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正要出手,向姜珂展示自己其实还是有点用的时候,又有一箭射中了另外一名土匪,姜珂朝着箭矢方向看去,面色瞬间转喜,脸带笑容,激动道:“师兄,好久不见!”
和刚才遇到荆轲时的反应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荀子的学者身份太过深入人心,姜珂都快忘了荀子还有兰陵县令这个身份呢。
韩非也很快认出了姜珂,她的五官和性格基本没变,还是小时候那副开朗乐观的模样,只是……
她这些年究竟都吃什么了,怎么长得这么高!??
第62章 兰陵
树林中的匪首因为偶然间杀了人, 不想受到官府处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选择此处地形多变,山脉交杂, 方便逃跑的地方落草为寇。
匪首虽然只是个身材壮实,力气稍微大些的普通黔首,但却很有大志向,在此处蛰伏许久, 招兵买马打算干几票大的, 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才刚开始干第一票, 就碰到了姜珂他们。
韩非所带之人乃是兰陵城内经过专门训练的士卒, 再加上姜珂身边的秦国精锐,解决完这些土匪, 姜珂刚才烤好的烤鸡还尚有些温热,虽然外面的鸡皮有点软趴趴了, 但味道还是很香。
趁着兰陵士卒们给匪首带枷项的时候,姜珂一行人也收拾东西准备和韩非一起进城。
姜珂左右观望, 前边一个荆轲, 后边一个韩非,那么问题来了, 端水文学现在是应该先和谁说话呢?
不管先和谁说话,反正夸就是了。
姜珂的嘴跟抹了蜜似的:“多年不见,师兄风采一如当年,啊不, 是更胜当初。”
韩非回道:“你也是……非……这些年, 在兰陵听说了很多你的事迹,阿珂……你做的很好……”
这些年, 拖姜珂的福,韩非和荀子对秦国的了解比对自己国家了解得都多。
她每年都会给兰陵这边送信三次,除了四年前中断过两年,其它时间里风雨无阻,从未停止,信中内容也是种类颇多,天南海北什么都有,比如关心他们的身体,养生小妙招,姜珂的职场生活,凡尔赛文学,当然最重要的,十分细致地讲述了秦国是如何欣欣向荣,在原本就很强的基础上变大变强,更上一层楼。
谁有时间在乎暴秦的黔首生活如何啊?我还要写书呢,韩非表面上一副淡定,不想搭理的模样。
但实际上每封信都有回应……
将口是心非这个成语运用到了极致。
姜珂:“多谢师兄夸奖,我的才智浅陋粗鄙,也就只能在秦地耍耍威风,和师兄您这种绝世大才相比,不过尔尔罢了。”
韩非:“你的才能……我都看在信里,毋须……谦虚。”
“师……”
眼看姜珂开口,韩非立刻转移话题:“你到底是秦国官员无故出使楚国实在不妥兰陵多兰草你在这里好好游玩两月便回秦国吧。”
此话一出,莫说是姜珂了,就连韩非身后那些士卒都十分惊讶,因为韩非反应太快,一时间连自己的口疾都被克服了。
听完韩非说得话,姜珂是有些心虚,她这次来,不仅没和楚国打招呼,而且还要挖走楚国的瑰宝荀子和大才韩非,仔细一想,是有些不太道德哈。
但她没道德。
其实,按照正常历史走向,韩非此时早就学艺完成,顺利从荀子这里毕业回韩国去了。可偏偏他现在被姜珂给盯上了,而且还把他的文章呈递给了嬴政,这对君臣想要的人,别说是韩王的儿子了,就算是韩王的爷爷,都要想方设法搞到手,只稍微放出了点一点点风声,如今的韩王就亲自给韩非写了一封信。
韩非出国几年,第一次收到家书,本来还挺开心的,结果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他住的宫殿太过潮湿,生了虫蠹,正在修理中。
翻译过来就是,家里没有你住的地方,你别回来了。
韩非:……
察觉到韩非话里的拒绝之意,姜珂并未在意,面上依旧带着笑意,询问韩非这兰陵城中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韩非细心为她解答,结果最后姜珂又问了一句:“师兄,这些年我给你送过来的特产口味如何,你可喜欢?”
