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小六呢?”于锦铭吃着,问。
“牺牲了。”高以民平淡地说。
于锦铭嗓子眼一噎,酸菜卡在嗓子眼,下不去。
“试飞的时候,机件失灵,一起掉下来,人机俱焚。”高队继续说。他点上一根烟,又朝于锦铭抛去一根。“引擎烂到这地步,叫飞行员因飞机死,真他娘的窝囊。”
于锦铭不响,搓搓鼻子。
他低下头,继续吃,滚热的水汽熏着眼珠,微微发湿。
半晌后,他再度开口,问:“小六老婆呢?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高以民道。“上周你师娘陪着她来领了小六的铭牌和几件衣裳,哭得瘫坐在地上拉不走,劝了好一阵才送上车……可怜,小丫头结婚才不到半月,父母都不在身边,往后还不晓得怎么过。”
于锦铭嘴里发苦,连忙转了话头。“师娘怎么样?”
“她蛮好的……”高以民顿一顿,指尖弹走烟灰。“我已与她说好,倘若哪天我死了,她拿我的抚恤金照顾女儿、照顾自己,改嫁找个好男人,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一定要对我们女儿好。若是残废,就一定自杀,与其拖累她,还不如一手枪死了,痛痛快快地走。”
“这成什么话!师娘不会同意的。”
“锦铭,军人不宜有家室。”他说着,微微点几下脑袋,又仰头发笑。“后悔了,早知道跟你一样,单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多杀几个鬼子就值回本了。”
“多杀几个哪能够本,起码打下一百架飞机,带炸弹把富士山踏为平地。”于锦铭拾起桌面上的香烟,勉强哈哈笑着,问对方借火。“咱们还剩多少架飞机?”
“二十架,差不多。都在图书馆后的树林里。”
于锦铭险些没拿稳烟。
“天杀的。”他喃喃。
“上海一战,投入过大,如今一群残兵败将困守金陵城……守不住的,不过是拿命来拖延时间。加之南京是个绝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撤都不好撤。日军大部队一旦杀到,关上城门,便是瓮中捉鳖。”高以民说。“但委员长的意思是,南京毕竟是首都,是孙先生安寝之地,断不能不战而退,至少也要守上两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抗战到底的决心。”
“留下指挥南京的司令员是谁?”
“唐孟潇。”
于锦铭是奉系出身,地方军阀的儿子,对各地军阀以及中央内部派系斗争多有耳闻,听到司令员的名字,心里咯噔一声,不由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问:“高队,你觉得唐司令能指挥得了……”
“我不知道。”高以民摇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听取号令,等到最后的关头,以身殉国。”
他们已经不谈守得住或守不住,只能谈死或不死。
“但假如老天有眼,给四大队一线生机,我希望你能活下去,担起我的责任,照顾好弟兄们。”高以民吸一口烟,补充。“在航校的时候,我当你的教练,就觉得你是个好材料。自己技术够硬,也能团结战友,就是少爷气太重,做事冲动。要再给你两三年磨练磨练,没准未来能当个中将,可眼下这情形,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万一我死,你要担起责任,以国家大义为先。”
于锦铭听后,没再像从前那样说要死一起死的大话。
他沉默片刻,继而郑重地点头,低声道:“我明白。”
高以民站起身,嘴唇里含着香烟,用力地拍了拍他的后背。
吃完饭,于锦铭回宿舍。推门进去,见队友们抽着烟,正围在一起打扑克,吵得要命。烟草能很好的提神、止痛,因而一些参军前烟酒不沾的士兵,进了部队,也纷纷成了吞云吐雾的高手。赌桌则是从图书馆偷偷搬来的,上头摆满枯黄的小草当筹码。
