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固金瓯(水渺)


还有养母临终前那一句:壑儿,你得自己立起来,往后大约谁都靠不住了,你得将大夫人的一切都夺回来,莫要让鸠占鹊巢。
他参加童试之前,在官衙处报不了名,他从临安一路赶到汴京,求见父亲,在父亲的官邸前跪了一夜,大雨倾盆而落,直至天快亮时,他等的摇摇欲坠,终于等到了要上朝的父亲,他只想问一句:“为什么?”
却被父亲一脚嫌恶的踢开,皱眉道:“不知耻的东西,你怎么还活着?”
在那一刻,他的心终是死了。
那是他第一次去汴京,大抵……也是最后一次去汴京了,巍巍帝都,堂阔宇深的临安侯府,并容不下一个他。
儿子眼巴巴的问自己,父亲是不是也会带着自己掏鸟蛋?呵,从未,他的父亲恨不得他去死,怎么会有与自己父子情深,其乐融融的时候?
谢壑摸了摸儿子的冲天鬏道:“回去吧,看看你阿娘在家做什么呢?”
谢宣摸了摸鼻子,绕了这么一大圈,他是一点儿故事没听到啊,他爹的嘴比锯了嘴的葫芦还严,罢了,去阿娘那里打听吧。
他暗中冲系统摊了摊手,一副无奈的模样,不是他不问,是他爹不肯说。
却说惠娘从午睡中醒来,出门看到门板上的字,知晓父子二人上山了。
她看了看天色,并未真的等饭时才去隔壁帮忙,她站在门外张望了片刻,仍是没看到这父子俩的人影儿,遂挂了门,去了隔壁家。

第13章
三五个青壮汉子正在夯地基,薛氏上了年纪,也干不了太重的活儿,索性来到临时搭建的灶台旁准备晚饭。
一抬头看见惠娘走了过来,薛氏忙笑着招呼道:“小娘子这边。”
惠娘闻声走过去,见薛氏正在盆里舀面,一旁架起的简易菜板上放着一根擀面杖,她不禁问道:“婶子是要擀面条吗?”
“正是呢。”薛氏低声道,“家里的米不够做一顿的了,万幸还有半袋白面可以对付,不至于饿着大伙儿的肚子。”
惠娘了然,大锅饭最实惠的做法其实还真就是擀面条,熙州不产米,大米的价格要比小麦磨成的面粉贵一半多,饶是糙米的价格便宜些,可来帮忙砌屋的屯兵都是使了大力气的,这时候总给人吃糙米饭,显然不是那么个回事儿。
擀面条的话,两碗净面里掺一碗豆面,比较容易出数,大家都能吃饱些,而且做浇头用的肉量也更为节省。
最关键的是,来帮谢老汉家砌屋的,都是谢老汉原籍的亲故,谢老汉原籍在汴梁,属大齐中原腹地,本就吃面食更顺口些。
惠娘当即挽了袖子说道:“现在天气也渐渐热了,不妨摘些青槐嫩叶做成槐叶冷淘吃,又开胃又解暑岂不便宜?”
薛氏看了看不远处的青槐道:“多亏有你,我自己是不敢想的。只是这青槐是否有主?”
槐叶冷淘好吃是好吃,到底麻烦,又要挼嫩叶,又要将嫩叶捣成青汁的,凭白多添了好几步,薛氏上了年纪,体力跟不上,也懒怠捣鼓,况且那青槐生在山上,据她所知这里的山头都分给了村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惠娘闻言便道:“只是几个槐树叶子,值不了什么的,我去挼些来即可。”
薛氏始知房前的山头是惠娘家的,她忙道:“那便麻烦了。”
惠娘拿了长杆钩子和编篮去采槐叶,迎面见谢壑领着儿子走来。
小家伙还没走近,就阿娘阿娘的直叫唤,惠娘放下编篮说道:“慢些跑,仔细脚下。”山上不比平地,有些陈年藤蔓,稍不注意就会绊到脚。
正说着,谢宣一个趔趄差点被藤蔓绊倒,谢壑在他身后及时一提,将他扶稳,顺便将他抱到惠娘面前。
有惊无险一场,谢宣咯咯直笑,然后将握着鸟蛋的手冲惠娘摊开,献宝似的说道:“阿娘,今天我掏了好些鸟蛋。”
惠娘打趣道:“今晚阿娘给你蒸着吃如何?”
