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端嫔和汪才人自己都很上心,沈初宜就没有多嘴,她陪着汪才人说了会儿话,又听了一耳朵育儿经,最后只吃了一小碗鱼胶汤就告辞了。
她走的时候,汪才人特地叫住她。
“沈妹妹,这是端嫔姐姐给你的赏赐。”
汪才人道:“姐姐说,以前在永福宫,到底是有缘分的,如今你同我们走动,我们也很感激,不会薄待了你。”
这就有点拉帮结派的意思了。
沈初宜简单一想就明白了。
她并没有立即拒绝。
只是真心实意道:“端嫔娘娘仁善,汪姐姐又可亲,不嫌弃我的出身,愿意与我交好,是我的福气。”
她说完同汪才人点头致意,然后便领着舒云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等走到没人的宫巷里,舒云才低声问:“小主?这有些贵重了。”
端嫔给的也是一盒房胶。
沈初宜笑着拍了拍她的手:“无妨,等回头去姑姑那里淘换一二,咱们提前把这人情还回去。”
舒云就问:“小主如何看望月宫?”
沈初宜垂下眼眸,道:“虽然汪才人把事情都讲得详细,我还是觉得她的身材不太正常,有一种病态的臃肿。”
沈初宜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我不以为这是福气。”
舒云低声道:“小主,奴婢原在家中时,村里有一户忽然暴富的人家。”
“听说那家人在山里挖到了百年野参,当日就卖了五十两银子,恰逢那家的媳妇怀孕,家里就把那孩子当成福星,很舍得给那媳妇吃喝。”
舒云说到这里,面色有些不忍。
“那媳妇小时候遇到过饥荒,吃东西不知道饥饱,后来把自己吃得非常胖,就连村中的郎中都多次提醒,他们家也觉得是福气。”
沈初宜听了这事,心里也是沉甸甸的。
“后来,难产了?”沈初宜问。
舒云叹了口气。
“可不是,差点一尸两命。”
“当时生不下来,那阿嫂哭的声音全村都能听见,可渗人了,要不是接生婆子有经验,救活了孩子,要不然大人小孩都得送命。”
“自那以后,村里的富贵人家也不敢给怀孕的媳妇那样吃喝了。”
舒云没说接生婆子有什么经验,沈初宜却很清楚。
母死取子,好歹救下来一条命。
否则孕妇会被活生生憋死,疼痛数十个时辰之后血崩而亡。
说到这件事,两个人都很沉默。
等回到长春宫,沈初宜才问:“难怪你这么紧张我的饭食和安胎药,还有这一层原因。”
人总要经历过,才知道要如何行事。
“你有心了,舒云姐。”
舒云的眼眶微红,她低下头,道:“小主,奴婢愿您一生顺遂,长命百岁。”
沈初宜拍着她的手,笑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们的福气都在后头。”
之后岁月,日子很平静。
沈初宜隔三差五登门,后来居然能在步充容那里得到了一方砚台。
这大概是平静怀胎岁月里的小喜悦。
沈初宜很认真写完了十份佛经,让舒云送去锦绣宫,宜妃也没多说什么,甚至还让宫人给亲自送回来赏赐。
也算是变相了却了这件事。
后来众人又按部就班给两位太后娘娘请安,一晃神就来到了六月。
六月的圣京越发炎热。
仲夏已至,蝉鸣蛙叫。
白日里热气蒸腾,地面都冒着热气,待到晚间即便不见烈阳,地面的热气依旧不散。
就连呼吸都带着火。
耐热的沈初宜都扛不住,开始用起了冰鉴和摇扇。
这一日沈初宜刚用过早膳,外面就来了一名宫人。
沈初宜记性好,隐约记得她是德妃宫里的一等宫女。
那名宫女规规矩矩给沈初宜行礼,然后才道:“沈才人,再过一月就是庄懿太后娘娘的千秋了,此次千秋由德妃娘娘和宜妃娘娘一起操办,两位娘娘让奴婢禀报才人一声,明日要去御花园万春阁议论宫事,小主若是不得空,可以同奴婢说。”