韩非斩钉截铁道:“尚可,不喜欢。”
这也不能怪韩非态度差,不给面子,实在是姜珂连着好几年每年都给韩非送豇豆干吃,一送送一车,这玩应连山间匪徒都懒得打劫。
“哦,既然如此,那不如师兄和我一起归秦,我哪里有很多稀奇好吃的瓜果蔬菜,保证能让你吃一年都不重样的。”
绕来绕去,还是这个目的。
韩非:“你的公务还是少了。”
能让她有时间千里迢迢地跑来楚国找自己。
就是因为公务多姜珂才要跑来楚国躲躲闲,这些年来,那个治粟内史,愈发过分了起来,什么事情都得找姜珂商量一番,不夸张地说,他辖下那两丞,现在有迟疑不决之事,第一反应就是来找姜珂,而非治粟内史。
弄得好像姜珂把他给架空了似的。
姜珂转头,又看向一旁的荆轲,说道:“荆卿,许久不见,你也风采更甚从前啊。”
荆轲兴趣索然道:“你就不能换个词语夸我吗,这句话到底对多少人说过了?”
姜珂脸不红心不跳,依旧淡定:“我这人嘴笨,说不出什么游辞巧饰的漂亮话。你们两个都是世无其二的大才,久别重逢,咱们关系又好,一时之间情难自禁才说出相同的两句话。”
主要是这一天的路程实在太累了,她真的不愿意再去多费脑子思考怎么说话。
随后她也开始转移话题,借着最后一点昏暗的微光,看到荆轲剑上之前缠绕的布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通体乌黑,造型古朴的剑鞘。
她随口问到:“你换剑了,之前那把特别厉害的破伤风之剑呢?”
这话一出,莫说是荆轲了,就连韩非和章愍都有些好奇,能被姜珂开口夸赞的人,无论是人是物,一定有其特别之处。
他们也算是见过最多世面的那批人,这世间名剑,无非就是古书上所写的泰阿,鱼肠,湛卢这些,虽没见过,但也听过其削铁如泥的名声,这其中可没有破伤风之剑的名字啊?
最疑惑的莫过于这把剑的主人荆轲了,他将手中宝剑拔出一寸,露出里面锋利的剑刃,又很快推回,解释道:“我并未换剑。”
“当年我游历到赵国,因为一些意外,原本的佩剑断掉了,想换一下新剑,奈何囊中羞涩,无从所置,偶然间在邯郸一间临时摊位中发现这把剑,据那位卖剑的老叟所言,这是铸剑大师欧冶子的弟子所铸造的名剑,名为长虹,虽然杀人很慢,但有其自己的特别之处,我认为和它很有缘分,当即便下定决心买下了它。”
姜珂直问重点:“这剑多少钱?”
荆轲伸出了一个手指头。
韩非;“一百金?”
他口中的金,指得是黄金,而非普通铜钱。
荆轲实话实说:“一个刀币。”
众人:……
好吧,这其实是在姜珂意料之中,毕竟当初荆轲可是贫穷到在邯郸赊了好几天的酒,如果不是姜珂及时出手相助,估计会被那沽酒的贾媪直接押送到官府大牢里。
“卖一个刀币的名家之剑,你买的时候就没有意识到哪里有不对劲吗?”
