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继位典礼后,下到黔首庶民,上到王公贵族,秦国整体都维持着一股欢快兴奋的气息,久久不散。
虽然之前魏国合纵让秦军打了一次败仗,但蒙老将军复盘之后,很快卷土重来,击取晋阳。
而那天从空中降下来的种子也被朝臣们仔细收集起来,装到容器里,不敢有丝毫遗漏。
金黄色的种子容量多达五十升,黑色带有棉絮的种子稍少一些,才只有一升,惊喜过后,朝臣们却开始犯难了。
之前从未有人听过见过这些种子,根本不知道这些应该几月种植,几月除草,需要什么土质,有什么种植要求,简直就是一头雾水,甚至就连到底能长出何种东西都不知道。
什么都弄不明白,大家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商讨半晌,他们想出了一个注意,那就是将这两份种子交给姜珂来种植。
一来,她那里有全天下最会种地的农家之人,二来,之前的大蒜和番薯,这两种罕见的作物也都是姜珂种植的,她肯定早就种出经验了。
姜珂: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都是怕自己种不出来作物,大王罚你们,天下笑话你们,想把这份压力转移到我身上。
但她还是将这份烫手的山芋给接下来了。
而且言语之间还非常真诚,说自己为了苍生,为了秦国,为了大王,愿意每天夙夜不怠,戴月披星地劳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朝臣们第一次感受到算计到老实人身上的愧疚,而且还是那种一心为国为大家的老实人。
就……怪难受的。
不过说来也巧,姜珂将这两份种子运回家的第二天,就在沣水河畔捡到了一份竹简。
大家研究过后,很快确定这是有关两种作物的“种植说明书”。
群臣:……这是什么逆天运气?
吕不韦在秦庭中舌战群雄,辅佐国政的时候,姜珂在……种田。
吕不韦出兵把六国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姜珂在种田。
任凭外面风起云涌,斗得腥风血雨,沉淀了三年的姜珂依旧守着自己的百亩良田,继续沉淀。
数月后,作物丰收了,她终于完成沉淀。
依旧像前年收获番薯那样,秦王亲临,百官毕至,只不过这次没有黔首围在外田中间。
这第一种植物名为玉米,植株很高,扒开深秋枯黄的叶片,露出里面一个个棒槌似的果实,果粒一粒挨着一粒,金黄饱满,沉甸甸的,熟透的玉米在田地里散发着一种香气,光看这颜色就能想象到味道会有多么好吃。
至少会和梁米一样美味。
和粟米不同,玉米的皮很好扒开,十分方便,烹饪也简单,庖人将收获好的玉米或是放到水中烹煮,或是放到火坑里炙烤,不到一刻钟,新鲜出炉的玉米就分发到分发到每人面前了。
太仓令拿起玉米吃了一口,汁水充沛,软糯香甜。
他很快吃完了一小段玉米,嘴里还在回味刚才那种糯糯的味道,其他朝臣也都如他这般。
有些人甚至连玉米芯都一起吃掉了,看得姜珂目瞪口呆,心中感叹,这人牙口可真不错,啥都能啃动。
很快有人将玉米产量统计了出来,纯玉米粒的产量为平均亩产一千五百斤!虽然不及番薯的四千斤产量,但相对于现在粟米亩产一百二十斤的数量来说,高了十二倍不止。
而且除此之外,玉米芯,玉米叶这些东西还可以用来沤肥,喂食家畜,甚至还有一位太史研究出了用玉米芯浆洗衣物的好主意。
至于另一种作物,很神奇的是,它的种子虽然是黑色的,可结出的果实确是一片纯白,像云朵一样洁白柔软。
没错,就是棉花。
姜珂说要让黔首们衣食不愁,就一定会让黔首们衣食不愁的。
残阳如火,映照在白色的棉地中,美丽的仿佛仙境一般,这种独特的意境,使几位博士们当场诗兴大发,做了好几首赋。
可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这棉花模样虽美,味道却不美,干涩无味,比麻饭还要难吃,堵在喉咙处,连吞咽都感到困难。而且这东西重量太清,根本无法饱腹。
就在他们陷入纠结中时,姜珂才假装从研究中回神,好整以暇道:“啊,你们把它给吃了啊?可棉花是用来制作衣服,保暖用的啊,根本不能食用。”
朝臣:……
朝臣想抱怨几句,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无话可说,庖人只是将这东西递到大家面前,可从来没有说这东西是用来食用的。
怪他们嘴快。
姜珂令仆人们拿出几件填充棉花的短衣,递到众人面前,有几位不拘小节的武将干脆直接脱了外袍,换上棉衣。
这棉花之衣,触感很好,软蓬蓬的,而且此时已至深秋,天气凉寒,可他们却感受不到丝毫寒冷,反而觉得暖意融融。
为了研究棉花,姜珂去工坊中找了数十个蚕妾隶妾,全神贯注研制了好几天呢。
天天都在心里吐槽,谁家穿越女主十项全能到连弹棉花都要学啊!?
