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父母穿越了(我爱种绿萝)


上次承诺的粮行掌柜至今兑现的没几家。吴锦丰愁得头发又白了许多。现在好了。有了谢记的这一批粮食,他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粮食拉完了,账目也出来了,管事把账簿给吴锦丰看。吴锦丰看过后点头,转头对袁博文笑着说:“购买这批米粮的银钱我一会就让人送到你府上。”
他要让那些至今摇摆不定的掌柜们看看,他们不卖,有的是人卖。
袁博文笑呵呵道:“大人客气了。”
送钱上门,他欢迎之极。
“大人,军械的缺口补齐了吗?”
说起这个吴锦丰的脸又拉长了,原本他以为这事好办,只要钱到位,补齐军械不难。谁知道压根就不是那回事。以往跟军需所有来往的几家铁匠铺居然关门了两家,剩下的即便是不眠不休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了。
偏晋州的城门关了,想出去另找铁匠铺也不成了。他已经准备在城门口张贴了告示,希望能在进城的流民里面找些熟手顶替。否则的话,麻烦就大了。
袁淼接上沈若臻后,就把位置让给了他,让他开车,自己则坐到后面。
到了户外生存用品店,老板正在吃早餐,见到他们打趣了几句。
袁淼说明了来历。
楚萧哧溜了一口面条说:“你说的我懂!但我这儿没货。你要的这种得定制!”
“定制好要多长时间?我要十把。”
“这我得问问。”
楚萧打电话的时候,袁淼的电话也响了,看到来电,她才想起前天约了嘉仕达的专家上门鉴定瓷器。眼看就要到时间了,楚萧的电话还没有打完,袁淼只得把这边的事情交给沈若臻,自己开车回去。
赶到居住的小区的时,专家已经在门口等候了。袁淼跟他道歉。头发花白的专家推了推眼镜说:“不要紧。我听说袁小姐要鉴定的瓷器有两件?”
“是的,不过应该是同一个窑坑出来的。”
上了电梯,专家又问:“袁小姐也了解窑坑吗?”
袁淼摇头,不敢冒然多说:“我也是听朋友说的。”
“哦,现在是不讲窑坑了,机器批量生产出来的东西比过去人们纯手工制作,窑坑出来的看起来漂亮,但没有灵气了,过去的才是艺术品,现在的顶多是个器具……”
开了门,请专家进去。看到书桌上摆放的画缸和笔洗时,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专家一下子眼睛直了,边过去边戴手套,近到跟前了,目不转睛看了一会,然后小心翼翼拿起笔洗。
袁淼站在一边,仔细观察专家。对于书桌上的两件瓷器,她并没有怀很大的希望,虽然父母一再说他们身处的世界跟历史上唐宋时期差不多,但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瓷器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岁月洗礼。而父母传过来的这两件最多也就经历了百余年而已,买下来也就只花了五十两银子。

第25章 瓷器
父母那边的五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十来万,而唐宋时期的瓷器,拍卖行开出的起拍价就达到了数千万,最终的成交价往往还会超过起拍价。
由此可见,现代的人对瓷器的吹捧有多夸张。
专家看了许久,还拿出了放大镜和几样袁淼叫不出名字的工具。末了站起身,眼睛依旧没有离开瓷器。
“袁小姐,你这两件瓷器,我能不能请两位朋友过来看看?”
袁淼诧异。嘉仕达的专家也拿不定主意吗?她这里只是个普通的二居室,恐怕不方便请更多人进来。
她试探着问:“您的两位朋友也是鉴定师吗?”
专家笑着说:“什么鉴定师?我是在嘉仕达讨口饭吃而已,他们俩才是古玩圈的专家,眼光比我毒辣多了。袁小姐的这两件瓷器……”
他顿了顿,琢磨了下措辞,“有些地方我看不准,我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您的这两位朋友住在哪里?离我这里远吗?要不,我带上这两件瓷器,跟您一起过去请他们掌掌眼?”