沈初宜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回禀德妃娘娘,我一定准时到场。”
宫里这两位太后娘娘,生辰时间是错开的。
庄懿太后是六月十六生辰,恭睿太后是十月二十生辰,正巧宫里没有皇后娘娘,所以宫里同样要过两次千秋节。
加上皇帝陛下的万寿节,再算上上元、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一年到头,宫里总有宴会。
无论哪个宴会,高位宫妃们都要操心。
次日沈初宜一早就起来了。
等来到德妃的灵心宫时,前头已经到了几位宫妃,沈初宜被迎进灵心宫,立即就感受到凉爽。
灵心宫的回廊都挂了竹帘,遮挡住了炙热的烈阳,宫里的银杏遮天蔽日,挡住了所有的光阴。
有了阴凉,即便在长信宫也不会觉得太过炎热。
尤其灵心宫位置好,恰好位于西塔楼左近,更多了一重遮挡。
作为一宫主位,整个灵心宫都属于德妃,灵心宫前后布置的风格一致,都是精致而优雅的。
沈初宜跟着宫人进入后面的送爽斋,便更觉凉爽。
宫人笑着对她道:“沈才人,送爽斋里摆了四个冰鉴,若是小主觉得寒凉可唤了奴婢去取薄被。”
舒云就道:“知道了。”
沈初宜见过先到的耿贵嫔、端嫔和杨充容,便在末尾落座。
“沈妹妹真是天生丽质。”
沈初宜抬起眼眸,就看到杨充容好奇看着她。
杨充容是上柱国大将军膝下嫡三女,听闻自幼便习武,不过后来大病一场,身骨不如从前,便改习文。
可能因为出身武将世家,她身材窈窕修长,眉目舒朗,目光明亮,一看便是直率活泼的女子。
这般说话行事也不让人觉得轻佻,反而会觉得她直爽。
沈初宜看着杨充容,立即道:“充容娘娘才是天生丽质。”
这样四两拨千斤的答话也不让杨充容恼怒,她依旧好奇地看着沈初宜:“沈才人,你为何还是这般消瘦?”
沈初宜愣了一下。
倒是坐在上首的耿贵嫔轻笑一声,替沈初宜解围:“杨妹妹,沈妹妹才两个多月,还未显怀,瞧着自然同以前别无二致。”
杨充容应了一声,道:“多谢耿姐姐讲解。”
有耿贵嫔打岔,杨充容就不盯着沈初宜说话了。
沈初宜这才松了口气。
倒是边上的端嫔问她:“你这一路走来,可是累了?叫了热茶来吃吧。”
沈初宜看着摆放在手边的冰镇酸梅汤,笑道:“这个就很好,解渴消暑。”
她顿了顿,问端嫔:“汪姐姐没来?”
端嫔叹了口气:“她月份大了,我不放心,就不叫她过来了,已经同德妃娘娘禀报过了。”
今日过来的人是都要干活的,无人得闲。
沈初宜便道:“端嫔姐姐待汪姐姐真好。”
端嫔浅浅笑了:“我们能同住一宫也是缘分,这么多年相互扶持过来,若无她劝我哄我,我如今也不会过得这样好。”
沈初宜刚要说话,就听外面又传来脚步声。
她耳朵一动,听到了细微的说话声音。
“步充容,真难得能在灵心宫瞧见你。”
“我还以为你不耐烦前来呢。”
说话的是宜妃。
沈初宜对旁人声音敏锐,许多人的嗓音她多听几次就能记住,不过这宜妃的声音沈初宜真是刻骨铭心,就连这样遥远琐碎的交谈声,沈初宜都听清了。
倒是步充容说话声音很低,沈初宜就没听清。
略等了片刻,珠帘摇晃,一名明媚艳丽的宫装美人就快步而入。
她头上梳着朝天髻,对称戴了一对金步摇,步摇上端的翟鸟翅羽飞舞,仿佛随时都能翱翔天际。
宜妃娘娘每一次出场都是这般万众瞩目。
她一进入德妃的送爽斋,脸上就露出不屑的表情,看也不看几位同她行礼的妃嫔,径直在最前面的主位上落座。
“都坐下说话吧。”宜妃懒洋洋地道。
众人落座后,宜妃便看向耿贵嫔:“两位公主如何了?”
去岁年关时降生的两位公主,如今已有半岁了。
即便生产的时候有些波折,生下来的时候也孱弱,但有太医用心,有奶娘和嬷嬷操心,孩子自然金尊玉贵地养好了。
听闻身体康健许多,很得太后们的喜欢。
提起女儿们,耿贵嫔眉目都舒展了。
“孩子们都好,二殿下如何了?”