她解释道:“据我们所研究出来信息发现,棉花这种作物,种植成本不高,喜热,好光,耐旱,只要是阳光温暖的地方都能种植,和麻相差无几,最贫穷的黔首也可以购买,但御寒效果确是麻衣的数十倍上百倍,即使是最寒冷的冬季也能让人感到温暖。”
然后偷偷对着嬴政说了两个字:“燕国。”
燕国寒冷偏僻,从前冬日行军时多有不便,可有了棉衣之后,就能大大减少因为寒冷而生病死亡士兵的数量了。
姜珂看向嬴政,眼中带着笑意,亮晶晶的,朝自己比了一下大拇指,似乎是在和他说,你看,我真棒。
嬴政藏在衮服里的手也偷偷朝他做个小动作。
一如当年。
站在旁边的屠门贾将他们两个的小动作看得清清楚楚。
心里腹诽:都过了这么多年,你们俩的占有欲居然丝毫都没有减少。
第二天,除了多到数不清的金玉财宝,姜珂还收到一份了命书。
连跳五级,从官大夫爵位一下子升到了右庶长,并被拜为长史,秩千石,掌顾问参谋。
姜珂:啧啧……
与此同时,秦宫长明殿中。
吕不韦手拿竹简,质问道:“大王为何这样?”
嬴政反问:“怎样?”
吕不韦气急,实在是无法理解嬴政拜姜珂为长史这件事,他努力平静自己的心情,调整语气:“大王何必明知故问,姜珂她既是个女人,又是个小孩,右庶长之位对于她来讲是否有些太高了?”
嬴政:“是吗,寡人以为,以姜卿之才,右庶长之位对她来说还有些低呢。”
“毕竟,也不是谁都有能力种出上天赐下来的种子。”
吕不韦:“姜珂是个女人。”
“寡人早就知道这件事了,不劳仲父告知。”
吕不韦感觉自己好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臣是说,自古以来,从来都没有女人为臣的先例。”就连宣太后都是以太后之位摄政,这简直是太惊世骇俗了!
嬴政平淡道:“以后就有了。”
他本来想说这世上也从来没有商贾封侯的先例,但怕把吕不韦给气死,所以还是没有开口。
寡人真是个善良的大王。
然而,仅仅是这五个字,也快把吕不韦给说破防了。
他苦口婆心劝了嬴政一大堆话,言说这是前无古人,整个七国间都前所未闻的事,试图让他收回这道命令。
嬴政缓缓开口:“寡人知道了。”
吕不韦以为他是被自己说动了,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见嬴政走出殿外,随手指了一颗槐树:“将这颗槐树封为官大夫爵位。”
然后看向吕不韦,表情认真道:“您看,现在就有更闻所未闻的事情了。”
吕不韦:……
吕不韦感觉自己浑身的气都不顺了。
“她还只是个孩子啊!”
嬴政:“寡人也还是个孩子。”
然后继续预判了吕不韦的话,接道:“姜珂的身份是鬼谷子的徒弟,还曾和荀子学习过一段时间。姜卿的功劳也有很多,大蒜素,番薯,棉花,新型农具,每一项都是能让秦国国富民强的东西,姜珂……”
“仲父您还有什么疑问吗?”