于锦铭侧身,挤进去,其中一位战友给他指了个空床位,他就走过去,呆坐着。说是床,不过是在几根木条临时钉起来的架子中央绷了一张网,然后一排又一排地列在那儿,整齐的如同山坡上的墓碑。
床底放着一双锃亮的黑皮靴,于锦铭拿起来,放在膝上反复看,小牛皮鞣制的,做工很精细,像德国货,想他六年前在上海,这样的鞋有十几双呢。
于锦铭拎起皮靴,高举着胳膊晃一晃,冲打牌的那帮人笑着问:“这谁的鞋?不赶快领走我就私吞了。”
打牌的少年们头也不回,只听烟草焚烧出的迷雾里,不知冒出了谁人的声音,轻柔且平淡地说:“小六留给你的,他说这双皮靴你穿着比他帅。”
苏青瑶是被汽车喇叭声吵醒的。
警报声一般的鸣笛,令她本能地一个激灵,翻身坐起,披上蓝布袍,匆匆跑到屋外。初冬的寒风猛烈地吹拂着,长发随风摆动,在眼前乱作一团。她连忙拨开及腰的乌发,拢在手心,终于,视线明晰,她远远望见阴沉的天幕下,一辆军用卡车驶来,停在门口。
跑到大门口,发现金女大的舍监程瑞芳女士正在那儿和韩湘琳韩先生交谈。
“怎么起来了?”程女士望向苏青瑶,温声道。“再多睡会儿,昨晚忙了一宿。”
苏青瑶摆摆手,笑道:“没事,我不累。”说着,又向韩先生问好。
韩先生是西门子洋行代理人的助手,一个山东大汉,标准的国字脸,人生得很厚实。
他此番来,是给金女大送大米和面粉,还有十几罐汽油,要送往鼓楼医院。
鼓楼医院背靠金陵大学,医护人员大多已经离开,只留下二十来人,由威尔逊医生与特里默医生主管。苏青瑶大三的家政课要学护理,就是去鼓楼医院实习的,负责带她们的是护理员海因兹小姐,她已经六十多岁,也选择留在鼓楼医院。
韩先生说,开车来的路上遇到守军,把他硬赶下来,说要征用卡车。他费了好一番劲才脱身,但也损失两罐汽油。“他们也是闹急眼了,见到物资就要强征。”
程女士长吁一声,问他,负责管理上海南市难民区的饶神父有没有回电报?韩先生答,回了,但日本人否决了建立安全区的申请,不过拉贝先生很乐观,觉得还有斡旋的余地,他已经给德国发去电报,希特勒保佑。程女士重复道,好吧,希特勒保佑。
苏青瑶接着问,唐生智那边给答复了没?还要多久军人才会撤出安全区?韩先生想了会儿,说,大概要两周。程女士摇头,当兵的不撤离,日本人绝不会承认安全区。苏青瑶笑着安慰道,程老师,换个思路,这样说明至少还有两周的时间,南京才会沦陷。
韩先生笑了,道,小苏应该跟他去国际委员会帮忙。程女士也跟着笑。她慈爱地摸摸苏青瑶的后背,像抚摸小猫那样,说:“这是我们金女大的优秀毕业生,可不能被你们拐走。”
正说着,一个女人走过来,怀中抱着一个熟睡的男孩。是韩夫人,她姓邹。苏青瑶迎上前,带两人去校舍小坐。
这几天,金女大余下的这十几人,一层一层、一间一间地收拾屋子,整理出六栋楼房,用来收容难民,预估能住下两千人后来由于难民剧增,收容人数大大超过预期,6 栋楼房就收容了 1 万余人。可华女士担心不够,让他们再收拾出两栋。
苏青瑶让韩夫人把儿子放到铺好的床上,又给她搬来一张椅子坐。自己则在一旁,边与她闲聊,边抓紧时间清空屋舍。
“天越来越冷,”韩夫人说着,解下绒线围巾,盖在儿子的肚皮。
“是啊,南京的冬天可比上海冷多了,我待了四五年,都没习惯。”苏青瑶说。
“小苏的家里人在上海,是吧。”她说。“早知道你应该回上海,和家里人在一起。”
苏青瑶点点头,垂下眼。
“韩先生也没去济南。”她抖着毛毯说。
男孩似是被灰尘呛到,肚皮卷着妈妈的围巾,翻了个身,改为侧躺。
“老韩跟我讲,要走可以走,但走了,良心上总过不去。拉贝先生需要他。先前他让我带孩子去济南,可我放不下他,不如一家人在一起。”女人低头,边拍着儿子的背,边轻声说。“你也是这样想的吧。”
苏青瑶唇角紧一紧,说:“九一八东北开战后,上海有许多学生举行抗日游行,人多到把大马路都堵死。我很伤心,却好像什么也做不了。家里人也说,这种游行啊、示威啊,是无用功,政府不在乎。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他一直都很对,后来那些南下北上去请命的学生,其中有许多白白丧了命。”