荆轲摇了摇头,他行事向来不羁,回道:“,当初买的时候,只觉得这剑新奇便宜,还想着韩国铸剑之术最厉害,下次游历到韩国后找个优秀的工匠打磨一下,没想到随后便护送你和公子……现在的秦王政一起回秦国了,打磨长虹这件事就一直耽搁了数年。”
姜珂听完,简直无语,这人心大到都能撑起整个地球了。
不过……姜珂仔细分析刚才荆轲口中卖剑老叟的话,那句“自有其特别之处”,一边是铁锈,锯齿,另一边是尖锐锋利的剑刃,这把长虹还真是有点东西。
可惜让荆轲给打磨了。
她对着众人解释道:“所谓破伤风之剑,一刀破伤风,两刀见祖宗,关键还是在于它上面的铁锈,铁锈进入沾上伤口,会引发严重的感染……”
听完姜珂的话,荆轲瞬间后悔不已,早知如此,他当初就不多此一举,打磨这把长虹了,省下来的钱还能沽酒喝。
姜珂突然意识到,这位卖剑老叟好像游戏里面随机刷新专门给新手送大礼包的NPC老爷爷……
不过,谈话很快又转移到了别的话题上,荆轲告诉姜珂,他听说兰陵的椒柏酒和屠苏酒虽醇厚度略输于赵酒,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于是特地赶来这里品尝,没想到中途遇到了“又”在被刺杀的姜珂。
“我这些年走过了很多地方,喝过了很多种类的美酒,却再也没有一种酒能比你当初赠送给我的更让人意犹未尽了。”
姜珂心里吐糟,这人可真是个酒蒙子。
到了兰陵城内,天色已经很晚了,荀子早已休息,偶有几个弟子因为对姜珂好奇,一直熬到深夜,想要亲眼看一看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荆轲也跟着姜珂沾光了,被韩非安置在专门款待客人的客舍中。
累了一天,姜珂简单地洗漱一下,直接睡着了,她第二天特地起得很早去拜见荀子。
荀子第一次在渭水河畔见到姜珂时,那时她还只是一个稚嫩的五尺小童,现在无论心智还是外貌,都成熟了很多,他不禁感慨颇多,正如当年姜珂所说的那句“哀吾生之须臾”,荀子同样感叹时间的流逝,他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日渐老迈,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时日能存活于世了。
姜珂朝荀子行完礼后,眼眶一下子就红了,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看得荀子心中涌起一片慈爱之意,问她:“好孩子,你怎么哭了?”
姜珂抽噎着鼻子,回道:“许久未见,我只是乍一见到您太高兴了,才会这样失态,真是太不成样子了。”
她又道:“今日来楚,见到先生您,整个咸阳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弟子呢。”
“阿珂,你这是何意?”
姜珂:“先生您却是不知,在咸阳,下到平头黔首,上到勋贵富商,就连秦庭内都流传着一句话呢。”
这话不仅引起了荀子的注意,一旁随侍的弟子也都纷纷好奇,她将大家胃口吊到最大,众人都恨不得亲自跑去咸阳一趟听听这句话究竟是什么。
过了一会儿,姜珂终于开口:“咸阳都在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得一句荀子言。你的一句教诲,胜过万户封地呢。”
这句话不光恭维了荀子,就连站在一旁的弟子也恭维到了,既然荀子的一句教诲能比得上万户侯,那他们岂不也人人都是万户侯了。虽然知道这句话有很多水分,但架不住能让听到的人开心啊。
任何一个人听到这话都不免感到心旷神怡,如饮佳酿。
才刚一见面,姜珂瞬间就拉满了在大家心里的好感度。
唯有昨天跟着韩非出门剿匪的两名师弟心中好奇,不是,这说好得才智粗笨浅薄还嘴笨呢?他要是嘴笨,那我们是什么,朽木还是顽石?
此时,客舍大门口,韩非正要出门,偶遇荆轲,二人相互打了个招呼,正要离开,却都发现了彼此腰间的系着的琉璃配。
第63章 范增
准确地说, 是荆轲最先发现的,他一低头,偶然间看到系在韩非腰间的琉璃佩, 他看到佩饰的第一眼,居然都没反应过来,将目光转向别处,但很快就意识到到不对劲, 又将视线转了回去。
等他确认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个可能后, 大脑立刻被烧干了,瞳孔微微放大, 无数疑惑涌入荆轲脑海中。
这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也有?也是姜珂给的!?
不不不, 韩非是韩国公子,什么好东西弄不到?这应该是他们韩王宫里面的宝贝。
事到如今, 荆轲还在努力给姜珂找理由,试图说服, 或者说是蒙蔽自己。
就是……这相似的形制很明显出自同一人之手,荆轲想要说服自己实在有些太过困难。
荆轲的目光太过灼热, 引起了韩非的注意, 韩非心中好奇他究竟有何目的,为何要用这种眼神看向自己腰间的琉璃佩?