耿贵嫔也会奉承宜妃,道:“听闻二殿下如今已能背诵三字经,当真是聪慧过人。”
这马屁算是拍进宜妃心坎里去了。
宜妃立即眉开眼笑:“鸿儿不过只会几个字罢了,如何能说是诵读三字经呢。”
一屋子人都配合地笑了。
一时间倒是气氛平和。
这一代皇嗣都是从了应字辈,本字取了五行中的水。
德妃的皇长子名叫萧应泽,宜妃的皇次子名叫萧应鸿,耿贵嫔的大公主名叫萧应溪,二公主名叫萧应湘,都是好听上口的名讳。
之后陆续又到了几位妃嫔,德妃很快便匆匆回到送爽斋。
她到的时候额头还有汗,似乎从外面赶回来,一刻也不停歇。
相比打扮精致华美的宜妃,德妃穿着可谓是朴实无华。
她只穿了一件雪青色的窄袖素纱衫,下裳配的同色月华裙,衣服头面并不特别华贵,却有一种沉稳和优雅。
她面容淡然,唇角浅浅有一丝笑容,整个人看上去犹如寒月中的梅花,无香亦美。
众人起身见过德妃,宜妃也懒懒说了一声:“德妃姐姐真是大忙人。”
她顿了顿,唇边溢出一丝冷笑。
“这宫里要是少了你,可如何是好?姐妹们怕是冬衣都凑不全了。”
这话就不好听了。
不过德妃并不理会她,只让众人落座,才沉稳坐到了宜妃对面的椅子上。
她的目光在众人面上扫过,然后才问邢昭仪:“赵昭媛怎么没到?”
才人之上,除了赵昭媛和汪才人都到了。
邢昭仪忙笑着说:“赵妹妹这几日身体不适,夜里睡不好,今日便让臣妾帮她告假了。”
德妃也不强求,就道:“若是还不好,得让太医院仔细看看。”
邢昭仪继续笑着说:“还是每一月的那点事,太医院看过几回,都不见好,只能养着。”
德妃又关心了两句,才把目光放到众人身上。
“你们也知晓,再过几日就是庄懿太后娘娘的千秋,今年虽不是整寿,可定国公府刚立下大功,陛下便想给庄懿太后娘娘大办一场。”
今年是庄懿太后四十六岁的生辰。
听到定国公府立下大功,宜妃脸上笑容更胜,得意两字几乎要刻在眉宇间。
“还是陛下孝顺,从来都敬重懿太后娘娘。”
众人眼观鼻,鼻关心,都不发表意见。
德妃也淡淡同宜妃点头,道:“正是如此。”
德妃说到这里,忽然话锋一转:“不过,方才庄懿太后娘娘忽然遣人过来,说如今夏日汛期,各地都有水患,陛下国事繁忙,百姓孤苦,便还是不要大办。”
皇帝说要给太后大办,太后却又不让大办,德妃自己可做不了主。
但昨日德妃已经派人到各宫通传了,今日又变卦实在不好,所以她急急忙忙去了一趟乾元宫,这才忙得一头是汗。
大办有大办的说法,小办有小办的体面,德妃需要萧元宸给个准话。
看德妃这态度,萧元宸应该是果断给了口谕。
果然,德妃吃了一口热茶,才道:“陛下口谕,谨遵太后懿旨,不过虽不大办,却也不好简薄,让咱们掂量操持,定要让懿太后娘娘过一个开心生辰。”
她这样一说,其余的宫妃们立即就夸陛下有孝心。
沈初宜却低下头,心底里忍不住念叨一句。
之前顾庶人也喜欢如此,说话含糊不清,看似给了明确的旨意,但实际办起来却又不知要如何行事。
问就是你自己想办法。
不还是干活的人费心?
若是做得好,也不过就夸奖几句,若是做的不好,大抵还要被训斥。
沈初宜分神想,恐怕这皇宫里,只有陛下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
德妃说完,宜妃就开口:“那德妃姐姐可有个章程?”