“不行,我要放着长鸡蛋。”谢宣说道。
谢壑揪了揪傻儿子的冲天鬏开口打击道:“鸟蛋是长不出鸡蛋来的。”
惠娘闻言看了他一眼,似娇似嗔,谢壑忽然沉默下去,良久道:“兴许能孵出小鸟来。”
谢宣也不管大鸟小鸟了,一股脑把手里的鸟蛋全交给了他阿娘。
谢壑接过惠娘手中的长钩问道:“这个时节打槐叶,是要做冷淘吃?”
二人站的很近,惠娘脸上没来由的发烫,她忙将视线移到槐树上,将去隔壁帮忙的事儿说了出来,末了才道:“郎君多够些下来,晚上咱们也吃。”
“嗯。”谢壑从善如流,春温一笑。
他生的极好,一双绝妙的金丝丹凤眼,在眼尾的地方微微挑出一道极好看的弧线,宜喜宜怒,喜时多情,怒时威严,然而不喜不怒时,又看得人心安。
有了谢壑的帮忙,惠娘早早的就收集好满满一编筐的槐叶,拿去家中舂了,用纱布过滤好青绿色汁液,将其端到隔壁。
正在干活的人们见了惠娘端着陶盆过来,知道是来帮忙做饭的隔壁家小娘子,若是年纪大些的农妇,他们倒可以凑上前去俏皮两句,只是人家是年纪很轻的小娘子,又十分貌美,让人多看一眼都要脸红,如何敢凑上前去玩笑?!只一个劲儿的感慨隔壁男人真是好命,能讨得这么貌美又能干的小娘子做媳妇。
惠娘到时,薛氏已经估好了面量,惠娘往面里打青槐汁,薛氏在一旁揉面,二人头一次合作,倒也配合得宜。
青色的面揉成团,先放在盆里醒一醒。
二人又开始制作浇头,先将肉块切成细丁,又将萝卜、芥菜疙瘩、泡发的菌菇、木耳切碎,惠娘在咸菜缸里舀出半碗盐水来做底汤,将食材整理完毕,面团也醒发好了。
惠娘将家中的擀面杖取来,她与薛氏将青色的面团一分为二,二人一起擀面。
薛氏瞧她年纪不大,手脚却颇为麻利,干起活来丝毫不拖泥带水的,让人看了便觉欢喜。
本来一个人做着吃力的事儿,多来一个人分担便也不叫事儿了。
日头逐渐西斜,谢壑在屋前的空地上捧卷读书,谢宣闲得无聊,时不时去隔壁窜门,柱子跟着他娘去外祖家走亲了,谢宣没了玩伴儿,一会儿来他爹跟前打转,一会儿去他阿娘跟前打转,总也闲不住。
这会儿,他站在惠娘身旁好奇的问道:“阿娘,柱子娘带着柱子去串亲了,你何时带着我去外祖母家?”
惠娘手底正忙着,可也不愿欺骗或者敷衍儿子,她只道:“你外祖母家不在这里,等你长大了再说。”
“阿娘,那我什么时候长大?”谢宣问道。
“天天多吃饭就会长大。”惠娘说道。
“哦。”谢宣得到自己不会去外祖家的消息后,抬腿又跑了。
这次他一路跑到他阿爹面前问:“阿爹,我外祖父家为何不在熙州?”
这一问倒把谢壑问住了,他知道惠娘的一些身世,但不多,惠娘当初是逃难逃到临安去的,孤零零的一个人,据说是与家人失散了。
但惠娘显然没告诉儿子实情,谢壑思量了一下说道:“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谢宣撇了撇嘴,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
谢壑放下手中的茶盏,作势要拿桌上的书卷,谢宣见了撒腿就跑,生怕他爹要教他背诗。
看着儿子头也不回的又跑了,谢壑揉了揉眉心,心中暗道:这小东西不知随了谁,这么怕读书。
他抬头却见惠娘端着碗走了过来。
“郎君,我回来取些调料,隔壁婶子说了,一会儿去她家用膳。”惠娘道,“若郎君嫌人多麻烦,过后我让宣儿将饭端来也可。”
“太过打扰了。”谢壑道。
“我也是这样说,只是擀面的时候婶子给留了咱们的饭,太过推拒反而不美了。”惠娘说道。
谢壑点点头道:“既如此,我一会儿便过去吧。”
“好。”惠娘从屋前的菜地里割了一把韭菜又出门去帮忙。
面条已经擀完,顺好后放在一旁,因为面条熟的比较快,所以可以先炒浇头。
薛氏在一旁生火,今天惠娘掌勺,她从油罐子里挖了一块雪白的猪油放在热锅上化开,随着锅温升高,猪油很快爆出油脂香气。
她将手边的韭菜段先放锅里滑了一下,爆炒几下后,等韭菜变成油绿的时候立马将其盛出,韭菜特有的香气瞬间扩开,正在干活的人们不由得伸长脖子往这边看。
惠娘将韭菜捞出后,又将肉丁放入锅中煸炒,锅里传来油滋滋的声音,那是肉丁里的油脂被煸了出来,直至肉丁都沾上金黄色的边边,惠娘才有条不紊的将食材依次下锅,咸菜丁在与肉混合煸炒过后,散发一股十分特别的咸鲜味道,非常诱人。
众人被饭菜香的也无心干活了,拿着颈间搭着的手巾擦了擦汗,开始轮流净手,有那胆子大又嘴馋的已经凑到薛氏面前问:“婶子,今天做的啥饭?这么老香。”
“是槐叶冷淘,一会儿多吃点。”薛氏笑呵呵的答道。
“好嘞!”