专家恍然大悟,连忙说好:“我给他们打个电话。”
单身女孩的住所确实不方便邀请异性。
专家打完了电话,对袁淼说:“他们有个就住在离你这里不远的锦绣华庭。”
“那太好了。”
袁淼看了一眼书桌上的瓷器,想到了厨房还没来得及丢的纸盒。
当看到袁淼准备用纸盒装瓷器时,专家的眼皮都跟着跳了跳,连忙过来说:“小心点!我来我来!家里有没有报纸?”
“有!”
专家接过袁淼递过来的报纸,将两件瓷器仔细包裹好后,小心翼翼放进了纸盒。
袁淼看到他的动作,原本不怀指望的心也跟着火热了起来。路上跟专家闲话,知道他姓童,马上要见到的两位,一位姓苏,以前在文物馆工作,现在已经退休。另一姓丛,是古玩圈有名的人物。
住在锦绣华庭的就是丛老。
袁淼心里惊叹,古玩圈有钱的人真不少,锦绣华庭是魔都有名的高档小区,以别墅以主,每平方至少二十来万。能住进这里的人,非富即贵。
到了丛老的住所,苏老已经到了。
袁淼对这个圈子一点都不懂,打过招呼后便站到了一边,听他们说话。
几个人说了各自近期的际遇后,苏老便催促童老快把东西拿出来。
当画缸和笔洗从纸盒拿出来时,在场的人眼睛都直了。
“这是……宋汝窑天青釉画缸和笔洗?!还是一套!保存的这么完好!你是从哪儿淘到的?”
童老笑着说:“这不是我的,是小袁家传的。你们再仔细看看。”
苏老和丛老凑近仔细看了一会后,丛老迟疑说:“这保存的也太好吧。”
袁淼听他们这么一说,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还是年限的问题。
苏老点头:“是汝窑的没错,你们看这釉质和釉层,均匀滋润,色调平和淡雅,迎光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光点,用手摸平滑细腻,如同美玉。这就是宋汝窑的特点,其他瓷器都没有。至于看起来过新……有些特殊保存方法可以做到这点。”
苏老列举了几种保存瓷器的方法。
童老点头:“哦,明白了。”
丛老拿起来笔洗对着光细细看了一会后,也点头说:“确实是宋汝窑的没错。”
袁淼心里激动。前不久她就见过宋钧窑的一个花盆拍出了1.43的天价!那她这两件宋汝窑的瓷器呢?
“小袁,你这两件瓷器打算出手吗?”丛老笑呵呵问。
袁淼回答:“我打算委托嘉仕达进行拍卖。”
丛老的脸上露出了遗憾。
童老高兴说:“那我给孙经理打个电话,让他来跟你商量拍卖的事情。”
“好,谢谢。”袁淼注意到丛老的目光依旧黏在画缸和笔洗上。
既然决定要拍卖,童老又让苏老和丛老商量给个估价。最后他们定下两件瓷器六千五百万到七千万的估价。
很快,袁淼就接到孙士林的电话,两人约好了见面谈的时间。
从锦绣华庭出来,袁淼的心情很激动。瓷器父母那边不缺,以后她又多了一条生财之道。
沈若臻打来电话,他那边已经敲定了定制短剑的事宜,不过对方要求先支付一部分定金,他手上没带钱,找楚萧借了。
“若臻哥,你不用打车了,我马上过来接你。”
袁淼开车直接来到楚萧的店里,将沈若臻借的钱还给了他。定制的短剑要三天之后才能拿到手。
袁淼问楚萧:“除了短剑,其实的刀剑是不是也可以定制?”
“只要你能给出尺寸就没问题。”
袁淼若有所思点头。
回到家后,袁淼就跟父母联系上了,告诉他们十把短剑三天后就可以拿到,除了这次的短剑,其他兵器刀剑只要能给出尺寸,这边一样可以定制。
袁博文想到军需库的那些存货,在他看来,那里面至少有五分之一不能用,但吴锦丰才是钱粮官,他这个提辖只是协助,上司都没发话,他不好开口。
“还有一件事。”袁淼说,“今天专家上门来鉴定瓷器了,你们上次给我的画缸和笔洗,他们说出自宋代汝窑,并且两件给出了六千五百万到七千万的估价,我已经跟拍卖行的负责人联系了,明天他会过来商量拍卖的事。”
袁博文和谢云溪都很吃惊。谢云溪问:“他们真这么说吗?”
