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是路上出什么意外耽搁了吧?荆轲猜测,甚至都想主动出门迎她了,然而好几个时辰过去了,他依旧没有见到姜珂的身影,心里莫名地有些发空。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姜珂已经坐在荀子面前了。
招揽这种事情,热处理五天后冷处理两天吊吊对方性子,再热处理两天,看对面反应,如果还是不行,基本上没戏,可以换下一个了。
可能别人招揽贤才都是真心实意的吧,但姜珂不一样,她全靠套路和演技。
如果实在挖不到荆轲,那就换人,榆次那位盖聂剑客亦是颇有名气。
只是……姜珂想到他历史上的事迹,荆轲和别人不一样,既然不能为秦国所用,若是被燕丹招揽了,再发生刺秦之类的事件,那麻烦可就大了,想到此处,姜珂不禁起了杀心。
按照礼节,作为弟子,姜珂应该洗手漱口后,跽坐着为荀子进献菜肴,可今日不同,她坐在荀子对面,表情严肃,并非是以一个弟子的身份,而是以秦国使者的身份。
她缓缓开口道:“先生……”
“弟子想招您入秦。”
对于她的这个想法,荀子早有准备,于是问道:“为何?”
“从德行上看,您有德高望重的长者风范,从学识来看,您学问之博大世间罕有人能与之相比,从贤能来看,您能将这兰陵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当然,还有最后一点,从情谊上看,您曾经教导过我,传道授业,施行教化,恩泽比山还要高大,比海还要深远,所以我想让您入秦,来咸阳。”
四个原因,有情有礼,声情并茂,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满分答卷。
荀子欣慰笑道:“好,阿珂,既然你已经说了秦国招揽老朽的原因,现在该说说老朽入秦的理由了吧?”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可难道不是由人事所造成的吗?这世上再也没有比秦国更适合您施展政治抱负的地方了。秦王圣明,又重视贤才,他的恩泽遍布天下,秦庭严谨,处理公务绝不过夜,秦国的粮仓是满的,同明相照,同类相求,您这般大才自然该配同样好的秦国了。”
荀子道:“好,既然如此,承蒙秦王不弃,老朽愿你同你一起入秦。”
姜珂张口,还要继续劝说,然后突然意识到了不对劲儿。
姜珂:?
啊,这么快就答应了吗?
荀子答应得太快,姜珂一时间还有些没反应过来,简直是顺利得难以置信。
原本姜珂这些天打了数十篇的草稿,然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反复背诵,即使这样还怕出现类似于押错题押漏题得情况呢,没想到居然直接免考了!?
荀子为她解惑道:“沽之哉,沽之哉。”
闻言,姜珂立刻就懂了荀子的意思。
子贡曾经询问过孔子,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意思是我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柜子里收藏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
孔子回他:“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卖吧,卖吧,我这也正等着卖掉呢。
这并非是在讲做买卖,而是在打比方,将孔子的学问道德比喻成美玉。
一个有学问道德的人是独自在山里隐居,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君主重用他呢?
孔子认为,当然是选择出世为官,敦风化俗,教育人民了。
姜珂恭敬道:“先生乃秦之子产也。”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和别的思想家不同,他同时还是一位很成熟的政治家,主持郑国后力挽狂澜,整捯革新,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做得很好,之前姜珂对荆轲讲的水火理论便是子产所言,他是连孔子都要赞叹一声"古今遗爱"的人。
荀子:“汝亦为子产也。”
荀子之所以如此快地答应和姜珂入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年来姜珂寄给他的信件,他虽重视礼教,但也提倡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不可能再回到从前那个礼乐完备的时代了。
人类是有智性的,只要受到教育,皆有成善的可能性。而姜珂邮给他的这些信里,就详细地记载了她是如何教人向善知礼的过程,只有衣食富足了,才能使黔首们懂得荣誉和耻辱。
天下为何无道?
大抵是因为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罢了,虽然解决最后一项的方法还遥遥无期,但至少目前姜珂解决了前两项困苦。
否则,就算是一直追求于做官从政的孔子都主张如果天下不太平就当个隐士隐居,如今正逢乱世,天下已经不太平很久了,若非当年在邯郸偶遇姜珂,荀子本想隐居一辈子,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了。
荀子答应得如此之快,姜珂突然有一种浑身力气无处使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期末考试前一天熬夜做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小抄,结果第二天发现是开卷考试。
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开心的。
姜珂觉得自己真是太厉害了,简直就是大秦最强HR,一趟简简单单的楚国行,连荀子都能给挖来,而且还附赠一个随机刷新出来的范增。
不行,回去得让大王给我加点绩效。
此时,远在咸阳的嬴政冷不丁地感觉身体一阵发寒,不禁打了个冷颤。
荀子进度100%,接下来就是最艰难的韩非了。
韩非放下毛笔,从书案中抬头,长时间的书写让他感到疲惫,于是斜靠在身后的彩绘漆凭几上,准备休息片刻,然而他刚闭上眼睛,还不到片刻功夫,就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无奈只好起身。
一开门,露出一张双眸清亮,笑意吟吟的脸,姜珂笑着对她说道:“师兄,中午好。”
“又在写你那些寓言小故事呢?”