吕不韦:……
“没有了。”
吕不韦气冲冲地离开了。
飧食时,赵姬来看嬴政,劝说他不要老是和仲父争吵,然后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
赵姬认为,嬴政此举有些太过引人注目,会让全朝堂的目光全部都集中在姜珂身上的。
嬴政却知道,无论他今日是否下这道命令,朝堂上的目光都已经全部都集中在姜珂身上了,暗处不知道有多少人跃跃欲试地想要结交或者设计她呢。
就像父王不会因为秦庭中人注意到文信侯,就不给他封侯拜相似的。给姜珂权利,至少她能自保。
他们都是从最微末最艰难的时期过来的,当然都知道彼此想要什么了。
数天后,郑国入秦,四处游说,希望能为秦国修建一条上乘泾水,西邸瓠口的水渠,据他所言,此渠修成之后,至少可以灌溉万亩泽卤之地,利在万世。
嬴政同意了他的游说,但总觉得这其中有些蹊跷。
韩国做什么平白无故给秦国送工匠?
姜珂:“大王你认为其中有蹊跷是对的,我也感觉有点儿不对劲。”
她语不惊人死不休道:“我猜测他是韩国派来的间谍!目的是疲秦,让咱们没有精力攻韩。”
嬴政震惊·JPG
是如何这么快就猜出来的?
第44章 造纸
真正原因是她曾经在网上刷到过一句话:韩使郑国来秦反间, 说秦作溉渠以疲秦人。
当时姜珂的第一反应:哇,韩国好牛逼啊,居然将郑国整个国家的居民都送到秦国给他们修水利工程, 是让郑国人把秦国粮食全都吃完的那种疲秦吗?
后来一搜才知道,哦,郑国是个人名,职业为水利工程师。
不过她肯定不能实话实说, 于是开始了照着答案说步骤的分析:“首先, 修水利工程本就是一件劳民伤财,费时费力的事情, 更别说是泾水到瓠口这么一大段距离, 保守也需要十几万黔首……”
“其次……”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说得嬴政一下子就明白了韩国的真正目的。
恍然大悟之后,嬴政脸色变得阴翳, 皱起眉头,一时间怒火中烧, 难以抑制。
真是个不知死活的东西, 居然敢欺瞒寡人!
年幼君王的怒气几乎要凝成实体,周围温度都降了几分, 姜珂将视线从他身上移开,心想,《唐雎不辱使命》肯定是假的,唐雎再牛逼, 肯定不会比嬴政还要厉害。
姜珂劝道:“您莫要生气。”
有时人的怒火连自己本人都控制不住, 所以姜珂这句话的作用几乎为零。
“发怒伤肝,容易导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 还会发生胸闷气短,诱发心绞痛等症状,对身体有害。”
“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您的身体比这世上任何东西都重要。”
嬴政:……
极度爱惜自己身体健康的嬴政心中怒火瞬间就消去了一大半儿。
“寡人没有生气。”
蒙恬蒙毅:啊?还有这种操作?
“寡人只不过是想要下令砍了郑国而已。”
姜珂:“大王万万不可!”
姜珂试图劝说嬴政,她记得历史上李斯是写了一份叫做《谏逐客书》的文章,才成功把嬴政劝回心转意。
但问题是,姜珂根本不知道《谏逐客书》写得是什么,她只会背《与朱元思书》。
而且现在还没到驱逐六国客卿的那一步。
不过问题不大,她会写《姜子劝秦王书》。
嬴政问她:“为何不可?”
