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梅子留酸)


等他看清纸上的字,他心里默读思索,渐渐就苦了脸。
殿下问:我宫中有一个水池,它分别有一个排水管道和一个放水管道。
打开放水管道时,需要一个时辰半才能放满一池子的水。
当打开排水管道时,需要三个时辰个才能放掉一池子的水。
请问,当我同时打开两个管道时,需多少时辰可以放满一池子的水?
韩信读到最后,他已经攥紧了这张纸,满脑子都是一会儿注水,一会儿排水,思绪凌乱不堪。
殿下她到底在想什么啊?一个池子里一边注水又一边排水的,她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吗?

第145章
赵瑶君留下一道从池子里灌水又放水的题目,原本她以为很少有人能答出来,没想到过了两天,那楚国送来双生子之一的兄长,竟然将题目答了出来!
赵瑶君翻看他写的答题内容,心中越发满意。
她招来吕雉,让她一一去记录这些美人的长处,心中略有谋划的,先塞他去当个小官磨练。
有数术天赋的,送他一套残缺版本的数学,令他日日困在数学之中。
会各项技术的,将他们发配到朝廷各个部门从基层做起。若是没有别的技术也缺乏特长的,就培训他们,让他们到乡里之间当一教书先生。
楚国、燕国、齐国的使臣刚在没几个月,他们留下的各色美人,就被吕雉笑容温和亲切,安排妥当的打发到了各个地方。
热热闹闹的兴乐宫,转瞬之间又变得格外安静下来。
民间对赵瑶君夜御十男,赞她格外有秦人勇壮的流言,一时间纷纷哑了火。
朝中将催促她大婚的事情,提到了议程。几乎每日上朝,赵瑶君都要被催促一遍。
今日政事议论完毕,众人又开始了每日的流程。
这回出马的是王绾,也是赵瑶君的老师。
王绾拱了拱手,看向嬴政和赵瑶君缓声道:“王上、殿下,臣要说之事,是殿下的婚事。殿下已经长成,自该成家立业,不说选秀广纳夫侍,也该娶一正夫繁衍子嗣。”
他年岁已经很大了,说话慢吞吞的,再过两三年或许就乞骸骨了。
王绾见大秦越来越好,他身居高位,又同下一代君主结下了师徒情谊,后嗣只要不犯大错,家中繁荣是跑不了的。王绾从赵瑶君身上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之后,这两年他对于权力的恋栈越来越浅薄。
他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家后院光秃秃的小弟子了。
说些大逆不道的话,这么多年,王绾早已经赵瑶君当作自家孩儿,作为亲人,他实在关心她的生活。更何况,她日后要做秦王,有子嗣的话是最好的。
众臣期望的看向王绾,谁不知道太女殿下最听是尊师重道,自小对丞相大人的话,都会放进心里考虑。他们可希望他能劝动太女殿下,让她早日大婚,早日为大秦诞下下一代,使得大秦下代君主后继有人。
赵瑶君已经同嬴政约定好,至少等到她十八岁,两年后再大婚。
对于王绾的话,她立即应了下来:“丞相的关怀,瑶君已经知晓了。只是这两年我决定为大秦亲自出征,攻下楚、燕、齐三国。”
赵瑶君笑道:“如今大秦尚未统一天下,瑶君天命未完成,也无心成家。待两三年后,天下一统,四海平定,到时候不用先生和众位大人催促,瑶君自然而然就会娶夫了。”
王绾闻言,倒是放心了不少。
他看着赵瑶君笑了起来,意外的显得慈和:“既然殿下说了,天下一统后成婚,那老臣也不絮絮叨叨,揪着这事儿烦你了。天下大一统乃是天命,如今只有楚国、齐国、燕国了,以大王坐镇咸阳,殿下征战四方的能力,这不过早晚之事。”
众臣终于从她嘴里得了一句准话,也不再催促了。
赵瑶君于是放心的开始投入到灭楚一事之中。
嬴政率先询问看上去年岁较大,却精神抖擞的王翦,语气不自觉掺杂了些兴奋:“大将军觉得,此行攻占楚国,需要出兵几何?”
之前有个贤良智勇的小将军李信同他说,只要二十万兵马,定能大拜楚国。
嬴政心里想着,这一路他们顺利灭掉了三个国家,如今最大的对手楚国看上去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
终于要完成大秦君主世代的夙愿了!