韩非:……
也不知为何,姜珂身上好像总有用不完的精力,每次见到她都是一副生机勃勃,活力满满的样子。
韩非不禁感叹,年轻可真好啊。
也不对,自己在她这个年纪时,满脑子想得都是如何上书给父王,规劝他变法图强,可不像她这么活泼,归根到底还是性格的原因。
韩非回了她一句:“嗯。”
姜珂变戏法似的从自己的长袖里掏出一瓶酒递到他面前展示:“师兄,我今日突发奇想,一起喝酒吗?”
随后还没等韩非反应来,就拉住他的衣袂将他拽到了一处屋檐廊下,停下脚步,韩非仔细一看,此处放置了食案,炭火等,各类食物更是齐全,大冬天的,也不知道她究竟从哪里弄来了两个色泽红润,看起来很诱人的桃子。
这哪里是什么突发奇想啊,分明就是早有预谋。
姜珂感叹道:“喝喝酒,赏赏雪,聊聊天,谈谈心,多么美好的生活啊,你说是吧,师兄?”
是……吗?
那就算是吧。
谈话间,姜珂已经递给了韩非一杯温好的酒,韩非接过后,直接倾入口中,一饮而尽。
很明显他没有想到这杯酒水的威力,被呛得直咳嗽,眼泪也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哪里还有之前那个儒雅贵公子的模样?
然后一杯又一杯,酒局还没开始,就先自罚了三杯,都把姜珂给看呆了。
啊啊啊啊!韩非你冷静一点啊,这可是十五度的酒啊,喝醉了倒是小事,你别身体接受不了,再给喝酒精中毒了啊!?
姜珂几乎要化身成尖叫鸡,一把夺过韩非手里的酒杯。
然后她意识到了不对劲儿。
她的声音带着悲悯,问道:
“韩非,你为什么这么悲伤?”
姜珂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极致的绝望,痛苦,悲伤,就好像是一片看似平静的海面,其实不知不觉间早已掀起了名为哀伤的滔天巨浪。
韩非眼角发红,嘴角微微抽动,克制了很久,努力让自己不要失态。终于发声:“你说得对,我很悲伤。”
他看向姜珂,然后问出了一个几乎无解的话题:“阿珂啊,你说我为什么会是韩国的公子呢?”
“我很痛苦,我一直都很痛苦。”
韩非的痛苦,不只有怀才不遇,不被重用。更多的是愤恨和无力改变,就像是长平之战,讨论最多的无非就是坑杀四十万人的白起和空谈兵书的赵括,可又有谁会记得他们韩国的野王和上党呢?
开启这场战争的国家,沦为弃子,甚至不配在战争中拥有姓名。
“有时,我很羡慕李兄,他没有负担,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他不行,他是这个国家的公子,受韩国数百万人的供养,自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就像屈原看待楚国一样,他爱自己的国家,却又对这个国家有着一种很特殊很复杂的感情,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他是真的想要用自己毕生所学来救国,可惜,韩国不要他,秦国又不能去,否则就是背弃国家,空有满腹才华却又无处伸展,最后只能看着自己的国家逐渐走向灭亡。
姜珂扔给了他一个桃子。
“与其刻舟求剑,不如破而后立吧。”
“鲲鹏的翅膀应该翱翔于九天之上,我愿意当这阵长风,祝你直上青云。”
韩非惊恐道:“你……你要做……做什么?”
“无论做什么,这个世界上总是要有一位恶人的存在,来衬托那位好人,反正我们秦国的名声本来就不好,虱子多了不怕痒,也不介意更恶劣一些。”
“要不这样吧,我现在就修书一封,送去咸阳,让大王派兵攻打韩国,到时候就说你是在秦国威胁下被迫入秦的,我这人没有别的优点,唯有一点,心态豁达不怕挨骂。”
才怪,谁敢说姜珂,她当场就直接骂回去了,但凡迟疑一秒,那都是在组织更狠的语言。
韩非:……
能想出这种主意的人本身也是个天才。
一面是怀才不遇,不被重用,漠不关心,一面是愿意为你接受骂声,给你提供最广阔的平台施展才华,甚至千里迢迢来招揽你,天壤之别的两种上级,就算是个傻子都知道怎么选吧?
更何况韩非还不是傻子。
“阿珂。你……你不用为我至此。”
没事,我们本来也想打韩国来着,顺手的事,心情不好连隔壁魏国都一块打。
我都对你投桃了,你也应该对我报李,同意我的招揽了吧?
此时,兰陵一处酒舍内,荆轲已经喝了三壶酒了,却依旧觉得嘴里没有滋味,他心里一直在想
姜珂怎么还没来招揽我!?