姜珂:“郑国虽为韩谍,目的不纯,但他的能力却无话可说。”
“珂听闻,自古论迹不论心,论迹贫家无孝子。韩之谋策,计在疲秦,可疲秦之计,最多只能疲惫十年,对于秦国的利息确实千年万年经久不衰。从秦国的角度来讲,水渠建成之后,可泽润万物,增强亩产,届时关中可为沃野,秦国富而民强,当造益无穷。”
“泾水多泥沙,含有大量肥效,利用地形,以其自流灌溉沿流碱卤之田,可改良土壤,增加肥效,再加上郑国所提出的横绝之法,横向环流,能解决粗沙入渠的问题,不再堵塞河道。”
“……”
“故珂以为,此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以使得秦国水源,生生不息,源源不绝。”
嬴政沉默片刻:“若听此计,那将至少十年无法东出。”
姜珂:“可它的好处能延续百年千年诶。”
嬴政能看出,姜珂是真的很想建造这个工程,他问:“你既然如此执着,为何一开始要将郑国的真实身份告诉寡人?”
他若是不知道郑国的身份,定会同意继续修建这座水渠的。
姜珂:“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想欺瞒您。”
如果你不信,我还可以再给你编出来一箩筐理由。
又是几番谈话过后,嬴政终于同意让郑国来继续修建水渠的建议。
可怜的郑国,还不知道自己修渠的第一天就直接掉马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嬴政表面对工程关心至极,对他关爱有加,弄得郑国心里的愧疚一天比一天多愈发地无以自容。
他在韩国时,只是一个最低等级的水利工匠,根本不得韩王看重,韩庭官员也都不怎么和他结交。未曾想到了秦国,秦王居然如此赏识自己,这是自己之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郑国心中有愧,又无人倾诉,他真的很害怕事情败露后秦王那双看自己失望的眼睛,于是只能把满腔愧疚都转化成对于修水渠的动力,呕心沥血,倾尽自己全部的体力与心力,认真程度堪比大禹治水。
嬴政:那只是寡人在敲打他,和关爱一点儿也不沾边,谁知道这韩谍居然这么会脑补。
而此刻,姜珂的视线在长明殿中四处张望,之前嬴异人当秦王的时候,她一点儿都没有观望这座大殿的心思,现在却不同了,她都敢连吃带拿。
秦宫内摆设简单,却都精细贵重,姜珂身前的黑漆朱绘鸟纹桌案,龙凤图侍女帛画,曲烛纱影屏风,数对青铜鎏金凤凰鸟兽灯烛台放置在墙壁左右,每一样都精美异常,怀银纡紫,因为是正午白日,所以并未点燃灯烛。
这个时期宫殿内的窗户名为“牖”,多使用纱绫或者打磨过后的蚌壳所镶嵌安装,采光性极差,因此,殿内阴暗暗的,光线很差。
若是普通的平民黔首,就只能用芦苇或稻草挡在孔前,当做牖了。
姜珂下意识道:“好暗。”
随后,她就看到一旁的蒙毅手持毛笔,神情认真,在版牍上写着什么。
“蒙毅,你在干什么!?”
“哦,姜长史。”蒙毅从版牍中抬起头看,看着她,说道,“毅只是觉得你刚才说得话很有道理,所以打算记下来一会儿交给史官。”
姜珂:……
这时,已经有宫婢进入殿内,点燃膏烛,灯影绰约,使殿内更明亮了几分,却还是无法达到外边光线的亮度。
姜珂看向嬴政桌案旁的一堆堆的竹简,虽然他现在还未行冠礼,由太后和文信侯辅佐国政,大部分国事都经过文信侯之手,书简还没沉重到灭六国后的一百二十斤之多,可他每日需要处理的国事仍然不少。
即使有凭几,可跪坐还是伤腰,室内光线不足,很伤眼睛,看这么多竹简,伤脖子,偶尔被朝臣们的奏折气上几句,伤肝……
啧,姜珂默默吐槽,当大王可真是个高危职业啊。
嬴政见她歪头发呆,于是问道:“阿珂,你在想什么?”
“啊?”姜珂回过神来,“我只是在心疼大王。”
嬴政:……
嬴政默默打了个哆嗦,丝毫没从她的语气里听出任何担忧,反而还感受到一股姜珂曾经说过的“阴阳怪气”。
“你生病了?”
“没有。”姜珂问他,“你每天看这么多竹简,眼睛和腰背能受得住吗?”
“尚可。”
姜珂心想,果然是千古一帝,这精力就是厉害。