嬴政心中难免充满豪情,神色越发矜傲喜悦起来。
赵瑶君听到此话,莫名一个激灵。
【对了对了,我怎么忘了,史书上记载,大秦因为灭了韩国、赵国、魏国之后,难免轻敌自满。攻楚之时,忽略了楚国国大人多,项燕的厉害。】
【我阿父没听王翦准备六十万兵马攻楚的话,反而听从李信只带二十万人去攻秦,被人家楚国名将项燕大将军追击了三天三夜,大秦果然遭遇了一场大败。】
众臣听了此话,纷纷抬头看了看脸色忽然僵住的大王,又去看脸色僵住的王翦。
王翦额角抽了抽,吐露出一个让赵瑶君惊讶的数字:“臣觉得,此次只要三十万兵马,兵分三路,带上攻城神。器火药,即可攻占秦国。”
赵瑶君挑眉:【欸,不是六十万了?果然还得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嬴政想起说只要二十万兵马的李信,就想起方才女儿泄露的天机。
他看向王翦,神色温和道:“将军所言甚是,依照先生看,这兵马应该如何行军呢?”
王翦看向嬴政,见他神色坦荡,没有恼怒之气,言行之中对自己也很是尊重。
他忽然放下心来,坦荡一笑:“按理说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最快,但经历过天灾在前,殿下名声天下皆知在后,楚国边民、商人、难民,对殿下一水之恩依旧牢记于心。”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
赵瑶君也清楚王翦的意思。
所谓树的影,人的名。当一个人的影响力达到巨大的时候,生死抉择之时,楚国受了她恩惠的人,被她神力震慑的人,说不定还未攻城,他们已经不战而退了。
果然,王翦继续道:“昔日孙子有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之策。殿下带三十万大军,自楚国边境城池包围打进城中,一路所行,定会越发顺利容易许多。”
嬴政思索一番,立即看向赵瑶君:“我儿可敢当这三十万兵马的主帅?”
赵瑶君爽快一笑:“自然敢!”
嬴政同众臣不由为她的爽快而半点不畏惧的表现叫好。
嬴政当着群臣的面,将一枚虎符放到赵瑶君手中,道:“那寡人便许你调动兵马三十万人,为我大秦征战四方,大败楚国!”
赵瑶君握住虎符,她神色不骄不躁,仿佛胜券在握一般,朝嬴政拱拱手:“诺!”
众臣毫无意义,王翦见状,趁机道:“王上,此番老臣便不跟随殿下。老臣为臣的儿子王贲、孙子王离,请求跟随太女殿下出征。”
他话音一落,殿中又站出两个格外英俊,风格各异的青年与少年。
十分成熟稳重的蒙恬道:“臣请跟随殿下出战!”
一身少年英气,浅咖色肤色,五官坚毅英俊,身形高挑有力的韩信朗声道:“臣请跟随殿下出战!”
嬴政满意:“寡人准了,令王太女瑶君为三军主帅,王贲为主将,蒙恬、韩信为副将,王离为都尉,携三十万兵马,于下月末出兵,为我大秦踏平楚国!”
赵瑶君为首,几人一道沉声应和:“谨遵大王之命!”
虽说要打仗,但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物资保障。
大秦经过几年的积累,粮食早就满仓了。如今当了郡守后,又调回中央的萧何仅仅用一个月半的时间就统筹好了军粮辎重,神器火药、攻城武器装备。
赵瑶君带着三十万大军,在咸阳城居民依依不舍的眼神之中,离开了咸阳。
三十万兵马算是多的,赵瑶君一路行军不急不躁,以逸待劳。如今物资丰富,生火造饭计划内的丰富,日日训练不懈怠的同时,也保证了待遇。
军中之人吃得饱,穿得暖,又有赵瑶君在军中带头,同将士们同吃同行,关心将士们的生活,让他们热情极其高涨,他们非但不畏惧战争,反而迫切渴望着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行军约莫六七日,大军在上蔡城居民的欢呼声中,在城边驻扎下来。
上蔡城对面的,就是平舆城。
楚国察觉异动,楚王熊悍立即令楚国大将项燕屯军在平舆城中屯重兵,抵抗秦国强军。
项家人世世代代为楚将,项燕乃是楚国名将,他在楚国的地位堪比王翦在秦国。
赵瑶君心里不畏惧他,却也不敢小觑他。
他们带了火。药这个大杀器,他们秦国硬性条件还好,装备武器后勤甩了楚人几条街,加上赵瑶君这个人性鼓起器,让军中士气高昂。
诸多因素比较下来,赵瑶君觉得他们迎面更大。但对方是身经百战从,经验丰富的楚国大将军,她也要小心应对,不能大意。
秦军休整了三日,斥候来报,平舆城中也关了城门,半点动静也无。
赵瑶君思索一番,知道平舆背靠楚国,项燕这是决定守城不出了。
当夜,赵瑶君坐在舆图前看了好一会儿,传来了王贲。
“王大将军虽说不分兵好,但若是不切断平舆城的粮道,平舆背靠城父,项燕自然是以逸待劳,只需固守城池,等待时机攻秦便是。”
她纤长洁白的手指缓缓抚摸过地图。
王贲眼神跟着她的手指移动,心中有悟:“所以殿下想要分兵?先攻城父、寝地、水地,切断平舆城的粮道?”
