的帮闲,然后摆出一箱银子。他也没办法了,闻人将军那里联系不上,码头走不了,走陆路,太远了,等不及。
姜初出来医馆,打算去找商户,这个时候,只能要求大家出钱出力了。
可是收获不大,毕竟去年的雪灾大家都出了很多东西,本来准备过完年就出去走商的,可是这场大雨,大家也是损失惨重,有点商船还没回来,估计折在大水里面了。
姜初也知道,她只是想到处问一问,不然她心里发慌,她现在特别希望太子赶紧来人帮忙。
姜初回到县衙的时候,正好遇到大批的壮汉结拜而走,每个人的脸上都表情凝重,连站在一旁让路的姜初都没人看见。
姜初目送所有人离开,院子里面的水已经少了好多,门处都用麻袋装着泥沙挡了起来。
“孔大哥,你安排他们做事么?”姜初问道。自从过年厚着脸皮要压岁钱,姜初喊孔大哥越来越顺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