“可……我们的情感呢?对一件事的质疑、犹豫、愤怒和怜悯。这些情感,就只是愚蠢吗?”苏青瑶接着说,嗓音平静且轻柔。“不是的。总有人会在乎。我在乎,你在乎,韩先生和程女士在乎,华老师、拉贝先生,威尔逊医生,他们作为洋人,也在乎。啊呀,留下来大概是错误,但吴校长告诉我,人的意义不光是为自己活着。”
韩夫人低头,抚摸起儿子的脸蛋,再抬头,问苏青瑶:“小苏以后有什么打算?等打完仗,局势稳定下来。”
“我想去暖和一点的地方住,再南方一点,最好能住在依山傍水的半山腰,有许多树、许多花。整日吟诗作对,赏玩古籍,就像竹林七贤。有可能的话,再养一只小猫。”苏青瑶说。“总归就是很平静的生活。”
“不考虑结婚生子吗?你这么漂亮,孩子也会很漂亮。”
“如果我能生得出。”苏青瑶歪着头说。“我从前很怕生小孩,不知道为什么生。为传宗接代?可孩子不是工具呀。但现在,我觉得如果我能有一个孩子,我会知道要怎样爱他、尊重他。孩子是很好的,充满了希望,能让未来越来越好。”
“你会是个很好的母亲。”
话音未落,床榻上的男孩忽而发出几下嘤咛,呜呜要哭。
韩夫人无奈地笑了。
她朝苏青瑶投去一个满含歉意的眼神,抱起儿子到走廊,轻柔地哄着。
临别,苏青瑶跑去宿舍,将昨晚连夜缝制的德美两国国旗与纳粹党旗交给韩先生。她之前当家教时,帮迈耶先生制作了不少德国国旗,缝制起来驾轻就熟。韩先生拿出一面德国国旗与一面纳粹党旗,一左一右挂在卡车外。
大家认真地拥抱,挥手,告别。
晚餐的稀饭煮得很稠,有一碗煮白菜汤和半个红苹果。餐桌上,一名职工给苏青瑶带来了从上海寄来的信,谭碧寄来的。她跟苏青瑶说,邮局过几天就要正式关闭,只留一个小邮局,但把信件投入信箱,不时会有人来取。
吃到一半,屋外突然响起防空警报。苏青瑶已经非常习惯警报声。她将谭碧的来信塞入衣襟,又找来一支钢笔与几张白纸,折好后也塞进衣服。苹果才吃一口,就拿在手里,跑去防空洞。
投弹声接连响起,而她蹲在洞中,借着煤油灯的微光,拆开信。
一封来自七天前的信。
军队撤离了,上海很快就要沦陷。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这次学乖了,提早进入公共租界避难。日本人一直在开枪,一直在投弹,好多人跑进租界,好多人在外面,不知道是死是活。
租界内流言四起,好多人说中国要亡了,瑶瑶,亡国之后会是什么?难道以后我们就是日本人了?我要改名叫川端绿子?啊——有时我站在公寓的阳台,在苏州河的这边看那边,觉得人生就像一场大梦,上海早已不再是我们的上海,它已成为一座残破的孤岛。瑶瑶,告诉我,中国不会亡,好不好?你是我认识的女人里最有智慧的,你说的话总会成真。
徐志怀也在租界内。如你所料,日本人盯上了他。我叫屠青向杜先生求情,保了他一命。他接下来估计要离开上海,听说政府已经安排好船只,先送他们这些大人物从杭州走,去汉口。等局势稳定一些,我大概也会去汉口。
你如今在哪里?过得好不好?你也要躲进租界,知道吗?一定一定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不能失去你。
想你的碧
苏青瑶读完,拿大腿垫着信纸,拧开钢笔。
听到你平安的消息,我真的叫心中的一块巨石落了地。
我现在住在金女大的校区内,从前的老师在保护我,你别太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国际安全委员会也正在和中日双方沟通建立安全区的事,相信不久后就能获批。这个安全区就跟在南市建立的那个难民区一样,不允许任何军人进入,我希望这块中立地带,能保护广大民众度过战乱。
南京的邮局快要关闭,接下来通信会很不方便。你如果打算离开上海,去到汉口,记得给我多写几封信,以免邮局丢失信件。如果遇到十万火急的情况,我也许会借委员会的电报机,给你发电报。