“王将军果然懂我。”赵瑶君笑了起来:“在路上时,我已经去信刘邦,我令他带了五万兵马前来与你汇合。你带十万兵马以及火。药一路到城父,自上包围平舆城,封锁运粮粮道、商道。”
刘邦灾荒的时候,带流民占据了宿州。
后来他投靠大秦,大秦也没有放弃宿州。嬴政不仅让人送钱送粮,换官换人,还先给刘邦爵位,又给他实权,让他在宿州任郡守。
后来宿州不断同周边发生小摩擦,又收拢了几个城池进宿州,刘邦在宿州城过得也十分舒服,他是有一颗搞事情的心的。
赵瑶君才开拔不久,就接到他按捺不住,想要立功的心了。
王贲闻言,立即应了:“殿下放心,这商道、粮道,我定会派兵把守,定不让一颗粮食进平舆城。”

第146章
赵瑶君一声令下,王贲带着王离以及十万强兵前往城父,一路顺利同刘邦带着的五万大军汇合。
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切去粮道,一人守住商道,转眼之间将平舆城团团包围住。
平舆城一时之间粮道商道断绝,楚王负刍送粮也送不进去,平舆城暂时成了一座孤城。
转眼半月已过,赵瑶君、王贲、王离不曾攻打平舆,三人如同在秦国一般训练兵马,得闲之时,还让秦国军队去帮黔首收割麦子、挖土豆、扒玉米。
平舆城是个大城,城中虽有粮草,但项燕在城中屯兵将近四十万,如今运粮商道断绝,那四十万大军的吃饭问题,慢慢就凸显出来。
如今城中也不安定。
封城不出将近半月有余,城中黔首惶惶不可终日,连军中将士也士气低落。
平舆城同上蔡城离得近,当日赵瑶君在上蔡城祈雨,平舆城中的楚国黔首,大多都进到上蔡城中储存雨水。这些珍贵的水,让他们在快渴死饿死的时候,活了下来,熬到了灾情过去。
受过赵瑶君一雨之恩的楚国黔首,打心眼里觉得这场战争不可能成功。
他们见过赵瑶君祈雨时的奇幻神迹,对她很是敬畏的同时,心中也认为人力不可战胜神力。更何况,他们心里把赵瑶君当成他们的救命恩人,如今同她敌对,自己也算恩将仇报。
平舆城中渐渐弥漫起一股厌战的氛围。
傍晚时分,项燕主帐。
楚国大将军项燕两鬓微微斑白,他神色冷静的看着墙上悬挂的舆图,试图从图中找到隐蔽的路线,让大王将粮食运进来。
他招来了帐下谋士,沉声询问:“军中粮草最多还够吃多长时日?”
谋士看了眼手中的算筹,一脸愁容:“大将军,军粮最多只能吃七日了。加上从黔首手中刚手下的赋税谷物,也只能维持十日。”
项燕闭了闭眼睛:“你们当中可有熟悉寿春到平舆城小道的人?”
他思索片刻,不等谋士们说话,自己便冷声道:“罢了,你们就算知道小道又有何用?四十万将士的军粮数量多,就算分批运送,那动静也根本瞒不住秦国的细作探子。万一到时候秦人将计就计,粮草被劫,我楚国更是陷入混乱之中。”
谋士们越发苦了一张脸。
天色暗了下来,近卫点燃了火把,项燕忽然听到不远处忽然爆炸一般,轰的传来一阵阵喧闹人声!那喧闹的声音里好似有激烈的争执和谩骂!