薛氏扭头对院子里玩耍的谢宣道:“宣哥儿,叫你父亲来吃饭。”
“哦。”谢宣放下手中的小泥鸭转头朝自家跑去。
等谢壑牵着谢宣来到时,浇头已经炒好,满满一大陶盆。
莹润碧透的面条被捞在旁边的木桶中,木桶里有新挑来的井水,冰渣凉,面条捞了有满满三大桶,随便人吃。
惠娘将满满一大碗槐叶冷淘递给谢壑,碗筷都是新的,干净的很。
众人见了谢壑,不知为何,难得有些拘谨。
索性人多,桌子盛不开,大家都端着一碗面盛好浇头之后,抱着碗筷自找地方吃。
谢老汉观谢壑气质不俗,不由开口问道:“小哥可是读书人?”
谢壑点了点头道:“在下谢壑,读过几年私塾,只是略微识得几个字罢了,称不上读书人。”
谢老汉知他谦逊,不由自报家门道:“说来凑巧,我也姓谢,原籍汴京,家中世代为军户,之前家里人口也不少的,只是连年征战,家口凋零,本也没什么牵挂,上战场是上不了了,在哪儿种地不是种,只是过后要建个祠堂,供奉祖宗牌位,我忝活这么大岁数,大字不识一箩筐,可否请小哥帮忙写几个字?”
谢壑抬眸回道:“可以。”
谢老汉咧嘴笑了,十分真诚。
薛氏亦和惠娘在一旁说话:“惠娘这浇头做的十分美味,我还头一次见有人用咸菜缸里的水做汤底的呢。”
惠娘眨了眨眼睛道:“省盐,增鲜,添香。”
“手巧的很呢。”薛氏笑道,“我活了大半辈子,也难得吃到如此美味的槐叶冷淘。”
“头一次吃到这样鲜嫩的喷香的韭菜……”
“还是菌菇丁好吃,跟肉也没什么区别了。”
“不行,我还要再来一碗!今天的冷淘忒香。”
“你都吃了四海碗了,撑不死你?”
“嗝,舒坦……”
薛氏望着吃得肚歪的人们,心满意足的笑了。

第14章
之后的几天里,惠娘帮着薛氏料理饭食,谢壑应谢老汉之邀给灵牌上题字,等新屋建起来时,他亦将所有的牌位都补写好。
大齐文风鼎盛,饶是谢老汉不识字,可年少时还是跟着家人们在汴京城里看过御街夸官的,那些进士的卷子是会随皇榜贴出展示的。
要他说谢壑的字比起那些状元榜眼的字也不差什么,甚至还要好看一些,显然不是只读几年私塾就可以练出来的,一定在这方面下过大功夫,按理说考取功名不成问题,不知为何至今仍是白身?