她道:“毕竟德妃姐姐秀外慧中,是京中有名的才女,有你在,懿太后娘娘的千秋一定办得妥妥当当。”
德妃还没开口,宜妃就又看向步充容。
“对了,说起才女,这不还有步充容?”
这些时日沈初宜同这些宫妃打交道,渐渐熟悉了各人的性格,其中性格最强烈的就是宜妃了。
这位顺风顺水的宜妃娘娘也不知是怎么了,见了任何人都气不顺,非要说上一句,仿佛不把人得罪光了不罢休。
不过德妃不同她一般见识,其他宫妃也不会忤逆她,倒是没出什么大风波。
步充容确实不喜同人交际,很少在外走动,沈初宜想不到她如何能得罪宜妃。
沈初宜原有些担心步充容,结果抬头就瞧见步充容依旧老神在在坐在那,似乎都没听见宜妃的话,心里不由莞尔。
如此看来,步充容也是个厉害人物。
宜妃一连挑衅了两人,结果德妃客客气气,步充容理都不理,她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顿时更生气了。
“你们真是无趣。”
宜妃念叨着:“整日里只会吃斋念佛,到处装作贤良淑德,没意思极了。”
倒是耿贵嫔哄了她一句:“因为咱们都知道宜妃姐姐没有坏心,只是直爽了些,自然不会觉得委屈,也不会同姐姐置气。”
这耿贵嫔也很有本事。
耿贵嫔开了口,德妃就顺势给宜妃台阶下:“如今咱们要做的,还是好好办一场懿太后娘娘的千秋宴,宜妃妹妹。”
德妃特地点了宜妃的名字。
“您是懿太后的堂侄女,同太后娘娘最是亲近,这宫里若说谁最亲近太后,自然是你了。”
“去岁两位太后的千秋都是在玉竹芳景摆的,都请了京中有名的南戏班子,唱了一整日的大戏。”
德妃的目光淡淡落在宜妃身上:“宜妃妹妹,今年你可有什么想法?”
————
宜妃没想到最后这事居然落到自己身上,当即就闭上了嘴。
德妃同她从小就认识,当年一起上书院的时候就知道她什么秉性,嘴上说的厉害,却是个外强中干的草包。
所以平日里宜妃如何挑衅,她都八风不动,因为宜妃自己也讨不到好处,搭理她反而不美。
这会儿要动真格,宜妃自然说不出什么花样来。
“这般仓促,我哪里想到好法子?”宜妃支支吾吾。
德妃也不逼她,只问:“宜妃妹妹先想想,贵嫔妹妹可有想法?”
耿贵嫔倒是很认真。
她思忖片刻,道:“不如别出心裁?”
德妃来了兴致:“如何?”
耿贵嫔就笑了。
她生得小家碧玉,原来容貌并不很出色,现在一双女儿承欢膝下,身上多了几分温婉和柔和。
竟是有一种别样的美。
“如今宫里炎热,两位太后娘娘年岁也大了,前几日臣妾领着溪儿和湘湘去看望睿太后娘娘,才发现娘娘已经许久未去御花园了。”
她很细心,就道:“臣妾便猜到是因为宫里太热,太后娘娘们不便出宫,可整日憋在宫里也不是好事。”
德妃不由坐直身体。
她处理宫事一直有条不紊,样样都能办得妥帖,为人正派稳重,做事公允,上至两位太后,下至普通宫人,没有不夸奖她的。
但她确实不如宜妃娇俏可人,也不
如耿贵嫔温柔婉约,她自己心里很清楚,她太中规中矩,不知道如何讨人欢心。
她只能更努力,能勤勉,才能让自己在宫里稳坐德妃之位。
耿贵嫔的小心思确实是她最需要的。
所以德妃听的格外认真。
沈初宜听得也很认真。
她原不熟悉这些高高在上的娘娘们,直到现在可以一起坐在花厅里叙话,才慢慢知道各人的性格和习惯。
相似小说推荐
-
与我周旋久(八宝粥粥) [现代情感] 《与我周旋久》作者:八宝粥粥【完结】晋江VIP2024-11-02完结总书评数:2910 当前被收藏数:8067 营养...
-
金屋藏娇(芳心扰民) [BG同人] 《(韩娱同人)金屋藏娇[娱乐圈]》作者:芳心扰民【完结+番外】晋江VIP2023-11-20完结总书评数:1354 当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