项燕怒喝:“军中需要肃静,外边何人胆敢喧哗,扰乱军心?来人,去将喧闹的人给我绑了!”
他一向治军严谨,听到这混乱就冷了脸色,让人前去查看还不行,他自己也走出主帐。
金乌西坠,他在大队亲卫之前,大步往喧闹的地方走去。
眼见到了平舆城城墙边,越是走近城墙,项燕越是听到城墙之外一阵欢快的乐声,伴着一股股极其浓烈霸道、醇厚美味得让人垂涎三尺的饭菜香气传进了墙中,引得城中楚军直咽口水,眼睛也直直的往城墙外看。
项燕听到他们忍不住大声讨论。
有人语气兴奋又虔诚:“那就是神使殿下吗?生得果然如同神仙中人,实在太好看了。若非有殿下一雨之恩,如今我早就死了。”
项燕心中怒意翻腾,听到此话,还是眯眼朝城外看去,想要亲眼见一见这位名满天下的神使。
他看到,秦军在一墙之隔,普通弓箭的射程之外。
赵瑶君身着红色罗裙,显得格外醒目亮眼,纵然隔得遥远,但只需一眼,心中就能断定,这位秦国王太女,定然是个令人惊艳的美人。
此刻她坐在最前方的桌案旁,悠哉游哉的吃着一碗红烧肉、炙烤猪肉片、山药炖排骨,看着军中膳夫在热气蒸腾的大锅旁边给秦兵们打饭舀菜,她偶尔还敲一敲筷子,打着有节奏的拍子。
膳夫一边敲锣大鼓,一边大声道:“都有都有,每个人都排好队,不要着急,不准乱了次序。”
那一块块浓油赤酱,软糯美味的红烧肉,焦香美味的猪肉片、鲜美无比的山药炖排骨的香气,伴着炊烟袅袅传入了城中。
有楚兵大口吸气,满脸艳羡道:“我可真羡慕秦人!这段时日我们吃得越来越清汤寡水,人家不知吃的什么,怎么闻起来怎么那么香呢!那是肉吧,为什么他们每个人都能吃肉!”
一个楚兵惊呼:“天哪,这是战前,他们怎么还唱起歌来了?”
赵瑶君打着拍子,前方随意席地而坐吃饭的秦军们动筷前,开始洪亮整齐,气势磅礴,面含微笑的唱起了丰收的赞歌。
这是诗经中的《周颂·丰年》,这歌常常用于赞美周王朝的丰收。这首古曲因为寓意美好,被各国君主祭祀时常唱,所以虽然离周王朝奔溃很久了,但如今六国黔首都能听得懂,且能理解歌中的意思。
赵瑶君就是故意的。
她轻轻敲碗打节奏,一旁是秦人欢快宏大,充满期盼和对丰收的喜悦笑脸。
他们气势昂扬:“丰年多黍多稌(音图,指稻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同籽)。”
他们欢唱,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的粮仓一座座,仓中储存着亿万新稻粮。
他们嗓音欢快:“为酒为醴(甜酒),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他们赞美自豪,唱着:亿万稻谷粮食酿成美酒甜又香,献给祖宗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合,神明普降恩泽多吉祥......
歌声循环,越发欢快起来,伴随着这样欢快热闹的歌声,秦兵开始大快朵颐!
他们好似在吃珍馐美味一般,吃得格外香甜。
每天只吃半饱,嘴里没滋没味的楚军看着,心里越发不是滋味起来:“那些饭菜真有如此美味?”
“当然了,看着就好吃!”
有人哀叹:“我是真的不想同殿下打仗啊,我们不过肉体凡胎,哪里能比得过殿下神力无边呢?”
“是啊是啊!”
虽然楚军没什么胜算,但战争还没开始,项燕就听到这丧气话。
他心头火起,立即拔出佩剑,将着说丧气话的楚兵一下子砍下了脑袋。
楚军立即安静下来。
一个人头咕噜噜的滚落在地,那张脸定格在垂涎想吃的表情上。无头的身躯轰然倒地,猩红的血液喷洒乱流了一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