还有,如果你遇到志怀,提醒他千万千万小心。他的身份特殊,日本人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上海沦陷之后,租界内一定会有许多汉奸,想用他的命去邀功。
愿不久后你我能相见。
深深思念你的瑶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两地书
谭碧读完最后一个字,唇舌反复咀嚼着“相见”二字,折起信,塞进抽屉。
新租的公寓比原先的小一半,火盆毕剥烧着,屋内闷得厉害。她开窗,望向苏州河对岸,漆黑一片。陆军撤退,那烟花般的炮火声也随之销声匿迹,而曾经在废墟上抛洒一地的鲜血,也不过是春节喧闹过后,满地的碎纸屑。
常说商女不知亡国恨,的确,谭碧不觉得沦陷是多大的事,当兵的走了就走了,他们不是第一次来,第一次走,仗打完了,人还要继续生活。可每逢夜深人静,她望一望苏州河,想到上海此后便是日本人的地界,而她可能要改名字、说日文、穿和服……心口总会微微发疼,说不出缘由,大抵是因为她才学会写汉字。
正在小窗边久久徘徊,玄关突然响起一阵揿铃声。
谭碧回神,去开门。她见门缝里男人严肃的脸,吓一跳,险些将门顶回去。而门外的男人及时地扶住了房门,平淡地开口:“谭小姐。”
“呦,徐老板,稀客稀客。”谭碧眼皮一低,唇畔扬起笑,松了手,妖妖娆娆地请徐志怀进屋。边走,朱红色的指甲边将墙壁上的电灯挨个拨下,啪嗒啪嗒,开关与脚上的绣花拖鞋一齐响。
徐志怀跟着她进屋,离了一段距离,脚尖连女人被灯光拉得修长的影子都没沾到。
两人走到一对小矮凳边。
谭碧指指其中一个,笑道:“您老大晚上跑来,为的什么事?有话直说。”
徐志怀瞥一眼,并不坐,淡淡地说:“我朋友有一张机票,飞美国的。我可以买下来送给你,作为交换,希望你能联系青帮的人,送我离开上海。”
“宋子文不是开出一张名单,计划将你们这群达官显贵运去后方?”谭碧挑眉,环臂立在他跟前,细眉微挑。“怎么?大名鼎鼎的徐老板该不会没上榜吧。”
“我要回一趟宁波老家。”徐志怀道。“再者,日本人不会这样轻易放过我,跟他们一起走太危险,我并不信任宋家人的办事能力。”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蹙着眉头继续说:“只要谭小姐同意帮忙,我立刻将机票双手奉上,另加五十根金条,作为你去纽约的费用。”
“好笑,我连国文都认不全,还去美国,徐老板别太幽默。”谭碧朝后退几步,靠在墙壁,朱红的指尖搔着露在旗袍袖口外的肌肤。
“你可以送人,或者卖了换成金条。”徐志怀说。“现在这时候,一张机票值万金。”
“万金又怎样?现在这世道,指不定哪天我就被日本人抓去慰安所了。”
徐志怀不应,沉默半晌后,又开口:“既然谭小姐不愿,我也就——”
“记得吗?民国二十一年,日本人第一次打进上海。”突得,谭碧打断他。“那时我去找瑶瑶,确实是走投无路。”
她侧身,肩头倚着墙壁发笑,只是这笑太酸楚,令眼里闪着水光。“我难道那般没眼力见,看不出你有多厌恶我?你这样的男人我见多了,眼睛长在头顶,大大的正人君子,十二万分清白。可瑶瑶不同,她不厌恶我,不畏惧我,也不同情我。她理解我。所以我抱着一线希望去了……现在想想,要是没有她,我早不知死在哪条街上……所以只要她肯开口,我都会倾尽所能地满足她的愿望。”
“徐老板,我不用你的机票、金条,或是其它什么,我不跟你做交易,你不配与我做交易。我谭碧是个臭婊子不假,但赵盼儿也会为宋引章两肋插刀!”说着,嗓子突然干得很,谭碧使劲咽了一咽,转回头,紧盯着徐志怀说。“现在这就是她的愿望——她希望你能平安。”
相似小说推荐
-
世界更新中(烛萤舟) [仙侠魔幻] 《世界更新中》作者:烛萤舟【完结】原名《给现实世界加上亿点新设定》晋江VIP2024-07-16完结总书...
-
师姐空有无边美貌(赏饭罚饿) [穿越重生] 《师姐空有无边美貌》作者:赏饭罚饿【完结】晋江VIP2024-12-28完结总书评数:11534 当前被收藏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