这绝对不是一个单纯欣赏或好奇的眼神。
也不知韩非究竟是怎么想的, 居然鬼使神差地也将目光看向了荆轲腰间,待仔细看清后,心中闪过一丝无奈。
韩非:……
破案了,姜珂这就是在广撒网多捞鱼。
不知为何, 二人抬头视线相交的一瞬间全部没由来地产生一股尴尬之情。
“韩君……”
“荆卿……”
二人同时出声, 又同时停下,也幸亏此时姜珂不在这里, 她如果在这里,能尴尬到用脚趾扣地直接在兰陵抠出一座章台宫。
最后还是荆轲率先开口:“韩君腰间这枚琉璃佩可是姜珂所送?”
韩非:“正是……师妹所送。”
荆轲:……
这种感觉就像你以为对方是这世上最赏识自己的人,自己是对方心里独一无二,最独特最重要的能人贤才,且数十年坚信不该,结果某天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其中的二分之一。
不,按照姜珂那个能说会道的性格,指不定对多少人说过类似的话,送过类似的东西呢。
不得不说,他某种程度上猜到了真相。
偏偏韩非还不放过荆轲,继续扎他的心:“荆卿可曾……听过那个传言?”
荆轲疑惑道:“什么传言?”
韩非:“姜……姜珂她在秦国,效仿燕昭王,卑……卑身厚币,礼节谦恭,建……建造琉璃台以招贤者。”
“轲,曾经听闻。”
荆轲游学多国,当然也听过这件事了,只不过他当时以为这传言中的琉璃珠是楚国蜻蜓眼纹样的琉璃珠,并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姜珂送给自己的东西,品质这么好,这么澄清透明,可以称得上是世无其二,稀有至极了。
然后现在发现韩非也有,还是相似纹样的。
最重要的是韩非是姜珂师兄,他们俩关系肯定比和自己好。
也不知道是哪里来得一股莫名其妙的赌气,反正荆轲现在已经在很努力地保持自己不碎掉。
二人边走边聊,离开院子,各奔东西,韩非去往荀子那里,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了荀子爽朗的笑声。
都不用猜,他就知道姜珂肯定在里面,一进门,果然如他所想,里面一副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和乐模样。
从前,他们这些弟子对待荀子都是十分尊敬,恭而敬之,不敢有丝毫怠慢,因此,先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开心了。
如果姜珂知道这些弟子们心中所想,一定会吐槽一句,咋的,你们楚国没笑话吗?
此时姜珂正坐在桌案前给荀子讲述来时路上的经历,当她讲到在山林中遇到一种长相奇特的野兽时,做出和那野兽相同的表情,丝毫不注意形象地扮了个鬼脸,逗得屋内包括荀子在内的众人哈哈大笑。
荀子道:“你这小鬼灵精的,贯会做这些古怪之色,也不怕在人前失了礼数吗?”
姜珂笑道:“弟子曾听闻,古时有位叫做老莱子的人,他很孝顺,年余七十,还穿着显眼的五彩衣裳,扮成幼儿跳舞给父母看,使父母高兴。”
“古有老莱子彩衣娱亲,今有我姜珂怪脸娱师,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此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弟子虽失其小礼,但却得到了这世上最大的礼。”
一番话,说得荀子心花怒放。
图南在旁边将姜珂今天所说的话全部都记在了脑子里。
这可是她打败了书院里面数百名学生才得到的机会,能一起跟着姜珂来楚国见世面。不过现在看来,这沿途的风景都不算什么世面,长史口中所说的话才是最大的世面。
这一趟行程可真是收获颇多。
姜珂也没有忘记她,将她领到荀子面前,介绍道:“先生,这是我的学生,名为图南。”
荀子点头,爱屋及乌,自然对姜珂的学生也很满意。
今日这一番谈话宾主尽欢,满座皆怡,大家都很满意,只是……
唯一让姜珂感到心里发虚的是,为什么今天韩非看她的眼神这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