袁淼点头,她也觉得不可思议。
谢云溪不知道说什么了。这当然是好事,瓷器在这儿到处都是,也就是四大名窑出来的略贵些而已,但这个贵跟女儿那边的动辄几千万完全不能比。她打算明天就上街一趟,再淘几件汝州席家的瓷器传给女儿。
“淼淼,今天我们粮行又开张了,上次你传过来的米糠卖的很好,你再下单买点,就放到你那边的库房里,等我们卖得差不多了,你再传过来。”
免得临时需要,急慌慌跑市场。
“好,还要其他吗?”
谢云溪看向袁博文,想了一会:“买点棉花吧?”
“买棉花?”袁淼有点吃惊。
谢云溪笑着说:“我们这边现在还没有棉花,马上天就要冷了,你传点棉花过来,我让人弹几床被子,再做几件棉衣。”
“弹被子?你们会吗?要不我直接买成品吧?”
“也行。棉花还是传点过来,这边过冬一般人都穿的是夹衣,夹层里面要么是柳絮,要么是芦花,一点都不暖。你传过来我们做几件冬衣。”
“冬衣也可以买呀,妈,你把样式画出来,我找个裁缝店让人做。”
谢云溪同意了。联系完后,她就把家里的几口人都叫了过来,量了他们的尺寸,又把时下的样式画了几张,预备下一次传给女儿。
袁博文突然抬头说:“你说明年开春,我们种点棉花怎么样?”
“行啊!再让淼淼传点那边经过改良的优质谷种来。咱们试一试能不能在这边种?如果能行,以后也不用淼淼到处去买了。”
这里有一样现代不能比,在这里购买的土地属于私人永久性产权,一般情况下,不更朝换代,不会变更所有人。
“等局势稳定了,咱们多买点地。”
“行!”
买了地,开春了就可以尝试把现代的各种优良种子传过来试着播种,如果成功肯定可以改善这里人们的生活质量。
说到了买地,两人又说起前几天军需所抬进来银子。
“吴锦丰肯定是故意的。”谢云溪笑着说。
当初承诺出粮的至今都有人没有兑现。
袁博文也笑了,两人决定把这些银子一部分换成银票,一部分换成金子。
第二天,谢云溪就来到了书坊,掌柜的一见是熟人,连忙笑逐颜开迎上来。
谢云溪边走边看,她是专程过来买瓷器的。上次放画缸的地方这次又摆了个画缸,颜色比那件汝窑花哨多了。
掌柜见她关注画缸,连忙推荐:“这是雁南胡窑的一件画缸,质地细腻,釉色鲜艳,您如果想要,四十两银子给您。”
谢云溪看不出好坏,就知道上次传过去的被鉴定宋汝窑出品。她问:“你这儿还没有汝州席家的摆件?”
掌柜的哎哟一声:“最后两件不是被您给买走了吗?现在晋州城进不来出不去,我这好几样货已经断了。您看这件雁南胡窑的画缸,也是件上品!”
谢云溪只想要汝州席家的瓷器。
掌柜的想了一会说:“我家里倒是有个汝州席家的花盆,您要不要?”
“我先看看。”
掌柜的笑了,唤来了店里的一个伙计,让他把家里的花盆拿过来。伙计走后,掌柜的给谢云溪奉了茶,让她稍坐。
谢云溪端了茶盏正要喝,突然听到外面扑通一声响,掌柜的出去一看,是个流民倒下了。他叫了一声晦气,让店里的伙计赶紧把人弄远点,别死在店门口了。
谢云溪抬头看了一眼,惊得一下站起,快步过去,拦住了正要抬人的活计。
“都别动!他像是染疫了,你们赶紧去请城西隔离所那边的郎中过来看看。”
活计们吓得缩了回去,立刻有人往城西跑去。
掌柜的瑟瑟发抖:“夫人,他真是得了疫病吗?”
“像是,得郎中过来了才能确定。你们都别靠近!”
围观的众人一下子闪开了。
没多久,提着医箱的郎中过来,看过后说:“是染疫了!”
围观的人们吓得不轻,纷纷议论,出现这样症状已经不止一例,柳叶胡同那边今早就有一家上吐下泻被隔离所拉走了。
病人被抬走了,谢云溪问隔离所郎中:“你们隔离所已经有病例了吗?多不多?”