两家如今的交情,还不至于让他将此等疑惑问出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不是么。
这时伍长过来对谢老汉说:“谢叔,要搭房梁了。”
新屋搭梁之前是要放爆竹去晦的,爆竹在大齐西陲之地还数稀罕之物,尤其是现在不年不节的,不过伍长还是通过军中的路子倒腾了一些出来。
爆竹被郑重的请到石墩子上,由一家之主点燃,谢老汉虽然腿脚不大方便,但这种事还是义不容辞的。
“嘭!”的一声,爆竹很响,惠娘在一旁及时捂住了谢宣的小耳朵,怕惊着了他,没想到这小家伙根本没在怕的,他瞅了瞅被火药燎黑的石墩子,扒开阿娘的手,然后意有所指的对谢老汉说:“爷爷,你的腿痛不痛?”他那一双灵动的凤眼瞧着人的时候亮晶晶的,漂亮极了。
知子莫若父,谢宣一问话,谢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伸手屈指在他的额前敲了两下道:“老实待着,不准捣乱。”
伍长拿了十来支爆竹,上梁放三个爆竹就好,应个景儿而已。还剩下不少,这玩意儿可不能空置在家里,太危险了,还需赶紧放掉。
周围的村民听到爆竹声,都扒头瞧热闹,有胆子大的半大小子已经渐渐聚了过来,围观谢老汉放爆竹,见谢老汉将手里的火折子递给谢宣时,又都半是好奇半是羡慕的将目光移向谢宣。
放爆竹哎,多神气威风的事!以往过年的时候,家里都不一定能攒下闲钱买爆竹,一般都是地主老财家才会拥有这玩意儿。
村里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长这么大谁摸过爆竹的边,更别说放了。
今天谁要是能放着爆竹,从今往后一定是村里最威风凛凛的孩子王。
谢宣对当孩子王没什么兴趣,他主要是看着爆竹新鲜,想放。
谢宣怕他爹将火折子抢走,不准他放,在接过火折子的那一瞬,就跑到老远的地方去,确保他爹逮不到他。
一群孩子也跟在他的屁股后头跑。
来谢家帮忙砌房的屯兵也有才成丁不久的,还是少年心性,怎会不馋这个?谢宣前脚才脱离他爹,后脚就被人一把抱起扛在肩头上。
其实人家也怕,这些孩子凑得这样热闹,被爆竹蹦到怎么办?
谢宣在这里吃了几天的饭,早已和这些屯兵混熟,所以并不抵触,反而要求骑脖子,他要骑着大马去放爆竹!
谢宣学着谢老汉刚刚的模样用火折子点燃爆竹,然后一声:“驾!”年少的屯兵扛着他转身就跑。
没一会儿,几个馋爆竹的少年,都成了谢宣的坐下铁骑,一行人玩的不亦乐乎。
谢壑在一旁摇头失笑,这小东西倒会指使人。
眼睛一直盯着谢宣的村民孩童却是惊呆了,他们也想玩,但不敢靠近这些浑身腱子肉、长相凶凶的大头兵。
等谢宣将爆竹全部放完,新屋子的修葺已经到了尾声,在谢老汉的号召下,屯兵一并帮忙将谢壑家的墙修好。
拥有放爆竹经历的谢宣瞬间被村童们簇拥起来,成了全村孩童的核心,甚至有力气大一些的孩子还合力将他抬走,一群孩子风风火火的跑去山上玩,留下一阵阵欢声笑语。
今天晚上是最后一次管饭了。
谢老汉放完爆竹后,赶了一辆牛车去镇上买吃食,有鱼有肉有菜,还有半石米,半石面,隐隐有做一桌席面的意思在。
食材是惠娘和薛氏提前掂对好的,谢老汉照着买就是。
不到下午,谢老汉就把自家婆娘要的东西搬回了家。
屯兵们在帮谢壑修补墙体,惠娘和薛氏已经在处理晚饭所需的食材了。
五个屯兵,谢老汉夫妇,谢壑一家三口,一共十口人的饭。
惠娘预备做两个凉菜,四个荤菜四个素菜,一个八宝饭一锅菌菇汤。
虽然菜式算不上多,但菜量不小,满打满算够吃的,况且她还蒸了一锅马苋菜猪油渣馅的包子。
薛氏这几天日日和惠娘一同做饭,自是混熟了些。
她观惠娘张罗菜品,每样都恰到好处的美味,甚至比汴京酒肆的厨子都不虚的,说实话她蛮好奇惠娘这一身厨艺的,有些食材的处理方法是普通农妇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巧思。
二人一边准备食材一边闲聊,薛氏问道:“惠娘的厨艺这样好,西陲亦不像京畿之地看管的那样严格,这里的地又不好种,何不去县城寻个生路?我们一路从东走到西,听说熙州要设什么市易司,到时候商路一开,人员往来亦少不了的。”
惠娘道:“这事儿谈何容易呢?前段时间郎君大病一场,险些起不来炕,宣儿也还小,还需要人带一带。”
其实,她是有些怕的,宣儿刚出生那会儿,郎君去江西求学,一走数月,原本给她留足了花用,可惜在她出门之时,家里被临安侯府的人翻了个遍,将郎君留给她的财物悉数翻走。
没办法,娘俩得活命啊。
她去当地县太爷家里做帮厨,带着孩子讨口饭吃,她白日拿根布带将宣儿拴在背上带着,有次不慎,宣儿差点从她肩头滑出掉到热汤翻滚的大锅里,孩子当时被惊吓了一场,一直恹恹的,不大理人,她又惊又怕,如此过了数月才好一点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