第65章 三策
韩非此人, 对于别人,他什么都懂,二柄, 愚民,重刑……,他所推崇的各个主张都透露出一种极端的现实功利思想,可一到自己身上, 就属于典型的医者不能自医了。
所以需要别人来给他医一下。
他一个韩国人背井离乡来到楚国, 身边无可信任之人,荀子又是长辈, 只能把这些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 平时还好,一切正常, 但这几天被姜珂一激,正好借着今天这顿酒发泄出来, 否则再这么憋下去,心里的气都能养活好几个邪剑仙了。
筵席还在继续, 他说, 她听。
姜珂拿起长钳拨了下炭火,廊间立刻升起一片暖意, 鐎斗上烧着的酒已经温热,醇厚的酒香味扩散在冷冽的空气中,逐渐飘香远方。
姜珂给彼此的酒杯里都续上新酒,敬韩非道:“师兄此去秦国, 定能莫愁前路无知己, 日后谁人不识君。”
然后一饮而尽,丝毫不给韩非拒绝的机会。
韩非:……
“阿珂, 我……我似乎并……并没有同意和你一同去秦国。”
姜珂:“什么?”
韩非:“我说……我没有同意和你一起去秦国。”
“嗯?”
“没……没同意。”
相似的对话又重复了好几遍,姜珂毫不在意形象地挖了挖耳朵:“你说什么?我听不清?”
韩非放弃抵抗:“没事了。”
这厮,忽然一阵脚步声传来,二人循声望去,原来是几位同窗好友,走到二人面前,脸上带着探究与好奇。
其中一位说道:“隔着老远就闻到了这股酒香,我们还猜是谁在偷偷藏美酒喝呢。”
姜珂道:“赵师兄所言差矣,兰陵并无禁酒令,所以我们不是偷偷喝酒,而是在光明正大的喝酒。”
她又道:“相聚便是缘分,正好这里还有三壶酒,见者有份,各位师兄师弟不如搬来食案,一起赏雪饮酒,也算是一桩风雅之事。”
赵携闻言面色一喜,语气轻快道:“呀,这岂不是沾了韩非师兄的光?”
“你若这么说我可就要生气了,明明是我的美酒,怎么算是沾了韩非师兄的光呢?”姜珂佯扮生气道,“若是想让我原谅你,除非……”
赵携迫不及待问道:“除非什么?”
“除非你帮我把先生留得作业写了!”
“也行。”赵携想了一下,还是同意了,随后又小声嘀咕道,“就是你的字没我的好看,很容易被发现的,这可如何是好啊?”
他声音虽小,可架不住在场众人听力都好,闻言都忍不住出声发笑。
有人说自己哪里有刚猎来的熊罴和犀兕肉,正好拿来一起炙烤,还有人说要拿来蜜饵分享,一时间气氛十分融洽。
这些学子们有的是楚国人,当然更多的是不远千里从各个国家来同荀子学习的人。他们身份不同,地位不一。和孔门不同,荀门弟子学成之后要么回到自己国家,要么去别国出仕,反正无论如何,最终都是要分别的,甚至可能现在是关系甚笃的同窗好友,再次见面时就是彼此敌对的敌人了。
不过至少这一刻,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皆在,大家是轻松快乐的。
招揽一个厉害的人是很耗人心血的事情。
但如果你找到planB那就不是了。
姜珂有时候觉得自己也是个挺吃着锅里望着盆里的人,荆轲这边八字还没一撇呢,她就已经开始琢磨上盖聂了。
她将手中袖箭磨得尖利,然后去找荆轲。
世界上招揽的词一共就那么几句,姜珂说来说去说得都有些厌烦了,当年刘备去找诸葛亮也才三顾茅庐,她这前前后后跑了这么多次可比三顾茅庐还要多。
然后她动了杀心。
荆轲自小习剑,反应速度和灵活性都很强,冷兵器刺杀肯定不行。
要不试试下个毒药吧。
就在姜珂低头沉思给他下什么毒药的时候,荆轲居然答应了。
姜珂:?
早知道这样,见到荆轲的第一天就该想怎么杀你。
荆轲对姜珂的称呼又变回了主君,就像十年前一样。
姜珂此次楚国之行可谓是收获颇丰,赚得盆满钵满。这几日她的嘴角就没下去过,满面生花,喜不自禁,有时候在路上走着走着还会忍不住唱上几句好日子。
唱歌时她的语言和行为但凡放在其它国家,大家都会觉得很奇怪,但这是楚国,崇尚鬼神,巫觋众多,别人非但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姜珂,反而还会认为她这是在与天神沟通,然后默默地在心里拜几下她。
不知不觉间,姜珂默默地多了很多功德。
既然人齐了,也是时候该准备回秦国了,别人倒还好说,唯有荀子,他是兰陵县令,一县之长,这么多的公务都够他交接一阵子了,更何况还要给春申君写信说明情况,以及各种其它零七八碎的杂事,同样耗费了不少时间。
黄歇收到荀子辞职信的时候气得浑身直打哆嗦,血气上涌,差点一个没挺住直接晕过去。
他抚摸着自己的胸口,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早在姜珂刚入楚时,黄歇就劝过楚王,并询问是否要采取行动,奈何楚王是一点也不听劝啊,愣是这么长时间一点行动都没采取。
现在好了吧,不光荀子去秦国了,买一送一还附带一个韩非。如果他知道还有荆轲和范增的话,恐怕会直接气得吐血。
他吩咐一旁侍奉的隶仆:“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