郎中回答:“目前不多,但要不了多久就会多起来。”
谢云溪没在问了,对掌柜家的花盆也不感兴趣了,回去后把现有的药品消毒用品整理了一番,告诫家里的人,从现在起要格外注意,每天需得打扫院子两次,桌子凳子每天要擦,从外面回来一定要先洗手等等。
下午,袁归从粮行回来,告诉光这天下去就有七八个人被抬进了隔离所,城东卖卤水豆腐的一家今日中午被发现四口人全部死绝,看家里光景,应该就是上吐下泻染疫而亡。他回来的一路上,往日人来人往,这次却难得见到一个人。
这天只是开始,瘟疫像是突然冒出来的,隔离所很快人满为患,为了防止疫病扩散,死了的人都被抬到了泗水河边的空地上烧掉,刚开始只有零星几堆灰烬,很快那边的烟变成了长久不息。

第26章 瘟疫
袁淼知道父母那边的情况后,当天晚上就下单了一些防疫的物品和用品,第二天打算跑各大药店看看。沈若臻问:“你需要的量大吗?”
“量大!”袁淼打算这天多跑几家药店,网上下单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送到,父母那边恐怕等不了这么久。
沈若臻想了一会:“我有个朋友是药商,医院和药店的许多药都从他那儿走,我以前听他说过,进医院的药一般至少要加价15%,药店的稍微便宜些,但一般不会低于10%,如果你需要的药能从他那儿走,应该能便宜不少。”
“是吗?你现在能联系他吗?我要的量大,而且,时间很紧。”
沈若臻一边打电话,一边问:“你需要哪些药?”
袁淼把纸条拿出来,沈若臻打通了电话,跟朋友闲聊了几句,便问:“你现在还在卖药吗?”
“卖啊,不干这个我还能干什么?怎么?你小子想买药啊。”
“你猜对了。”沈若臻笑着说,照着纸条问,“你手上有没有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菌素、补液盐……”
“抗菌素我这儿有,补液盐和其他我可以帮你问问其他人,你要多少?什么时候要?”
“越多越好,我现在就要,你能弄到吗?”
电话那头的人嗤了一声:“你要这么多干什么?你开药店了?我可跟你说哦,你要的量大,我是可以给你便宜点,但也不是个小数。”
沈若臻看了袁淼一眼。袁淼点头。沈若臻说:“你放心,钱不是问题。”
“行,那你等我消息吧。”
挂了电话,沈若臻问袁淼:“还要不要去药店?”
袁淼想了一会:“去。”
她打算先把附近的几个药店跑了,再等沈若臻朋友旁边的消息,如果那边能凑齐,她就从那边买,能便宜一点是一点。她手上现在是不缺钱,但这些药也不便宜。而且父母那边瘟疫能不能抵住?什么时候退?都不好说。
跑了两家药店,沈若臻的朋友来消息了,袁淼需要的这些他都能搞到,抗菌素类他可以以低于市场15%的价卖给他们,补液盐和消毒用品是从另一个药商那儿走,袁淼需要的量大,他可以以低于市场10%的价给他们。
并且报了账过来。
袁淼对着今天在药店拿到的发票一看,确实便宜了不少。她让沈若臻的朋友直接把货送到仓库。
两人开车来到了仓库,仓库门一开,沈若臻傻眼了,前几天买的粮食竟然全部没了。但他什么都没有问。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现在是袁淼手下的员工,袁淼给的薪资待遇是底薪四千加提成,他什么都不用干每个月就有四千,提成则根据业绩来。这个待遇比他上一份工作高多了。
既然是员工,那自然也要遵守员工操守。
看到袁淼在打扫,沈若臻连忙过去收拾。过了一会,他的电话响了。药来了。
小货车拉着药品到了仓库门口,沈若臻的朋友下车了,见了面便问沈若臻:“你买这些药干什么?真开药店了?”
沈若臻笑着说:“没开,我有用,你别问就是了。”
沈若臻的朋友笑呵呵说:“行!我不问,你小子要是有什么发财的路子可别忘了我!”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